幻灯二

西澳著名的旅游景点(有经验的渔民使用钢叉钓鱼西澳之初体验)

【探索文化| 旅行分享

看不见的风景系列游记——旅行的另类解读嘉庆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恩怨,人就是江湖,你怎么退出?其实有江湖的地方不仅有恩怨,还有看不见的风景。真正的行者,是用心灵行走,用心灵体验,寻找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嘉庆的这个游记系列以幽默诙谐的文笔,展现了每个国家的风土世情,历史人文,对旅行做了一种另类解读。第一篇: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西澳之初体验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乎?虚而不屈,动而俞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老子《道德经》迄今还没有一种处理人与土地,以及人与在土地上生长的动物和植物之间的伦理观。土地,就如同俄底修斯的女奴一样,只是一种财富。人与土地之间的关系仍然是以经济为基础的,人们只需要特权,而无需尽任何义务。——奥尔多·利奥波德《沙乡年鉴雅蠛蝶,蝶类的一种。于200911日在青藏高原地区刚刚被发现。全世界大约有14000余种蝴蝶,雅蠛蝶属于最珍贵,最稀有的一种,目前只在亚洲的青藏高原地区有过两次发现。雅蠛蝶颜色诡异,据蝴蝶专家推测,会变色,夜间会发光。因为生活在高原地区,雅蠛蝶喜欢低压低氧,寒冷的环境。——百度百科之网络10大神兽经过二十几年的不断磨砺和奋斗,我终于从一个懵懂无知、敏感脆弱的少年,成长为了一个懵懂无知、敏感脆弱的青年。回首青春,我发现自己失去了很多宝贵的东西。但,我并不难过,因为我知道,以后会失去的更多。正如辛稼轩所言,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在我国的今天,早已没有了当时金人的大举南侵,无论是完颜女真还是建州女真,经过全民公投后,都已并入我朝版图。柏杨先生坚持认为,中国文化是酱缸文化。任凭你弩硬弓强,刀快斧利;就算你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终究还是一头栽在酱缸的死水和混沌中。当下正值春节春运期间,我查了下黄历,上面写着失星当值,大利北方。但本着不与农民工兄弟抢票的精神,本着给帝国主义添堵的念头,克服好山,好水,好无聊的重重困难,我毅然逆风而行,一路向南,搭乘廉价的新加坡虎航,踏上了西澳移民生活的体验之旅。

