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二

北山街道沿山河社区(俄罗斯钓鱼40级经验西溪(89)——沿山河社区、北山幼儿园)

  (4)沿山河社区:

  沿山河社区,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北山街道武林门西侧,东依保俶路,南至西溪路,西靠杭大路,北至天目山路,总面积0.15平方公里,共有居民1309户,人口3557人,有省、市、区级机关企事业共建单位20家。

  该社区先后获得“浙江省示范社区居委会”、“杭州市优秀特色社区”、“杭州市文明社区”、“杭州市科普示范社区”、“杭州市绿色社区”、“四星级文明社区”、 “四星级民主法制社区”等荣誉称号。

  (60年代从沿山河畔眺望杭大校区。老杭大·周黔生先生拍)

  沿山河发源于余杭区闲林镇与富阳市受降镇交界的板照山麓,在留下附近汇集了小和山一带的上埠河、东穆坞溪等山溪,从西溪湿地南部流过,一路由西向东又汇集了北高峰、老和山的溪流,沿天目山路一路向东至古荡进入平地,再贴着杭大新村、沿山河村(省府宿舍)流向松木场附近,沿着杭大校区东侧、在保俶路八字桥大拐弯后向北,改称西溪河,过文一路后并入余杭塘河,最终注入大运河。

  有着800多年历史的沿山河,正好从杭州大学的南面和东面经过,沿山河仿佛就成了杭州大学的一条界河。沿山河其实是西溪河中游段。

  (杭大子女周平月在沿山河边图片提供:蒋遂)

  当年的松木场河道交叉,碧水连天,来自安徽、浙西的商船经过芦苇、水草茂盛的西溪河汇聚松木场,有卖蔬菜、水果,水产、海产、山货、特产的,形成了一个天然的商贸区。夜晚,河面上波光粼粼,船上油灯闪闪, 街上灯火阑珊,颇有“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的韵味。到了上世纪60年代,沿山河功能已和湿地一样,靠下雨水才勉强溢满。干旱时,水会退下,脱露几坨大石块。低洼处,无处可游的小鱼和蝌蚪随手可抓。河上,横空架一根乌黑粗大的新村排污下水管,为桥。

  沿山河是直通松木场的大水系,当年的松木场河道交叉,众多船只在那里进行木材、蔬菜交易,煞是壮观。杭大小孩每次上学路过松木场,可以看到渔船上的鸬鹚,水底的甲鱼和下水道出口处密集的白条鱼。那个年代,西溪路还是条沙石路,16路公交车从西溪路上行驶,杭大站就设在宿舍区13幢旁边。现在的包玉刚游泳池,在当时、还是供应市民们每天喝鲜奶的养牛场……

  小河弯弯流经农田,河两岸垂柳轻拂,还长着一种名曰“茭藕”的植物。时值60年代三年困难时期,众生的生机大成问题。杭大中文系教授蒋祖怡夫人,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的表姐沈月秋等专家、名人,将茭藕的块茎磨成粉,做成茭藕粉,供其小孩充饥,对当时杭大教师的小孩来说,实乃人间美食也。这一段的西溪路本身,是古代连接杭州与徽州的古官道,西溪路与沿山河,是杭州城市变迁的记忆空间遗存。

  (如今老楼院前芳草萋萋图自©城秘特邀摄影师 肖奕叁)

  (老底子居民区没有围墙分隔。图自©城秘特邀摄影师 肖奕叁)

  “杭大新村”紧邻黄龙商圈,步行10分钟就能到宝石山下,到黄龙洞景区不到20分钟,到西湖边也就半个小时。早锻炼爬爬宝石山、逛逛黄龙洞……游客在杭大新村近旁,望着树木葱郁的小区,远远望见在绿荫中偶露一角的教授楼,都会被小区内浓厚的文化氛围所震服,产生一种深深的敬意……“杭大新村”记录了建国初期杭州大学教授居住、生活的历史,是杭州教育发展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西溪路旁的抗日阵亡烈士纪念牌坊是抗战历史的见证,这一段的西溪路本身是古代连接杭州与徽州的古官道,还有从杭大新村旁流过的沿山河,它们都是杭州城市变迁的记忆空间遗存。杭大新村是新中国建在广大知识分子心中的一座丰碑。

