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村工作队抓党建工作总结(农村小孩钓鱼经验做法【驻村故事】满腔热血赴乡村,围绕党建抓产业——依安县委组织部驻依龙镇新华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队长 陈镜夫事迹)
驻村故事
陈镜夫,男,1996年1月出生,硕士研究生学历,中共党员,2020年省委定向选调生,依安县委组织部四级主任科员,2021年11月1日由依安县委组织部派驻依龙镇新华村任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队长。为了更好地融入乡村、扎根基层,陈镜夫退掉了县里的房子,带着行李来到了村部,吃住在村,一方面确保了驻村管理纪律,另一方面他希望自己能够沉下心,真正跟村里的群众探索一条致富增收“快车道”。驻村以来,他坚持以身作则,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努力完成好建强组织、兴村富民、加强治理、为民服务等驻村四项职责,得到了村“两委”班子和村里群众的广泛认可。勤请教、多入户,掌握村情谋出路
到村伊始,他没有选择直接走访入户,而是与村“两委”班子逐一请教,详细记录村里的基本情况,包括行政村面积、人口数、耕地数、产业发展情况等,同时从村会计处取得了本村近三年整理的各项表格,包括党员发展情况、各户包地情况,年龄比例,居住状况等,经过几天的综合分析,对本村情况有了较为清晰的掌握。为了更深入地了解村情户情,他同村长、屯长前往各屯,一边入户走访一边思索发展方向,利用一周的时间走访了5个屯143户,同时考察了“北引灌渠”工程,循着工程沿线了解全村大豆、玉米、水稻的种植情况。
在掌握第一手资料后,他将资料进行整合,形成表格,向村书记汇报近半个月以来的走访成果,提出自己的建议,与村党支部书记商讨明年的初步发展方案,在多次协商后,村党支部书记组织村“两委”班子召开会议,要求全力配合后续工作。就这样,一个月的时间,他用自身行动改变了大家对“年轻人”的看法,称呼上也从“县里来的小孩”变成了“小陈书记”。
△陈镜夫走访入户了解民情体民情、解难题,情真意切送温暖
按照省市县驻村办工作安排,陈镜夫与工作队队员于11月初开始,分类、分时对村中的脱贫户、一般户逐一走访,制作入户调查台账,记录村民家庭情况和需求,并在第二次入户时解决了一部分问题。同时,建立防止返贫监测名单和防返贫检测帮扶工作体系,由村党支部书记牵头负责,以自然屯为单位,成立5个排查工作组,每个季度由屯长带队开展排查工作,动态了解监测户的生活变化。
开展“年终走访,助民暖心”活动,制作了带有驻村工作队三人照片和联系方式的日历,同时购置了大米、豆油等慰问品共计3100元。在先后三次遍访全村农户的基础上,为36户脱贫户和7户家中有大病患者的家庭再次送去了大米、豆油。
强组织、集合力,党建引领聚民心
自驻村以来,他坚持以党建为引领,紧密团结村“两委”班子,适时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做到帮办不包办,及时宣传党的政策,提高基层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向心力。坚持落实党的组织生活制度,推动基层党组织建设制度化和标准化。先后组织全村党员参与“四史”教育、观看爱国影片、重温入党誓词等,引导党员回顾党的光辉历程,增加党员干部的使命担当。辅助加强理论学习,抓实党建工作。组织带领村干部认真学习领会、准确把握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过度衔接的精神实质,进一步规范“三会一课”执行和“四议两公开”工作做法,积极开展“四个一”活动,着力规范村级干部队伍管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好的党风带动好的村风,培育好的民风。牵头组织实施村内卫生责任分区,组织党员带头在“新华大舞台”跳广场舞,活跃农村文化生活,营造积极向上的乡村文化氛围,疫情期间,牵头带队参与村屯路口值班,确保疫情防控不落一人。延链条、拓渠道,因地制宜谋产业
