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二

夏朝和古埃及哪个发达(涿州钓鱼经验中国的夏商周和古埃及同时期,为什么夏朝没有古埃及胡夫金字塔那么高大的建筑?)

第四章、母系社会演变为父系社会

由于上古没有文字,也没有持久稳定的统一政权,再加上古代人对自然世界的认识有限,大多数有关上古的记录都以神话的形式保存了下来。神话在形成之先一般是一代一代口耳相传的,在继承的过程中不得不追求趣味性而变得夸张、扩展,而且带有很强的地域性。当文字普及开来,往往会有人把古代神话汇编整理起来,并按照当时人的世界观加以加工,而口耳相传的版本则与最初的文字记录并行传承,口耳相传的版本往往变得更加夸张、扩展,又会失去一些不精彩的要素,并随着交流加入其他口耳相传的版本继承的东西,变得更加丰富,即顾颉刚提出的层累说。所以疑古派的核心基础观点就是错误的,并不是晚发现的东西就一定是假的编的,对晚出的史料加以更严谨细腻的审视,是科学的,对晚出的史料轻易否定,是不科学的。否则就会出现拿着一本为小学生出的大白话《三国演义》,说这是大白话所以《三国演义》是现代人写的,不是明朝的,所以里面的三国历史全是假的、现编的,那

这样要是没有了《后汉书》、《三国志》、《晋书》我们还怎么去了解三国的历史?仰韶文化的5300年前的那场大战,不仅决定了中国的文明进程,也缔造了朝鲜、日本两个民族。9000年前浙江省上山文化桥头遗址红陶与8000年前河南省裴李岗文化贾湖遗址、湖南省高庙文化都有的一星十六芒太阳图案象征着泰皇九族对地皇八族的整合,因此诞生了仰韶文化,甚至连语言学上的九格、八格都对应着女娲九族、伏羲八族,5500年前安徽省凌家滩遗址玉版的一芯内八芒中八芒外四芒太阳图案则同时包含了泰皇九族、地皇八族与天皇五族。而一芯十六芒太阳这个图案随着少昊之子桓雄去到了朝鲜、日本,成为了日本天皇的家徽十六瓣菊纹及法西斯军队的十六芒旭日旗。4300年前山西省陶寺遗址大量龙盘的围绕圆心的双层十六节龙吐三舌图案其实也是这个的变体,毕竟尧兼任着赤帝,加舌头一共十九节也象征十九个有投票权的势力。这个一星十六芒图案在中国则以清明节菊花祭祖、重阳节菊花敬老而延续至今,吐鲁番阿斯塔那出土唐代伏羲女娲图上部就是一个一星十六芒图案。

1、新的女天子,蚩尤杀炎帝

《史记•五帝本纪》:“而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黼),代(其女)神农氏(黻)。”《大戴礼记•五帝德》:“黄帝黼(其女)黻,衣大带黼裳,乘龙扆云。”《山海经•海内经》:“炎帝(釐)之妻、赤水之子听訞(据晁福林,即轩辕女儿妭,即黻即旱魃,妭为女娲族名,听訞为伏羲族名,有二名与埃及法老同)。”轩辕重设五岳,欲迁蓐收蚩尤、少皞于华山,迁祝融监炎帝于南岳山,封颛顼昌意于北岳,即《淮南子•时则》:“东方之极,自碣石山过朝鲜,贯大人之国,东至日出之次,模木之地,青土树木之野,太皞、句芒之所司者,万二千里,其令曰:挺群禁,开闭阖,通穷窒,达障塞;行优游,弃怨恶,解役罪,免忧患,休罚刑,开关梁,宣出财,和外怨,抚四方,行柔惠,止刚强。南方之极,自北户孙之外,贯版项之国,南至委火炎风之野,赤帝、祝融之所司者,万二千里。其令曰:爵有德,赏有功,惠贤良;救饥渴,举力农,振贫穷,惠孤寡,忧罢疾;出大禄,行大赏;起毁宗,立无后;封建侯,立贤辅。中央之极,自昆仑东绝两恒山,日月之所道,江[鸿]汉之所出,众民之野,五谷之所宜,龙门、河、济相贯,以息壤堙洪水之州,东至于碣石,黄帝、后土之所司者,万二千里。其令曰:平而不阿,明而不苛;包裹覆露,无不囊怀;溥汜无私,正静以和;行稃鬻,养老衰,吊死问疾,以送万物之归。西方之极,自昆仑绝流沙、沈羽,西至三危之国,石城金室,饮气之民,不死之野,少皞、蓐收之所司者,万二千里。其令曰:审用法,诛必辜,备盗贼,禁奸邪;饰群牧,谨著聚;修城郭,补决窦;塞蹊径,遏沟渎,止流水,雝溪谷;守门闾,陈兵甲;选百官,诛不法。北方之极,自九泽穷夏晦之极,北至令 正之谷,有冻寒积冰、雪雹霜霰、漂润群水之野,颛顼、玄冥之所司者,万二千里。其令曰:申群禁,固闭藏;修障塞,缮关梁;禁外徙,断罚刑,杀当罪;闭关闾,大搜客,止交游,禁夜乐,蚤闭晏开,以窒奸人,已德,执之必固:天节已几,刑杀无赦,虽有盛尊之亲,断以法度;毋行水,毋发藏,毋释罪。”但是这个计划未能完全推行,到了数代后的5000年前颛顼时代才逐渐部分实现,而其法令,则是共工九有(半坡时代)之后的太昊(后岗时代)、少昊(庙底沟时代)、炎帝(西王村时代)、轩辕黄帝(南佐时代)、颛顼(庙底沟二期时代)各自中央集权的写照(前文已有提及)。

