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鉴定珍珠品质(钓鱼发烧友 珍珠经验如何鉴别珍珠小指南)
我们伟大的祖国正在崛起,民众越来越富裕,而设置品市场也日渐发达。
珍珠,作为珠宝之中之主角之一,有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了,同是珠宝的其他珠玉价格昂贵,而珍珠先对来说价格适中,也容易被大多数中国女性接受。然而,和其他珠宝一样,购买珍珠也有许多坑洞陷阱。接下里在下就给大家指明讲讲如何鉴别珍珠和一些珍珠的潜规则和黑幕。
分类:
一般情况下珍珠分两大类,即:淡水珍珠和海水珍珠、药珠。
这里我们主要说市面上一些比较流行的珍珠品种。
淡水珍珠主要分,有核珍珠和无核珍珠。
有核淡水珠一般就是指爱迪生。
淡水有核珍珠——爱迪生的发明者是浙江省诸暨市的一名牛人,他借迁了海水珍珠的培植技术经过技术改进后成功培育出了淡水有核珍珠,而珍珠核是经过人工切割加工的圆贝壳或者有机材料的圆珠体,把这种圆珠体放入母蚌内,蚌体就会用珍珠质把圆珠体包裹起来,从而珍珠圆度问题就得以解决了,而且成熟的珍珠大小直接跟圆珠体大小相关。爱迪生珍珠的出现改变了淡水珍珠个头小、不圆的尴尬局面。
无核珍珠就是指野生珍珠或人工利用母蚌排异反应(准确的说不应该称之为排异反应只是为了方便理解),把未成熟的母蚌中的蚌体外皮层去除一小片放入成熟母蚌特定位置,让成熟蚌体分泌珍珠质层层包裹形成珍珠,但是这种培植方法圆珠率不高,而且培育出来的珍珠个头也比较小,因此无核珍珠的圆度是一个非常重要判断它品质的指标。
海水珍珠,品种较多,主要由:南洋金珠、大溪地黑珠、日本akoya珠,南洋白珠等等(除了日本的akoya白珠外,白色的海水珍珠都称南洋白珠包括澳白,澳白已经成为一个极品南洋白珠的代言词,但与其他南洋白珠不同的是,专业哺育澳白的蚌体贝叫白蝶贝,其他的南洋白珠并非澳白而只能叫南洋白珠,专业哺育金珠的金蝶被也能产白珠,这点非常重要,很多商家利用南洋白珠来冒充澳白众多。)
而目前市场上流行的海水珠都是有核珍珠,它们跟爱迪生有一个共同的特性就是,珠核的大小能决定珍珠的大小,但珠核并不能无限制的增大,一般珠核越大,让珍珠成型就越难,一般情况下直径大于14mm的珍珠(除了马贝珠之外)已经比较贵重了,因此,大直径圆珠就非常稀有和珍贵了。
好了我们下面说说如何判断一颗珍珠的品质和等级。
一般情况下,判断一颗珍珠品质如何有五个维度,即:直径大小、皮光、瑕疵、圆度、色泽。(这里我们就不细分了,当然还有产地,水域,气候环境等。)
直径大小很好理解,简单的说就是珍珠的大小,越大越值钱,世界第一珠,老子之珠,大家可以百度一下。
皮光,相对复杂一点。珍珠的皮光包括珠皮和亮光,从珍珠的美丽程度来看,只要在有光源的地方反光越强,反射层镜面效果越清晰,珠皮层越清澈,自然珍珠品质就越高。然而珠皮厚度对珍珠品质而言确是一个有争议的地方,也并非珠皮越厚珍珠品质就越高,因为这跟多种因素有关,如果母蚌生长的环境得天独厚,什么条件都非常有利于珍珠生长,自然珠皮越厚越好,成型的珍珠各方面表现都会很出色,但是现今养殖珍珠的环境差异很大,因此珠皮过厚而生长环境不行却只能让珍珠变成一个疙瘩。因此,品相高的珍珠,必定是珠皮厚度适中大约是珍珠直径的1/3到1/4之间(日本珠除外,日本珠珠皮普遍非常薄基本1都不到。)珠皮的厚度直接关系到一颗珍珠的透度,透度影响着亮度,而亮度又被外界光源所影响,不同的珍珠对光源强弱各有不同,例如,浅色珍珠,对光线强度要求较低,少许光线就能让它熠熠生辉,而深色珍珠却需要相对较强的光源,例如紫珠,弱光下紫珠的表现会比较暗淡,一颗妖紫珍珠必须得在适合的光源下才能展现出最美丽动人的一面,而一颗高品质的澳白就算在黑暗中用弱光源照射都能反射出较强的亮光。
