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二

涿州市退役军人管理服务中心(涿州钓鱼经验涿州“超级”退伍兵!带领村民创收上千万元!)

潮起潮落涛头立 创业路上勇打拼

               ——记涿州市政协委员、养鸡专业户王宗伟

引子

开篇

     王宗伟似乎看出了我想知道他这鸡舍的秘密,便一五一十地向我述说着其中的缘由:“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进步,加之要打造蓝天白云、绿水青山,养殖业必须要迎头赶上。你看,我这自动化的养鸡设备就达百万元,实现了喂鸡自动化、采蛋自动化、取粪自动化、杀菌自动化。就这么说吧,我的40000只鸡的养鸡场,有俩人就全办了。特别是鸡场的卫生最重要。每天鸡排的粪便通过传送带,会及时的经过无害化处理,变成有机肥就出售了。要想鸡舍长期保持干净卫生,还要定期消毒。我们人干净卫生不得病,鸡也是一样,鸡舍长期保持干净整洁,照样健康多下蛋。”  

      在养鸡厂房里听着王宗伟地介绍,我们边走边转,好大一会儿,竟没有闻到什么异味,也没有见到一只苍蝇。真是打心眼里佩服这位有开拓创新精神的养鸡大亨。

      老话常说:家有万贯,带毛的不算。意思是搞养殖业风险太大。不是吗,养猪闹猪瘟;养鸡不仅年年闹鸡瘟,近些年来又出了禽流感。为了不让动物疾病传给人类,今年扑杀猪,明年扑杀鸡,让养殖户血本无归,可算是伤透了心。

     搞养殖业有诸多弊端,为什么王宗伟20多年始终如一呢?王宗伟,一位老山前线的有功之臣,没能走进机关成为白领,却踏上了一条坎坎坷坷、到处都是艰难、到处充满磨难的创业之路呢?

     晌午时分,坐上了汽车,在返回的路上,王宗伟一边手把方向盘,一边双眸定睛前方,一边打开尘封了30多年的记忆闸门,讲述着那一个个鲜活、悲壮、艰难、进取、拼搏、开拓、奋斗,非常曲折、富有传奇色彩、充满着正能量的感人故事......

苦涩童年报国志  军旅生涯得历练

   家里穷,自然就供不起孩子们上学。在农村面朝黄土背朝天,整天没日没夜的劳做,连温饱问题都解决不了,哪年哪月是个头呀。

   王宗伟从小就和别的伙伴不一样。父母告诉他:“孩子,你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就注定一辈子要受穷,认命吧!”

    王宗伟却不这么认为。他说:“命是束缚人们思想的工具。穷没扎根,富没长苗。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只要拼搏、奋斗、自强不息与命运抗争,迎着困难上,就一定会挣脱命运的束缚,摆脱贫穷,实现富裕。”

   带着一种信念、带着一种初心、带着一种改变命运的责任与担当,带着一种远大理想和报国之志,1982年11月,刚刚不满17岁的王宗伟,初中二年级没上完,就穿上了戎装,踏上了南行的列车,来到了祖国的边陲,成为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担负着保家卫国的神圣使命。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这所大学校里,王宗伟非常珍惜这得来不易的历练机会。每天学军事,无论是在骄阳似火的盛夏,还是在寒风刺骨的严冬,他流汗、流血不流泪,掉皮、掉肉不掉队,苦练杀敌本领;训练之余,他如饥似渴地学文化、学政治,为自己充电,努力提高文化素养和政治觉悟,让自己在军营里真正成为军事过硬、文化底蕴深厚、政治觉悟高尚的“五好战士”。

    1984年老山前线告急,军委命令,王宗伟的所在部队要奔赴战场,执行战斗任务。听到这个消息,战友们的心里都像“15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的,思绪万千。王宗伟则不然。他说:“养兵千日,用兵一时。祖国需要我们,作为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就要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为了保家卫国,流汗、流血,哪怕是为国捐躯都值得,使命光荣,责无旁贷。”

   “到前线去!到最困难最危险的地方去!不把侵略者赶出国土绝不罢休!”王宗伟第一个交了请战书。在他的带动下,战友们一个个就像下山的猛虎,精神振奋,信心十足,决心书、请战书雪片似的交到首长手里。