《左传•襄公三十年》:“亥(如《陈侯鼎》

)有二首六身,下二如身”即二首六身十二脚,巴比伦黄道十二宫人马座(拉丁语sagittarius,摄吉特,即《尔雅•释天》“太岁在寅曰摄提格”)为人犬二首,后为人身、前为犬颈、马身马前腿、鸟翼、犬阴犬后腿、牛尾、蝎尾,也是二首六身五兽合一,而希腊神话海怪斯库拉(Scylla,摄西勒,即摄提格)也是人鹰二首,后为人身、前为鹰颈、熊身熊前爪、蝙蝠翼、狼后腿、蟒尾、蜂尾二首六身六兽合一(如图4-1)或上人犬二首(犬首四眼三排齿)、下六犬首龙颈、十二章鱼脚、猫尾(如图4-2),后三者都是对亥的描述的发挥。狮鹫也就是飞廉,奇美拉也就是饕餮,独角兽也就是吼,哈比也就是嫔伽,也都是缝合怪。《山海经•海内西经》:“窫窳者,蛇身人面,贰负臣所杀也。”地处新郑,蛇身人面,说明其是伏羲后裔王族,故传为龙生九子之猰貐yàyǔ,其图腾则为龙首、猪鬃、黄身豹[貙]毛、虎前爪、人面牛角、赤身马后足、赤尾马尾、蛇尾,八者合一,多是与炎帝相关的特征,应该就是继承裴李岗文化伏羲头衔的仰韶文化炎帝的图腾。击败荤粥印欧人后传到西方,印欧人征服迈锡尼文明时融入希腊文明。所以传得东、西皆有,只是东方是八合一且没有翅膀奇臀(被分割给了轩辕一脉的飞虎/熊),西方是七合一、六合一,简化了一些部分。《海内南经》:“窫窳龙首,居弱水中,在狌狌知人名之西,其状如貙,龙首,食人。”《北次一经》:“又北二百里,曰少咸之山,无草木,多青碧。有兽焉,其状如牛,而赤身、人面、马足,名曰窫窳,其音如婴儿,是食人。敦水出焉,东流注于雁门之水,其中多魳魳之鱼。食之杀人。”《东山经》:“剡山,多金玉,有兽焉,其状如彘而人面,黄身而赤尾,其名曰合窳,其音如婴儿。是兽也,食人,亦食虫蛇,见则天下大水。”《海内经》:“有窫窳,龙首,是食人。”《尔雅•释兽》:“猰貐,类貙(即豹子),虎爪、食人、迅走。”《商君书》:“爱子不惰食,惰民不窳,而庸民无所于农,是必农。”《论衡》:“赢窳则寿命短。”《后汉书•霍谞传》:“《传》曰:‘人心不同,譬若其面。’斯盖谓大小、窳隆、丑美之形,至於鼻、目众窍、毛发之状,未有不然者也。”《新唐书》:“俗不偷薄,器不行窳。”元•郝经《玄政议》;“天下一大器也,用之久,则必弊窳残缺。”猰jiá,古书上说的一种狗。猰qiè犺,不仁;不顺。汉•高诱注释《淮南子•本经》:“猰貐,兽名也。状若龙首,或曰似狸(即豹子),善走,而食人,在西方也。”梁•任昉《述异记》:“猰貐,兽中最大者,龙头、马尾、虎爪,长四百尺,善走,以人为食。遇有道君即隐藏,无道君即出食人。”这或许是霸王龙的遗骸被发现后又夸张了十倍加以记载,但其间接描述了时人所认知的猰貐的特征,依然是缝合怪的形象。传到现在故宫屋脊兽,猰qiè貐是骑凤仙人,窫jiá窳则是狎鱼。

《山海经•海外西经》:“巫咸国在女丑北,右手操青蛇,左手操赤蛇,在登葆山,群巫所从上下也。”《世本•作篇》:“巫咸作筮。”南宋•罗泌《路史•后记三》:“”神农使巫咸主筮。”巫字源自工字加二山。咸字甲金文是一把比戈更精心装饰的巫师用斧(如《般甗》

)。筮字为少昊神农氏的竹字头。《太平御览》卷七九引《归藏》:“昔黄神与炎神争斗涿鹿之野,将战,筮于巫咸,曰:‘果哉而有咎。”《世本》:“巫彭始作治病工。”《吕览勿躬》也有同样记载。《山海经•大荒西经》:“大荒之中有山,名曰丰沮玉门(三门峡之首门),日月所入。有灵山,巫咸、巫即、巫朌、巫彭、巫姑、巫真、巫礼、巫抵、巫谢、巫罗十巫从此升降,百药爰在。”《山海经•海内西经》:“开明东(北)有巫彭、巫抵、巫阳、巫履[礼]、巫凡[朌]、巫相[谢],夹窫窳之尸,皆操不死之药以距之。”靈字源自巫字,六巫皆是附近的大氏族,如阳即有易氏族,彭为轩辕后裔,则六巫当比轩辕晚且近乎同时。

《海外北经》:“有人曰大行伯,把戈。其东有犬封国。贰负之尸在大行伯东。”《海內北经》:“鬼国在贰负之尸北,为物人面而一目。”《海内西经》:“贰负之臣曰危,危与贰负杀窫窳。帝乃梏之疏属之山,桎其右足,反缚两手与发,系之山上木。”危字甲骨文(如《京都913》

)与金文(如《吴大澂》

)绝然不同,甲骨文与蚩字(

)接近,即蚩尤。贰字甲金文(如《琱(diāo)生簋》

负戈二)本身包含了负字(如《汉鼎》

),负即负夏,为南阳盆地,且贰字含一个二字,即以“二”为图腾的上衡氏,即东君少昊有昜氏。貐为炎帝家族之徽记,或为少昊、蚩尤杀炎帝,黄帝将其两人处斩的另一个民族口耳相传的版本,就好比“希特勒进攻斯大林”、“纳粹进攻俄罗斯”与“德国进攻苏联”是一个意思。这一切都透露出一个信息,少昊、蚩尤杀死了被放逐到陈的炎帝厘,以作为与黄帝轩辕和解的投名状,但却因夸父的起义而再次反水。所以与轩辕女儿旱魃结婚的是帝厘的儿子帝哀。相信出主意的是少昊,因为少昊有向炎帝报仇的动机,而蚩尤有向黄帝投诚的必要。《西次三经》:“又西北四百二十里曰钟山,其子曰鼓,其状如人面而龙身,是与钦䲹杀葆江于昆仑之阳(嵩山南,即陈留),帝乃戮之钟山之东曰 崖。钦䲹化为大鹗,其状如雕而墨文白首,赤喙而虎爪,其音如晨鹄,见则有大兵;鼓亦化为鵕鸟,其状如鸱,赤足而直喙,黄文而白首,其音如鹄,见即其邑大旱。”鼓字甲金文与礼字接近,即澧县蚩尤,钦为金字旁,䲹为鸟字旁,即少昊,或为少昊、蚩尤杀炎帝,黄帝将其两人处斩的另一个民族口耳相传的版本。《盐铁论•结和》:“黄帝战涿鹿,杀二昊、蚩尤而为帝”。夸父是后土之子,很可能以山东章丘焦家遗址为首都,因为夸父进入了女性太昊的轿子,太昊的贞洁被玷污并加入反叛,所以黄帝杀了太昊,立了新的太昊。《上山海经表》:“孝宣皇帝时, 击磻石于上郡,陷,得石室,其中有反缚盗械人。”西汉发现的石室里被反绑双手与长发、一脚戴枷锁的两具骸骨有可能就是被发配边远之地的太昊、少昊,因为她们是太阳的化身,所以无法像蚩尤那样杀了,只能让太阳落进山里藏起来而死。根据考古,早在炎帝统治初期的西王村时代,大汶口、大河村、大溪就有密切的交往,只是因为后来大河村黄帝大鸿退出了联盟改与轩辕结盟,大溪女主蚩尤又不从父大鸿之命令,才引出涿鹿之战。这个联盟也是因为东北、山东、江浙、湘西都是天皇族的地盘,彼此都是苗瑶语族,而天皇族又与河南省地皇族是古老的联盟。

甲金文里的《颂鼎》平字

是示(T)八丂、《兮仲簋》兮字

是八丂而与乎亏都是丂字底,《启卣》谷字

是八八口、《子犯编钟》常字

是八八口山,很可能都是老八的氏族。《逸书•史记》:“功大不赏者危。昔平州(老八大司命,北首岭类型)之臣,功大而不赏,谗臣日贵,功臣日怒而生变,平州之君以走出。”周武王姬发元年,汉中苍溪县境内建立氐族侯国“平周”,定都今旺苍县东河附近。齐国也有平州,或许为平州跟随周公平定东方时留在齐国的。国名有州,说明其为老八大司命的宗家,有女娲九州一州之主的头衔。《逸书•史记》:“奉孤以专命者,谋主比畏其威,而疑其前事,挟德而责是,日疏位均而争,平林(老八大司命北首岭类型与四山河伯)以亡。”从内容看,平州与平林似乎是一个国家,看来还是夏族、商族史书对周朝来说有经书无口传导致的,如刑(

