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二

陈玉光:《钓鱼》带你一起体验海钓的无穷乐趣,领略海滨旖旎风光

钓鱼

陈玉光

人活一辈子,心里总要装着家人和天下,否则活得什么心劲儿?多重责任担于一身,说不辛苦那是假。所以,在干“正事儿”之外,总要有那么一两种业余爱好,来调节身心,才能使生活过得更加有滋有味。我不下棋,不打牌,惟一的业余爱好是海钓。

大学毕业后刚参加工作那几年,我整天忙着备课授课、写论文、搞创作,还要照顾年幼的女儿,闲暇时间很少。写东西白天晚上连轴转,睡眠通常只有三四个小时,爱人心疼我,每天用心给我提供最好的饮食,并建议我:“你应该多注意锻炼身体,我看好多人都去钓鱼,你不好也去钓钓鱼?修身养性的,多好?”我未置可否。

有一次星期天带女儿去将军楼下的海边玩,那里的风景很美。从陆地往海水里探出一条一百几十米的防浪坝,坝的左侧是一个布满礁石的浅浅的海湾,沿着坝头向右打起一排水泥桩,扯起防鲨网,形成一个风平浪静的浴场,有不少人穿着彩色泳衣在宁静的海湾里畅游。我们陪着女儿戏水、挖沙,她玩得很开心。玩了一会儿,我就让爱人陪着孩子,自己走到堤坝上去看人钓鱼。

钓鱼的人很多,用的大都是四五米长的竹子做的插节鱼竿,个个都有不小的收获,他们一边忙着抛线收线,一边相互之间惬意地聊着天儿,从他们的脸上看不到任何世间的烦恼忧愁,只是尽情地享受垂钓的时光。

堤坝左边海湾里一块裸露的礁石上,一个老人手握一段线绳,线绳的头儿上拴着一块猪肉,他把猪肉垂到水里,不一会儿就钓上一条鱼来,都是清一色的逛鱼。正是涨潮的时候,浪花轻轻地拍打着礁石,成群结队的鱼儿随潮水向岸边游来,淡青色的脊背清晰可见。老人非常沉着,动作娴熟,频频垂线,频频收鱼,乐此不疲。我的兴致被激发出来。

我回到爱人和孩子身边,用回形针做了一把鱼钩,在石头上磨锋利,拴上线,带着割碎的火腿肠来到东边的礁石上,不久就钓上了七八条鱼,还给女儿捉了几只小螃蟹。女儿看到桶里活蹦乱跳的鱼和惊慌失措到处乱爬的螃蟹,高兴得手舞足蹈。

不久,爱人从渔具店给我买回了一支鱼竿,那是一支中华红玻璃钢鱼竿,价格不菲,85元,那时我每月的工资才54.5元,相当于我一个半月的工资,已经是非常奢华了。在一年半后,我又用稿费买了另外一只鱼竿,竿的中下部是宝石蓝色,竿稍是白色的。这两条鱼竿我用了十几年,中间都不同程度地损折过,我都修修继续用。几十年中我的鱼竿不断更新,现在用的都是超硬调高级碳素竿,弹性好,抛投更远,材质更轻更结实,携带方便。但原来的那两根鱼竿我都没有扔,用塑料带缠起来放在书房最安静的一个角落里,这是对老伙伴儿的一种珍重,它们陪伴我度过无数快乐的时光。

我钓鱼跟大多数人不同,很多人钓鱼都很盲目,而我在钓鱼之前就先到书店里买了几本钓鱼方面的专业书,认真阅读研究了一番,这些书都是钓鱼专家总结了自己和无数人多年的实践经验写成的,揭示了其中的一些规律性,读了确实管用。比如,仅就海钓而言,季节、气温、水温,风力、风向、潮水、渔场、环境、地形等等,都对钓鱼有重要影响,如果你不了解这些,那你永远只能是一个不入流的门外汉。我钓鱼一般不用小米钩,而是选用较大的钩,这样可以把小鱼过滤掉,偶尔钓到小鱼都立即放归水中。我不仅把握了规律,而且在实践中还发明了一些市场上没有的钓具,因此,同样的情况下,我常常比其他钓友有更好的收获。钓得鱼多了,自家吃不了,就分给邻居与朋友,他们都很高兴。

钓鱼三十几年,我取得过两次佳绩,即钓到过两次大红加吉。1998年秋季的一个星期天,还在上幼儿园中班的女儿在电视台录制节目,我把孩子送到台里,了解了接回的时间,然后就一个人提上鱼竿到附近的十二中前面的小码头上去钓鱼。那是一个小渔港兼游船码头,港湾里停泊的船并不多,但南面的海水比较深,水质清澈,出产石斑鱼、黑鮶鱼、比目鱼和鲷类等鱼。一些下岗工人每到这个季节,就穿着厚重的棉猴,从大清早开始一直到深夜十几个小时在那里靠海鲋(鲷类的一种,青鳍白腹,体侧有黑色条形斑纹,形似鲫鱼,但个体要比鲫鱼大),一尾一斤到一斤半的海鲋送到酒店里可以卖近二百元。想想他们真不容易。