  “咱当兵的人,就是不一样,头枕着边关的明月,身披着雨雪风霜;咱当兵的人就是不一样,为了国家的安宁,我们紧握手中枪!”1984年7月,王宗伟和战友们一路高唱军歌,开拔到老山前线,驻扎在猫耳洞里,时刻准备着与来犯的敌人进行着殊死的搏斗。

   每年盛夏七月,连我们北方的气温都达到了三十七、八度,闷热难耐,想想在中越边界,在猫耳洞里,其恶劣环境可想而知。

   当兵入伍,第一句喊的口号就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

   训练有素、底蕴深厚的中国军人,不仅仅把“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喊在口头,奔赴战场,各个把生死置之度外,为了保家卫国,他们心无旁骛,在十分艰苦的环境里,筑起了铜墙铁壁;在生与死的抉择当中,履行着自己的神圣使命。

  年年盛夏都闷热,今年盛夏多不同。王宗伟和战友们在猫耳洞里,不仅要忍受着潮湿、闷热、缺氧的煎熬,还要防御外面那一阵阵震耳欲聋的炮声。同时,每天要执行排雷任务。那真叫是每天都把脑袋别在了裤腰带上,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献出自己的宝贵生命。

   那是刚奔赴前线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一天清晨,王宗伟和同乡战友孙建春等几个人执行任务。战友孙建春发现了一个洞口,里边还冒着炊烟。只见他小心翼翼地钻了进去。瞬时间三声巨响,战友孙建春便倒在了血泊中。那是敌人在逃跑时埋下的地雷,夺去了战友的生命。王宗伟和几个战友,冒着随时都可能踩到地雷的生命危险,把战友孙建春的遗体,从烽火硝烟的战场抬了下来。那场景真是既撕心裂肺,又震撼悲壮,惨不忍睹。

      面对自己的战友、同乡孙建春的离去,王宗伟化悲痛为力量,继续在环境恶劣的猫耳洞坚守长达200多天。然而,终因多日在恶劣的环境中折磨摧残,王宗伟的血小板降到了最低值,患肝硬化住进了医院。在病榻上,他一边与病魔作斗争,一边了解前线猫耳洞的战况,惦念着战友的安危,惦念着国土的完整。

      王宗伟入伍参军,明白事理的老妈妈一点也不反对。他奔赴前线打仗的事传到了她老人家的耳朵里,着实令老妈担心。她每天吵吵着让孩子们给他写信;每天想知道三儿子平安的消息。家里人和亲朋好友都耐心地劝她:你一个儿子在前线保家卫国,家里还有三个儿子尽孝呢!她说:“姑爷当不了儿,砂锅当不了盆,10个手指咬哪个都难受。”就这样思儿盼儿,思虑过度,造成老妈的双目失明。

       有付出,就会有回报。1985年,王宗伟的同乡孙建春荣立二等功,同时被追认为战斗英雄、革命烈士;他所在的二连荣获集体二等功。儿子立功的喜报再次传到老妈的耳朵里,她高兴地一夜没合眼,深深为自己生了一个有出息的好儿子高兴、自豪。

身残志坚不居功 自强不息勇打拼

       肝硬化,在医学上解释:就是不死的癌症。特别是在八十年代中期,医学还很不发达,这种病属疑难杂症,能够治愈那是天方夜谭,医学奇迹。从1985年到1986年,王宗伟在病榻上整整与病魔抗争了长达400多天,在全体医护人的共同努力下,凭着他那种开朗、豁达、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大无畏精神,终于从死神手中走了出来。但是,大夫们预言,他的存活期限超不过10年。

       1987年王宗伟退役了。拿着安排工作、转商品粮的派遣证、二级伤残的残疾证和荣立集体二等功的荣誉证书,他来到涿州市民政局报了到,就等着组织安排。

      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国营企业、集体企业都不景气,复转军人安排工作非常难。王宗伟在家等组织通知长达一年多,仍杳无音信。无奈,他多次找有关部门。1990年,组织上实在没办法,把他安排在了民政局管辖的敬老院,负责照顾老人,月工资100元,临时工,不入编。

    王宗伟浑身上下都充满了正能量。自打参军入伍那天起,他就给自己立下了誓言:“听党的话,跟党走;听党指挥,能打胜仗;我是党的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是的,就是在这样的世界观、价值观的支配下,他的指导思想就是:体谅国家的困难,党叫干啥就干啥。于是,无论入编不入编,无论工资多少,他愉快的报了到。