)天(

)二字合起来很像夏耕的耕字(

)。平林有老八的平又有老四的林,似乎彰显着大司命与河伯的联姻。从陕西省扩张出来的势力,最大的可能是炎帝一族。炎帝继承大庭氏,从老八的地盘转移到老四的底盘,对应汝州洪山庙遗址,西王村时代中央集权的体现之一就是迁老八老九来这里殖民。这个史实很可能是指炎帝被轩辕击败排挤到投靠豫南大庭氏陈国一小块地盘后,其一直依赖的功臣蚩尤背叛了他,带着少昊转投轩辕及其女儿女天子旱魃,结果遇上夸父造反,于是干脆联合老盟友夸父把炎帝、轩辕一起反了,即“水陆攻战纹”的第二幕。但凡能被上古史书记录的事件都是大事件,必然不是某个小国的家务事,只是因为炎帝在南阳呆的时间太短,所以考古上不明显。蚩尤杀了炎帝,炎帝后裔逃往山西,后臣服黄帝。

2、黄帝蚩尤逐鹿之战

根据网友海格里斯博客,《鶡冠子》有黄帝征战四方、黄帝百战等,《孙子兵法》:“凡处军相敌:绝山依谷,视生处高,战隆无登,此处山之军也;绝水必远水,客绝水而来,勿迎之于水内,令半济而击之,利,欲战者,无附于水而迎客,视生处高,无迎水流,此处水上之军也;绝斥泽,惟亟去无留,若交军于斥泽之中,必依水草而背众树,此处斥泽之军也;平陆处易,而右背高,前死后生,此处平陆之军也;凡此四军之利,黄帝之所以胜四帝也”,三国《蒋子万机论》:“黄帝之初,养性养民,不好战伐,而四帝各以方色称号,交共谋之,边城日惊,介胄不释。黄帝叹曰:‘夫君危于上,民不安于下;主失其国,其臣再嫁:厥病之由,非养寇邪?今处民萌之上,而四盗亢衡,递震于师。’于是遂即营垒以灭四帝”,银雀山汉简《黄帝战四帝》:“黃帝南伐赤帝,至於□□,戰於反山之原,右陰,順術,背衝,大滅,有之;□年休民,熟穀,赦罪。東伐青帝,至於襄平,戰於平□,右陰,順術,背衝,大滅,有之;□年休民,熟穀,赦罪。北伐黑帝,至於武燧,戰於□□,右陰,順術,背衝,大滅,有之;□年休民,熟穀,赦罪。西伐白帝,至於武剛,戰於□□,右陰,順術,背衝,大滅,有之。已勝四帝,大有天下,暴者由兹俯首臣服,咸尊黄帝为中央天帝是为皇天上帝以利天下,天下四面歸之。”轩辕放弃了从双槐树进攻依山防守的炎帝,改为自大地湾到榆林与雪山一期文化联合,南伐赤帝于反山之原,这个反山之原应当就是典籍中记载的阪泉,即运城中条山,良渚的人工堆成的反山就是模仿运城的反山制作的,说明中条山中有着仰韶的大墓。右陰,順術,背衝,因为大部分人都是右手拿盾左手拿斧矛,所以用雁形阵实现右阴优势,顺术即按风后八阵的四正四奇,左翼正面接敌而虚右翼,奇兵侧面包抄背冲,状如太极图,传到西方就是底比斯、马其顿爱用的砧锤战术。黄帝击败炎帝后立女儿为天子,在三门峡附近击败了夸父、蚩尤,东伐青帝至于襄平,即对付退往东方的夸父、蚩尤残部及山东、江浙、东北援军的联军,利用树叶变色先各个击破、不断消耗彼此不熟悉的联军,之后利用半渡而击,再次重挫蚩尤军,最后利用方阵包抄彻底击败了联军。这里的襄平,除战国末才出现在辽东的襄平外,一直都在中原。新出土楚简《系年》载三晋与越联合伐齐,其中越宋联军败齐师于襄平,三晋败之于济北。由此看来,此襄平必在齐宋越交界处附近找,由是则襄平在山东西南,战国中晚期还出土有魏国铜鼎“二十三年襄平鼎”。后面的战于平□疑为平陆,按平陆是战国时候齐国五都之一,位于西南,防卫宋魏等国。此即涿鹿之战,对手是山东二次援军及东南以江苏张家港东山村遗址为首都的崧泽文化风伯的军队还有红山文化雨师南下的援军,联军惨败后退往山东附近的沼泽深处,利用山东、湖广、江浙人熟悉沼泽的特点坚守,这依然是逐鹿之战的一部分。北伐黑帝至于武燧,黄帝命桓雄进攻兵力空虚的红山文化,建立了小河沿文化。战国武隧有二,一是韩国武遂,在山西垣曲东南,一是燕国方城外武遂,在易水流域的徐水县,汉代武燧在今河北武强西北约三十里,西汉初在此设有武隧侯国,两处都在涿郡与巨鹿郡之间,涿鹿之战由此得名。武刚地不明,应该是应龙的偏师西征袭击湖北大溪文化。《墨子•贵义》:“帝以甲乙杀青龙于东方,以丙丁杀赤龙于南方,以庚辛杀白龙于西方,以壬癸杀黑龙于北方”。轩辕花了近两年时间,历三次谷熟,最终击败四帝,再次统一了中国。

《逸书•史记》:“武不止者,亡。昔阪泉氏(炎帝,西王村类型)用兵无已,诛战不休,并兼无亲,文无所立,智士寒心,徙居至于独鹿(陈留),诸侯(蚩尤、少昊)畔之,阪泉以亡。”这个与之前离戎那个也是夏族、商族史书的两个版本问题。《逸书》,相传是孔子编《尚书》时未入选的遗文,《汉书•艺文志》著录的《周书》71篇即此书。其中《尝麦》篇有一段文字,记述了黄帝伐蚩尤的故事。据李学勤研究,《尝麦》篇肯定是西周文献,具体年代可能是穆王初年。这样,《逸书》就是现存古籍中最早记载黄帝事迹的古文献。有晋孔晁注10卷、清朱右曾《集训校释》10卷、逸文1卷。这里的选文,依据的是《景印元明善本丛书•古今逸史•逸记》本。《逸书•尝麦》:“昔,天之初,诞作二后(伏羲、女娲),乃设建典命。赤帝分正二卿(大汶口太昊、大溪少昊)。命蚩尤于宅少昊以临四方、司以成上天未成之庆(当少昊的三有宅三有司也就是三公,为司马,目的是彻底统一西南)。蚩尤从大溪文化所在的湖北省经南阳盆地由商洛地区直接进攻空桑(灵宝)、阪泉(运城),但是远离后方、兵力不足,无法攻下盐池附近的积石山长城(中条山)坚固防线。而已起兵的山东大汶口文化夸父、未起兵的蒙东红山文化雨师、江浙崧泽文化风伯响应了蚩尤的倡议一起反叛,这就导致东部战场形成了仰韶弱而叛军强的局面。夸父甚至一路追击逃亡的太昊到了禺谷(三门峡),并进入了女性太昊乘坐的轿子,以此要挟其加入了反叛。此时空桑(灵宝)已经被蚩尤攻破,夸父于是加入进攻阪泉。此时,掌控甘肃省、陕西省与河南省河洛古国、大河村类型的仰韶文化的黄帝应新任炎帝的邀请结盟讨伐叛军,夸父被三十多龄黄帝的长子、刚成年的应龙所伤,流血过多。此时当地大旱,河渭干涸,夸父于是与口渴的伤员们去西安的大沼泽找水,在路过潼关市时伤重不治,于是追随夸父的3000山东苗族改为追随蚩尤,因为他们出自山东九黎九胞族的其中三胞族,由另外斗志不坚定的六胞族供养其三胞族主力出战,是为三苗。《山海经•大荒北经》:“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山西省)之野。”《山海经•大荒东经》:“大荒东北隅中,有山名曰凶犁土丘。应龙处南极(夏朝南极在下王岗遗址),杀蚩尤与夸父,不得复上,故下(北方)数旱,旱而为应龙之状,乃得大雨。”《山海经•大荒北经》:“大荒之中,有山名曰成都载天。有人珥两黄蛇,把两黄蛇,名曰夸父。后土生信,信生夸父。夸父不量力,欲追日景(大汶口太昊),逮之于禺谷(三门峡)。将饮河而不足也,将走大泽,未至,死于此。应龙已杀蚩尤,又杀夸父,乃去南方处之,故南方多雨。”《列子•汤问》:“夸父不量力,欲追日影(大汶口太昊),逐之於隅谷(三门峡)之际。(被应龙所伤流血过多加上当地干旱)渴欲得饮,赴饮河、渭。河、渭不足,将走北饮大泽(西安)。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尸膏肉所浸,生邓林(也就是潼关桃林、三门峡、商洛乃至邓县、神农架等的整个南阳盆地的巨大森林)。邓林(夏朝末年)弥广数千里焉。”《山海经•中山经》:“又西九十里,曰夸父之山,其木多椶柟,多竹箭,其兽多㸲牛、羬羊,其鸟多鷩,其阳多玉,其阴多铁。其北有林焉,名曰桃林(潼关),是广员三百里,其中多马。湖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河,其中多珚玉。”《山海经•海外北经》:“夸父与日(大汶口太昊)逐走,入日(进入了女性太昊乘坐的轿子,以此要挟太昊加入反叛)。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桃林)。”