天鹅河的沉醉澳洲,陆地总面积768万平方公里,大概是我国80%的大小,排在世界第6位。澳洲是世界上最大的岛屿,虽然四面环水,但是沙漠和半沙漠却占全国面积70%。西澳约占澳洲全部领土的三分之一,是澳洲最大的州,世界最大的省。西澳古老而又美丽,拥有迷人的黄金海岸和丰富的海洋生命,独特的珍稀动物和植物,其自然风光与生态环境仍保留原始状态,是澳洲最富有原始自然景观的地区。随手翻看澳洲风光的杂志,一路无语,廉价的红眼航班,也就没啥子好说了。飞机降落在西澳首府——珀斯国际机场,首先看到的是猎猎飘扬的澳洲国旗。旗帜左上角的米字旗表示它与大英帝国的历史渊源,7颗大星代表6个州及特区,几颗小星则形成南十字星座,是南半球著名的夜空景色。朋友来机场接,分明能感到这里真是人烟稀少,阳光明媚啊。即使是国际机场,也并不气派,简约而不简单吧,特别是没有熙熙攘攘的人群。过海关时,因为人少,享受了一对一的VIP服务。报关的女官员十分和善,特意走出来指引我填写中文版的报关单,对于我携带超过规定数量香烟一事(目前澳洲规定每人可携带25支香烟,即1.25包;我带了260支香烟,即13包),也睁一眼闭一眼没有追究,似乎也讲人情啊。同伴一家填写的是英文报关单,对于一些专业名词,海关人员也很耐心,用肢体语言来解释:两手叉腰,做呼哧呼哧喘气状,应该是询问是否有哮喘或肺结核之类的疾病。我留意了一下,澳洲的报关单除了标准海关禁止的物品,在是否有携带土壤、生物、种子一类的物品方面是格外严格的,应该是特别在意生态环境可能受损的潜在风险吧。我国此时正处于隆冬腊月,这里却艳阳高照,30几度的气温,烤在身上有一点儿上了蒸笼的体验,急忙换上夏装,有点恍如昨世的感觉;还好西澳与我们没有时差,人也精神不少。整个澳洲的内陆都极为干旱,宜居的地方只有沿海地区。受此影响,虽然白天骄阳似火,但昼夜的温差较大,晚上还是较为舒适的。这个季节户外出行,太阳镜和防晒霜是必须的。对此,我一向不以为然,一直都想把自己晒成古铜色,还坚持认为防晒霜是女人用的。不仅太阳镜留在国内,防晒霜也没擦。不过来错地方了,第一天肩上的皮肤不是晒黑,而是直接晒伤,火一样炙痛。正如我年少时追逐自己的梦想,别人说我幼稚可笑,但我坚持了下来。最后发现,原来我还真是幼稚可笑。有时想想,老是觉得别人误会了自己,现在看来其实是自己误会了自己。车行40分钟左右,到了朋友家。朋友住在珀斯市的近郊,这边的住宅,虽说要自己出钱建,但也是有统一规划的。首先感觉到有社区的氛围,房子整齐规范有序,全部是独栋平层,占地面积小一点500平方,大一点可以到2000平方以上。房屋很大,一般都有占地面积80%以上的比例,部分带泳池和地下室。每一栋房子前面一定有自家的草坪和停车位。在这里居住,车是离不开的工具,一般家庭都有2台以上的车。不同的是,很多车都拖着房车或小型游艇,可见户外活动是这里很普遍的生活方式。房屋四周就是自家的园子,养花植草、蔬菜水果,都在园子里生长。朋友家种了很多水果蔬菜,基本可以供应自家大部分需求。这里虽然有社区的氛围,但和国内的社区区别明显。这里的社区完全是开放式的,既无围墙也无保安;周围到处是绿地和儿童游乐设施,既无停车场也无会所;如果饭后在社区散步,一般碰不到几个人,因为人本来就少,又都待在家里,广场舞运动在这里完全没了市场,只是不时有见猫狗和各种鸟儿,如果是靠山的园子有时也有袋鼠或狐狸之类出没;再有是社区没有任何食杂店、士多超市什么的,买个打火机要步行20分钟,去到附近加油站才行。不同于我们的部分小区,配套设施一应俱全,人声鼎沸,车水马龙,恍如自由市场。社区居民多元化,除了本地人,中、韩、印度等亚裔人较多,黑人有但不多见,白人以南非和东南欧移民为主。住宅的供电全部靠自家解决,主要是太阳能。发电不仅可以供应自家,多了还可由当地电力公司回收,是额外的收入。房子里面最凸显是厨房,空间开阔,因为当地全都是开放式厨房。这对于中国人来说可能不适合,因为中式佳肴需要大火。朋友在这边多年,饮食方面多少有些西化,即使在家里的饮食也不一定合胃口。有次我们想自己做川菜吃,结果发现炒菜火不够大,根本无法达到川菜要求的最低标准。西澳气候干旱,易发生火灾,当地人经常开玩笑说,没关系,中国人在做饭呢!其实,在国外生活,中国人的传统生活方式,如炒菜油烟、阳台晾衣等,为不谙华人传统的外国邻居不接受,这是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吧。朋友家有一间空房出租给一个本地单身汉Jim,每天同我们一起吃晚餐。因为住这儿一年多,时间久了他也会吃鸡爪、猪大肠和肝脏什么的,不过螃蟹田鸡什么的就坚持不肯吃。来到的第二天,就赶上澳洲的国庆日,真是幸运。126日,国内正是数九隆冬,国人正期盼着最传统的春节到来。这里夏日炎炎,但也张灯结彩庆祝国庆。1788年的这一天,英国船长亚瑟·菲利普带领780名放逐犯人,远航到达新南威尔士州悉尼港并建立起第一个英国殖民区,这一天成为澳大利亚建国纪念日。每年这天,澳洲各大城市都会举行大型的庆祝活动。其中重头戏之一是澳洲联邦新公民入籍仪式,和我们入队入团入党也差不多,只是誓词内容不同,都是口中念念有词,中文大意是从现在起,以上帝的名义,我宣誓。我将忠实于澳大利亚和她的人民,分享他们的民主信仰,尊重他们的权利和自由,维护并遵守澳大利亚法律。在西澳,国庆日最好的去处非天鹅河莫属。蔚蓝的天鹅河水面开阔,水花跳跃闪烁着水晶般的五彩霞光,在阳光的照耀下更加波光粼粼。河面上经常有大群的鹈鸪,河滩上栖息着无数海鸥。但今天不同以往,熙熙攘攘的人群远远超过水鸟的数量。差不多多半个城市的居民都携家带口,聚集在此了。第一次看到如此之多的老外,场面壮观,简直可以和美女作家宋丹丹签字售书的场景相媲美。好家伙,红旗招展,人山人海,锣鼓喧天,鞭炮齐鸣,那是相当地热闹!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我们便都挤在船头上看打仗,但那铁头老生却又并不翻筋斗,只有几个赤膊的人翻,翻了一阵,都进去了,接着走出一个小旦来,咿咿呀呀的唱,双喜说:晚上看客少,铁头老生也懈了,谁肯显本领给白地看呢?我相信这话对,因为其时台下已经不很有人,乡下人为了明天的工作,熬不得夜,早都睡觉去了,疏疏朗朗的站着的不过是几十个本村和邻村的闲汉。乌篷船里的那些土财主的家眷固然在,然而他们也不在乎看戏,多半是专到戏台下来吃糕饼、水果和瓜子的。所以简直可以算白地……”赵庄的社戏本身并不精彩,鲁迅先生运用白描的手法,出神入化地把看社戏的过程写精彩。我想,这就是我在天鹅河的感受吧。河岸边,各种各样的活动可以说极为丰富多彩,普大喜奔的是全部免费欣赏和参与,是一场政府买单的嘉年华。有西方传统的木偶剧、魔术、马术表演、极限运动、摩托车障碍、航空飞行秀、土著人的舞蹈、组合乐队的演奏、可以骑马骑骆驼、孩子们喜爱的各类充气主题城堡……最为出彩的,窃以为是我大中华的舞狮,来自广东佛山的白眉社团,极为抢眼。舞者以华人为主,但不乏老外也在其中;狮子舞得不仅地道,还有代表中国文化的彩头奉送,围观者大呼过瘾。场地沿河绵延几公里,在如此目不暇接的活动中,孩子们东奔西跑,忙得不亦乐乎,自由天性充分得到彰显。天人合一落脚于人,从孩子们的眼睛透出来的率真和喜悦来看,此时此刻的场景应该算是天人合一那种美妙的境界吧。到了夕阳西下之时,河畔微风习习,河面是夕阳余光染红的河水,天边是落日映红的火烧云,花样飞行的飞机散去后,又放起漫天的烟火,壮观至极。这烟火幻彩弥漫的天空,正是给开发这片乐土的英雄们的献礼!1768年,一艘三桅船驶离英国普利茅斯港,漂泊在大西洋的海面上。大英帝国海军库克船长站在探索者号甲板上举目远眺,不知这次远航过后是否能够生还。他此行将驶往南太平洋的塔希堤岛观测金星凌日天象,搜集数据供天文学家计算太阳到地球之间的距离;同时也借机去寻找传说中的南方大陆,即今天的澳洲。因为气候不定,营养不良,瘟疫不断,船员在航海途中大批死亡。整整3年时间,探索者号胜利返航。库克船长不仅圆满完成了使命,找到了南方大陆,而且还发现了纽西兰的南岛和北岛。库克之后,航海家弗林德斯接续了大英帝国在南半球水域的远洋航行。因为他的毅力和才干,英国赶在法国之前完成了对澳洲南岸的勘察。弗林德斯的余生都用来整理航海资料。他于1814年出版了《南方大陆航行记》一书,也于同一年因积劳成疾告别了这个世界。一生饱尝艰辛的弗林德斯有着这样的豪言壮语:我有一种不可遏制的冲动,不愿与那些平庸之辈为伍。大英帝国的疆土就是在这种英雄主义的感召下一点点开拓出来。每每想到此句禁不住感慨一下,一个大国的崛起,绝不是一段轻松愉快的旅程,需要连续几代人不遗余力地付出汗水甚至生命。从邓迪到邓文迪这天晚餐后,坐在主人家园子里,漫天星星的夜空,对于习惯了雾霾天气的国人来说,似乎显得有些扎眼。阵阵凉风袭来,再喝上几杯本地和水差不多价格的红酒,还真是惬意啊!和主人及朋友闲聊,从历史说起吧。澳洲,澳大利亚不规范的称呼,原意是南方的土地。除了少数的土著居民外,最早是大英帝国流放囚犯的地方,也可以简单理解为一个巨大的露天监狱。19世纪五十年代,澳洲发现金矿。大批来自欧洲、美洲和中国的淘金者蜂拥而至。澳洲人口从1850年的40万人激增至1860年的110万人。其实这个时候,我们这边也比较忙,欧美列强纷纷涌入中国,刚忙完了鸦片战争,又赶上太平天国那回事儿。现在想想,洪秀全大师兄那会儿似乎是职业规划出了些许偏差,如果当时没有去广西那边搞社团,而是跟着老乡去澳洲淘金,以洪大师兄对上帝的理解能力和对社团的组织能力,其职业生涯也许会提升到一个更加完美的阶段也说不定。1931年,大英帝国议会通过《威斯敏斯特法案》,澳大利亚获得内政外交独立自主权,成为英联邦中的一个独立国家。日不落的大英帝国,经过一战的洗礼,虽然赢得了战争,但并非凤凰涅槃式的重生,而是日趋走向没落,国债由战前的6.5亿英镑骤涨到战后的74亿英镑。帝国维系了一个多世纪的光荣与梦想,在一场血肉与机器、人海与火海的残酷较量中,两败俱伤,寿终正寝了。