  在“杭大新村”,春天粉白的桃花开了,秋天飘着浓浓的桂花香,冬天黄红双色的腊梅花开、预示着春天已不再遥远;清晨除了欢快的鸟叫声,还有松鼠在树上穿梭跳跃。2030平米的小院子,大多用一人高的绿篱围起来,里面会种些花花草草,还会搭着葡萄架、丝瓜棚,到了收获季节更是丰收的景象。走入杭大新村,给人留下安静、温馨、祥和的氛围,远离了市井的喧哗、吵闹……杭大新村的建筑本身就很有历史文化价值,最早的一批建筑由苏联专家设计,外观是中式的青砖黛瓦,淡黄窗格又具俄式风情,楼内配厚实的红漆地板、宽阔的木制楼梯、落地双开阳台门、抽水马桶……这在当年可算是十分时髦且很高规格,城市文化和时代特点都能在其中窥探一二。

  如今,杭州直接与“杭大”有关的遗存,大概就剩下杭大路和杭大新村了。循着杭大路,过黄龙饭店和宝石山,便是西湖。这个如今看起来不起眼的小区,曾经学者云集,入住过大批学术界的泰斗。有人称其为“浙江学术的圣地,新西溪文化的发源地之一”。

  此外,周边的铁路新村、友谊新村与杭大新村一同见证了杭州市民用建筑发展史,具有独特的历史和人文价值,为了加强对这里的整体保护,留住城市记忆,因此也列入暂定街区核心保护范围,部分建筑物拟进行重点保护。

  (5)西溪路沿山河支路:

  沿山河是一条界河,河的北面是西溪湿地,南面是天目山路,它将湿地与城市,闲适与嘈杂隔离开来。走在沿山河的滨河游步道上,你会强烈地感受到这种“隔河隔世界”的反差。沿山河是现代人的叫法,在古代,它就叫西溪,1995年版《杭州市志》卷一记载:“西溪,是一条溪,又名沿山河,也称留下溪……”

      800多年前,康王赵构南逃至杭州时,宝石山以北,像现在的黄龙体育中心、浙大西溪校区一带,还是一派湿地风光。穿插其中的沿山河是当时城西的主干河,这也从它的别称“杭川”看得出来。闲林、蒋村一带的农副产品和丝织品,通过沿山河,源源不断运往皇城。

  (6沿山河

  沿山河是一条界河,称三十里长河,与余杭塘河(36)、紫金港河(15),贴沙河(饮用水源)称为杭州主母河。河的北面是西溪湿地,南面是天目山路,它将湿地与城市,闲适与嘈杂隔离开来。走在沿山河的滨河游步道上,你会强烈地感受到这种“隔河隔世界”的反差。沿山河是现代人的叫法,在古代,它就叫西溪,1995年版《杭州市志》卷一记载:西溪,是一条溪,又名沿山河,也称留下溪……”

  沿山河发源于余杭区闲林镇与富阳市受降镇交界的板照山麓,经留下,沿天目山路一路向东至古荡,在保俶路八字桥大拐弯后向北,改称西溪河,过文一路后并入余杭塘河,最终注入大运河。沿山河紧贴靠西溪路和天目山路,东段群峰似一箭之遥,为老和山、将军岭和美女峰,沿山河名由此而来。

  沿山河宽约十多米,农民撑着竹篙悠然而过。偶尔也可见水中鱼儿,杭大新村的孩子们经常钓鱼,但经常空手而归。河边有一片小树林,暑假里,杭大新村的孩子们常常拿一张小凳子坐在小树林里看书,安静又惬意……道古桥和沿山河,杭州百姓虽如数家珍但少有相关述,附近居民常于此散步。

  (沿山河道古桥河边

  古来整条沿山河呈蜿蜒弯曲状,现代经过几次拉直,西段河宽(五常大道)40-60米,东段宽约25-30(闹市区); 呈西宽东窄的明显状态。西段长为7.6公里,西接五常大道即西溪湿地的南门护城河(沿山河),与西溪湿地西域河(绕城西线)及余杭区水域相连。东段长度与西段相近,经万塘河与武林门河相接,汇入京杭大运河杭州段的市中心主河,入口为武林广场北面运河。东段和西段共15公里,民国时几经修建成30里沿山河。

  (7)杭大新村历史文化街区:

  杭州市西溪路杭大新村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区划范围:东至保俶路、南至曙光路、西至杭大路、北至天目山路围合区域,总用地面积约22.12公顷。具体保护区划范围在编制历史街区保护规划时进一步明确。

        202199日,杭州市人民政府正式批复,杭大新村区域正式列为杭州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区划范围:东至保俶路、南至曙光路、西至杭大路、北至天目山路。