《史记•五帝本纪》:“蚩尤作乱,不用帝命。于是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禽杀蚩尤。《逸书•尝麦》:“蚩尤乃逐(赤)帝(出空桑逃至阪泉),争于涿鹿之河,九隅无遗(女娲九部都参与进这场战争)。赤帝大慑,乃说于黄帝,执蚩尤,杀之于中冀。以甲兵释怒,用大正顺天思序,纪于太帝,用名之曰‘绝辔之野’。”《史记》这里用了黄帝,之后又用回轩辕,说明司马迁对手里的史料解读有误。实际上轩辕是先成为了黄帝后,才去与蚩尤作战。“水陆攻战”的第二个画面,新神农氏宴请少昊、蚩尤讲和,但是此时夸父突然起义推翻了太昊的统治,追击太昊来到三门峡市。《山海经•大荒北经》:“(大溪文化)蚩尤(联合大汶口文化)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山西)之野。应龙畜水。蚩尤请风伯(崧泽文化)、雨师(红山文化)纵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曰魃(炎帝妻子,仰韶文化大部落联盟领导者之女,实际军事领导者)。雨止,遂杀蚩尤。”公元前5300年左右,是一个关键节点。大溪文化(蚩尤)分裂、良渚文化(风后)代替崧泽文化(风伯)、大汶口二期开始出现代表轩辕的灰陶。《云笈七签》:“轩辕星,天之后妃(指旱魃曾任后土)。”《上清灵宝大法》:“黄龙之神曰轩辕星,主迅雷烈风。”东汉刘叡《荆州占》:“勾陈,后宫也,黄龙之位也,太一之所妃也。”O3有熊氏世代与神农氏太一联姻。《淮南子》:“太一,天之形神也。”《云笈七签》:“黄帝居代总百一十一年,在位一百年(指从其继承祝融头衔开始算起,他幼子休、长孙乾继承黄帝头衔,一个人长寿还有点可能,三个人都长寿就是绝不可

能的)。自上仙后,升天为(东皇)太一君”《淮南子》:“何谓五星?东方,木也…其兽青竜[龟]…南方,火也,其帝炎帝…其兽朱雀…中央,土也…其兽黄龍[熊]…西方,金也…其兽白虎…北方,水也…其兽玄武”。东汉张衡《灵宪》:“苍竜连蜷于左,白虎猛据于右,朱雀奋翼于前,灵龟(误以为玄武是龟)圈脊於後,黄龍[熊]轩辕于中。则是轩辕一星,与苍龙、白虎、朱雀、玄武四兽为五矣。世之言星者,惟知四兽,而不知黄龙,是求之未尽也。”半坡四期H167、长葛石固七期H165、临汝中山寨H56、临汝大张H195、荥阳点军台H57、荥阳西山H282H657、察右前旗庙子沟遗址灰坑窖穴随意弃置的尸体呈挣扎状、缺臂少腿,却没有考古学者去检测一下死者锶同位素源自哪个省,实在可惜。这些人到底是源自山东省、河北省、湖北省的战俘,还是只是黄帝“内行刀锯”的内部惩罚对象,不可能得知了,黄帝蚩尤之战是否遍及全国也没法有个定论了。

3、历史具体的细节

战国有很多表现这场“炎黄战蚩尤”战役的铜器,即“水陆攻战纹”,比如成都百花潭中学铜壶、汲县山彪镇铜鉴等,纹饰清晰可见。壶盖为十二个月兔,代表这场战役打了十二个月。开篇为黄帝女儿、新任神农氏听魃教授女子们自后妈嫘祖处学来的采桑与训练她们射箭,女子裙长、男子裙短、低级奴隶无衣,公民发型为陕西头巾,打结在前方,奴隶或为缠头加发髻呈山型、或为科头发髻、或为长辫,公民与高级奴隶随身带刀。山彪镇铜鉴等无此内容。《路史》称听魃为承桑氏之子,当指轩辕与嫘祖结合之事。

次篇为首都空桑宫殿里,蚩尤、少昊杀了炎帝纳了投名状后,陕西头巾的神农氏与缠头加发髻(有些画面则也为陕西头巾)的少昊氏、蚩尤乐宴射雁来讲和,喝贾湖尖底瓶酒,少昊氏向神农氏敬酒,司马蚩尤负责倒酒,护卫及乐师都是女子(如图4-3)。外有陕西头巾女子表演矛舞、射箭,鱼鹰捕鱼。营帐里蚩尤部下向其汇报夸父逐太昊逼近空桑之事,蚩尤密谋起事,营帐外一名蚩尤族人向陕西头巾女子们汇报示警。有的铜器专只有此内容,怀疑是一套才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

第三篇为蚩尤占据空桑后,又得到一批从山东省、湖北省(即因幡稻羽)、湖南省(即丰苇原中国)甚至安徽省(和迩)赶来参加叛乱的诸侯氏族的支援,联军进攻阪泉炎黄联军驻守的积石山(中条山)长城。守城者有男有女,女子只用弓,男女发型分两种,一种陕西头巾为西北轩辕黄帝族,一种辫发为两个圈为长城地区的桓雄族。进攻者多为蚩尤族,也有少量陕西头巾,蚩尤部有奴隶参战,炎黄没有(如图4-4)。夸父、蚩尤、少昊于此战前擒获太昊。