我那一次用的是最好的鱼饵——岩虫,长线,单钩。刚把铅坠和鱼钩抛下去不到5分钟,就见红竿上的渔轮突突地转起来,鱼线被拉出去近50米,中鱼啦!我迅速地提起鱼竿,发觉一个巨物拖着鱼钩铅坠在水下左冲右突,力量很大。这场与鱼的斗智斗勇经历了半个多小时,最后大鱼终于被挑上岸来,是一条好多渔友梦寐以求、求之不得、金光闪闪的真鲷!这一下炸了竿子啦!几十位钓友放下手中的鱼竿跑过来围观,并为我鼓掌喝彩!人群中有位钓友对我说:“趁着活,赶紧送到饭店去吧,可以卖很多钱呢!”我笑而不答,收了鱼竿,提上鱼,在大家艳羡的目光注视下从容而骄傲地离开了码头。

傍晚回到家里,我把这个消息告诉了我的邻居,市水产局退休副局长老丁。他是入城干部,是个出名的钓鱼迷,经常乘船出海钓鱼,经验丰富,钓到的鱼种类繁多,不计其数。他乐颠儿颠儿地跟着我来到我家,看到脸盘里的大红加吉,惊得嘴咧到了耳根儿,眼睛瞪得铜铃般大,大呼:“这是你钓到的吗!?真的是你钓到的吗?!你钓到了这么大的红加吉!要数海里的鱼还有谁?就是它啦!”转而摇头叹息道:“我钓了几十年鱼,一直想钓到它,但是一直没有钓到……而你钓到了它!……”他先后三次推开我的门,来观赏我钓到的红加吉,半天后离开时总是惊喜中不免带着几分遗憾。

晚上,我把鱼送到岳父家,让他品尝了海中至美之味,那鱼汤之鲜香,无与伦比!

青岛近海的渔业资源本来是很丰富的,但随着过度捕捞和城乡建设、经济发展对环境的破坏,近海渔业资源几近枯竭。于是我给时任市委书记李群同志写了一个题为《如何保障青岛海产品的有效供给》的研究报告,文中提出严格控制近海捕捞量、发展健康海水养殖、借鉴国外经验建设人工岛礁、加强增殖放流、扶持渔民拆小建大渔船改造、提供扶持资金引进外地远洋捕捞企业等措施,李群同志非常重视,将这份研究报告批转到青岛市海洋渔业发展局。目前,青岛的近海渔业资源得到了一定的恢复。

得地利之便,钓鱼在青岛是一项比较普遍的时尚体育运动。市区海岸场地少,人多竿多,钓鱼过程中搭线搭钩是常有的事,这就需要大家互相谦让,彼此照应,因此结识了很多渔友。有时我去晚了,场地上已插了很多竿子,朋友见我来了,立即笑着招手:“怎么迟到啦?快到我这里来!”说着把自己的鱼竿向旁边挪一挪,将最好的位置让给我。下次朋友来迟了,我也给朋友腾腾地儿。有时见人实在太多,太拥挤,干脆提前撤退,腾出地方来让渔友们尽情地垂钓。

钓鱼也成为我进行社会调查研究的方式之一。渔友来自各行各业、不同的社会阶层,每人的境况不同,所思所想也就不同。在与大家的闲聊中,我会有意识地询问对方一些情况,诸如职业、收入、家中人口、所思所忧所望等等,他们也都愿意敞开心扉与我倾谈,有的人甚至把自己一生经历的坎坎坷坷讲给我听。这使我能够更加真实地了解我们的社会,更加清晰地听到来自社会各个阶层的心声,拓宽、深化、丰富了我的理论研究,并为我提供了一些好的创作素材。

青岛美,青岛最美在海边!绿树红瓦,白云蓝天;岸线蜿蜒,礁石丛立;海天一色,一望无涯;晨昏霞映,海鸥翔集;巨船往来,渔歌唱答。风和日丽,波澜不兴,水光潋滟,静如处子;风起云涌,天地鸣响,惊涛拍岸,梨花万树。阴晴明晦,景致无常;斗转星移,气象万千!

在合适的季节,偶得闲暇,带上吃的喝的,邀上三两好友一起到海边垂钓,立在礁石上,清凉的海风迎面吹来,大家在一起说说笑笑,喝喝酒,聊聊天,潇洒一回,一人一竿,一线一钩,暂时忘却世间的一切烦忧,真不失为人间一大乐事!

作者简介:

陈玉光 我国哲学、伦理学、文化学、“三农”问题、城镇化、社会学研究学者,当代小说、散文、童话、寓言作家和诗人,教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