    在敬老院,他十分爱岗敬业。特别是对待老人关怀备至,不怕脏不怕累。老人们有个病有个灾的,他跑前跑后不厌其烦;老人们寂寞了,他陪老人们下象棋、打扑克、聊天。敬老院的老人们都说他比自己的亲儿子还亲。

    一晃七八年过去了,在敬老院王宗伟还没能转正。当时他已娶妻生子,每月靠那点微薄的收入实在难以养家为继。1997年带着恋恋不舍的心情,他辞掉了敬老院的工作,回到了南良沟村,跟谁都没商量,借了10多万块钱,建猪舍,进了200多头小猪,雄心勃勃地搞起了规模养猪。

      搞养殖业,就像六月的天,一会儿晴空万里,一会儿阴云密布、暴雨倾盆,一点准也没有。“王宗伟一点技术都不懂,还想靠养猪发家,那是白日做梦,早晚赔的一塌糊涂拉倒!”左邻右舍的乡亲们这样预言不是幸灾乐祸,那可是经验之谈。老妈也劝说他,干什么事要考虑周全,别到时拔不出腿来!

      当时,王宗伟30郎当岁,血气方刚,大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豪迈气概。别人说什么他都听不进去。自己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靠自己的辛勤付出,就会有丰厚的回报。

       古人通过实践总结出成语:谶语成真。意思是说说什么什么应验。而乡间也总结出一句老话叫做:“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是的,王宗伟靠一年的辛勤付出,确实把200多头小猪养的膘肥体壮,到了年底就要出栏了,罕见的猪瘟来袭,市场上猪肉不仅价格低,而且没人买。王宗伟不得不降价处理。就是这场猪瘟,让他赔得血本无归。春节为了躲债,他把手机也关了,在家里锁着门呆着。真是欲哭无泪,欲喊无声。如果市场上有卖后悔药的,他会第一个光顾。

   王宗伟是一个非常有主见,争强好胜,不见棺材不落泪的倔强汉子。突出的表现就是不怕吃苦,更不怕栽跟头。无论前方的路多么坎坷,到处充满着荆棘,到处是艰难险阻,他也是勇往直前,义无反顾。用老话形容,就是:不到长城非好汉,不撞南墙不死心。养猪陪本赚了吆喝,他又借钱改行开始养羊。

       在农村,人要是倒霉,叫做放屁都砸脚后跟,喝凉水也塞牙。有这么一句话,屋漏偏逢连阴雨,船迟又遇打头风。王宗伟没日没夜操劳,繁殖羊群、育肥商品羊,双管齐下,养羊事业风声水起,前景非常乐观。可是,一场突如其来的羊口蹄疫疫情,让他猝不及防,市场羊肉滞销。无奈,他的几百只羊不得不低价甩货。这一次虽然没有像养猪时赔的那么多,但两三年的辛苦白忙活。

       看到儿子一天天消瘦,看到王宗伟整天满脸愁容,老妈劝他说:“孩子,农村有这么一句话:叫做命里没儿别抢求子。就是说:你没有那财命别瞎折腾!”亲戚、朋友、老乡亲们不仅好言相劝,还给他支招:“宗伟呀,你干什么什么不成,别投了。你不是在老山前线打过仗吗?手里还有派遣证,找政府给你安排工作,弄个铁饭碗得了,那多把牢!”

      王宗伟斩钉截铁地说;“当过几天兵,驻扎过猫耳洞,荣立过集体二等功有什么可炫耀的。人家爬雪山、过草地的老红军,人家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老志愿军,都很低调,我怎能居功自傲,整天拿自己的功劳薄说事,给政府添麻烦呢?!作为一名复员军人,一名共产党员,就应该为国分忧,为民谋利,就应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就应该见困难就上,见荣誉就让。”