这一点,日本珍珠就有非常突出的表现,无论是akoya,真多麻,花珠(天女珠为花珠中极品)都有不错的表现,因此日本珍珠有小灯泡之称。
瑕疵,自然界一切事物并非完美,珍珠界有句形容天然珍珠的话叫:无暇不成珠。可见只要是自然生成的珍珠或多或少必定会有些瑕疵,而我们平时看到的一些无暇珍珠并非绝对无暇,而是瑕疵可以忽略不计,或者肉眼根本无法看出而已。然而这些珍珠已经是珠中的上品了,瑕疵程度也直接影响着珍珠的美观性,因此无暇的珍珠自然要比有瑕的珍贵许多,因为珍珠有一个自然生长的过程,不可认为控制,这也是珍珠开蚌的美丽所在,当你打开珍珠蚌的那一刻看到一颗无暇的珍珠时,第一时间会停下手来观察一番。不过,珍珠的瑕疵分为多种,最常见的就是凹点,凸点,横纹,厚皮,花皮,内生长纹,内凸增质,外凸增质等。
圆度,简单分为,误差小于0.2mm的为正圆珠,大于0.2mm的为近圆珠,大于0.5mm的为非圆珠,非圆珠又分为规则圆珍珠,类似于椭圆,馒头圆,椎体圆这些没长歪的珍珠等等。
色泽,珍珠的颜色五彩缤纷,形成珍珠这么多颜色的成因至今还是个谜,科学研究只能从母蚌生长环境入手判断,水质中含有的元素各有不同。大致分为淡水紫珠系列,淡水白珠系列,而淡水珍珠色彩特别丰富,还有些颜色没有名称,我们称之为怪色珠,甚至有些淡水珠的颜色能和海水珠一样,偏金色,偏绿色,偏褐色等等,这也是淡水珠最有优势的地方,色泽丰富。而海水珠一般颜色都比较中规中矩,最多存在色差,例如南洋金珠都以金色为中心或浓或淡,南洋白珠以白色为中心,或暖白或冷光白,大溪地黑珠以青色和银色为中心,或绿色或青色或青中带紫或银中偏绿等等,日本akoya以白色为主,真多麻以偏蓝色为主,花珠以白透粉色为主等等,但是这要提到一种比较特别的珍珠就是马贝珠,严格意义上来说马贝珠不算珍珠,而是表层覆盖着珍珠质的母蚌外壳,把这些外壳切割下来后就成了马贝珠,最近这段时间马贝珠盛行,因为马贝珠颜色变化比较多,其中白色马贝和炫彩马贝尤其受到消费者青睐,价格也节节高攀。
珍珠的五个维度直接影响着它的价值,五维度相互相成。一般来说,市场上流通的珍珠只要满足其中的四个维度那已经是极品中的极品了,看到这些珍珠毫不犹豫的要拿下,有人可能会问,如果一颗珍珠瑕疵很多还能成为极品珍珠吗?答案是是的,其实还有一种珍珠上文没有提到,就是巴洛克珍珠,这种珍珠奇形怪状,满身疙瘩,但是世界之最老子之珠就是个巴洛克珍珠。
接下里我们简单说说现在整个珍珠行业的乱象,这也是大家非常关心的问题,因为我们都不希望自己买到有问题的珍珠,只有了解了真相才有尽可能避免上当受骗。
乱象一,染色
珍珠的海洋里,真正能受人喜爱的上品珍珠仅仅占有整个珍珠世界的一小部分,这些珍珠品质出众但是价格昂贵,所以为了让差珠率变小,才有了爱迪生珍珠的发明者这样的大牛人,才有了有何种植珍珠的技术。但是即便如此,好珠率也是低的可怜,更不用说极品珍珠了。在没有染色技术出现之前,这些差的珍珠只能做简单的加工处理做成各种低档次的首饰成品比如现在流行的一些妈妈链,或者有些黑心珍珠粉商家把他们磨成粉当做可使用珍珠粉售卖,或者工业农业用途甚至扔掉等,但是正因为这些珍珠价格低廉,因此有人开始打起了这些廉价珍珠的注意,用染色剂把一些相对大小,圆度,颜色,皮光,瑕疵度稍好的珍珠进行浸泡染色,这中间有一种常化学物质染色剂硝酸银(2AgNO3)溶液,珍珠经过硝酸银溶液处理,能让珍珠的颜色变得更加浓郁发亮,色彩多样,但是,用硝酸银溶液处理过的珍珠颜色死板,变化不大,皮光不润滑,毫无珠皮厚度感。但是作为喜欢珍珠却不懂珍珠的你来说,你能够区别吗?况且这种硝酸银染色剂毕竟是化学物质,这些珍珠佩戴在身上难免会对人体有所影响, 然而目前全国较大的珍珠市场里普遍存在这些珍珠,包括广西北海市场,浙江诸暨山下湖市场等,然而染色珍珠并非一无是处,至少它价格便宜低廉,受许多国际友人的喜爱(在下并不理解到底是因为价格问题还是老外就喜欢染过色的珍珠,让这些市场上的染色珠一直保持着不错的销量)。
