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二

孟津黄河小浪底风景区在哪(小浪底钓鱼经验万里黄河孟津蓝之小浪底)

有一天,儿子放学回家给我说,幼儿园老师今天问他们黄河是什么颜色?所有小朋友回答黄色,只有他回答蓝色,老师说他错了,他一脸无辜。对于一个生在小浪底长在小浪底的孩子来说回答蓝色确实没有错,可我暂时却没有办法去深刻的给他解释这个问题。

在我带团的过程中也发现很多同行一提小浪底会觉得枯燥、数据太多、原理复杂而无法自信得去面对、去讲解。但目前研学团队持续增多,作为治黄的里程碑、教育基地,大多团队也会涉及此处。所以,曾在小浪底生活、工作过的我,愿意把我所知和自己浅薄的理解与君分享,不到之处,敬请斧正!

说起小浪底就一定会想到我们的母亲河—黄河。黄河,他是一条生命之河;是一条文化之河;一条战争之河;更是一条灾难之河。有史记载以来,黄河泛滥1593次、改道26次、尤其明清两朝,改道泛滥更为频繁。所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而最近的一次改道就发生在1947315日。泱泱华夏,五千年的文明,从神话传说到三皇五帝,夏商周,强秦、大汉、盛唐、宋元明清无一不被黄河水滋养着,同时也被肆意的侵扰着。所以才有传说中的大禹,正史记载的西汉贾让、东汉王景、元代贾鲁、明代潘继训、清代的靳辅等治黄功臣。但古代的每一次治黄都由于当时技术及物资的限制,只能采用治标不治本办法,如人工改道、蓄清排浑、束水攻沙、筑高堤坝等,来应燃眉之急。所以我们的先民只能反复于人工治河的漫漫道路。

其实,无论古今中外,在一个政权相对稳定的时期,中央政府都会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来整治水利。实因这是关乎国际民生的大事,而这从古至今也是非常艰巨的任务。国外远的有古罗马的高架引水渠,近的有美国的胡佛大坝。国内有先秦时期的郑国渠、都江堰、之后历朝的漕运、隋代的大运河、元代的海运、如今的三门峡、南水北调。利弊成败且不说,但共同点就是,无不是靠举国之力兴建。那么小浪底就是这样一个集古今经验、中外智慧于一体的伟大水利工程,它已不仅仅是中国的小浪底,它更是世界的、是全人类的,是人类改变并合理利用黄河水,变水害为财富的象征。真正实现了黄河安澜、河山永固、黄河清则天下平的千年夙愿。

1949年建国,1952年毛主席视察黄河,写下了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几个大字,由此中国特色机构黄河管理委员会成立。有小浪底之父之称的王化云为第一届黄河管理委员主任,此后的数年间,由他带领的勘查小组,在黄河两岸的万里之路寻转害为利的办法。最终提出三个宗旨:上游退牧还草、中游退耕还林、中下游兴建大坝拦截水沙。尤其前两条政策的提出使黄河自带泥沙已逐步减少,由原来的16亿吨减为目前的14亿吨,将来的数据还会继续下降。

1957年一个极为有利的地形被专家选中,那就是三门峡。这里峡谷窄小,两岩石坚硬,自然形成的人门、神门、鬼门又可为坝基节约成本。于是万里黄河、从古至今的第一座栏河大坝,在苏联人的援助下开始兴建并投入使用,诚然,大坝和水电站的运营在很长时间里起到了很好的治理和经济效益,但这座万里黄河第一坝,因设备陈旧和技术等原因造成的一些负面影响,也引来众多争议,渭河河床上涨、西安城的安危、潼关成了河南的开封。这也成了陕西与河南最大的矛盾,大坝自身的泥沙淤积及诸多建设中的不足,几经改建,满身疮痍。最终经过多年的勘测1975年国家决定在三门峡大坝下游的小浪底村址重建一座大坝。为三门峡大坝的补救性工程,这个决定是经过一次次的会议,由加高三门峡堤坝、下游改道、兴建龙门、桃花峪滞留等11个方案中筛选出来的,是一个计划已久,非常成熟的决定。

小浪底,听这个名字就和水有关,浪就是浪花。大浪到头,小浪到底,因黄河流经此处后河道进入平原,水流平静,掀不起浪花故而得名。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这里的村民世代以黄河渔业为生,此处也是黄河古渡口之一,以今天泰山村为核心的八个村子自发联合抗日的故事广为流传。今天的黄河北岸杜八联也是红色革命基地。也是黄河进入平原前的最后一个峡谷,