第四篇涿鹿之战可见陆战确有在肩膀插树枝的(如图4-5),但大多只展现蚩尤被擒获的画面,画的是两艘战船会面,在风后的安排下,黄帝族皆改为蚩尤族的发型,举着湘夫人的七日旗,双方都以树枝为旗辨识敌我,双方都有鼓。一见面,黄帝族突然擒拿穿男装、猝不及防的蚩尤,阻止其坐船逃往山东搬兵(如图4-6、4-7)。

这些画面虽然有大量周代才有的亭台楼阁、雕花乐架、巨型帐篷、短剑长戟、带轮云梯、双层战船,但是又有着极为古老的女人为主、女人射箭、不戴头盔不穿铠甲(实际上新石器时代战争至少贵族是有盔甲的,只是在周人的想象中那个时候的人没有盔甲)、船上无帆等仰韶文化母系社会的东西,代表着周代视角对远古传说的演绎,证明了神农氏、少昊、蚩尤是女人。这些战国铜器分别在四川、河南等地出土,而内容一致。我认为是秦灭周后,赏赐给从各地抽调来参战的秦军的,内容源自周王宫殿的“炎黄战蚩尤”。周人作为黄帝之后,不可能不大肆宣扬这一重大事件。

《史记•五帝本纪》:“而邑于涿鹿之阿,迁徙往来无常处,以师兵为营卫。官名皆以云命,为云师。”一如后土神农氏首都空桑有很多个,黄帝首都涿鹿也有很多个,黄帝走到哪里长住,哪里就是涿鹿。最先的涿鹿是黄帝大鸿鬼臾区的主城。轩辕为封禅东泰山及安置玄嚣于淮河(江淮通流)监视大汶口文化,走到彭城时(未必是现代的彭城,而是在山东,山东人大汶口人迁徙到彭城后把这个地名带了过来),大鸿死了,轩辕继承了大鸿的黄帝后,彭城就是第二个涿鹿,黄帝在此败山东青帝援军。《世本》:“涿鹿在彭城,黄帝都之。”等到黄帝回到河洛古国,这里又成了涿鹿,所以双槐树遗址在大屋里埋一头鹿。北上河北,涿郡、巨鹿郡一带就成了涿鹿,黄帝在此败玄帝、风伯、雨师。之后黄帝去涞源县釜山打荤粥[薰鬻],张家口那里就又成了涿鹿。等到黄帝去了三门峡、运城,那里又成了涿鹿。黄帝回老家崆峒山,那里又成了涿鹿。轩辕也是在被有熊国拥戴为国主后才成为了黄帝,而在此之前他只是祝融。一如女娲族称首都为空桑,伏羲族称首都为涿鹿,于是二者都有多个。南北朝《舆地志》:“涿鹿本名彭城,黄帝初都,迁有熊也。大抵征战所至都涿鹿,即位乃都有熊。”冀中的涿州、巨鹿才是黄帝战蚩尤的地方,也就是冀州之野。涿州、巨鹿的西南为仰韶文化大司空类型,东南为夸父的山东省,北有雨师的红山文化,再南有风伯的崧泽文化。蚩尤进攻积石山失败后,退到这里,以与风伯雨师汇合,由于靠近红山文化、大汶口文化,所以兵力格外的雄厚。而很多当初跟随蚩尤到北方的湖广氏族,在强攻积石山失败后就早早趁乱返回了故乡,并裹挟一些山东省苗族来到西南,亚鲁即指昜姥即少昊。黄帝与蚩尤在涿鹿打得非常辛苦。因为黄帝断了后岗类型的运城盐,导致当地人对黄帝的支援很不用心,所以黄帝一开始都是以防守为主,节节抵抗,六兽已经打残了,于是整合成四兽。《太平御览•卷十五》:“黄帝与蚩尤大战,九战九不胜。”黄帝只能依靠前来支援自己的女儿、天子听魃来动员后岗人,手里的主力只有四兽与新来的四鸟总共八队区区400个职业军人。黄帝自称太一以拉拢后岗系大司空类型的势力,保存他们的地方信仰以破除蚩尤的谣言,聪明的风后以他们为督战队,八队压阵八个当地200丁氏族,组成2000人的风后八阵,利用大晴天,与蚩尤展开决战。野战双方难以区分敌我,打得很慢。蚩尤的援军人多,但是来源复杂,彼此不熟悉对方的旗号。而轩辕这边女天子掌管着绘有全国万姓图腾资料的《河图山海经》,可以清楚分辨探子发现的来人旗帜的族属。民国《虞乡新县志》收录当地流传的史实:风后为了区分敌我,第二天,让自己人的拿武器的肩膀上插槐树枝作为记号,蚩尤不知,于是损失惨重,兵力差距被渐渐拉平。第三天,蚩尤也命手下在肩膀上插槐树枝,于是当天的战斗又是难以区分敌我,打得很慢,但是聪明的风后发现了槐树枝的缺点。第四天,风后让改插皂角枝,于是上午依然又是难以区分敌我,打得很慢,但是到了下午,槐树枝被烈日晒得枯萎,而皂角枝依然如故,黄帝军队早就得到提示,于是趁着蚩尤军队一头雾水,把他们杀得七零八落。至今运城蚩尤村依然流行门口插槐树枝,而别的村则插皂角枝。民间口头历史传诵了五千多年,直到民国才被文字记录下来,而战国“水路攻战纹”正表现了肩膀上插树枝这个细节,与民间传说相符。

盖子的十二个月兔也说明仗打了十二个月,《玄女兵法》:“黄帝与蚩尤战,三年[载](一年多)城不下。”蚩尤大败而归,开始转入防守态势,黄帝也没有什么进攻的好办法,而连续数个大晴天之后来了持续数个月的夏季大雨,双方就这么僵持下去,蚩尤则鼓励部下说大雨是风伯、雨师给求来的,是上天在帮他们阻碍黄帝的进攻。风后推算这场大雨会持续数个月,没有日月星辰的指引,大雨里分不清东南西北,河北平原到处是沼泽死地,蚩尤不敢贸然离开据点。轩辕得到河图其实远在凤鸟至之前,黄帝祭洛水与黄帝得到河图洛书无关,而是感谢河图帮他打败蚩尤的还礼。轩辕得到的河图与“日影千里差一寸”的木棍(就是陶寺遗址挖出来那种),是大常也就是与河伯族联姻的崧泽文化昌先(蜀山氏)给他的,所以《管子•五行》:“得大常,而察於地利”。《志林》:“黄帝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蚩尤作大雾,弥三日,军人皆惑。黄帝乃令风后法斗机作指南车以别四方,遂擒蚩尤。”斗机即观测北斗的璇玑,孔安国注《尚书》:“(璇玑,)王者正天文之器,可运转者”,各地考古都有发现玉璇玑,石峁遗址附近甚至出了一整套的零件,可以组成一个与后世马均、祖冲之一样原理的差速器实现永远指南,《鬼谷子》、《尚书大传》、《太平御览》、《古今注》等都有记载。于是风后用磁石陨铁(制作简单)或玉齿轮(制作费时)结合轩辕车(狗拉爬犁或随西方随权杖头传来的战车)造指南车,交给儿子龙应,让他沿着太行山西进,然后根据河图所绘制的山川地貌,结合“日影千里差一寸”的定位技术,南下南阳盆地,去袭击兵力空虚的蚩尤老家大溪文化,以一举奠定胜局。龙应万里奔袭,沿洛阳盆地东部南下,经过常先的胞族,告知了蚩尤战败的消息,于秋季率常先的军队一鼓作气击败了首鼠两端的湘君的军队,然后南下进攻蚩尤本部湘夫人大溪文化。大溪文化随着洞庭湖的缩小而耕地大增、人口众多,九黎八十一氏族81000人口,虽然主力损失殆尽,剩下的城寨却也不易攻克。龙应在风后的锦囊妙计之下,联合了驻守三峡的氏族,然后开始利用冬季热胀冷缩的原理处理造成三峡冰堰塞湖的巨石,石器时代最擅长处理石头,龙应在堰塞体上筑起大坝,进一步增加堰塞体底部的水压,在五个壮士的舍身取义“五丁开山”之下,堰塞体最终破溃,一泻而下,冲毁了宜昌红花套遗址,大溪文化大量的氏族村寨都在江边,这次洪水让大溪文化陷于极大的恐惧之中,尊龙应为水神,彻底折服在其统治之下。

