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二

乳山红色教育基地有哪些景点(山东春天海边钓鱼经验方法走进乳山:聆听动人神话,品味红色经典,一起发掘乳山的另一面)

山东乳山

乳山市因大乳山而得名,是中国沿海的长寿之乡,被授予“山东省长寿之乡”称号   。乳山有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市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3处。是中国著名作家冯德英长篇小说《苦菜花》《迎春花》《山菊花》故事背景发生地,也是闻名全国的民族先锋“马石山十勇士”英雄事迹发生地。

乳山千古传奇

乳山文化事业蓬勃发展,拥有艺术表演团体、文化馆、公共图书馆、美术馆、艺术表演场馆、乡镇综合文化站、农村文化大院、城市书房、博物馆、纪念馆、文物保护管理所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神话传奇故事,是乳山文化大花园中一朵璀璨的奇葩。作为母爱文化的发源地,大乳山三圣母的传说脍炙人口,家喻户晓。“一山一水一故事”岠嵎山的传说、麻姑献寿、银滩七仙女的传说等神话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正是这些古老的神话作品,熔铸在城市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中,指引人们追求最久远的信仰,传承最质朴的人文,使乳山文化绵延不绝、历史弥新。神 话 传 奇Legend of myth

大乳山的传说

     很久以前,这一带居民日子过得安宁幸福,后来一群海妖在此兴风作浪,给百姓带来深重灾难。那时,打鱼是沿海先民主要的谋生途径,且男女一起出海。自从那群海妖到了这里,它们经常刮起狂风,掀翻船只,使很多渔民葬身海底。海边的村庄便撇下了大量孤儿,他们想娘也哭,饥饿也哭,哀切的哭声总是飘荡在海滨的夜空。村中的老年人,根本无法抚养这么多孤儿,他们心急如焚,却只能空自悲悯。     据传沉香劈山救母之后,他们母子欢见,全家团聚,安居天庭很多年。然而,三圣母从未忘记人间疾苦。海滨孤儿的啼哭终于被她听到,她再也坐不住了。回想当年被压华山下,日夜思念儿子,那种痛楚,真是肝肠寸断;儿子刘沉香,天天想念娘亲,那种痛苦,可谓锥心凿骨。三圣母天性善良,岂能忍心孩子遭受如此苦难!她决心冲破天规神矩的约束,再次下凡,消灭海妖,解救孩子。因不放心她只身临敌,三圣母的义妹也同行相助。     那天,姐妹俩来到海边。姐姐沉稳内向,是一位漂亮端庄的妈妈;妹妹热情奔放,典型的活泼少女性格。俩人都是弯眉挂明眸,秀发拂香肩,那神韵,那光彩,无与伦比。渔民们奔走相告,说海边来了两个仙女。     不几天,海妖又来兴风作浪,残害渔民,袭击人畜。三圣母立即施展造物术,只见天上飞下无数礁石,像长了眼睛一样,不偏不差直砸向海妖。顷刻间,小妖全部被消灭。但是,海妖的首领有些能耐,他用长戟挑开礁石,持戟向三圣母刺来。只见义妹用手在空中一画,随之吹了口仙气,一只天犬和一只雄鹰从天而降,直扑向妖首。义妹顺势扬起手中宝剑,奋力掷去,只听“咔嚓”一声,正中妖首咽喉。     令姐妹俩始料未及的是,妖首临终挣扎时,掀起滔天巨浪,迅猛向岸边袭来。她俩想用造物术挡住巨浪,但因造物术损耗体能太大,不能在短时间内连续使用。这次造物没有成功,反而给自己造成了内伤。危急之中,容不得多想,她们当机立断,决定用身体挡住海水。三圣母在东,义妹在西,两人侧卧于海边。她们的身体,对应着浪峰的宽度伸展开来,挡住了巨浪,保护了岸上的百姓。

      三圣母卧身挡水时,正好身边有一群饥饿待哺的孩子。有个孩子饿急了,两只小手乱抓岸边的淤泥往嘴里填塞。看到孩子们快要饿死的样子,三圣母心如刀绞,急忙催乳哺育。因待哺的孩子太多,她衣不能合襟,索性敞怀,广施母恩,自己却误了内伤的恢复期,化作了大乳山地域,永远留在此地。义妹看到姐姐在哺乳孩子们,怕三圣母内伤之下再伤元气,就发功帮助姐姐,结果自己也误了内伤的恢复期,化作了睡美人山脉,永远陪伴在姐姐身边。