中国境内除额尔齐斯河和和澜沧江外,所有河流都是一江春水向东流,黄河更不例外。所以这一段河床两侧,北边济源境内的为太行山支脉王屋山。就是神话故事里愚公要移走的那座山,愚公说:“子孙无穷尽,山不知增,何苦而不平”愚公是否真的移山我们尚不讨论。但小浪底的拦河大坝被称为“当代的愚公移山”却是不争的事实。而南侧洛阳境内则为秦岭支脉邙山,就是生在苏杭葬在北邙的邙山。两山相距最近处不足2公里,乍一看这个位置不错。两山对峙,黄河中流,而自西向东延伸的秦岭山谷也可做拦河后,黄河水位抬高的天然库区。可是无论秦岭还是太行,在此段的岩石结构异常疏松,太行此段为紫砂岩,山体岩线多达20多条。邙山则更糟糕,为泥质页岩。一旦大坝拦截蓄水,从三门峡到小浪底130公里的范围内,将会形成近300平方公里的水库区。如果按大坝最大容量蓄水,整个库区将承受125.6亿立方米的压力(1立方米=1=2000斤),大坝垂直高度154米,试想一下,两侧疏松的岩石怎么能够承受如此大的重力呢?

小浪底从1952年论证到1994年落实经历了艰难的32年,94年的国家还不富裕,一个大中国外汇储备仅30万美元,而小浪底预计总投资347亿人民币。30多年来我们已准备充分,下定决心。可是一分钱难倒了英雄汉,没有钱没有资金,治理黄河又迫在眉睫。于是我们只能去国际上借钱,去贷款。当时的世界银行行长沃尔芬森,采用无息贷款的方式放贷11.9亿美元,按当时的汇率约100亿人民币来支持小浪底的建设。根据国际合同菲迪克(FIDIC)条款,国际贷款的工程必须面向国际招标。说白了就是钱借给你们了,生意我们要一起做。于是小浪底的建设,只能采取国际招标国际采购的方式。1994年在首都北京,来自全球的10个国家34家公司参加竞标。最后以意大利英波吉罗公司为责任方中拦河大坝标,德国旭普林公司为责任方的中德意联营体中泄洪排沙标,法国杜美兹公司为责任方中引水发电标。就这样小浪底采用独特的中—外—中的承包方式,组成世界联营体来共同完成它的建设。

当来自全球50多个国家700多名水利精英齐聚一堂时,提出小浪底的第一个实操程序就是两侧山体的加固。大家肯定听过或者见过“纳鞋底”,今天的小浪底大坝两侧山体就是用3.6cm粗的钢筋横竖串联起来的。千层底就是两座大山,我们所使用的针线就是钢筋。按当时成本一根钢筋约4美元,我们纳这双鞋就花费了约40亿人民币。

首先,我们要说的是德国旭普林承包的泄洪排沙标。小浪底有6项基本功能:减淤、防洪、防凌、供水、灌溉和发电。整个工程的的整体设计创造了4项世界第一,6项全国第一,破10项世界难题。而泄洪标则承担着整个工程中最核心的调沙减淤功能,可以说是整个工程的灵魂。它包括进水塔、三条孔板泄洪洞、三条名流渠、三条排沙洞、一座溢洪道和三个二级回旋消力塘组成。后面我会逐一来解释这些专业名词。四项世界之最中,此标段破三项。

第一个世界之最:全世界最大最复杂的进水塔,整座进水塔矗立在水中,今天由于大坝蓄水我们已经无法看清它的真面目。它的外形为高113米、长276米、厚70米的一个巨大长方体,在这个长方体里面安装了55个闸门、26个启闭室、45个槽井、10座拦污栅、38座自动翻转闸门。它的存在非常关键,可以控制从小浪底流向下游的每一滴水和每一粒沙。

第二个世界第一,三级孔板环消能泄洪洞:共三条,直径为14.5米,长3480米它是由导流洞改装后二次利用的,导流洞是前期为完成黄河截流,在黄河北岸王屋山山体里挖的三条隧洞。引黄河水穿山而过,从而让黄河故道裸露以便完成截流。完成截流后它的使命本以完成,但在后期调沙的设计中,工程师变废为宝。我们都知道黄河一碗半碗沙,含沙量60%以上,调沙时流速最高可达8000m³/秒。这个冲击是非常大的,如果水沙经过洞群时没有消能设置,那么水沙就像粗糙的砂纸摩擦洞壁,滴水穿石,洞壁势必会被破坏。所以才在水流量最大的洞,设计三级孔板环来消除能量。三级就是三次在洞内人为缩小洞口,再放大到原来洞壁,形成水流的缓冲,从而减小洞壁的摩擦。这些今天我们在实地已经看不到了,他们全部深埋在黄河水之中。

