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二

渔猎采集文明(有15年钓鱼经验书吗求推荐狩猎打渔采集文化的书?)

随便写几本:

乔治.彼得.穆达克著、童恩正译:《我们当代的原始民族

收集了世界范围十几种土著族群的资料,概括了各民族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的重要方面。类似的还有爱德华·韦尔著、刘达成译《当代原始民族》,更加通俗一些。

葛公尚、曹枫编译:《非洲狩猎民族与游牧民族

同样是资料汇编性质,对非洲族群介绍很详细。

路易斯·宾福德著,陈胜前译:《追寻人类的过去:解释考古材料

本书是作者60-80年代演讲的汇总,按时代顺序讨论了考古学中的三大战略性课题:现代人类行为方式的起源、农业起源和文明起源,更大篇幅则是对狩猎采集民族(主要是爱斯基摩人澳大利亚土著)的妙趣横生的描述。

当然,要是能看英文的话更好,一般查资料可用The Cambridge Encyclopedia of Hunters and Gatherers;The Oxford Handbook of the Archaeology and Anthropology of Hunter-Gatherers,也可以作为进一步阅读的抓手。关于生计的比如Hunter-gatherer Foraging: Five Simple Models;The Lifeways of Hunter-gatherers: The Foraging Spectrum;Hunters of the Recent Past等等。随便找本书再去看参考文献的话都太多了,毕竟接触狩猎采集族群西方有先天优势,殖民主义时代上百年的积累摆在那儿,中文文献说是沧海一粟也不过分吧。

国内的狩猎采集民族,可以以赫哲族为代表,相关的民族志也很丰富,比如凌纯声著:《松花江下游的赫哲族》。《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丛刊》修订编辑委员会:《赫哲族社会历史调查》。张敏杰著: 《赫哲族渔猎文化遗存》。

如果看不下去这种学术性质的书,也有一些文学作品可读:(以下内容转载自 穴居的猎人 的博客)

在乌苏里的莽林里—乌苏里山区历险记》、《在乌苏里的莽林里—德尔苏·乌扎拉》,阿尔谢尼耶夫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两本书不知道读几遍了,大抵是无法读其他书时,就可能打开读上几页,对我来说,这两本书不仅仅是游记文学,而是有关东北地区狩猎民族的民族志,还是一本有关考古推理的学术著作。1902到1907年俄罗斯地理学家阿尔尼谢耶夫对乌苏里地区(主要是锡霍特山脉一带)的考察得到一位赫哲族猎人德尔苏·乌扎拉的帮助。德尔苏极其熟悉森林的生活,他是一位痕迹专家,根据地表留下的痕迹与少量废弃物,他就能准确地恢复原来发生在这里的活动。比如在小河岸边大家都看到一处篝火的痕迹,有灰烬、木炭、以及烧剩下的柴火头,如此而已。然而德尔苏看到的东西要多得多,他发现这个地方笼过好几次火,这就是说这里经常有人趟水过河。他说最后一次是三天前有人在篝火边过夜,这人是一个捕兽的中国老头,他一夜没有睡觉,这从篝火边没有人躺过的痕迹可以看出来。说这个人是捕兽的,德尔苏是根据一根带豁牙的木棒判断出来的,这种棒子一般是用来捕捉小动物下套子用的。说这个人是中国人,德尔苏是根据那双扔掉的乌拉和笼火的方法看出来的。至于说推断是老头,根据的则是乌拉破损的方式,这双乌拉已经破旧不堪,补了又补,还净是窟窿。另外青年人走路轻快,几乎总是前脚掌沾地,老年人走路后脚跟使劲大,所以青年人穿鞋,先坏前头,老年人穿鞋,一定先坏后跟,由此得知是个老头。推理的过程非常有说服力,考古学家就非常需要这样的推理能力,根据非常少的遗存推断古人的行为。当然这里的前提是德尔苏非常熟悉森林中各种人的生活方式,他走路时非常注意蛛丝马迹的变化,这对于森林生存是必不可少的。史前考古学家非常需要了解各个时代、各个地区古人生活方式,大多数时候是很难得到有关的信息,所以史前考古学家求助于灵长类动物行为学、实验考古、民族考古。唯有我们对各种行为模式成竹于胸,才可能进行有效的考古推理。

两书中可读的内容还有很多,我对于土著捕猎打鱼的方式就非常有兴趣,还有根据自然物候特征对气候变化的判断,以及土著的信仰方式对他们行为的影响。阿尔尼谢耶夫的生花妙笔把这些都描写得跌宕起伏,让人欲罢不能

专业之外的读者更多将两书视为像《瓦尔登湖》那样的生态文学作品,的确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俄罗斯移民,还是中国人对乌苏里森林地带的利用都是破坏性的,为了自己短期的利益,不惜破坏整个环境。相对而言,土著的利用方式要节制得多,他们不会为了好玩而打猎,他们在对待森林中陌生人的态度也要友好得多。这些都值得我们现代人深思,我们现在这样孜孜不倦地追求财富竭泽而渔地发展是否正确?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