圣水宫的传说

传说有一年瘟疫大流行,伤人无计其数,全真道真人王玉阳心急如焚,苦思解救百姓的方法。日有所思,夜有所想。一天夜里,王玉阳梦见碧霞元君告诉他尼姑顶山里有圣水,能止瘟疫。醒后,他迫不及待地前去寻找。然而,找遍了尼姑顶山,也没有发现圣水的踪迹。他情急之下,朝着尼姑顶山阳坡的山崖,连击三掌。不知道是用力过猛,还是他天生具有非凡的神力,只听那山崖轰隆地一声坍塌下来,坍塌面上出现了一个洞穴。王玉阳想,有了洞穴就应该有泉水,但很久也不见有泉水流出。王玉阳急了,他情不自禁地跪在地上,口中祷告:“请碧霞元君赐圣水救黎民。”祷毕,洞内隐约有响声,只见洞壁自西向东出现一条裂缝,石缝两端都有泉水涌出。此时,碧霞元君显声说:“你快叫百姓来取圣水,饮用后瘟疫自消。顺便告知,两泉一停一注,十二年一交替,地支逢子为更替之年,以显其圣。”王玉阳听罢大喜,连句感谢话也顾得上说就跑下山去告诉百姓。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众人喝过圣水后,瘟疫消散了。后来,王玉阳为此洞取名圣水岩,并在洞顶的岩石上亲题“圣水岩”三个大字。

归仁汤的传说

麻姑献汤泉。传说麻姑在余姑山(昆嵛山)修道,她寿数极高,王母娘娘能与天地同寿,就是麻姑献寿的结果。在王母娘娘的生日宴会上,麻姑献了三样长寿圣物:昆嵛山灵芝加三佛山黄精酿制的美酒一坛,龟阴汤的温泉水一坛,圣水岩的千年桃一篮。其中龟阴汤的温泉水就是现在的小汤温泉,是长寿的象征。小汤温泉清澈而沸液,四季翻腾,冲涌不竭,古人称之为“神水”。“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沐日浴月泛灵液,微波细浪流踪峥”。这里的一花一草、一池一亭皆美景,御水古温泉,这里是人间的天堂!

红色经典

   红色文化和红色基因的传承为乳山新旧动能转换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不竭的精神动力。作为“乳娘”精神发源地,近年来乳山全力打造“母爱圣地 美好乳山”的城市品牌,而“忠心向党、大爱无疆”的乳娘精神,正成为城市品牌的真实写照和生动体现,在新时代迸发出新的生命力。

 “根是苦的,花是香的,苦菜花在昆嵛山区家喻户晓”。在乳山的红色经典作品中,最著名的是冯德英先生创作的长篇小说“三花”——《苦菜花》、《迎春花》、《山菊花》。“三花”均以乳山为背景,描写了胶东人民在革命战争时期的斗争生活,集中反映了胶东人民艰苦卓绝、英勇顽强的革命斗争精神。“三花故里,三花记忆”,“三花”作为富有时代烙印的红色经典作品,流淌着几代人难以忘却的记忆

著名红色经典“三花”(《苦菜花》、《山菊花》、《迎春花》)作为“胶东风格”的杰出代表,被誉为艺术化的胶东革命史,先后被拍成电影、电视剧,改编成评剧、话剧、吕剧等多个剧种,已成为乳山区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革命老区、胶东抗战重要的革命根据地,“红色文化”已成为乳山一张醒目的“名片”。正如冯德英先生说:“‘红色经典’受到热情关注,再次证明了它的恒久魅力。因为它所描述的民族精神、民族意识是永恒的,是我们的支柱。它所代表的那一段段历史,我们永远不会忘记。”将红色基因融入城市血脉,让革命精神在新时代熠熠闪光!