这个标段我们能共看到的是三条明流渠,是调沙时流经清水用的。三条直径为6.5米的排沙洞,排沙洞平时一般不开启,排沙时由进水塔的洞群来控制。说到洞群,整个工程为完成调沙发电等综合效益,在北岸山体不足1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挖了108条大小长短不一洞井,请注意:横的为洞,竖的为井,最长的洞1.1米、最短的460米、最深的井60多米、最浅的也有6.5米。这些井洞通过闸门控制,可任意切换水沙的排放和使用,当我们看到原来的排沙洞在排放清水时,并不是沙位降低了而是洞群的作用,关闭和泥沙处在同一水平面的井洞,打开位于清水区的井洞,水会走曲线进入排沙洞,这样位于大坝底部的排沙洞也可以排出清水了。简单的说,就像并联电路,用不到的电路隔过去就好了。挖这些井洞时由于塌方就有152人牺牲,所以每一个工程都是流血的,都是不易的。

一座溢洪道,也就是我们熟悉的千年等一回,这是唯一一个不受进水塔来控制的明流渠(深约6米、宽约10米)为什么不受控制呢?因为这是预防千年一遇的特大洪水时的特殊装置。也就是说当小浪底水库蓄水位达到275米时(大坝海拔为281米)即将漫堤时因自差的原因,库区的水会自然流向这座溢洪道。平时根本是用不到的,我们也听过一句话:小浪底的建成把黄河下游60年一遇的洪水提到千年一遇,指得就是这里了。

第三个世界第一,三个回旋消力塘:小的为池大的才叫塘,消力塘宽356米、长210米。深度分别为28米、15米、10米。为什么要建消力塘?专家们考虑是非常周到的,调沙时库区人为施压,水沙从库区冲出时水头可达80米高,120多米长,。流速由平时的几百立方米到五六千立方米每秒,想一下,水头落下时冲击是何等之大,如果没有消力塘河床就会砸成深坑,甚至深井从而威胁大坝。所以专家才设计了世界上最大的消力塘,水头落入塘中的水泥墙后旋转,类似于打太极以柔克刚,这就叫做回旋消力,保护河床,把更大的动力推入下流。

接下来我们说一下小浪底调水调沙的原理,其实非常简单,就是集中蓄集中排。黄河流域面积79.5万平方公里,小浪底的拦截可达70万平方公里,控制黄河流域面积的92.3%,拦截泥沙达到100%。平时当上游的水沙来到这里后,进行集体拦截并沉淀,部分清水用于日常的发电和下游的灌溉。到每年六七月份黄河汛期时,干流上的三门峡、支流上的故县、万家寨、陆浑水库等同时开闸放水,制造人工洪峰,先把下游河床沉积的泥沙进行冲刷,为后期的排沙扫除部分障碍。这就是为什么小浪底调沙之初,总是先放几天清水的原因。然后再通过人工扰沙,让沉淀在库区的泥沙动起来。如果一杯水沉淀后非常好搅拌,但是300万平方米的水库人工搅动是不可能的,那我们为什么还会说到“人工扰沙”?这就需要说到一些物理知识,比如“虹吸”、“异重流”。先说虹吸,打个比方,装满一杯水在杯子底部挖个小洞,杯子里的水会因压力差,急速从小洞排除从而形成漩涡,这就是虹吸。异重流就是泥沙流入清水时会在清水底部流动,因为密度不同,在高速流动时,两种比重不同的液体不会融合。小浪底排沙就是这个原理,当位于大坝底部的排沙洞打开时形成虹吸,而上游水库放水,水头形成一种推力。前面吸,后面推,这样水库沉淀的泥沙就会大面积动起来,经排沙洞排出。同时明流渠排放清水,通过开启洞口的多少来重新调配水沙比利,把原来60%的泥沙调到10%15%,减轻水带沙的负担,尽可能多的把泥沙推向大海。从2000年小浪底第一次调沙至今,黄河下游河床下切1.5米,虽未能改变“黄河之水天上来的态势”但已是不可磨灭的功勋。

小浪底调沙并不是每年都进行的,小浪底拦截黄河泥沙可达20年之久,这20年可不是工程寿命,是指小浪底20年不排沙才会达到最高泥沙库容量,也就是20年不排沙,泥沙才能把小浪底装满。因此当黄河流域比较干旱时,即使到了汛期小浪底也不会放水,因为水库水还没有装满,达不到集中蓄集中排的标准。小浪底的调水调沙是黄委会纵观黄河流经的九省统筹计划的。当水库充盈时会把积攒两年三年甚至更久的泥沙集中排放,一次清空。就像2018年小浪底没没有排沙计划,而去年2019年持续排沙将近30天。说到这里,大家应该能理解小浪底调水调沙的不确定性了吧。