蚩尤失去了根本,随着大溪文化的酋长们北上赶来劝降,蚩尤各部只得分散突围。根据不同的“水陆攻战纹”体现的信息,蚩尤坐船逃亡时遇到了一些自己人的舰船,船上是湘夫人的七太阳旗,士兵身上或武器上插着树枝,蚩尤的旗舰于是靠了上去联络,结果对方是轩辕的部队伪装的,蚩尤就被生擒了。蚩尤职责对方伪造旗帜触怒神灵,结果船上的人把卷着的旗帜完全展开,却是大司命的八太阳旗,这也就是为什么有的青铜器上是七太阳旗有的却是八太阳旗的原因。

4、应龙蓄水与大溪文化的覆灭

神农氏后期,战争增加,黄帝、炎帝作为神农氏的丈夫实际上掌管了国家。而轩辕作为祝融,他除了嫁给彤鱼氏以外,还娶了别的大部落的女子为妻,光正妻就有四人,含妾则共十二人。轩辕的母亲姓乔(或高),所以后世的黄帝一族都有两个名字,其中一个姓乔(或误读为高),比如大禹叫文命又叫高密,比如喬牛,比如玄喬(玄嚣)就是喬玄。轩辕黄帝的绝对年代根据最近发掘的巩义何洛镇双槐树遗址,可以确定为5300年前。黄帝万诸侯,全国仰韶同期遗址万余,考虑到刀耕火种农业需要不断迁徙,5300年前遗址大体上约有2000,每个500人口的胞族村落遗址约有5个氏族(以姜寨遗址为例),万诸侯就是万个800人氏族。以渭河为例可以分为上中下游三大部落,每个部落是一个文化子类,比如半坡文化。5300年前,是一个重要的节点,炎黄蚩尤战争波及全中国很大一部分区域:少昊、蚩尤所在的九黎族是以澧县为中心的大溪文化,以三峡为界,分为哨棚嘴、屈家岭文化,海隅的风后的良渚文化替代了风伯的崧泽文化,太昊、夸父的大汶口二期有重大变化,雨师的红山文化从此衰落。山东的大汶口二期民众一部分因为蚩尤的战败,一支逃去了西南方成为苗族,一支逃去了东北,一部分最后去到朝鲜、日本,把苗族的蓝染技术带去了日本四国岛。

有个东西叫冰盖。2万年前,最后的冰河期,雪线在云南大理,从四川到秦岭淮河以北都是终年积雪。然后冰河期消退,但是这厚厚的冰盖怎么办?它变成了一个叫瀚海的东西,就是现在的蒙古草原,这里以前真的是海,内海。堰塞体是由火山熔岩流、冰碛物或由地质灾害、地震活动使山体岩石崩塌下来等原因引起山崩滑坡体等堵截山谷,在山谷中形成类似大坝的挡水体。长江黄河在末次冰河期的大理冰期过后统统被冰碛堰塞了,都是在其最狭窄处,长江在三峡处堰塞,黄河在壶口龙门处堰塞。《长江三峡地区层状地貌研究》:“杨达源在1981~1985年进行野外调查中,在宜昌东的云池附近发现一个大型的扇形冲出锥...大体经宜都东边的白洋、松滋口、松滋县城南边的七里湖附近伸入洞庭湖区。在云池附近有 50~70cm 的砾石堆积。下砾石层厚 20cm 左右,上砾石层厚 40cm 左右,均含有 30%左右的花岗岩、40%左右的石英质岩砾,其间有一层厚 7m 的含细砾砂层,砾石堆积上部有厚 12m 左右的网纹状红色砂粘土层夹泥砾层,砂粘土层的形成年代为<73 x10’a。据湖南省第二水文队钻探取样做古地磁测年,扇形堆积体开始形成的时代大约在 2.00 士 0.20MBa.P。”双层砾石层的存在,说明三峡形成可能存在五次以上的疏通。第一次是200万年前,是天然的,但是因为地质变动比如冰碛堰塞而再次堵住,所以才会形成上下都是砾石层、中间是200万年沉积冲刷含细砾砂层的汉堡包状态。第一次打通,堵的石头多,所以砾石层厚,后面每次都是小堵,石头少,所以砾石层薄,再加上间隔时间短,所以没有形成含细砾砂层,水流长期冲击也会减少砾石层厚度。古地磁测年,也只是测出开始形成的时代,而不是最终形成的时代,不能作为铁证。砂粘土层的形成年代更与历次破口时间无关。尧都陶寺遗址考古队长何驽在《98荆江特大洪灾的考古学启示》中提到“距今5000-5300年前后...高程在59米的宜都(蚩尤大溪文化)红花套遗址曾经被洪水淹没”。宜都红花套遗址在宜昌东的三峡刚完结的云池扇形冲出锥附近,而云梦泽[洞庭湖]在它们的下游。60米高的洪水是不可能存在的,唯一的可能就是三峡冰碛堰塞湖破口了。何驽在江边红花套遗址60米高处发现水淹痕迹,除了大坝决堤,一般洪水也就只有30米高而已,所以江边遗址都不超过30米高。说明大溪文化是在三峡破口与黄帝进攻双重伤害下灭亡的,这也就是龙王与洪水绑定的由来以及多地黄帝水淹蚩尤传说的源头。此时才将嘉陵水与扬子水联通,形成了长江。成都平原在排干长江水后,逐渐有了人烟,即哨棚嘴=宝墩文化。《路史•阴康氏》:“阴康氏之时,水瀆不疏,江不行其原”。

涿鹿之战,应龙蓄水以淹蚩尤(滹沱河民俗传说)本部的大溪文化,使其从此衰落分裂被屈家岭文化吞灭,黄帝打败失去根基的蚩尤,统一了神农古国。长江三峡形成于几百万年前,但是1万2千年前最后的冰河期结束时,冰渍融化混杂泥沙形成了堰塞湖,重新堵塞了三峡。应龙的母亲风后嫘祖很可能沿汉水逆流而上时路过附近,知道重庆忠县哨棚嘴一期早段遗存属于半坡四期类型的遗民,与大溪文化不是一路人,而且长期受到蚩尤的侵攻,地盘不断萎缩。嫘祖很可能当时就用日影千里差一寸的技术做了个坐标定位,轩辕黄帝在河洛古国得到河图后,结合日影千里差一寸的技术,就能利用指南车找到这里。于是在风后的指导下,应龙从河北涿鹿战场千里奔袭湖北三峡,先击败了当地投靠蚩尤的湘君。《逸书•史记》:“昔有果氏(二山东君少昊氏分出来的六山湘君,朱家台=赵湾类型),好以新易故,故者疾怨,新故不和,内争朋党,阴事外权(蚩尤),有果氏以亡。”参考金文《青尹尊》世字