苦菜花选段

在山东昆仑山一带,到处是连绵的山峦,一眼望去,象锯齿牙,又象海洋里起伏不平的波浪。山上长满了各种各样繁茂稠密的草木,人走进去,连影儿也看不见。春天,大地从冬寒里苏醒复活过来,被人们砍割过陈旧了的草木楂上,又野性茁壮地抽出了嫩芽。不用人工修培,它们就在风吹雨浇和阳光的抚照下,生长起来。这时,遍野是望不到边的绿海,衬托着红的、白的、黄的、紫的……种种野花卉,一阵潮润的微风吹来,那浓郁的花粉青草气息,直向人心里钻。无论谁,都会把嘴张大,深深地向里呼吸,象痛饮甘露似的感到陶醉、清爽。夏天一到,这青山一天一个样,经过烈日的曝晒,骤雨的浇淋,那草木就窜枝拔节很快地长起来,变得葱茏青黑了。这时,山地里一片青纱帐起,那些狼呀山猫子呀野兔子呀……,逍遥自在地活跃在里面,就象鱼儿游在海洋里那样。到了秋天,几阵凉风,几场大霜,草木枯萎了,但它们成熟了的种子,却随风到处散播,传下了后代。一场大雪,给山野盖上了被子——过冬了。唯有松柴树不怕寒冷冰雪,依然苍葱地站在白皑皑的雪地里,随着凛冽的西北风,摇晃着身子,发出尖刻刺耳的呼啸,象是有意在蔑视冬天。人们传说:松树所以四季常青不怕冬,是因为当年唐僧取经时路过山上,急着逃避妖怪的追赶,不小心被松树枝划破了胳膊,松树针上沾了唐僧的血,从此它就长生不老了。在数不尽的山洼里,山坡上,山麓下,点缀着如同星星一般的村庄。村子的大小不一,有一两家三四家的,有十几家几十家的,也有少数一百家以上的。村子的周围都长满了树木,有经验的人都知道,只要看到远处一片灰蓬蓬的树林,那就是个村庄了。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真是一点不假。这里的人们一天到晚同山打交道,就连说话也离不了“山”字。他们称打架叫“打山仗”;孩子丢了东西就会告诉母亲:“我满山找也没找到;”母亲责备调皮的孩子,就会喝道:“你满山跑什么呀!” 然而,尽管这末多的山,这末多自然生长出来的财宝,就象这末大的地球上而仍然有人没有立足之地那样,有的人还是没有柴烧。难道说,这荒山还有主吗?奇怪的很,就是有。那些有权有势的人,任意在肥沃的山地上,繁密的草木中,埋上一块石头,做下一个记号,就可以庄重地宣布:这几个,几十个,甚至几百个几千个山岭,属于他私有了。从此,别人再休想去动一草一木,掘一筐土、搬一块石头。这就是法律!天经地义的法规啊!人们苦,苦难的人们啊! 

硕果累累童颜欢

 从传奇的底蕴到红色的经典,再到指尖流淌过的文字,或绵延,或铿锵,或绚丽,或许都是为了代代的传承,所以这里又涌现出一批批为了孩子而书写的作家,他们的作品丰富了孩子们的生活,绽放了孩子们的笑颜,夯实了孩子们的根基,像串串硕果,丰盈而多彩。当代著名作家萧平先生是乳山儿童文学界的“先驱”。萧平先生1926年出生于乳山市育黎镇白石村,他所创作的《三月雪》、《海滨的孩子》是儿童文学代表作品,影响着一代又一代少年儿童的成长成才之路。2001年,在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80周年,少年红色经典《三月雪》被拍成电视剧,并在中央电视台播放。另一部儿童短篇小说《海滨的孩子》荣获全国第二届优秀儿童文艺作品奖,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收入儿童小说集,滋养了一代又一代少年儿童美好的心灵。

《三月雪》主要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革命者刘云和周浩进行的敌后斗争,以及刘云的女儿小娟是如何在妈妈牺牲后成长为一个勇敢坚强的小革命者的故事。它是一首对人情的宽阔丰富的赞歌,把对先烈的礼赞和慰安,同对后代的期许和鼓励结合得凝重和谐。我们从中感受到的不仅仅是继承革命传统、培养接班人等表层意向,而且包含着对生命延续发展的思考。

短篇小说《海滨的孩子》主要描写小男孩二锁来到黄海边的姥姥家,与大虎哥一起,在海边钓鱼、挖蛤,度过了一段愉快而又难忘的时光。

海滨的孩子》选段

二锁喜欢在上潮的时候蹲在海滩上,望着从天边滚来的潮水。海潮泛着白沫呼啸着向他扑来,他向后一跳,浪头只扑到他的脚跟就退回去了,泡沫飞溅了他一脸,凉飕飕的。浪头接着又扑过来,他再向后跳一跳。这样一直把海潮引到沙岭下面。他站到沙岭上,海潮却不再跟他来了,慢慢地安静下来。二锁却不高兴起来,他满想着能把海引到沙岭上来呢。

最使二锁高兴的是和大虎去拉鱼。两个人偷偷拿出舅舅的网,跑到村北的港渠子里。潮水呼呼地向岸上跑着。大虎向水里一指,压低声音喊:“快!二锁,看那一群鱼!”但是二锁却连一条鱼也没有看见。这时,大虎在他眼里变成了大人,大虎说什么他听什么。真的,网还没拉到岸,鱼在阿里就乱蹦乱跳了。二锁又喜欢又急,嗓子都喊哑了。一网拉上来的鱼就装了半水桶。二锁看着这么些鱼,真像在梦里一样。