这至少是导致威斯敏斯特法案出台的一个必要条件,即英国的自治领——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和爱尔兰正式确立为英联邦内自由和平等的国家。同期,中国发生九·一八事变,标志着日本发动侵华战争,14年而非8年的抗战正式开始。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一路走来的全部历史,都应该深怀敬畏。民族与国家的历史记忆中,必然既有辉煌与荣光,崛起与成功,也有劫难与耻辱,沉沦与失败。然而,无论是非成败,无论盛衰荣辱,对一个自信的民族与成熟的国家来说,只要正视与善待,不管何种历史记忆,都是一笔无可替代的财富。对于澳洲的历史其实我并不了解,大抵只知道2个人物,邓迪和邓文迪。既然历史是人的历史,先说说邓迪吧。邓迪不是历史人物,是80年代好莱坞一部电影《鳄鱼邓迪》中的主人公,据说剧本改编自一个澳洲人的亲身经历。纽约的记者苏小姐,典型的大都市白富美,只身来到澳洲采访大自然的好朋友鳄鱼邓迪先生。之后,二人同行回到纽约,尽管鳄鱼邓迪的行为举止不符合纽约的形象,但依然秒杀高富帅,轻松泡上白富美,最终抱得美人归。虽说故事不仅简单直接,而且老套,但片中笑料的设计和表演却质朴自然,令人在笑声中若有所思。苏小姐出身大都市,一举一动有着上流社会的优雅,但在丛林里却不知所措,与自然环境格格不入;邓迪先生拥有澳洲土著居民的粗犷豪放以及对大自然的崇敬,虽然没进过城,但他对每个城里人都一样友善,不仅勇敢聪明幽默,而且对女士彬彬有礼,是典型的澳洲绅士。纽约这样的大城市,虽然物质发达,但偷窃,抢劫,吸毒等到处都是,和古老的澳洲形成鲜明的对比,也越发凸显出邓迪的活泼热情,率真质朴。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两种风格迥异的文化,在碰撞过程中产生了奇妙的爱情火花,达到了文化交融的最高境界。电影中有几个细节还是很深刻的,苏小姐给澳洲土著人拍照被拒绝。苏小姐问:是怕我收走你的灵魂吗?土人答:不,你没有打开镜头盖。还有就是邓迪先生在纽约碰上一个小混混,拿着小刀抢劫。鳄鱼邓迪轻蔑抽出他在澳洲丛林用来杀鳄鱼的大刀说:这才叫刀。这些和星爷的无厘头幽默如出一辙,可见文化也是不分国界的。在鳄鱼河边,那位老人在回答了邓迪关于今天星期几的问题之后,望着他的背影说:什么都不知道,什么都不在乎,这个走运的家伙!什么都不知道,什么都不在乎,这不是愚昧,也许是最原始的洒脱。不知道年龄,所以不计较岁月;不知道时间,所以从容不迫。不知道,所以不去在乎;不在乎,所以知不知道都无所谓。这样的人生,简单,单纯,明朗,所以才有了邓迪那样的笑。鳄鱼邓迪和他纯净如一滴水的故事,其实是我对澳洲的印象和理解。时过境迁,再说说邓文迪。邓文迪是谁?如果不知道,我想最好去百度一下更为便捷。她被称为中国最富有女人19岁得到一对美国夫妇帮助出国,22岁促使该夫妇离婚,和53岁的男主人结婚,绿卡到手后离婚;30岁成为澳洲顶级富豪默多克的翻译,31岁又让默多克抛弃31年的发妻娶了她。女儿在约旦河接受洗礼,妮可·基德曼成为其教母,她的事业达到巅峰。如今默多克提出离婚,付出了10亿美金的代价。她,就是邓文迪,她的一生就是一部小三的奋斗传奇故事……邓文迪不是电影的主人公,但我想她的传奇故事比任何电影还吸引人。因为邓文迪的奋斗史,不仅真实而且还可以复制,《宫心计》那些宫斗剧与之相比,简直弱爆了。邓文迪是一个有皇阿玛绝不会去泡皇贝勒的女人,男人是女人成功的铺路石吗?出卖自己的灵魂和原则并不丢人,丢人的恐怕是没能卖一个好价钱吧。其实我没有资格去评判邓文迪的生存准则,尽管她的故事并不是灰姑娘的美丽童话,倒是有些儿童不宜……法国三幕轻歌剧《风流寡妇》,剧目英文(Inerry)译为快乐,德文(lustig)译为风趣,传入我国译为风流,尽管风流一词蕴含风雅或洒脱放逸之意,但用以形容年轻貌美的寡妇,难免会有花哨轻浮、放荡不羁的意味所指,这对剧中女主人公汉娜来说是很冤枉的……邓文迪呢?是否也是这样,个人认为中西方文化上的差异决定了评判观念上的差异。澳洲的历史不长,和我天朝悠久的文化传统相比,几乎可以达到忽略不计的程度。澳洲古代史(其实谈不上古代)以邓迪为代表——淳朴;近现代史以邓文迪为代表——奋斗。无论这种比喻贴不贴切,都是一家之言,不会影响到澳洲的太阳依旧每天东边升起,西边落下,更不会影响到澳洲人依旧每天忙着捞海鲜、挤牛奶、挖铁矿、酿葡萄酒、拥抱大自然…… 家居生活的一天国庆过后,日子又趋向了平淡。我放弃了原来宏伟的、计划好的出游行程,其实也没有什么计划,酒店和旅游地的机票根本未订,临时决定澳洲之行就呆在朋友家这儿了。或许人生旅程本来就已经劳累,或许我根本就是个随遇而安的人,或许主人的热情好客打动我,或许根本没有或许,人生本来就是平淡如菊,飘然而逝,或许人到暮年才会感慨这不失为人生的一种幸运。于是积极地参与主人的日常生活,首先就是购物。这里的购物没有国内那么便利,一定要开车十几二十分钟到商业中心才行。现在的商业中心不叫Shopping-mall了,升级为Shopping-city,也就是规模更大,功能更全了。超市的商品丰富,和国内的大型超市区别不大,只是有些商品价格差异明显。比如牛奶,葡萄酒等当地盛产的产品,价格低得令人咂舌。日常生活用品,一如既往的以Made in China为主,塑料、玻璃、陶瓷和不锈钢等家庭用品,几乎找不到本地或其他国家生产。也有价格很高的生活必需品,如香烟就是明显的例子。一包普通的Marlboro(万宝路),国内15-16元吧,这里要20多澳刀,合人民币130元最少,连纽西兰那种农村产的烟也要100多元。来的第一天,我给朋友家租住的老外Jim烟时,他眼光多少有些异样。他说长期抽盒装烟消费不起,都是自己卷烟抽。我当时很大方说随便抽,一副土豪的样子,难怪啊,呵呵。后来带的烟抽光,又把主人家存放好久的烟也翻出抽光,家里一丝烟叶都找不出了,又不好意思找Jim讨要烟债,只好出去自己买了。还好主人指点迷津,去华人商店有便宜货,看来华人到哪里都有办法。华人商店的香港阿伯从隐蔽处拿出两条广州双喜(国内价格130元),1400元人民币卖给我,还补充一句说是全澳洲最平的价格。黑啊,不过这里香烟的行情的确如此,我只能打落牙齿吞下去,还得和香港阿伯说,谢谢啊~~酒类专卖店和薯条炸鸡店,是每个商业中心必不可少的。酒类专卖店中,各种各样的红酒、洋酒、啤酒琳琅满目,价格不一,购买的人也相对较多,看来本地人热衷饮酒,应是每日必备的;日韩的清酒和我们的白酒、啤酒也有见到,只是不知销量如何。薯条炸鸡,不知为何这么合老外口味,搞来搞去也没啥新花样,最多不超过肯德基水平,但却总是生意兴隆,客人络绎不绝。社区或镇上的Shopping-city大抵如此,总之是为附近半小时车程内的居民配套的各类商场和超市,如果想买大件商品和奢饰品类,就要去到城市中心了。女主人在当地皇家医院工作,工作时间还是比较忙碌的。因为澳洲福利好,所以拿到绿卡的居民基本只花一点点钱就可以挂号看病,甚至换器官等这些大病都可以免费治疗还提供相当一段时间的后期保养,但这里的医院还是比较多人,很多时候要排队或预约。女主人同时兼职一家养老社区的执业护士,特意去参观了下西澳的养老社区。规划的非常完善,环境也十分优美,政府应该承担大部分的养老费用。主人家园子里的土壤要补充更换了,于是我们开车来到泥土专卖店。泥土分不同种类,需要何种土壤,有样本挑选。选中后商家开铲车把土壤装上拖车,买家将拖车挂在自己车后拖走,用完归还。一拖车的泥土,卸下来再铺散到整个园子中,这倒是个费时费力的活儿。园艺打理,在这里不仅是必要的工作,更是一种必要的生活方式。我想,人类之初的繁衍生息,就是类似这种原始社会的小农生活,初民们应该就是在这样的生活中,进行大道理的研究并逐一完善。不分种族的初民大抵都是立足在某个地方,耕种一小块土地,最大限度地享用每一天的空闲时间,这正是半农半XXOO”的理想生活方式,也是能够让人类永续生存的生活方式。初民们显然认为农田耕作是为侍奉神,接近神而存在的;神便是自然,自然就是神。一边整理园子一边发呆,因为突然想起少年时读过的《飘》。现在想想,郝思嘉从看不起土地到为土地而奋斗的过程,正是她逐渐成长与成熟的过程,她对土地的热爱则是她回归自然的标志。土地是人生存的根,也是导致战争的原因,房地产开发商对此理解得一定更为深刻。其实,每个人都应有属于自己的土地,世上只有土地和明天同生。所以即使我们漂泊在钢筋水泥的丛林中,即使总是面对着一个接一个出现的问题,我们都会对自己说明天更美好。事实上,我们总是生活在希望中,生活在内心的土地上,生命之花得以炫烂开放。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晚饭后,一天的劳作似乎要告一段落了,但主人提议乘着月色去捕蟹,为家里的肉食做些储备。干完农活还要去狩猎,呵呵,当然一拍即合!本来以为家里的几个小孩子会欢呼雀跃一下,你看《疯狂原始人》中,穴居家族在各种追逐下齐心合力去偷盗鸵鸟蛋。可惜不再是石器时代了,大点儿的小朋友要上社交网站交友聊天,小点儿的小朋友妈妈们说,夜黑风高,担心着凉。算了,狩猎本来就是男人的活,说干就干,出发。华灯初上,我们3个男人全副武装,专业捕捉工具大杀器,8个澳洲特色鸡骨架(这里的鸡架很多肉,占整鸡比三分一左右),一部尼桑越野车,颇有点敢死队的架势了,直奔Margaret River风驰而去。一路上我想,玛河的螃蟹们如果知道即将到来的大屠杀,一定是心惊胆战逃得远远地,哈哈!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是一望无际的碧绿西瓜地。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地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跨下逃走了。