与篆文《说文》世字

的差异,可知圈可当做山,世字为四山,商人甲骨文《合19956》果字

为六山,周人金文《果簋》果字

为二山田。湘君出于东君,又是安置红神农的神农架所在,所以有两种果字,分为两个同源氏族的族徽,故可确定其西王村时代为朱家台=赵湾类型。夏朝有果氏,其地依然在西汉水中游两岸,曾进贡柑桔与绸缎于夏朝,受到褒奖,少康复国,有果氏曾出兵相助。有果氏即湘君势力的当家氏族,夏朝时有虞氏即昆吾,依然是夏商周各自史官的不同叫法导致的记载问题。这两个也是夏族、商族史书的两个版本问题,一如《山海经》有虞族山经、夏族海经、商族荒经、周族海内经。

石器时代的人们擅长玩石头,汉尼拔就曾通过冬天烧石头浇水结冰撑爆巨石的办法,在阿尔卑斯山挖出一条路进攻罗马。利用冬天水结冰体积会变大,用烧石头浇水的办法,撑开巨石的缝隙。应龙一边加高大坝,增加压力,一边让敢死队烧下面的石头,引起决堤。熊应[昌意,也就是应龙]用人工冷热法让岩体人工风化决堤,这个技术在熟悉石器的古人类里其实已经很普遍了,但估计还是要敢死队去做最后的步骤。所以才会形成扇形冲出锥、成上下都是大石、中间是碎石的汉堡包状态。中间的碎石是下面的大石风化的结果,而上面的大石则是人工二次开凿的结果。古地磁测年,也只是测出开始形成的时代,而不是最终形成的时代,不能作为铁证。战后,哨棚嘴一期融入昌意的屈家岭文化因素,形成了哨棚嘴二期文化,也把蜀山这个源自扬州的地名接力棒一样传到了四川。“长江上游东部新石器时代中期遗存主要多为夹砂红褐陶。不论是从器物形状,或是从器物做法,及其纹样图案的装饰风格等,与三峡东侧的金丝楠木园企业文化的外貌差别并不大。很显著,这一状况展现出,早在至今已有7000年前,三峡中西部地区的原始人类就己与东部地区的原始人类拥有广泛的联络。换句话说三峡东部地区的原始人类已溯江而上,越过三峡,赶到了丰都一带居住。近年来,在成都平原往北发觉了至今已有7000年的广元市中子铺遗址,将中子铺遗址地质构造中发掘出的遗物与玉溪市遗址地质构造中发掘出的遗物开展较为。大家惊讶地发觉,中子铺遗址与玉溪市遗址两个地方陶瓷器不论是瓷质陶色,或是陶瓷器的做法和纹样图案的装饰设计等都拥有极差不多的特性。时代上前者晚于后者。广元地区处于嘉陵江的中游,很有可能当时三峡西部地区的人类溯嘉陵江而上到达广元地区,并与当地的原居民进行了文化交流。”成都以北是泉护类型的遗民,大渡河流域的汉源也是如此,之后被马家窑文化石岭下类型所取代,最后被哨棚嘴二期文化所吞并。西藏卡若文化则受马家窑文化宗日类型影响较多。

洪水最早叫鸿水,两个叫法都和共工有关,而共工源自黄帝儿子。这个蒙古内海本来快自己干了,但是龙山时期全球变暖,西伯利亚高原的融水增加,于是这个内海又满了。龙山后期尧的时代后期,才又重新开始重新变冷,北方开始四季分明,尧才制定历法,区分四季,指导农时。

双方避开平原洪泛区,黄帝由山西高原太行山脉向燕山山脉发起北线反攻,但是蚩尤联合燕山的风伯雨师的部落在涿鹿与黄帝决战。一开始风雨连绵,影响了黄帝进攻的势头,但是黄帝联合了炎帝,炎帝让他的妻子听魃的赤水部落从洛阳盆地发起南线反击,炎黄联合击败了蚩尤夸父。黑陶良渚文化趁机占据了蚩尤大溪后期文化的地盘形成了屈家岭文化,炎黄联盟则形成了庙底沟后期文化。黄帝举行凯旋仪式,让蚩尤风伯雨师在战车前为他开道,然后黄帝登台,将南方白陶黑陶的鬼信仰和北方红陶黄陶的神信仰合二为一,建立了统一的超级大国。作为苗族英雄的蚩尤,很可能是个女人。首先,水陆攻战纹里少昊旁的蚩尤是个女性;其次,苗族古歌里称蚩尤为格蚩尤姥姥;第三,郭店简《缁衣》里蚩是美之意,后世则改作丑之意,“氓之蚩蚩,抱布贸丝”还有噗嗤一笑也都是美好的意思,尤之意,一为尤物一为效尤;第四,二仙庙供奉的是两位女子,即蚩尤与娄尤。

应龙就是龙应,古文无应字而为鹰字,龙鹰就是熊鹰也就是雄鹰或英雄,是黄帝族的英雄,黄帝的儿子昌意,,这是中华文化文字、口头两种形式传承导致的,古文也没有意字应该是鹰字。熊鹰改姓昌鹰,是因为他入赘南方的常先的屈家岭文化,古文也没有常字而为昌字。夸父逐日其实就是“蚩尤(和夸父)乃逐帝”。出自羊(扬子江)水的大溪三期文化(开始大量出现白陶)的出身微贱的美女蚩尤(郭店楚简新发现,蚩意思是美,后才被篡改为丑,尤也是有尤物、效尤两个意思)一族,原本能征善战,混的风生水起,联姻大汶口文化(二期,5500年前,开始大量出现白陶),击败了炎帝主政的红陶仰韶古国,但是出身高贵、素有德望的黄帝一来,炎帝等被她欺负奴役的老贵族部落全部投奔了黄帝,让黄帝有了与蚩尤一战的资本。5300年前,黄帝与蚩尤战事胶着,应龙在轩辕得到的河图的指导下、在风后指南车的帮助下,不远千里来到蚩尤大溪文化的上游三峡地区,用人工冷热法让岩体人工风化决堤,这个技术在熟悉石器的古人类里其实已经很普遍了。具体做法就是在堰塞体顶端建大坝,进一步增加堤坝底部的压力,利用冬天的寒冷,反复烧石头然后自然冷却,利用热胀冷缩形成裂口。再向裂口灌水,水结冰,由于体积膨胀,会使岩石进一步胀裂。三峡的决堤,不仅仅毁灭了大溪文化的红花套遗址,而且严重打击了整个三峡下游的大溪文化,让蚩尤丧失了根据地。类似的堰塞湖崩溃导致遗址毁灭的证据,《science》杂志的齐家文化喇家遗址就是个例子。不论是应龙导致了堰塞湖崩溃还是其实是其他偶然客观原因导致了三峡的重新决口,龙从此与洪水绑定在了一起。《山海经-大荒北经》:“(大溪文化)蚩尤作兵(联合大汶口文化夸父)伐黄帝(仰韶文化大地湾类型)。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山西)之野。应龙(赶往湖北三峡处)畜水。蚩尤请风伯(崧泽文化)、雨师(红山文化)纵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杀蚩尤。”公元前5300年左右,是一个关键节点。大溪文化(蚩尤)分裂、良渚文化(风后)代替崧泽文化(风伯)、大汶口二期(夸父)开始出现剧变。蚩尤联合夸父、风伯、雨师,向仰韶文化三大分支之一的仰韶文化河北类型(以安阳后岗为代表)进攻,黄帝联合仰韶文化河北类型由山西高原太行山脉向燕山山脉发起北线反攻,蚩尤联合燕山的红山文化的雨师部落在涿鹿与黄帝决战。一开始风雨连绵,影响了黄帝进攻的势头,但是黄帝联合了炎帝(仰韶文化),炎黄联合击败了蚩尤夸父。涿鹿之战,应龙蓄水以淹蚩尤,在涿鹿古战场附近的滹沱河地区民俗传说以及苗族传说里都有涉及,蚩尤本部的大溪文化从此衰落分裂,黄帝打败失去本部根基的蚩尤。红花套遗址的覆灭和其他遗址的损伤,导致了大溪文化的集体向东迁徙。成都平原在排干长江水后,逐渐有了人烟。黑陶良渚文化趁机占据了蚩尤大溪文化的地盘形成了屈家岭文化,成都则形成哨棚嘴=宝墩文化。黄帝举行凯旋仪式,让蚩尤风伯雨师在前为他开道,然后黄帝登台,将南方白陶黑陶的鬼信仰和北方红陶黄陶的神信仰合二为一,建立了与神农氏共同统治的统一的超级大国,正是河图指导黄帝、应龙千里远征重开三峡,从而击败蚩尤,延续了神农氏炎帝的名义上大一统统治,让造反上位的理念被延后,维持了中国版图的超长期安定,依然是为了维系正统。