  批复同时明确了街区保护的相关责任主体。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负责组织编制街区保护规划、申报省级历史文化街区等工作;市园文局负责街区保护的组织、协调和监督、管理等工作;西湖区政府负责街区日常保护和管理工作。

  (8)“杭大新村“电影《妈妈!》取景地:

  吴彦姝和奚美娟两位演员,大家都不陌生。她们主演的电影《妈妈!》,在第十二届北京国际电影节上 ,吴彦姝凭借这部电影里的表现,获得了最佳女主角。

  电影讲述了85岁的老母亲,照顾65岁患有阿尔兹海默症的女儿的感人故事。影片中,老母亲原本总是疑心自己的健康状况,当得知女儿的病症,她重新振作积极面对生活。整个故事里充满着一幕幕感人至深的片断。

  为什么要说起这部电影呢?因为,20219月份,电影开拍选的取景地,就在“杭大新村“。

  这里曾入住过大批学术界泰斗:一代词宗夏承焘、国学大师姜亮夫、“诗孩”孙席珍、礼学宗师沈文倬、语言学家任铭善、历史学家胡玉堂、历史地理学家陈桥驿、文艺理论家蒋祖怡、古典文学家王驾吾……可以说随便一幢楼,都住过不少大学问家,而且这里的房子原汁原味地保持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大学教师宿舍区的样子,跟电影里母女俩大学老师的身份完全吻合。所以,剧组就挑选了仿俄罗斯风格的“小洋房”,作为主角的家,两层小楼加上一个小花园,筑起了整个故事的环境,也给人带来了一种年代感,可以说是独具慧眼了。

  在历史学者、老房子专家仲向平先生看来,杭大新村既具有成片保护的建筑价值,它的建筑格局保留完整;也有单体挖掘的文化价值,每一套房子都有它独特的传说和故事……而今天,杭州城内这样的新村已经不多见了,类似的绿杨新村、笕桥新村、武林新村、邮电新村等都已经没有了。说杭大新村在杭州是独一无二的也不为过。

  仲向平先生著作《杭州老房子》中,对道古桥宿舍有这样的描述:“这片绿色小区,曾是传承中国文化的中心,是浙江学术的圣地,也是新西溪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是“文化名人的群落”。此话不虚——杭大新村最负盛名的就是学术大家留下的精神瑰宝。

  (9)北山幼儿园:

  (90年代的北山幼儿园院景)

  浙江省级机关北山幼儿园创建于1952年,原址位于里西湖畔的北山路。1985年迁址于风景秀丽的宝石山麓,是一所隶属于浙江省机关事务管理局、享有较高声誉的省一级幼儿园。占地13亩,建筑面积达5000多平方米,园内极具环保功能的园林式布局,为每个孩子带来宽敞的、高品质的绿色空间。富有创意的恒温游泳池、大型沙池、攀岩墙、科技馆、社会馆、美术馆、小厨房、小农场、自助餐厅等设施,为孩子们营造了一个开放的、有益于探索和积累早期经验的天地。

  (现在的北山幼儿园院景)

  西湖近在咫尺,紧挨着秀丽俊美的宝石山,在保俶塔的俯视下,北山幼儿园大气又娴静地安住一隅,地处的人文环境及悠久的历史积淀让幼儿园充满园林式风情。园林式的幼儿园移步换景,孩子们则是园林中的精灵,活泼又灵动、大方又睿智,北幼的理念、北幼的课程、北幼的环境,成就了属于北幼的独特与经典。

  (a)现在的镜湖厅是北山幼儿园的老址:

  (60年前北幼孩子的绘画作品)

  (镜湖厅老园址速写——1952年在北山街87号创办的“浙江省省委托儿所”)

  (60年前北幼旧址照片——那时的集体照)

  岁月流年花开,时光染指经年。柔和内敛的北山幼儿园历七秩芳华,经西湖滋养、宝石熏陶,迎来她七十岁的生日。

  七十载悠长岁月,有一代代北幼人的坚守和传承,更有发展中的创造与辉煌。从1952年的镜湖厅老北幼原址,到1985年迁址至今的保俶路45号,美好岁月历历在目,一草一木记忆犹新。西子湖畔、宝石山麓,曾经在北幼的你们,可还记得“我爱北幼”之歌,可曾想起拥你入怀的老师,还有那牵手相嬉的玩伴……

  (b)张敏女士的演讲稿: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