据说,时隔多年,就是双十一被打扮成购物节的第二日,鲁迅独自在三味书屋小憩,听见门外有快递君,敲门前来问道:先生可曾在昨天夜里抢购了一点什么没有?回答说。他就正告我,我送快递过来,先生还是这里签名吧。嘿,迅哥,还记得我吗?我已经出离回想了,只是想不起来。那人试着提示我:深蓝的天空、金黄的圆月、海边的沙地……”我说:啊,你是闰土!那人说:不,我是那猹。所以说,事实总是没有描写的那样美好,天空是深蓝的,圆月也算金黄,只是这里不见海边沙地。澳洲的特色是无论海边还是河边,都有长长的Jetty(音译,即长堤或栈桥之类),伸入水中很远,是观光发呆、钓鱼捕蟹的不二之选。Jetty下面是海和河交汇处的水面,是鱼蟹虾螺快乐生长的乐园。其间,有三个粗壮肉感、胡子拉杂的中年人,头戴照明灯,手持手电筒,向不远处一头豚尽力地照去。那豚却将身一跃,睬都没睬我们就游开了。算了,我们也不是闰土哥,别和那头海豚置气了,开始干活吧。不怪孩儿他妈说,这个时候这里确实月黑风高,有点冷飕飕的。赶紧把十个八个网放了鸡架,沉到水里,就等馋嘴的螃蟹钻进来了。主人很有经验,拴好网静静凝视水面;10分钟好像都不到,就有蟹进网了。他拉网上来,果不出其然,网里还不止一只哩。我们立刻来精神了,想不到这么快就有收获了,哈哈。主人把螃蟹从网上摘下来,翻过螃蟹四脚朝天,从包里拿出皮尺量尺寸。当地政府规定,小于12厘米的螃蟹必须放回水里。量了几只,都不够12厘米,唉,白忙活了。那几只螃蟹吐着气泡,好像挺得意的,有肉吃还不用买单,切!主人原则性很强,我们只好把这些吃货扔回水里。接下来的事情简单了,这里的螃蟹很贪吃,所以我们不停地收网、量尺,再扔回去。有几只螃蟹,我总是看着眼熟,好像捉了好几次了,这个网被捉,吃货们换个网又吃,靠!反正充分利用规则,你拿它也没辙,I服了YOU!有个澳洲本地的老渔民过来看热闹。他说,现在的螃蟹越来越少、也越来越小了,主要是亚洲人越来越多了。他还手指给我们,果然不远处还有几拨人应该也在捕蟹,老人家说主要是韩国人和讲广东话的中国人,呵呵。两个多小时后,我们满载着战利品返程了,捉到了3只合乎标准的螃蟹,只是8个鸡架都被吃光了,有点血本无归的感觉。家门口房子屋檐下,一抬头看见一只蜘蛛在网上游走,我看了一晚上螃蟹,有点眼花以为是吃货脱了外套又跟来了。小样,你在网上我就不认识你了吗?愉快的一天即将进入梦乡,原来生活可以像满天星斗那样灿烂。生活并不是简简单单的不死,而是要让自己能够享受的一个过程,真正达到心远地自偏的境界。正所谓: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南山仰止啊,这人生的真义,我该怎样表达内中之深奥呢?我想,还是洗洗先睡吧。大河之恋周末到了,按照计划我们主客三家人,驾乘着两部车,早早踏上了传统家庭假日郊游之旅。沿着西澳蜿蜒的海岸线,车一路飞驰向南,将穿过玛格丽特河区(Margaret River),去寻找澳洲最西南端的路文角(Cape Leeuwin)。高速公路上的车子不多,间或可以看到撞死的袋鼠冰冷地躺卧在公路上。南部是河区,农业畜牧业发达,并不是想象中的那种原始粗犷之美,丘陵一样的小山连绵几百公里,植被也丰茂,一路可见到养马和放牛的牧场。两个钟左右,到了玛格丽特小镇。即使是周六日,这里的人也不多,因为整个西澳都没有多少人。我们入住的是公寓式套房,这边的家庭出游多采用这样的住宿方式,简单经济又方便快捷。6个成人4个小朋友,刚好住满3间套房。不同于国内,这里没有服务员,一切都要自己动手。用预订单的密码打开房门锁,房间内包括所有床上用品和厨房用品,一切都非常干净整洁。事实上,没有服务员做清洁工作,住宿过的客人退房之前必须按原标准清扫干净,在这里应该不是法律,而是自觉。我们先按照房间的清单清点物品,然后布置基本的生活用品,包括自带的床单、被罩、锅碗瓢盆等必要的生活用品,着实要忙碌一阵子。整个酒店很安静,但看看停车场的车位,好像也都停满了车,入住率应该不算低,但就是听不到任何吵闹吵杂的声音,反而有点不习惯啊。楼下有2-3个很宽敞的停车位格外显眼,为何这么舒适的停车位置会空置呢?我有点好奇,跑下去看看,除了比其他车位大些,也没什么特别,但却始终没有车停在这几个位置。主人似乎看出我的疑惑,专门解释这几个泊车位靠边,位置又宽,是留给残疾人的专用车位,停靠这个车位的车一定有残疾证明才行。至于如何保障制度落实,除了自觉还有罚款。一旦交警没有看到残疾车标识,将开出差不多折合1.5万元人民币的罚单。违规成本如此之高,看来道德的自觉和制度的设计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啊。小镇不大,一个小时大概可以满满逛完。但基本的配套设施还算完整,教堂也都有两座。餐馆居多,毕竟是旅游景区,可惜中餐馆一家都没有,还好我们基本都是自己做着吃,否则整天吃当地最有名的薯条加炸鱼套餐,简直撑不下去了。说实在的,整个西澳度假期间,还真是有点怀念麦当劳和肯德基,即便口味风格和当地主流餐饮趋同,但麦当劳和肯德基的味道已经算是高标准了。仔细地逛了两圈后,终于被我发现一家很接近中餐的亚洲餐馆了。招牌非常不起眼,含糊地标识着亚洲风味;进去后发现厨师班子都是新加坡人,伙计是韩国人和中国人,菜谱上居然有几道中国菜,翻译过来应该是宫保鸡丁之类的,好亲切啊。离开玛格瑞特河区那天,我们跑过去狠狠吃了一顿,虽然那个宫保鸡丁什么的完全货不对板,但也是此行难得的美食了。玛格丽特河区号称醇酒之乡,是澳洲红葡萄酒重要产区之一,小镇四周散布了特色各异的葡萄庄园。当地酒庄并没有显著的标志,更不设围墙,大门也是象征性的。不过都各具特色,有的古色古香,有的取向自然,也有现代派的,都布置得夺人眼目,那一垄垄整齐划一的葡萄藤蔓盖满了山坡,垄上的葡萄藤蔓千丝万缕从山头分披下来,云雾蒸腾。参观葡萄酒庄本身就是一件赏心悦目的享受,更何况还有美酒可以品尝,每一家都有自己独特风味的美酒,价格也很公道。经营酒庄的绝大部分是欧洲的移民,他们发现这里极宜种植葡萄,相继从英国、荷兰等欧洲国家移入,以中产阶级生活方式为代表的庄园主,让此地颇具乡村绅士风的生活情调。如果再形象一点描述当地的生活状态和风情,可以走进《云中漫步》的场景。一直忘记不了日暮映照下,雾霭笼罩中的那如幻像一般的葡萄园,伴随苍山暮霭的背景,充盈着男女主人公在爱情中起转承合的磅礴音乐。在那片庄园的土地上,发生了一段凄美婉转但最终又企及美好的爱情故事:保罗和维多利亚在葡萄园中为霜冻的葡萄生火加温,月光下的那对恋人轻轻挥舞着羽翼一般的纸扇就好似一对蝴蝶,他们站在一起,可以感受到彼此的心跳;田园中的人们把收割下的葡萄丢进巨大的木盆里,然后用脚来踩踏以酿造香醇的葡萄酒,在欢快的节奏中,四下飞溅的葡萄汁液一定也沾染了恋人之间的甜蜜;仍然是在夜晚,保罗站在维多利亚的窗下唱起了情歌,情绪被不温不火地渲染,时间也在那一刻定格,一副夏夜的油画被永远铭刻在心头。什么是浪漫?它既是一个名词也是一个形容词。浓郁的生活气息最浪漫,就像月光下的蝴蝶恋人,就像木盆中人们的舞蹈,就像在你爱的人的窗下唱情歌。喝两杯葡萄酒也是浪漫,可以让你忘记些许烦恼;找一片茫茫的天地也是浪漫,可以种下自己的人生理想;叠一叠纸戒指也是浪漫,给你爱的人戴上,然后告诉她现在我不能给你的以后一定会给你。什么是生活?朋友说:是。生是容易的,活也是容易的,可这两个字偏偏就喜欢站在一起,怎么也拆不开。生活就是接受,不管是美好的丑陋,还是欢欣的伤感,不管你愿意或是不愿意,你都得循着它的规律去走。维多利亚没有打开窗子,保罗也没有选择去越过道德的边境,因为越过意味着背叛,背叛自己的妻子,背叛自己曾经的诺言。故事当然是一波三折,保罗最终留在了庄园,与心爱的人在一起。即便葡萄庄园已成废墟瓦砾。但是他的真诚与努力却打动了所有的人,女主的父亲将庄园的生命之源交给保罗,对他说:藉着承诺,荣誉与爱,将它种下。生命之源,你的生命之根已与家族相连…… 开车继续南下,大概半小时就抵达巴瑟尔顿(Busselton)。小镇碧蓝的海水,配上连绵30公里的皑皑细沙,已成为世界各地旅游手册的必刊照片。巴瑟尔顿码头的长堤是当地地标,2公里的长堤是南半球最长的木制架构,也是最大的人造珊瑚礁。长堤可以乘坐小火车,悠悠缓行,一览长堤风光。第一次亲身来到印度洋,真是有惊艳的感觉!从没见过如此美丽的海洋,如此洁白细腻的沙滩,如此碧绿透明的海水,这时即使说,她美得让人窒息也不为过。这里可以让你产生冲动,坐在海边等一天的日出日落,听一天的潮起潮落,看一天的风雨日晒,不问世事,不管其它,是一种梦境里的生活。海风呼呼,带走了所有~所有。望着茫茫的印度洋,瞳孔聚焦中又浮现出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李安的这部作品如同眼前的海洋一样惊艳,被N重角度分析解构。但此时,我只记得少年派在印度洋上漂泊的场景,美得让人敬畏,它达到了视域上的极限,让人沉浸在幻觉中。这样的画面在时刻影响着此在者的意识,因为根本无法回避它,你只能接受大自然的传教。万物之美铺天盖地袭来,海水和长天融为一体,如潮的光芒荡涤着人的心灵,这会让人不由自主地相信神的存在。澳洲大陆最西南端的奥古斯塔镇(Augusta),是这次郊游的终点。它处于印度洋和南海(非中国海)的交界处,这里最出名的是每逢7—9月,移居的鲸鱼在海岸不远处掠过,小镇也成为观鲸的最佳地点。因为来到的季节不对,鲸鱼没得看了,但城外的路文角灯塔一定要看看。路文角与南非的好望角,基本在同一纬度,是以第一艘到达这里的船名命名的。1622年,荷兰船只路文号到达并绘制了附近的海岸线。灯塔从构想到1896年建成,整整用了15年时间。塔身用当地的石灰石砌筑,呈圆锥形,塔内186步阶梯到顶;塔高39米,灯高59米,射程25海里。漫步在路文角灯塔周围,心中充斥着无尽的苍凉之感。