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二

打了氧气的鱼能活多久(小浪底钓鱼经验给夏钓加点儿“氧”,请看这5要素!)

不同的季节,有着不同的垂钓规律。在大家看来,夏天是最难钓到鱼的季节,因为这个季节里天气炎热,水中含氧量低,鱼的摄食欲望不强。以前,我也一直这样认为。但随着钓鱼经验的积累,我渐渐摸出了一些门道,原来夏天的鱼并没有我们想象那样难钓。只要条件都满足了,也会有不错的收获。

一、天气的选择

夏季适宜出钓的天气,一般要围绕水中含氧量来考虑。比如:降温过程将使接下来的几天里水中溶氧量大增;阴雨朦朦时,不断落入水中的雨滴也会增加水中的含氧量;晴朗有风的天气,别管是什么风向,只要使水产生流动,都有助于提高水中含氧量。

二、钓位的选择

夏季的钓位,下风口永远都是第一选择。水的流动增加了表层水的含氧浓度,表层水向岸边涌流,在下风头的岸边下切,贴近水底,与风向相反。这样,下风头岸边的底层水肯定含氧量较高,成为鱼类的栖身之处,因此在这种位置下竿准没错。

当然,在大小水面结合处施钓也是不错的选择,尤其是在无风或微风的天气。这种天气使得浅处水域风平浪静,水中含氧浓度自然较低,垂钓效果不好。而在大小水面结合处,或者是铧尖及大水域旁边的浅沟凹,由于结合部深浅不一而产生涌浪,水中含氧量肯定比深沟尾或小水面高;再加上鱼洄游时往往都会经过这种地方,效果自然会好得多。我们还可以将钓位选在斜坡处。相对来说,斜坡带水的流动性强,比静态水含氧浓度高。

此外,要在水底没有气泡的地方选择钓位。这里所说的气泡并不是指鱼在水中活动时产生的鱼星,而是因水底腐殖质的化学反应产生的沼气。夏季高温,水底遗留的植物等会发生腐败、氧化,不仅消耗了大量氧气,还会散发出大量腐败气体。这些气体溶解在水中,将对鱼类产生极大的毒害。所以,在有大量地气冒出的地方,很少有鱼活动,这里也绝对不是好钓点。

钓点水深的选择,没有很固定的要求。但要根据对象鱼的习性及水温高低来取舍。在实践中,从1米深到8米深的水域都能用手竿钓到鱼,并且水深鱼大。

总的来说,夏季选择钓位应以水中含氧量多少为前提,并结合水下地形、天气情况、目标鱼种类等因素酌情下竿。

三、饵料的选择

夏季野钓用饵,多用本味饵及颗粒饵料。从入夏至秋初,基本上是由腥香饵向香饵、本味饵、皮筋颗粒逐渐过渡。也就是说,多数饵料都有一定使用时效,过早或过晚使用,要么鱼儿不吃、要么会招小杂鱼,所以必须根据季节和鱼情适时选用。

四、钓组的运用

钓什么样的对象鱼,就应该选择什么样的钓组,这是我多年的体会。在笔者家乡的小浪底,对象鱼种有鲫鱼、鲤鱼、草鱼、鲢鱼、鳙鱼、红眼鱼、鲳鱼、鲇鱼等。这就决定了钓鱼人要在钓具的配置、钓组的调校方面,做出有针对性的选择。若想一套家什、一套方法达到通杀的效果,那是不现实的。

比如说夏季在小浪底野钓鲫鱼,轻口的现象十分普遍,因此,配置钓组时,主线要控制在1.0号以内,子线要控制在0.3号~0.8号之间,以确保线组的灵敏度。这个标准是我走了多年弯路后才总结出来的。说来可笑,我曾经用4.5米手竿搭配过3.5号主线、1.0号子线钓鲫鱼,结果自不必说。但为什么要配这么粗的线呢?因为小浪底挂底的机会挺多,害得我总是切线。为了在挂底时能保证线组的安全,在不知不觉中,我的主线变得越来越粗。可是近年来,小浪底水下的植物都腐烂得差不多了,挂底的机会也少多了,但我在习惯上还是改不了过去遗留的毛病——钓大鱼,子线太细;钓鲫鱼,主线、子线都显得太粗。这样的搭配,在夏季垂钓轻口鱼时令我吃了不少亏。

钓友们肯定要问,如果纤细的钓组碰到大鱼怎么办?别担心,除了秋季我们使用嫩玉米作饵时遇到大鱼的机会稍多、需要改变钓组以防不测外,一般手竿是不会碰到大鱼的。尤其是像我在小浪底钓鱼,基本都是针对鲫鱼。如果想钓大鱼,手段自然要改变的。纵然真的碰到了大物,就能遛则遛,一看情况不妙,赶紧放低竿梢,立马把鱼“放生”,不过损失一套子线而已。

再说子线的长度。春天使用长子线是为了增加诱鱼强度,而夏季鲫鱼口轻时再用长子线就要以降低灵敏度为代价了。结合众多钓友的经验之后,我认为在夏季用悬坠钓法钓轻口鱼时,子线长度应在10厘米左右,过长、过短都不合适。

钩的选择,不能大也不能小,否则都容易跑鱼。虽然很大的钩可以钓上很小的鱼,很小的钩也可以钓上很大的鱼,但这并非普遍现象。把个别现象当作普遍现象看待,必要走入误区。同样道理,夏钓鲫鱼饵团也要尽可能小、尽可能易于鱼儿入口,否则容易导致脱鱼、跑鱼。

五、浮标的调校

浮标是钓鱼人的眼睛,这个比喻尤其恰当。钓鱼大师们都将浮标的调校运用从钓组里面单独列出来加以研究探讨,足以说明浮标对垂钓的重要性。

浮标的调校在夏季垂钓时更显重要。我在小浪底野钓鲫鱼时,春季使用活饵,鲫鱼吃口很牢,迟点提竿问题不是很大,有时候甚至晚提竿比早提竿要好。秋季鱼口刚猛,浮标信号强,提竿时机也较好把握。而在夏季,特别是我们用搓饵或者拉饵垂钓轻口鱼时,就必须谨慎了。所谓“轻口”,其实就是指鱼类因各种因素导致吃口很轻,表现在浮标上,有时仅是轻轻一点,动作幅度不足三分之一目,有时甚至看起来似动非动,提竿就会中鱼。如此,就要求我们不仅要调整好浮标,还要精力高度集中,手不离竿儿、眼不离标儿,才能提高中鱼率。

一般情况下,有口无鱼多是浮标调整太灵敏所致,鱼将钩吃到肚子里或挂着鱼身、鱼鳞则多系浮标调整太钝造成。所以,要根据上鱼情况适时调整浮标。初期的浮标调整须做到心中有数。中途调标可以适当加减铅皮,有时甚至可能铅坠已经落底,有时可能双钩挂上饵料也压不下浮标,这些都可以不管,只有上鱼才是硬道理。只要浮标能出信号、上鱼率高,就算是浮标调整到位了。明白调目、钓目、饵团大小、饵团重量之间的必然联系,让浮标清清楚楚地“说话”,准确地告诉我们水下的情况,这才是最终目的。

总之浮标的调校灵敏和迟钝与否,都要根据鱼情酌情调整。还有,夏季垂钓轻口鱼时最好只用一根竿,因为竿越多越会分散精力,往往会顾此失彼、错失提竿良机。

关注悦钓钓鱼微信公众号

分享更多好玩有趣的的内容!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