乡村振兴重在产业发展,新华村沿线的耕地大多为低洼易涝地块、遇到丰水年份,种植的旱田收获无几,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陈镜夫与村书记商议实行“旱改水”工程,由村里投资修筑主干渠、架设高压线路,将井水灌溉变为从“北引灌渠”提取嫩江水灌溉,使稻农种植的水稻既降低了成本又提升了质量,每亩地还比井水灌溉多得50元的国家政策补贴,直接带动了群众增收。为了切实提高村集体收入,带动村民致富,陈镜夫提出“支部领头创企业”的思想,与村党支部书记协商,创办稻米加工厂,这一想法,得到全体村党员、干部、群众的赞同,很快,由村集体投资80多万元,购置设备、维修厂房,随即注册成立了依安县百琐河米业加工有限公司,同时申请注册了“江沛丰”稻米商标。村级企业的创办不仅壮大集体经济还带动了稻农增加收入,同时可以安排农民到企业就地务工,带动部分公益岗增收。
求创新、树典型,深入田间搞实践
“单靠稻米加工厂还不足以带动全村致富”,陈镜夫在与村书记研究后,结合村情实际,决定尝试养殖稻田蟹,种植蟹稻米,提高土地附加值。决定了就要马上行动,他利用一周的时间在网上学习养殖技术,并加了7户盘锦稻田蟹养殖户的联系方式,向他们学习经验做法,整理出全套的养殖理论。“虽然有疫情,但还是要实地考察”,经多方打听,本县新合村有一户养殖稻田蟹专业户,拥有4年的养殖经验,得知后他立即前往新合村向其学习稻田蟹养殖方法,并初步达成销售合作意向。回村后,他将近期情况向村“两委”班子进行汇报,征得大家同意后,在村内选取了15亩江水灌溉的水田作为稻田蟹养殖示范田。同时,他召开了稻田蟹养殖动员会,召集全村的水稻种植户,向他们讲解稻田蟹养殖的优势、需要的基础条件、可能会遇到的问题等,首次会议带动了一户稻农一同养殖。
为了让村民看见养殖的信心,他把家搬到了地里,吃住在地,插秧、平梗、钉桩、围栏、运货、卸苗,全过程一手操办,来来往往路过的村民都会停下车看一眼,他就会热情地打招呼,并向他们介绍当前进展。6月4日,正值端午,300斤蟹苗投放到稻田地中,为了后续的养殖发展,他在旁边的地上支起了篷子,白天捞起一些由于蜕壳失败和应激反应死掉的螃蟹,逐一掰开壳,留好影像,向养殖专业户了解螃蟹死亡原因,探究防治策略。夜间巡田,他认真了解螃蟹生长习性,检查吃料情况,蜕壳时间,是否有盗洞情况,逐步积累经验,为明年养殖做好铺垫。
这段时间的努力让全村农户感受到了他想办事的决心,村民们自发成组,3-5人一组来田间考察,每当有人来的时候,他都会耐心讲解,不断的激发大家养殖的兴趣,为明年大规模养殖奠定基础。
盘资源、优环境,生态经济双统筹
通过调研,“北引灌渠”附近有一条约10亩地面积的天然侵蚀沟,水深最深可达3米,流动水源,经过多次考察,陈镜夫向村书记提出“小众人群带动村集体增收”的想法,在沟内养殖野生鱼,吸引钓鱼爱好者来此地钓鱼,制定价格,带动村集体增收。村书记同他一起考察后,决定实施此方案,于是联系钩机,放置铁网,填装沙袋,将两侧封住,形成水源可流通的养鱼池。在6月4日购买5种鱼苗共计200斤,投放入池,计划养殖1-2年,并随时补充鱼苗,待明年秋季进行宣传,吸引大家来钓鱼,通过这种方式,把荒废的水沟变成了生态良好、增产增值的池塘。△ 在养鱼池查看鱼苗情况脚下有泥土,心中有力量,作为当代年轻干部,更应到艰苦的地方去锻炼。8个月的时间,他改变了原有的生活方式,全身心融入基层,在田间地头汲取着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在村民群众身上学习农村的工作方法,在蓝天白云下谱写新华村振兴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