灯塔,和茫茫大海遥相呼应,滚滚波涛,此起彼伏拍打着岸基,弹起的浪花,涨起飞溅几米高,瞬间又散落到岩石的间隙,日复一日汹涌澎湃,周而复始。一百多年来,正是这盏明灯,指引着海风里拼,海浪里搏的水手们正确的航线。其实,他们才懂海,才是这片汪洋的主宰者。如果把人生比作一次航班,命运当作一次旅行,眼前的灯塔不正蕴含了人对命运的渴求和对未来的希望吗?20年前,我或许会对自己说,潘多拉的盒子很久之前就已经打开,但智慧女神终究赐予人类一件最宝贵的精神利器。我知道我并没有错,只是在执着中追寻我自己的星座。白驹过隙,20年后,即便今天我仍然赞颂《老人与海》中,人在与自然较量中所执着的深沉和勇气,但我也宁愿相信,人生是一场孤独的斗争,是行动的、拚死的激情,在它背后意识不到任何意义或理由。人生中,没有任何东西可以被说明、被改善或被挽救,也不能真正提出或解决什么问题。因此,人只能在人生的篱笆上愤怒或死去或伤心无力地观望。西西弗斯因为卓尔不凡的智慧惹恼了众神,作为惩罚,他双目失明并被判永久的将一块大石头推上山顶,但最终都不可避免地要承受着大石头滚进山谷的结局。法国哲学家加缪用西西弗斯神话来比喻生命本身,探讨了包括生命价值,除了我们构建出的价值之外没有价值。我们面对的是荒谬的世界和人生,即使想消除荒谬,但荒谬却永远不会被消除,正如西西弗斯的命运。如果灯塔,真的是一盏明灯,能否指引我们相信,没有任何一种命运是对人的惩罚,西西弗斯的行动本身就是对荒谬的反抗,他清醒的意识就是对自己幸福的感知。英伦风情小镇一觉睡到自然醒,睁眼就看到主人家的那只大狸猫还在伸着懒腰,打着哈欠,慵懒地眯着我,好像在说:应该有更好的方式开始新的一天,而不是千篇一律的在每个上午都醒来。算了,不要和这头猫一般见识。除了吃和睡,生命也许还有别的意义。上学的走了,上班的也走了,找了点主人做好的东西吃,我们自行搭乘公交车前往弗里曼特尔(Fremantle)。澳洲的公交车比较舒适,到站的时候车身可以倾斜,方便老人、儿童甚至轮椅上车。车行半个多小时,就到达了这座迷人的小镇。据说弗里曼特尔是世界上19世纪港口街景保存最完好的典范,复古范儿十足,很多场景像极了老电影中的片段。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小镇的火车站,宁静的气氛、昏黄的马灯,不时有三三两两的旅客穿梭于此;老式弹簧门被重重的摔出沉重而粗犷的咣当声,候车厅里古旧的长木椅上坐着的几位乘客抬头向摇晃的门口处张望,希区·柯克的电影中似乎不时闪现出这样的画面吧。孩子们根本不感兴趣这些,直接跑去冰淇淋店,欢呼吵闹声给这宁静的气氛平添了一缕生气。徜徉在小镇街道的石板路上,可以欣赏到风格独特、明亮柔和的英伦建筑,叠彩的墙面、挑空的露台、临街的斜窗、圆圆的屋顶;可以浏览到别具风格的欧式橱窗、广场雕塑、哥特式教堂;可以品味到时时映入眼帘的满是鲜花的盆栽、古朴典雅的铁艺栅栏,仿佛回到100多年前的维多利亚时代。沿着小镇最出名的咖啡大道漫无目的前行,街边布满了露天的咖啡座,即便随意挑选一处就坐,咖啡的香气都会立刻沁透你的肺腑。不赶时间,也没想过去看什么景点,就这样闲适而悠哉地逛着,右手边是湛蓝的海水,远处是点点飘荡的白色船帆,在午后阳光的辉映下显得特别生动。当地报纸介绍,当海风吹得帆影浮动之际,人们要趁此时机大口呼吸由海上降临而至的风精灵,这些被称做弗里曼特尔医师的午后海风,只要吸上几口,就会把胸中的积郁全部抛到九霄云外,疾病就此不药而愈。前行处,信步走到了一处海事博物馆。进去后才知道,在英国人来到澳洲之前,海上马车夫的荷兰人更早就曾来到这片大陆。这个海事博物馆是澳洲唯一专门收藏1718世纪荷兰船只的博物馆,目前馆藏4艘在西澳海域中触礁搁浅的沉船遗骸和文字资料。其中最广为人知的是巴达维亚号,博物馆重新处理了它的遗骸,使船身原貌重现。巨大的船身和精密的技术,不禁让人为荷兰当时强盛的国力和先进的造船工艺感到钦佩。海上力量的决定性影响,一直是历史、政治和军事迷们热议的话题。远到古希腊的雅典和希波战争,海洋文明与土地文明区分标识;近到米国航母整天游弋在各大洋,世界警察的角色扮演,海上力量的崛起始终是各类迷们津津乐道的谈资。无敌的西班牙舰队、飞翔的荷兰人、大英帝国的日不落神话,这些记载着光荣与梦想的传奇故事,至始至终离不开海权这个永恒的主题。1890年,马汉出版了《海上力量对历史的影响》一书,更为海权论提供了深刻的理论佐证。当然无意冒犯这一对世界近现代史都产生了重大影响的理论和人物,大国的崛起的确应是与海上力量的建设密不可分。否则就不会有我大国第一艘准航母下水,举国振奋了。但面对栩栩如生的荷兰沉船,不禁令人若有所想:难道海权年代一切游牧都是笑话?这让我大明王朝的超级海权作何感叹?难道海洋文明就一定优于土地文明?这让我大中华悠悠千年的传承情何以堪?其实海权就像恐怖预言中的猴爪——为了获得它,人们无所不用其极,而一旦拥有时,却无人知悉它带来的将是怎样可怕的命运。海权或许只是一国强大的表象,但并不排除达摩克利斯之剑就在那一刻落下。历史证明,其实一片海域里海权的兴替,往往和船多舰狠没有太大关系,反倒是和一个国家的制度和文化,一个民族的精神等这些看不到摸不着的内在气质更息息相关。如果了解迦太基的历史,就会更加深刻理解,为何这个曾经无敌的海上帝国,在灰飞烟灭的时刻,在历史的天空中发出了如此悲天悯人的千年长叹!荷兰人最终的宿命,无法解决自身版图的有限和征服野心的无限之矛盾。在与大英帝国的较量中,迦太基人与罗马人的宿命再度上演,历史就是这样重复啊重复,再重复地上演。历经几十年战争后,战败的荷兰惨不忍睹,被迫交出诸多殖民地,同时更把海权的桂冠拱手让给大英帝国了。但从此之后,荷兰人似乎因祸得福,不再背负海权霸主的包袱,渐渐地又展翅飞翔起来,就像老套的童话故事结尾,从此啊,在那一片郁金香的国度,真正过上了幸福快乐的生活,直到今天!故事讲完了,小盆友要睡觉了……博物馆隔壁是一艘90米长,搁了浅的天王星级潜艇——澳大利亚皇家海军欧文斯号。这里可以见识到二战中潜艇内的水兵是怎样生活和战斗的。个人看来,博物馆其实进不进都无所谓,但这个潜艇还是绝对有必要参观一下的。每批次参观人数不超过8人,还配备专人讲解。一位白发苍苍却又精神矍铄的阿伯,讲解过程非常卖力和敬业,加上满口英伦腔,完全是BBC那个范儿。很多小男孩都是军事迷,能够亲身进入到潜艇里面看看,也算是了却了儿时一桩小小心愿。至今还记得儿时曾经一段时间的偶像——邓尼茨,那个削瘦的德意志军人和他的U艇部队。二战末期,纳粹德国输掉了一切,几乎一夜之间,遍布世界各个角落的,曾经气贯长虹的200多艘U艇群狼,全部自沉于海底,伴随它们远去的,是德意志军人们昔日的光荣与传统、梦想和迷惑。潜艇的题材,一向也是战争类影视作品的关注点之一。但奇怪的是,无论是《从海底出击》,还是《U—571》,为什么那些纳粹坏蛋,反而表现得更悲壮些,更让人同情些,更像个英雄似的;我分明记得看《地道战》和《地雷战》时的日本鬼子,无论是形象还是智商,和德国鬼子相比,都差了好大一截啊。难道只有强烈的反差才能衬托出正面的高大上形象吗?时代改变了,受众的欣赏水平提高了,高大上的样板戏套路无法带来收视率的环比上升了,似乎非诚勿扰式的全民娱乐方式才能更加吸引眼球,尽管一样假的可怜。罗马皇帝尼禄曾说过人民需要娱乐;但没说过娱乐应该反过来调戏人民啊。虽说如此,比起古罗马角斗场那种尼禄式的全民娱乐,角斗士们为了荣誉和自由奋力搏杀,观众们陶醉着发自内心的呼喊,我们的时代与文明的确也算是进步了。说说跑题了,回到潜艇。以前对潜艇内部一无所知,电影里看到的也不过一点皮毛,这次深入到潜艇内部,真正是对潜艇内水兵的生活和战斗有了深刻感受。至少二战期间,军容威武这个词与潜艇水兵完全不匹配。由于缺乏淡水,潜艇的水兵一般都是形容委琐,胡子拉碴,头发凌乱,浑身上下都是海水盐渍的斑记。但是谁也不敢小视他们,有他们在的地方,恐惧和危险就存在,他们是德军那种多贡献,少表现精神的典型。在北大西洋的惊涛骇浪中,有时U艇会像铅笔一样被海浪掀起,并垂直到海里,这种日子真不知道瞭望哨是怎么过的!为了安全,瞭望的水兵必须用特制的皮具相互捆绑并固定在舰桥上,否则一旦被巨浪掀出潜艇,则必死无疑。他们带着消瘦、苍白和满脸胡须的面孔,系着污渍斑斑的革具疲惫不堪的出现在我的面前时,我的心会一下子本能的蜷缩起来。我觉得我们之间是彼此亲密无间的……”(《十年与二十天》:【德】卡尔·邓尼茨)邓尼茨非常珍视他的部下,只要有可能,他尽可能去参加每一艘U艇的回港迎接,亲自与艇长握手。至少德国U艇部队就是由这么一群人组成的,只要去了解这些人,就不难弄明白他们为什么能够创造奇迹。白发老伯的讲解不仅敬业还非常专业,根本听不懂这么多术语;小孩子又不停地问,只好给他们讲《海底两万里》的故事,其实世界上最出名的潜艇,是尼摩船长的鹦鹉螺号,它完全不需要陆地的补给,可以无限期的在海上航行。故事的主人公跟随尼摩船长在海底进行了一场趣味盎然却又充满了浪漫主义的奇幻旅行……一路向北又是一个周末,家庭假日之旅再次启动。这次驾车一路北上,去领略下西澳粗犷风格的大自然。布兰德高速公路两旁,与南部的风光大为迥异,低矮的灌木丛,沙化的地表,呈现出粗砺荒凉的美。远远的视野中出现了排排风车,应该是风力发电站所在吧。下车停留一会,感到风实在够强劲,整个人都会刮得摇摇晃晃。记得一部恐怖电影《狼溪》,号称澳洲版的《德州电锯杀人狂》,眼前的场景还真就是身临其境了。影片前半部简直就是背包客旅行风光纪录片,男女主角深入荒凉的澳洲中部地区,看完陨石坑回来后,发现车子抛了锚。然后突然就冒出来一个脏兮兮但又面目和善的本地大叔,主动帮忙并且还不收费,看那岁数、那面相,要是搁我天朝怎么都算一般老干部那伙儿的,挺有亲和力啊;只是体格还那么壮,真是非我族类啊。然后就是下麻药,杀人的写实片段……其实我觉得《狼溪》最大的看点,是澳洲大陆地表地貌风光的宣传片,明显有旅游局卖广告之嫌。人类也许正是奇怪的动物,越是危险,反而越是诱惑。看过的人,应该还是对这片大陆充满了憧憬的。