      王宗伟是一个非常有主见的人,无论谁怎么给他出主意,从这耳朵听,那耳朵就跑了,还照样我行我素。第二次搞养殖业的失败,并没有打倒压垮王宗伟,也没有泯灭他靠养殖业发家致富的梦想。紧接着,他又尝试着养鹿、养肉鸡,都是竹篮子打水——一场空。特别是有一年冬天,虽然没闹鸡瘟,因为他的鸡舍电路短路失了火,冲天的熊熊烈火,让他辛辛苦苦饲养的一万多只蛋鸡瞬时化为灰烬。望着眼前的惨状,王宗伟真的哭了。他抬头仰望天空,大声呼喊:“苍天那呀、打地呀,你怎么那么狠心、那么不公平?你是不是要把我逼上绝路?”此事,王宗伟真是连死的心都有。

       王宗伟就是王宗伟,搞养殖业一个跟头接着一个跟头,真没少栽,赔了不少钱,学费没少交。一觉醒来,他擦干眼泪,有精神振作,在多次失败中找出了教训,那就是不懂科学,没有技术,总有决心、信心、而没有独具匠心,才事与愿违。“为什么有人养猪发了财?为什么有人养羊发了家?为什么有人养鸭成了气候?为什么有人养鸡发展越来越大?”诸多的问号让他静下心来陷入了深思,得出的结论就是:盲目!胡干!那么,怎样肯干、实干、加巧干呢?摒弃大帮哄,开拓、创新,科技引领才是一切事物成功的康庄大道。王宗伟开始冷静了。他上网查阅资料,去先进单位考察走访,去高校找专家教授取经,到市场了解动向,进一步掌握第一手资料。通过多方打探,终于一种吃粮少、抗病、产蛋多,名为“农大三号”柴鸡聚拢了他的视线。他租了一辆汽车,前去北京农大,找到了繁育这种鸡的宁中华教授讨偏方。宁教授推心置腹地告诫他,搞养殖业确实风险大。特别是养鸡,几乎年年闹鸡瘟,鸡蛋价格一会儿涨、一会儿落,收入无几,其原因就是没有实行科学养鸡。过去大家养的鸡,都是洋鸡,下红皮蛋。这种鸡不抗病,吃粮食多,下蛋不好吃。养殖户收入低。针对这种情况,我繁殖了“农大三号柴鸡”,它的优点就是体积小,吃粮少,抗病,鸡蛋口感好。纵观我这种鸡有诸多优点,但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讲科学。

           翻番致富勇担当  精准扶贫奔小康

       王宗伟是一个忧国忧民勇担当的人。自己在养鸡致富的道路上闯出了一条新路,没有闭关自守,而是毫无保留的把自己的养鸡经验,传授给左邻右舍的乡亲们。特别是重点帮扶那些困难户。与他鸡场接壤的赵管屯村,有九户特困户极度贫困,政府年年到这几家扶贫,今天送袋米,明天送桶油,仍是杯水车薪,救急救不了穷。王宗伟深知:受人与鱼不如授人与渔。就是给贫困人家送鱼,不如交给他们捕鱼的技术。于是,他找到村干部,看看哪家有养鸡的打算,他全力帮扶,技术上指导,资金上支持。紧接着,一个传俩,俩传仨,共有九户人家在王宗伟帮衬下,搞规模养鸡。十几年的光景,这九户不但脱了贫,而且家家买了汽车,盖上了楼房,过上了吃穿不愁的好日子。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怒放春满园。王宗伟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对农村非常了解,对乡亲们有深厚的感情。发展商品生产,搞养殖业,他20多年摸爬滚打,确实没少交学费。然而,为了让更多的初出茅庐,刚刚涉足养殖业的乡亲们,别走自己曾经走过的弯路,为了解决养殖户产中产后遇到的诸多问题,把所有的养殖户聚拢在一起,形成一个强有力的拳头,一起避险,一起闯市场,一起发家致富奔小康。2008年,王宗伟牵头成立了涿州市汇农生鸡专业合作社,他自告奋勇出任社长。凡是入社的养殖户,他包教技术,包销鸡蛋。解除养殖户的后顾之忧。更让养殖户放心的是,王宗伟所有的服务,所有的付出都是免费的,无偿的。只因为合作社惠农、恋农、帮农、精准扶贫,它像一块巨大的磁石,只几年间,就吸引了200多个养殖户踊跃参加,年创产值上亿元。

[版权声明] 图文来源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

[侵权处理] 图文无从溯源,如涉版权问题,24小时内删除

?点击下方“图片”多好物等您来选?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