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肱动脉采血技巧(钓鱼经验分享新生儿肱动脉采血经验分享)
)原创投稿 作者:贾烨 转载请保留本行文字!
投稿邮箱:29527741@qq.com。领稿费请加小编微信号:yyxxzz520
新生儿采血,在临床上是每天都必须要面对的问题,我科在新生儿动脉血气的采集方面首选桡动脉,此时若遇上早产儿或瘦弱的患儿,桡动脉采血若失败后,对于首选桡动脉的小伙伴们来说,是一件极其痛苦的事。那么作为单独班的护士,在呼叫无人帮助的情况下,笔者在临床工作时发现肱动脉采血也是一项不错的选择。
要想成功肱动脉采血,必须对肱动脉的解剖特点有所了解:肱动脉位置在肱二头肌肌腱的内侧(肘窝向上2厘米臂内侧,可以用拇指按其上面的位置感觉一下波动,一个胳膊没有可以换另一个胳膊),简单来说就是测量血压的听诊部位(如图)。了解了肱动脉的解剖特点,笔者要给大家分享的是临床技巧。
在不会新生儿肱动脉采血之前,笔者科室的小伙伴们一遇到双侧桡动脉采血失败,便不知所措,对于必查的血气分析,又不能叫医生修改医嘱,即使出去进修学习回来的同事们学回来的技术也是首选桡动脉,股动脉因为与股静脉毗邻,极易采到静脉血,影响检验结果,而头皮动脉,在新生儿科采血上还是鲜有人使用。那么,采不到动脉血可怎么办?在一次又一次的纠结痛苦中,科室里进修的小伙伴们,终于有人尝试用肱动脉采血了。
科室里首位用肱动脉采血的老师,采用方法是的摸其搏动,用指甲轻轻划痕定位后盲穿,笔者早期采用的也是这种方法,容易失败,也增加了患儿的痛苦。除了盲穿,难道就没有更好的方法了吗?笔者查阅了一些文献资料,文献对新生儿肱动脉采血的报道极少,能找到的的方法大抵是:患儿平卧或侧卧,一侧上肢伸平外展手掌向上,充分暴露肱动脉穿刺位置,左手固定肘部皮肤及皮下脂肪,右手指触摸肘部内侧可摸到明显搏动,沿搏动下缘0.5CM处进针,角度30°,进针约2/3①,见回血后固定针头,抽足所需血量,立即拔针,用无菌干棉球压迫止血5分钟。这种在搏动下缘采血的方法成功率还不错。
另一种方法是在充分暴露肱动脉穿刺位置时,右手食指在肘横纹线上内侧1/3处触摸肱动脉的搏动点,可用指甲稍用力做一压痕,确定穿刺点.即以肘横纹为横轴,肱动脉为纵轴的交叉点±0.5CM处为采血②。在穿刺点周围绷紧皮肤,常规消毒皮肤后,手持头皮针,以20°-40°的角度快速刺破皮肤后,斜行缓慢推进。见回血后即停止进针(针头一般进入1/2至2/3处),抽取所需的血量后,穿刺部位用带胶布的棉签按压穿刺点5-10分钟,对于有出血倾向,凝血功能不佳的患儿应延长压迫时间。这种方法有点麻烦,但也可以成功。
在不熟悉肱动脉时,笔者的确以上各种方法都试过,如今实践了一年多,在边实践边总结边教其他小伙伴们的过程中,已经形成了一套自己的方法(暂未找到文献记载),大家不妨试。
暴露肱动脉位置,左手绷紧皮肤,绷紧皮肤后,我们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像,肱动脉居然跟绷紧后的桡动脉一样,有稍稍的隆起,笔者目测看到隆起后便在下方约0.5CM处20—40度角缓慢进针(一定要缓慢进针,进针太快一不小心就把血管刺破啦),瘦小的患儿进针角度浅一些,胖宝宝进针角度稍大些。若进针后未见回血,可缓慢向左向右或向上向下调整,记住,一定要慢!因为在长期的实践中已经对肱动脉的位置很了解了,所以在没见到回血时,笔者依然相信,所穿刺的肱动脉位置一定没有错,有了这样的自信,很快,在调整后,针尖穿进血管的镂空感瞬间可以感觉到,接下来的抽血就十分顺利了。肱动脉采血不仅出血快,而且在抽血的过程中,不像桡动脉,不顺时常常抽到一半,无论怎么调整,血都出不来,结果又得再扎一针。肱动脉采血还有一个好处,即使血管穿破了,再调整下,也可以顺利抽到血。对于那些对肱动脉解剖结构还不太熟悉的小伙伴们开始也许会失败,不过,笔者还在文献中发现下面的方法定位,也是相当不错的方法。
据《放射医学杂志》报道③:作者测量了80侧成人尸体标本肘窝部肱动脉的口径、体表投影点,并以其伴行静脉、神经进行了观察及变异情况统计。测量与观察结果显示肘窝部肱动脉外径均值0.56cm,体表投影点距肱骨内上髁2.52cm,距肘横纹中点0.49cm,紧贴肱二头肌腱内侧缘。也就是说,离肘窝约0.5CM处的位置是肱动脉的所在地。笔者试过前面各种方法后,直接目测据肘窝0.5CM处,在肘横纹处进针,发现成功率几乎百分百!这是好方法,不管是胖是瘦,综合以上各种方法,记住距离肘窝约0.5CM处是肱动脉走向所在,缓慢进针采血就可以了。
如今天,在熟练了肱动脉采血后,新生儿血气分析的采集,即使桡动脉失败,也不至于惊慌失措了,科室里许多小伙伴也都学会了肱动脉采血,转眼肱动脉采血已经在科室里推广了。护理技术关键在于熟能生巧,无论再难的操作,只要有心,用心,勤学苦练,有朝一日,一定会有量变到质变的突破,以上皆为笔者个人经验分享,不代表专家意见。
距考试不到俩月!
看啥资料?咋复习?
加微信后告诉我考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