印象深刻的,其实不是这些观光情节,更不是杀人细节,而是影片开篇字幕:本片根据真实的事件拍摄,在澳大利亚,每年有3万人失踪,其中90%的人在1个月内被找到,另外一些则永远消失于尘世。” 这个确实不知道真假?澳洲人口总共还不足2000万,每年有3万人失踪,这个比例是否高了点?来到澳洲亲身的所见所闻,再加上道听途说,这里的治安绝不会很差,只是随机犯罪这个事情,至少是我无法判断得了的。但无论怎样,仅是一部恐怖电影一家之言。有人说,恐怖电影将暴力解释为日常生活的一种元素,表现人类对政治和社会生活中受压抑的不满情绪,希望粉碎现行制度及其价值观的强烈冲动、行为的无济于事以及目前生活的失衡与危机——这是恐怖电影释放出来的深层意识。靠!我想,看个恐怖片不需要这么深刻吧,我宁愿选择看的时候吓几跳,看完就忘了,权当锻炼了肾上腺素的分泌。米国的好莱坞,每年流水线般地至少生产几百部恐怖电影,纯粹是为了满足现代人追求一时刺激的需求,我想不出有什么特别的深意。但恐怖片看多了,特别是那些自以为生活压力大,幻想着有生之年能约上几个好友,带上大袋大袋的干粮,累了就搭帐篷休息,醒来继续前进,开着二手车,惬意地飞驰在西部荒芜人烟地方的都市白领一族,还是要学习一下恐怖电影生存指南:1、如果你车里的汽油不幸用完了,千万别去附近那个看上去已经荒废了的房子里借电话求助。同样,如果你的车坏在半路上,看起来附近惟一的避难所就是不远处山坡上那个古老阴森的古堡,最好的办法就是呆在车上别动。2、如果你经过一个小镇,发现所有的居民都在偷偷盯着你看,而且他们都行为古怪,千万不能晚上时在那里停留。如果你想搭救其中那个看上去还算正常,而且显然受到惊吓的人,还是趁早放弃吧,那是在浪费时间。3、千万别让那些陌生人搭车,即便他长的像圣诞老人。小心那些陌生人,尤其是当他们使用以下工具时:链锯、射钉枪、围栏修剪器、电动雕刻刀、收割机、割草机、丁烷喷灯、烙铁、锯……或者任何从死去同伴那里来的东西。4、如果你的同伴突然开始显露出一些令你非常陌生的行为举止,例如常发出粗鲁的嘶嘶声、嗜血、两眼狂热地放光、口吐泡沫或毛发越来越浓密,那么赶紧甩掉他,越快越好。如果他是死而复生,不论你们以前感情多深厚,他还是会要你的命,而且搞不好还会吃你的肉。5、如果你们其中一个同伴失踪了一会儿,但是在大家焦急时很快又出现了,他再不像失踪前那样害怕慌张,并且再三向你们保证,什么事情也没发生,没什么可担心的。记住,快点干掉他,他绝不正常!6、只要你的同伴中还有3个或者更多的人活着,你就处在危险当中,随时可能成为炮灰。如果只剩下你和另外1个人活着,你的成活率将大大提高。如果你已经是最后站着的人了,虽然你可能正处在千钧一发的危险境地,但是你幸存的可能性几乎都可以放礼花庆祝了…………车行2个多小时,进入西澳尖峰石阵国家公园。尖峰石阵类似我天朝云南石林,是经过千百万年的大漠风蚀,形成奇特的柱状石灰石地貌。大大小小的石灰岩柱高低不一,形状各异,有些仅十几公分高,有些却高达5米。在太古时代,这里曾被森林覆盖,从海边吹来的沙逐渐形成沙地。日积月累,原始森林枯萎、地表风化后,沙沉下去了,残存在根须间的石灰岩就像塔一样遗留了下来,海洋中的贝壳一点点演变为石灰石。雨水将沙中的石灰质冲到沙丘底层,而留下石英质的沙子,滋生腐殖土,然后长出植物,植物的根在土中造成裂缝,慢慢被石英填满裂缝后石化,然后在风化作用之下,露出沙地地表,就成为一根根石柱。茫茫沙漠上的奇异化石,加上地面金黄色的细沙和零星的矮灌木丛,从而形成一种荒凉却又奇特的景观。 徜徉在尖峰石阵中,的确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可以感受到目眩神迷的壮观和神奇。但是,这一历经千百万年才形成的地貌,到底是怎样形成,其实并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直到目前也仅是一种理性的推测而已。这就是说,人总是在思考,但却总也找不到真理。我是来游山玩水的,不是科学考察,当然不需要研究这一奇观形成的原因和过程了。是不是正如米兰·昆德拉所说: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上帝掌握着每个人的命运,人类再怎样想去改变也是没用的,倒不如不去思考,活的轻松些。当然不是,人类最古老最强烈的情感便是恐惧,而最古老最强烈的恐惧则来源于未知。对未知的好奇、探索和思考,人类一步一个脚印,渐渐强大起来。我们一直在不断地进步,用新的发现来推翻旧的论断,不断地用否定过去的错误来证明今天的正确,即使到了明天,今天的聪明而正确的答案依然会被验证为错误与愚蠢。身处在这大自然的杰作中,我们一定会感到人自身的渺小和微不足道。也许,人就是自作聪明的动物;也许人思考得越多,自以为很接近真理了,却发现实际上我们才是大自然愚弄的对象。事实上,大自然从未有错,也从未想过愚弄我们,人类的思考,上帝的发笑,或许只是在社会伦理道德的约束下无法打破的怪圈,亦或是存在于人类本性中狭隘卑微的一部分。由于不能摆脱,于是开始怀疑和否定,最终却陷入了一场人性悲剧。其悲不在于结果,而是在于整个过程中我们始终做不到自我超越。第二天途中,我们遇到了一片沙漠。远远望过去,洁白如雪,大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气势。意外的邂逅,着实让我们骚动起来,车子停在沙漠边缘,小孩子们率先冲过去了。说是沙漠,有点夸大,说是沙丘,但也一眼望不到边。一半是海水,一半是沙漠,这样的景观,连个收门票的都没有,当地假日办明显是考核不到位啊,真是赚到了!所有人脱下了鞋子,在雪白的沙海中又跑又跳,一串串足印不断向前伸展,又渐渐被风卷起的沙粒越抹越淡去。即便孩子们精力无限,但在沙海中仍然受到羁绊,不能完全伸展手脚,他们在感受自然的力量,在风和沙的抚摸中磨砺成长。孩子们的追逐打闹,整个沙海都喧嚣起来,但似乎并不能阻吓孩子们对探索的渴望……时至21世纪,其实很多人都开始主动选择另一种生活,主动尝试另一种可能,其中各有不同的原因。我曾经幻想走过一片沙漠,直到某一天,在地图一个神秘的角落,我发现了那一片动人的象牙白。于是,在若干心潮澎湃之后,我轻易并且深深地爱上了这个地方,尽管我知道沙漠背后还是另一片沙漠。正如周星星同学所言,做人如果没有理想,跟咸鱼有什么区别。世人受到乌托邦声音的迷惑,拼命挤进天堂的大门。但当大门在身后怦然关上之时,他们却发现自己是在地狱里。这样的时刻使我感到,历史是喜欢开怀大笑的。至少在昆德拉的世界里,人生就是这样一种状态:永远逃不出时空的限制,逃不出仅仅属于人类的思想,愈是想超越,依附于人类身上那无形的枷锁反而会勒得更紧,叫人难以呼吸。我真的不知道,是不是每个人都在寻找属于自己的那一片沙漠;找到了就会很开心;找不到就一定要失落吗?人生到底是在意过程还是在意结果呢?其实我从未走过一生,根本无法追寻到我理想中的答案;但听着孩子们的尖叫和欢笑,意外的邂逅或许是美丽人生中的一个注解。中午时分,来到企鹅岛。这个岛不大,且需要搭乘十几分钟渡船才可以上到岛。企鹅也没有几只,生活在岛中心的场馆里;真正看野生企鹅,估计要有季节性才行。除了企鹅,这里的海鸟很多,各种各样也叫不出名字;后来又去到凯维森野生动物园,这里有一群一群的袋鼠,一点也不怕人,可以亲手喂食;还可以看到考拉和袋熊等,懒洋洋地躲在树上,要仔细观察才看得到它们。在澳洲这片土地,到处都是公园、绿地,到处都是野生动物,即便在社区附近的河边、不远处的海边,都可以看到黑天鹅、大嘴鸟等,都可以体验人与大自然的和谐共处。这里的地广人稀和原生态环境,属实是我天朝无可比拟的。记得小时候一场大雪过后,山林里的野兔从洞里跑出来觅食,在雪地上就留下了它们的足迹,我们顺着野兔的足迹一路往前追寻,发现出来抓野兔的人远远多过野兔,只能悻悻作罢。不过这几天偶尔看新闻,当地政府确实在捕杀骆驼,还强调不是彻底清除野生骆驼,而是把它们的数量降至可控水平。澳洲19世纪引入骆驼,协助拓荒者穿越沙漠,帮助铺设铁路和电缆等。但后来,火车等交通工具的广泛使用,数以万计骆驼光荣下岗,自行繁衍生息,现有野生骆驼数量估计超过100万头。骆驼与牛羊争食,践踏植被,一些时候为找水闯入民宅。所以,当地政府会隔上一段时间,有计划召集猎手乘直升机空中射杀,以缓解野生骆驼过多对环境的压力。还有听说地球上有120万头甲烷排放型动物,而澳洲的砖家认为骆驼位列其中,每头骆驼每年排放45kg甲烷,所以政府才果断悬赏猎人猎杀。其实我也看过一份外星人的调研报告,说地球上有120万种甲烷排放型生物,人类位居前列,地球人以燃烧远古植物尸体腐化后的石油为乐。不排除公说公理、婆说婆理,或许市场化的砖家,只是把视线集中在一点,以改变他以往对事物的看法呢。唐人街素描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自然睡醒后发现,既无俗客,也无雅客,自己找点乐子吧,去市区逛街。搭乘地铁出行,按照旅游指南所说,前往国王公园,登伊莉莎山,欣赏珀斯市民引以为豪的美景,独特的野花和栖息着的鸟类构成美丽的画卷!前往天鹅河,观赏著名的野生黑天鹅在河中嬉戏玩耍!游览珀斯著名的国会大厦、市政厅及钟塔。上述那些地方其实我都没去,先找找唐人街在哪里,整顿中餐吃吃才是硬道理!市区本身就不大,和国内相比,三线城市的规模都没有,所有高楼大厦加起来,手指头都数得出,只是沉淀下来的历史沧桑感显得城市质朴而又厚重。市内交通极佳,公交车分别为蓝、绿、红、黄四猫(CAT)车,全部免费,可以送至市区任何角落。唐人街,位于市区中心附近,很好找,一走过去就有了亲切感。横纵加起来也有几条街道,慢慢逛吧,吃游购娱一应俱全。吃的以广东菜为主,其他菜式也有,不过种类没那么全,大概是唐人街的土著以香港人居多吧,他们移民来得早,所以广东话是这里沟通的利器。