潮水退了,二锁就和大虎到港渠子的海滩上去挖蛤。蛤壳上有许多美丽的花纹,很厚,有拳头那么大。蛤深深藏在沙下面,潮水把沙冲得溜平,二锁怎么也找不到,但是大虎用小锄一下子就挖出一个来。大虎告诉二锁,有蛤的地方有个小眼,因为蛤要留个孔喘气。二锁一看满海滩都是小眼,挖了几个眼,只挖出几个指头顶大的小蟹子来。他很失望,大虎就对他说,这面沙滩上的蛤差不多叫人挖光了,要挖就到港渠北面的沙滩上去,那里的蛤多得很。

爱洒文苑芳华绽

 齐鲁本古国,文苑芳华绽。乳山的散文,清新如一泓清泉,静静流淌进人心,涤荡灵魂;乳山的诗歌,淡雅似一杯清茶,缓缓沁人心扉,启迪智慧;乳山的文学,柔美如一缕阳光,驱散内心的阴霾,点亮人生。读诗亦如读心,散文诗歌作为世界上最古老、最基本的文学形式深受人们的喜爱和敬重。乳山散文诗歌的创作,呈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涌现出了张敬滋、刘方计等大批才情洋溢的作家。他们用手中的笔,抒发情感,激扬文字,展现对自然的热爱,对生命的礼赞以及对人生的感悟。优美凝练的文字、和谐动人的韵律、如画般的意境,在乳山文坛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营造了浓郁的文化氛围,谱写了文化繁荣发展的新篇。  乳山作协主席张敬滋先生,就是著名的散文诗歌作家。他创作的《我的平民语像》《我的博客语像》《乳山艺术家》三部艺术专集在艺术界引起了热烈反响。《细节的力量》、《最美人间四月天》、《麦子熟了》等许多优秀散文诗歌作品,为人们所熟知。中华散文网、华夏博学国际文化交流中心主办,世界诗人大会中国办事处协办的第二届中外诗歌散文邀请赛评选揭晓,他创作的散文诗《我爱秋天》荣获二等奖。爱洒文苑芳华绽,在这片土地,聚集着一批热爱乡土赞美乡土的作家作者,他们用文学讴歌生活,用艺术书写人生。书香氤氲的城市,文字浸润的世界,多出了一份恬静,多出了一份安然。在这里,用心去倾听来自灵魂深处的声音......

诗歌散文

喜欢秋天

 张敬滋

     在四季中,我最喜欢的是秋天。

     喜欢秋天的天空。高远而明净,那种蓝天白云像水洗过般的明澈。看了,令人心旷神怡。

     喜欢秋天的空气。像被过滤了似的,呼吸中都透着一种润爽的清新。

     喜欢秋天的原野。那红彤彤的苹果,金黄的高粱、稻穗、玉米,还有那饱满的花生……放眼四野,满目的喜人金色。

     喜欢秋天的绿色。那不是春日柳枝条上的鹅黄,也不是夏日草原上的葱郁,而是一泓深潭的颜色,一种成熟的绿。深邃中透着自信的光芒。

      喜欢秋天的阳光。那是一种爱憎分明的温暖,明晃晃地打在你的身上,热情而豁达,惬意而温馨。

      喜欢秋天,缘于秋的成熟,缘于秋的分明,更缘于万物生机的一种美丽:洗净铅华,彰显本色。

       在四季中,我愿为秋天讴歌。

最美人间四月天

张敬滋

最美人间四月天

春风杨柳舞翩跹

田间野菜迷人眼

清洁明净踏青山

最美人间四月天

清明谷雨绽新颜

路上行人鲜花挽

文明新风荡人间

最美人间四月天

桃花玉兰燕呢喃

广场儿童风采展

欢声笑语乐无边

最美人间四月天

小溪河流水潺潺

心中阳光春意暖

梦想希望一手牵

“诗言志,文寄情“,如今,在被誉为“仁爱之城、诗意之乡”的乳山,文学的气息深深融入城市的血液,焕发出新的时代光彩,映射出一个地方的民俗、一方水土的瑰丽、一个时代的风貌、一座城市的情怀。“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诗意的土地孕育了一群诗意盎然的文学爱好者,他们活跃于文坛,以家乡的一草一木、一人一事为创作源泉,或追忆往昔,或感叹今朝,亦或畅想未来,一路诗情,一路高歌。他们的文字,闪耀着人性智慧的光芒;他们的作品,触动、影响、激励着每一个乳山人,厚植了城市的文化底蕴,散发出光亮,照亮了乳山文学繁荣发展之路!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