其次就是大坝标,大坝标是由意大利英波吉罗公司为责任方承建的,小浪底的拦河大坝就是他们施工的。目前无论国内外,大坝无非三种类型,橡胶坝、水泥坝和堆石坝。小浪底大坝就地取材,挖了石门沟和李家坡两座大山建成的双面梯形堆石坝。坝垂直高154米、坝底宽864米、坝顶宽15米,全长1667米。由17种材料一层层碾压而成,每一层都有严格的技术要求。最中间的为黏土,就是红胶泥,它的粘性可以防渗,为了更好更保险的防渗在黏土的中心还有长439米、深81.9米、厚12米的水泥防渗墙,被誉为“地下长城”。大坝开挖土石方达5185m³,载重65吨的进口自动装载机“佩尔蒂尼”上百台,24小时作业用了9年的时间才堆成的大坝。如果把大坝所用的土石方堆成一个1米的正方体,可绕地球赤道转两圈半,这才是名副其实、能看见的当代“愚公移山”。

那么,可能有人会疑惑为什么不建水泥坝呢?俗话说“大海有边,黄河无底”,截流后由水电6711局带领的3000多名老百姓挖到地下70米还没有挖到黄河的原始河床,纵观周围地质才建了这座抗8级地震得堆石坝。为了后期大坝使用过程中的安全观测,大坝体内还埋有上百种先进仪器,时刻反溃大坝身体健康与否的信息。

最后为引水发电标,由法国杜美兹为责任方承建。由6条饮水发电洞、地下厂房、主变室、闸门室和3条尾水隧洞组成。其中地下发电厂为第四个世界第一,是全球最大的地下发电厂,被称为“地下宫殿”位于黄河北岸的山体里,在原始山100的深处建有高61.4米、宽26米、长251米的巨大地下发电厂。装有630万千万时的机组,年平均发电量月51亿千瓦时,为国家节约煤炭20万吨。其顶部山上建有变电站,发电直接并入中华电网,小浪底开放初期游客们还可进入地下发电厂参观,目前出于安全的考虑,除工作人员外已经禁止入内了。虽然小浪底电厂产生很大的经济效益,但这个功能在当初设计时只是附带的。

生在盛世中国,今天,当我们走进小浪底,高峡平湖、碧波荡漾、海阔鸟飞,春夏秋冬,各有特色。大多数时候这里都很安静清幽,仿佛与世隔绝。生活在这里少不了交通工具,但也不缺乏美食,正宗的黄河鱼虾是每个农家乐必有的菜品。交通的限制让这里的生活节奏慢了下来,但也让唾手可得变成难能可贵。晴朗的夜空下去散步,数着满天的星星,听着不知名的虫叫,好像回到童年的无忧无虑。工作之余,如有雅兴还可以去钓鱼,一定满载而归。小浪底,一个离城市不远的避世之地;小浪底,一个中原看海的地方,这里的黄河就像大海一样蔚蓝,儿子说的没有错,黄河是蓝色的,小浪底是蓝色的,将来的黄河也一定是蓝色的。

如果您喜欢,请点个在看~~

 如果您喜欢 请关注我们~~

往期精彩内容:

1、北魏永宁寺塔之浅见

2、北魏里坊制度浅见

3、德禅与少林医药文化

4、洛阳古代八大关

5、龙门石窟之宾阳中洞和北魏政权的兴衰

6、小浪底导游词

7、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赏析

8、姓氏文化:帮助炎黄子孙 龙的传人寻到自己的根

9、明堂天堂与武则天有多少关系(转)

10、有关洛阳的十大成语典故

11、一口气读懂青铜器丨鼎鬲簋觚爵甗觯斝匜簠盨罍瓿彝觥卣 一口气读完算我输

12、中国文字发展史 河南导游版

13、接团讲解之运筹帷幄篇:开门见山 (原创 欢迎转载 请注明出处)

14、科举制度之我见

15、关羽 关林 关庄

16、武则天与龙门

17、悠悠千古情,初冬寻洛梦---洛阳学时堂导游工作室郑汴洛导游深度走进洛阳城

18、看懂四大石窟,知“石”就是力量

19、2018年11月23号徐金星老师课堂听课笔记

20、洛阳博物馆讲解词(配图)

21、清明上河图赏析(一篇适合讲解的文章)

22、佛像手印(部分手印并配图片)

23、洛阳博物馆珍宝馆(配图)

24、中国封建皇帝的年号 谥号 庙号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