面街林立的商铺,除了日常生活用品,专售特产的店铺较集中;一种是中国特产店,毕竟华人们需要家乡的口味;另一种是澳洲特产店,专门出售绵羊油、鱼油和本地手工艺品等,回国游客手信必备。但感觉价格偏低,手工不精,质量也不敢恭维。时值天朝春节期间,这里也有过年的气氛,张灯结彩、舞狮民俗等,给这里的华人和当地居民,都带来了中国人喜庆的氛围。本地大的商场和百货超市等商家,纷纷装扮起来,还推出春节打折等中文条幅,和我们过洋节也差不多。随着国运日益昌隆,就像好莱坞拍大片一样,没有点中国元素,都不好意思叫大片了。不植入点国货广告,等下,让我先喝完舒化奶,再跟你说吧!除了唐人街,我最想去的是教堂。主人说,大点的教堂有两个,一个是传统式教堂;一个是新式教堂,问我去哪个?我毫无迟疑选择新式教堂。离唐人街不远,步行一会就到了。教堂的建筑较新,空间也大,有三四层楼,不仅临街,占地规模也够宽,看起来这里的人气比较旺。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地下层有专门看护小孩的几个房间,小孩按年龄的不同分开,且有专人看护,配上适合年龄的游戏设施,分外人性化。安置好小朋友,我们进入到唱诗的礼堂。说是礼堂,有点不恰当,更类似电影院,因为装修都比较现代。周围的人,虽说不认识但总体上比较热情,互相打着招呼;因为面孔新,周围人会更加主动热情些;人刚开始不是很多,后来又陆陆续续到来,白人、黑人和黄种人都有,年轻人和老年人也都有。门口安排了各样点心和饮料,不知道是否收费,也没去问;有相关工作人员义务咨询,不过不是牧师装扮,也没有工作名签之类,估计来过几次的人就会认得吧。差不多时间的时候,有人陆续登上前面的讲台了,讲台比较大,意外的是陆续有好几个人走上来,带着乐器有站有坐。确实是新式教堂,不像是唱赞美诗的节奏,倒是像开演唱会一样。台上几个人装扮各异,没有统一着装,也没有着正装,比较休闲的感觉。男女都有,一个黑人比较显眼,很壮且够黑;还有一个半黑不黑的男子,似乎是加勒比地区的风格,扎着一头小辫子;不多久,主讲牧师来了,是亚裔后来介绍是马来西亚华人。金属边眼镜,牧师正装,很斯文样子,年纪三十多,英文极其流利并夹杂俚语俗语,陈词清楚又很幽默,听众似乎很受用;特别是表情亲切,给我也印象深刻。还别说,整个讲台布道的场景确实不同于传统教堂,很类似我天朝央视早前一个节目小崔说事,主讲牧师前面说,后面乐器班子随之配合,效果非常不错。台上台下也有互动,有时是介绍自己,有时是一起唱诗。主唱牧师讲了许久,期间乐队全体唱了些什么,有些模糊了,只记得其中有个主题叫什么主是我的份;还记得唱诗的时候,那架伴奏的管风琴音质很美,司琴是位风姿绰约的金发碧眼MM。但换汤不换药,说来说去我理解得到的是:主啊,你是伟大的、你是英明的,你是舵手,既送福音,又引导我们向前进、向前进,大抵如此吧!主讲牧师下去后,一个三十岁左右的白人女子上台了;看样子不像牧师,应该是教友和大家分享吧。这个女教友是个奇葩,没有一丝贬义,或者说表演艺术家更为贴切,因为她极为丰富的面部表情和夸张的肢体语言给我很深感观;个人看来,类似津门的单口相声、蓉城的散打评书、江城的独角戏或海派青口那种表演形式吧,足足一个半小时还多。她以非常幽默的方式,认真地讲述着自己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包含婚姻、洗礼、生病、家庭、购物、带小孩、学习圣经等等,集中表达了人生中总是不尽如人意,虽说主是全知万能的,但真正遇到事情还要靠自己的观念。虽然没有完全听懂,但对这位幽默教友的认真分享,还是深有感触的。刘小枫曾在《沉重的肉身》里写到:原始穴居人在夜色降临后,感到时间的支离破碎和空间的若有若无,有一天……一个年长的穴居人讲了一个故事……听过故事以后,穴居人心里暖和起来,明天的艰辛和困苦变得可以承受了。在这里,这位女教友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分享了自己对信仰的理解,和大家交流着自己的生存理念。叙事改变了人的存在时间和空间的感觉。当人们感觉自己的生命若有若无时,当一个人觉得自己的生活变得破碎不堪时,当我们的生活想象遭到挫伤时,叙事让人重新找回自己的生命感觉,重返自己的生活想象空间,甚至重新拾回被生活中的无常抹去的自我。当幸福在时,我们便拥有一切,而当幸福不在时,我们便尽力谋求它。如果伊壁鸠鲁的这话说得恰当,又如果谋得幸福是伦理学的基本主题,那么,叙事对于人们谋求幸福就是必不可少的,它可能既是人们关于幸福(或不幸)的知识,又可能是人们在幸福之中的时间和空间。所以说,无论主也好,神也好,是否可以让我们心里暖和起来,在面对明天的艰辛和困苦时,更加坚强,更加勇于承担。什么是信仰?我们为什么要去信仰?当你遇到困难时,主又在哪里?又能为你做些什么?基耶斯洛夫斯基在《十诫》中讲过一位老太太的故事:她是伦理学教授,她教伦理学的方式就是通过讲故事举出人生中的道德困境,与学生一起分析这种困境的构成,由此形成道德自觉。自由的叙事伦理学不说教,只讲故事,它首先是陪伴的伦理:也许我不能释解你的苦楚,不能消除你的不安、无法抱慰你的心碎,但我愿陪伴你,给你讲述一个现代童话或者我自己的伤心事,你的心就会好受得多了。我想,不管是否有主的存在,人都应该向善,善是积极的、主动的;恶即便是善的对立面,也不能就此在世间消失。是否能够祛恶扬善,我觉得更应强调的是人本身,而且不是外来物。信仰,有时只不过是个人空虚的一个写照,难道没有信仰就一定要去行恶吗?信仰,有时只不过是一个倾听者,一个陪伴者,不能帮你解决困难,但可以与你同在,共同面对困难。家居生活的又一天澳洲这片乐土,最有吸引力的地方不止是旅游观光,也是移民之选吧。但移民之路,从来都是一条充满荆棘坎坷之路。正如老一辈新兴地主阶级思想家孟老夫子教育我们: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啊!所以要想披荆斩棘,就必须发挥人体力学的最大功效。那还真是要先练好腰马合一,至少要狠下这个决心才行。何谓腰马合一呀?周星星同学面对达叔的困惑是这样解答的:腰马合一呢,就是我心目中一位浩气长存的已故武术家李小龙先生已经解释过滴。但是如果你想再多了解一点,那就跟我学两趟功夫。时间关系,大家也都很忙,估计很难去和周星星这位研究僧学功夫了,那我简单解释下。无论是南拳还是咏春,追求的都是身体内部肌体合理的贯通,协调是重点。说白了,练的是背上那条大脊椎与各部分的协调做功,通过锻炼,把肩背、腰跨、丹田等几部分协调合一,做功叠加,来发挥出人体力学的最大功效。说得有点复杂,算了,反正本人离移民条件差距甚远,还是先体验体验这里的美好风光吧。等等,突然想到,如果下不了腰马合一的决心,还有一个不错的建议:就是可以考虑移民蒙古。蒙古同样是一个地广人稀的地方,特别缺人放牧。只要大学本科毕业,同时大学文凭被蒙古牧马人协会认可,愿意到蒙古放牧就可以申请移民了。坚持放牧三年之后,就可以拿到蒙古国籍。根据中蒙协议,持蒙古护照的人可以自由进出中国。只需要放牧三年,放羊、放牛还是放骆驼可以私人订制,而且是一人移民、全家移民啊!不好意思,不知这算不算植入广告。吃完了早餐,发现今天没安排什么事情做,平平静静地宅在家里也好。如何消磨时间,在这里可是个伤神的大问题,至少我是这么认为。因为待在这里久了,拥抱大自然之后,你会发现你有大把时间要消磨一下,否则《肖申克的救赎》中的老布,整天在广场喂鸽子的场景,或许真的在您的移民生活中上演。林中观易罢,溪上对鸥闲。就是说,在林子里看过一段穷究天人的《易经》之后,悠闲地来到溪边与鸥鸟含情相对。日子过到这个份上,和神仙也差不多了吧。那么问题来了,神仙养成哪家强?君不见好了歌中唱得很清楚,算了吧,哪家的神仙也都有自己的烦恼。如何正视好山好水好无聊这一严肃的哲学命题,先要搞清楚时间消磨的基本运作机理。提到时间,绕不开的是一部大部头的小说《追忆似水年华》。这部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之一,我10多年前就买回家,期间,反反复复摸过好多遍。作为书架上最有内涵、最有分量的装饰品,久久尘封在膜拜中迟迟未舍得看。书中,普鲁斯特用自由联想手法,以一物引出另一物,探索人的无意识,时间是全书唯一的主题。人可以掌控有形的物质,而无形时间的控制,可以靠思想,从理性和心理的层面拥抱逝水年华。因为回忆,作者从一个固定的点重新创造时间,制造了缓慢的时间流。时间的流速有时停顿,有时倒退,有时产生线性张力;书中的从双重视角出发,审视双重世界,达到了物从我出,物中有我物我合一的境界……我不由倒吸一口凉气,真是犀利啊!全书共分7卷,4000余页,300多万字。我想,如果我可以在这里生活上一段日子,还真有可能把这部书从头至尾读上几遍。还是找本浅显的书看看吧,还好随身除了《如来神掌》,还带了本《存在与时间》。那么海德格尔是怎样理解时间的呢?海老师说:简单地讲,此在使其自己的存在时间化并因此构成了时间——此在是时间性的存在,此在没有先在的本质,它自己塑造自己,因而它的活动是时间性的。存在展开于时间之中,也就是展开在此在的生存活动之中,因而真正说来,万物存在,然而其凝固性决定了它们虽然存在着,但却不能展开存在,使存在显现。此在不仅是存在者,而且是存在论上的存在者――它以自己的生存活动展开着存在,所以我们才有可能从此在身上领会存在的意义。什么?不够简单,那么一句话言之:本真的当前即眼下。好像脑子有点乱,算了,还是出去走走吧!社区外边的草坪一片绿油油,金黄的小花散落其间;不远处一条小河缓慢流淌,似乎倾诉着曾经发生的故事;太阳照耀下波光闪闪,一群群不知名的水鸟在水面上徘徊荡漾;河边几棵高大挺拔的桉树,正感受着生命的美好和丰盈。即使这样安详宁静的场景,仍然想到的是那一个任性的孩子——顾城深沉的身影。无意讨论他的诗作、个人情感和命运悲剧,但我宁愿相信,诗人离开母语土壤,灵感枯竭,不幸患上灵魂失语症。