然而,染色珠并非最坑人的,至少在现在信息高度对称的时代许多人开始对染色有了一定的认识,最让人防不胜防的是那些优化珍珠,说是优化,其实就是染色,只不过工艺不一样了,染色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浸染过程,而优化则是用一些特制的制剂对珍珠进行浸泡后用强光辐照处理后让原本看上去平白无奇的珍珠色泽变得鲜亮浓郁,非专业人士用肉眼根本无法区别,始作俑者自然是岛国“高科技”,还好人家还算有任性,所用制剂对人体基本无害,也得到国际检测机构的认可,认为是只对珍珠进行无害加色处理,然其本质还是染色,只是染的工艺精进了很多,然而,我们的同胞当中那些唯利是图的人可不管这么多,光辐照技术并非到过专项,但是配制浸润药剂却是人家的秘密,但是能达到相同效果的其他制剂却有多种多样,大多数此类药剂对人体的影响较大,有些人佩戴珍珠过敏,自从佩戴珍珠首饰后出现各种不正常症状正是这些东西搞的鬼,然而谁都不会怀疑是她喜爱的珍珠首饰出了问题,包括部分所谓对银过敏的人,有相当一部分银过敏者其实并非是银器问题,而是,优化过的珍珠。
在巨大的利益面前,人心是可以被扭曲的,因此提倡大家一定要购买天然色珍珠,有许多珍珠商人,为了让消费者相信他们的珍珠没有问题,可以混淆概念,强调自己的珍珠是天然珍珠,其实他也没说谎, 因为优化色珍珠也是天然珍珠,但不是天然色珍珠,这里仅有一字之差,但所得结果却完全不同。甚至更有黑心商家直接把优化色珍珠当做天然色卖,然毕竟不懂珍珠的消费者占绝大部分,其中的利润比例之高要远超天然色珍珠。据本人亲战了解,在大小一样,色泽接近,瑕疵度接近等维度差不多的优化色珍珠其市场价比天然色珍珠要便宜一般甚至只有天然色的三分之一价格,而这么低的价格当中利润比却比天然色珍珠高出许多倍,例如在下曾经在珍珠市场里购买过一颗直径为14mm正圆无暇的浓金金珠,价格为1600RMB,当时也是小白,以为占了大便宜,因为当时这种品相的天然色浓金金珠市场价在6000RMB左右,况且,这种浓金金珠市场上非常稀少,并不多见。
乱象二:假珠
对于初始珍珠的小白买家来说,遇到假珠以为遇到了极品,假珠往往有着非常完美的品相,假珠种类繁多,最直接的就是直接用胶质物质包裹塑料球制作而成,分量非常轻,只要稍有经验的人都能分辨,但是有一种假珠,高手也不一定能分辨出来,就是用珍珠粉细制化后用蚌壳做珠核经过胶质包裹制作工艺后做出来的珍珠,这种珍珠由于所谓的珠质层也是珍珠质构成只不过是加工成极细的珍珠粉经过胶质化后的包裹物,外表完美,而且也有珠光也不错,但是,当你佩戴一段时间后,尤其是夏天,接触到人体的汗液以及其他生活当中的液体侵染后,就会出现雾化状,看上去如同珍珠在缓慢融化一般。
乱象三:用鉴定证书来忽悠消费者
很多商家为了证明自己的珍珠是天然色珍珠,会用各种鉴定证书来证明,然而,见到鉴定证书并不能意味着你的珍珠就是天然色珍珠。谈到这里就不得不说我们的监管问题了,在我国,珠宝检测鉴定的监测环节特别薄弱,除了国检,省检这些权威机构外还有许多商检,我这里所说的商检其实是个名称,就是一些被cnas(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认可的一些商业机构或者单位,他们本身是具有可靠性的检测效应的,但是在这大商业时代的背景下,这些单位也要利益最大化,在他们指定或所谓的指派附属部门可没有那么遵守道德操守了,说直白点就是钱能使鬼推磨,这些鉴定证书上写什么,怎么写,你定。
说的有点多了,关于如何判断一颗珍珠的各种状况,下次再跟大家聊,希望不要被那些卖非天然色珍珠的商家喷死,在下感激不尽。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