是不是当人失去已经习惯了的社会习惯和价值观的时候,以及在还没有习惯取而代之的新价值观这段时间,均要经受一种精神的空洞和混乱呢?是不是这种精神的空洞形成了的时候,人就会失去生存的价值和人生的目的?答案并不重要,毕竟对于芸芸众生来讲,身处异国他乡不占多数,生存的价值和人生的目的往往也只是一时的迷失;生活就是平淡如菊,每个人难免不在日常小事甚或无所事事中磨灭了热情。其实,最为可怕的是人生追求中的意义空白与不确定性,或者是无意义的骄傲,伟大的库布里克在《闪灵》中讲述了这个极为恐怖的事情。人人都有梦想,主人公杰克梦想成为一个作家,通过写小说实现名利双收。他坚信自己的才华,努力在创作这条不归路上艰难跋涉,终于到了拖家带口却一文不名的窘境。不用说,理想和现实的裂痕愈来愈大,以至无法弥补,杰克是一个实际生活中的失败者。他有过挣扎,只是未曾预料,愈是挣扎,束缚得反而愈紧。在那个人人都是坐台小姐的社会环境中,出身平凡的人所能迸发出的激情是有限的,拥有的属于自己的时间是有限的,生活压力下,不得不去低三下四装孙子;家庭压力下,不得不花费很多时间养孩子。不知不觉中,激情慢慢不见了、才华渐渐褪去了、时间缓缓流逝了。直到有一天,照镜子时发现,自己已经变成了曾经最讨厌的那个人;聊天时发现,自己曾经的梦想都被别人实现了。那么,除了满怀抑郁地走向坟墓,也没有什么其他道路可以选择了。杰克的悲剧从影片开始处就已经注定了,生命是一条不归路,越往前走越凄凉,终点是坟墓。是流连于那座幻境重重的酒店、让自己被钉死在永恒的痛苦轮回上呢?还是去珍惜那些真正关心你、支持你、喜欢你的人,然后抛开那些无意义的骄傲,勇敢地走下山去呢?从道理上,无论谁都知道后者是对的;只是现实中,常常是选了前者,仅仅是因为逃避来得更容易……妥妥地睡了一个午觉,什么文学啊、哲学啊,艺术啊,除了伤神,还是伤神。俗语说,大象无形,大音希声,大俗就是大雅,这句话挺耳熟,忘了是老子说的还是冯小刚说的,有人知道大象到底是亚洲象还是非洲象吗?听说米国有位现代音乐家,叫约翰·凯奇的,走上台来,坐在钢琴前,毫无作为,寂然无声。枯坐433秒,他朝听众一鞠躬,下台了——作品名为《433秒》!这就是大音希声吧!这哥们千万别来我天朝演出,否则别说城管,我都一定去砸场子!大俗就是大雅,那我还是看看身心放松的,岛国的爱情动作片吧,这类片子,成本小、投资少、收益高、传播广,最高明之处是不伤神,唯一副作用可能是有点伤身。一说起这事,不由自主回想起苍老师的音容笑貌。其实我知道现在市面上波多野结衣的作品,无论是销量排行还是点赞排行,都远远超过苍老师的作品;其实我也从未看到过苍老师站起身来的倩影,但我却对苍老师的事迹耳熟能详。不管她的作品有码还是无码,她对工作的敬业绝不偷工减料;她对表演的一丝不苟总能感动我。我也相信,凡是亲眼目睹过苍老师表演的,无不对她的表演感同身受!雅蠛蝶,以此来赞誉苍老师再贴切不过了。她就是岛国版的梁祝化身啊,象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随着春风轻轻飘动,显得是那么地欲众不同。她诞生于寂寞的上升,归位于绚烂的本真,伴随着我们这一代人走过那曾经的青葱岁月。那段日子里,每当历尽艰苦时,我总是咬紧了牙,哼都不哼一声,昂着头对自己说:苍老师是与我们一起的!一直都想写一篇图文并茂的文章,以此表达对苍老师的一腔赤诚。我想,文章应该运用类比的手法,叙述苍老师传承武藤兰,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的故事;同时又以反复的文句,凸显苍老师始终如一,情怀不改的形象;最后表现她德艺双馨,全面发展,感动中国的艺术无国界的理念,这也是苍老师不变的追求!主人已回家开始准备煮饭了,我还是赶紧去厨房看看帮帮忙吧。晚饭过后,在园子里乘凉,望着漫天星斗,仿佛是夜幕之上跳动的音符,特别是南十字星,分明是在眨眼。夜观天象,是中国顶级文人的特权。传统章回小说中, 每当出现夜观天象这样的字句,就知道天下一定要发生大事了。这个时候,如袁天罡,李淳风等大师们一定要表现出蛋蛋的忧伤,才好应情应景:老夫昨日夜观天象,荧惑光芒大盛,紫微星暗淡无光。七杀,破军,贪狼三星同频闪耀,蚩尤之旗划天而过,主王者杀伐四方……于是大师们断定:在这个O2O的电商时代,买商铺收租养老,相当于找死!崇尚工具理性的西方人少有国人这样理想浪漫的色彩,大航海时代,无论是水手还是海盗,南半球都需要依靠南十字星来判断正南方向。其实,北半球大部分看不到此星座,正如北方的水手,依靠北斗星及北极星来判断正北方向。但据说郑和七下西洋时,曾用这个星座来导航。如果真的想夜观天象还不忽悠,那是要循序渐进才行滴。入门要读《开元占经》,了解我天朝对于星空的分布和命名及星空随季节变换的转换。其次,是三式之学——太乙、奇门、六壬;熟读《御定六壬直指》,这个是基本的了。学会这个你就能掐会算了,可以去天桥底下摆个摊子算命看相了,也算是自学成才,不用抢学位,不占用国家宝贵的教育资源。其实无论是否有移民的考虑,一技傍身都是博弈最优化选择。再次,就是去高山,草原,海滩,荒郊野外狼人出没的什么地方去看天实践吧。但按照目前PM2.5监测数据,大城市里看见星星的可能性应该不是很高了,雾霾了,还是走远点吧。方法就是这些,但知易行难啊。入个门就得两三年,精通的话就是几十年的事情。一旦大功告成,不仅可以看天,还可以画符,真的可以考虑技术移民了。近期看着报上、网上不停地登载中国新富阶层移民潮愈演愈烈的消息,真是心慌意乱啊。这帮兔子不会是收到啥子消息了吧,怎么一个比一个跑得勤快。我辈既然够不上投资移民的门槛,只好技术移民了。这么看来,掌握这门手艺也算道家独门垄断技术,只此一家,别无分号。可以考虑去移民局申请开个道学馆,以天象画符为拳头产品,兼营看风水、算流年。窃以为如此硬挺的技术移民理由,移民局都不好意思找藉口驳回。东方人看星空一向都是那么深情缠绵的思念,我们看看欧洲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家康德如何仰望星空的。众所周知,世界上有两件东西能够深深地震撼人们的心灵,一件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准则,另一件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这句刻在康德墓碑上的话语,是人类思想史上最气势磅礴的名言之一。我们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定律这两件东西,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在我们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越会不断增长。仰望星空,源于对这个世界的一种期许,而立足大地则是为了获得母亲的怀抱,可是现代人越来越陷入大地不能自拔,对星空的仰望变成了对星星的摘取,看到的只是闪烁的星星,忘记的却是宇宙的深邃。伦理道德,源于对人性的一种期许,那是一种发自人类心灵底部不必依赖于外部必然性的自我律令。无论外在的必然性要如何压迫他,都不会绝对扼杀这种人对自己的律令。我们相信天堂不在别处,就在我们的心里,这才是人的尊严和价值之所在。如今的社会精英阶层,一边撕着心灵鸡腿,啃着心灵鸡胸,一边为我们送上了心灵鸡汤,说人生的价值并不在于你赚了多少钱。我靠!其实,就算你因为物质条件不行,在世俗世界中混得不尽如意,萌生心意堕入空门。进去后发现,原来在这里更要靠慧根。事实上,人生不管走到哪里,都离不开一个字,难道人生的幸福就是建立在这傻比的基础之上吗?所以说,真的发现自己在钱、权、女人上比不过别人时,不一定就要遁入空门吧,也可以考虑一下多读读康德,在道德和人生境界上做做文章也未尝不可。江湖传说,一个多金帅气的男人,如果能修一门厨艺,那一定是女人的梦中情人;如果能再修一门画技,那么江湖上的女人从此都是你的。如果……,如果本身就是传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无论是天道无亲,还是道法自然,普罗大众需要的其实不是真相,而是心灵鸡汤。就算天地都承担不了个人命运的责任,但人们总要为自己的命运,寻求一个可以接受的答案。 第二天一早,即将告别主人,踏上归国的行程。那天,黄历上写着:破日东方,吉事不宜;子冲午后,雨过天青。无论黄历写着什么,旅程还是要继续的。我在每趟行程之前都会做一些准备,到底准备些什么我也不知道,就好像每当别人问我为什么,我总喜欢说不知道。曾经也有过很多原因,起初是借口,后来是自欺;再后来,觉得一切不过是自欺和借口。仅以此文,感谢主人一家的盛情,感谢同行孩子们的纯真。

二〇一四年十二月

广州知秋斋

Notes:1. 奥尔多·利奥波德(1887-1948):美国著名生态学家和环境保护主义的先驱,被誉为生态伦理之父。《沙乡年鉴》是其最重要的著作,记录了作者对自然界中各种生命之间彼此折射辉映的亲知和体悟,文笔优美,思想深邃,书中提出了大地共同体大地伦理学概念,被誉为绿色圣经2. 《云中漫步》:阿方索·阿雷奥1995年电影作品。3. 《从海底出击》:沃尔夫冈·彼德森1981年电影作品。4. 《恐怖电影逃生指南》:【美】赛斯格雷厄姆-史密斯

作者简介:

走,我们一起出去玩!

我们坚持原创,用自己的亲身经验

总结发布最实用可靠的信息

为你展现一幅真实的英伦欧陆场景

探索文化旅行

London 

The United Kingdom

info@asiaculturaltravel.co.uk

微信公众号:英伦欧陆深度游 (verytraveler)

官方微博:TanSuo英伦欧陆深度游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