5、应龙就是昌意

东迁的冬支被黄帝的盟友、崧泽文化蜀山氏的常先部落征服(凌家滩文化、崧泽文化风氏的风伯被灭,形成了良渚文化防风氏),形成了屈家岭文化(最先以黑陶为主,后以灰陶为主)。黄帝的儿子应龙(也就是应熊)入赘常先的女儿,继承了氏族的姓氏,改名叫应常,按照黄帝族的叫法姓在前,常应,古文无常、应二字,古文正确写法是昌鹰,同音的错别字就是昌意。屈家岭文化所在地就是若水。《山海经》“应龙已杀蚩尤,又杀夸父,乃去南方处之,故南方多雨。“《山海经•大荒东经》:“应龙处南极(夏朝南极在下王岗遗址)。杀蚩尤与夸父,不得复上, 故下(北方)数旱。”黄帝长命,昌意早死,昌意就是颛顼,昌意的后代也被尊称为颛顼,炎帝家族女性死绝后,颛顼继承了仰韶文化帝位,所以炎帝首都空桑也就是庙底沟二期文化也给了他(庙底沟一期二期是红陶仰韶文化最恢宏的地区之一),庙底沟二期灰陶开始大量繁荣。

西迁的西支则被常先黄帝进而从长江中游一路打到长江上游,占领了四川(哨棚嘴文化一期多黑陶,二期开始出现纯灰陶),四川盆地最低矮的成都平原附近,因为四川古海慢慢消失,此后才有了文化遗迹出现。

古代江淮通流,黄帝另一个儿子青阳(玄嚣儿子)降处江水,统治蚩尤手下的另一个部落,少昊氏的山东部落,也就是大汶口二期文化后半段开始出现大量黑陶,与南部邻居黑陶良渚文化联姻。

《史记•五帝本纪》:“举风后、力牧、常先、大鸿以治民”。大鸿鬼容区、力牧、常先与风后,都是黄帝的干将北宋道家《云笈七签》卷一百:“﹝黄帝﹞得风后於海隅,得力牧於大泽,即举风后以理民,初为侍中,后登为相。”。海隅很可能指江苏,这样就能解释良渚的主体的黑陶为何会在大溪的晚期和屈家岭的早期如此活跃,并最终严重影响了山东龙山文化,进而偏布全国。这反映的是淞泽-良渚文化与炎黄结盟对抗大溪蚩尤和大汶口夸父。湖广颛顼族封稀氏又名希韦氏,怀疑是凤稀氏,其与豕韦氏全无关系,只是其颛顼族猪图腾传给了印欧人北狄形成了豕韦氏,流落西方的颛顼族重、黎巫师加深了雅利安人西戎的猪图腾信仰,而石峁第一任主人鲧也是出自猪图腾的颛顼族。河姆渡出土了凤鸟图腾和野猪图腾的结合体,苏北一带上古地名也多猪字,稀就是猪的意思。防风氏也就是凰凤氏,又叫防王氏,所以也叫汪芒氏(皇王氏)。可见崧泽良渚是风姓,所以与他们联姻的冠兜也是风姓,演化为凤姓,就是彝族土司凤姓的由来,最后由皇帝正式赐姓凤。《淮南子•览冥》:“昔者,黄帝治天下而力牧、太山稽辅之,以治日月之行律、治阴阳之气、节四时之度、正律历之数;别男女,异雌雄,明上下,等贵贱,使强不掩弱,众不暴寡,人民保命而不夭,岁时孰而不凶,百官正而无私,上下调而无尤,法令明而不暗,辅佐公而不阿,田者不侵畔,渔者不争隈,道不拾遗,市不豫贾,城郭不关,邑无盗贼,鄙旅之人相让以财,狗彘吐菽粟于路,而无仇争之心。于是日月精明,星辰不失其行,风雨时节,五谷登孰,虎狼不妄噬,鸷鸟不塾搏,凤皇翔于庭,麒麟游于郊,青龙进驾,飞黄伏皂,诸北、儋耳之国,莫不献其贡职。然犹未及虙戏氏之道也。”

大溪文化5300年前灭亡,仰韶文化5000年前灭亡,替代的是4990年前的庙底沟二期文化。

最终成吉思汗打败王汗、桑昆,统一了整个蒙古。涿鹿之战,最终黄帝打败少昊、蚩尤,统一了鬼神两种信仰,其后代最终取代傀儡炎帝,统一了整个中国。

应龙有三个意思:第一个意思是最原始的。甲金文无应、鹰字,可知應(如《说文》

)、鹰(如《籀文》

)皆出鴈(如《毛公鼎》

)字,篆书应字加蛇底、鹰字加鸟底,不过是后世添加罢了,则应龙即鹰龙即雁龙。三国《广雅》:“有鳞曰蛟龙,有翼曰应龙,有角曰虬龙,无角曰螭龙。”南朝梁《昭明文选》:“天有九龙,应龙有翼。”应龙主要用于拉车。《古埃及探秘·尼罗河畔的金字塔世界》:“希罗多德...他写道:‘在某些地区,鳄鱼是神圣的,在某些地区则不然。底比斯和法尤姆地区的人把鳄鱼看得特别神圣。这两个省的每个地方都养着驯服的鳄鱼,给它戴上玻璃头饰,金手镯,进奉特别的食物以供养。死后人们为它涂上香料,装进神圣的棺木。但象关一带人们不但不把鳄鱼当成圣物,甚至拿它打牙祭’。”蛟有时指鳄鱼,螭有时指蛇,但在拉车时都是指人腿穿上蟒蛇皮装成的不同样子的神怪,穿上后只能跪着走路,所以甲金文人字是跪着的样子。《韩非子•十过》:“昔者,黄帝合鬼神于泰(室)山之上,驾象车而六蛟龙,毕方并鎋...腾蛇伏地、凤皇覆上。大合鬼神。”鎋,车轴头上的小铜键或铁键,用以防止车轮脱落者,象车没有车轮,靠大象自己走动,则毕方鸟所鎋者乃是立于蛟龙之上。腾蛇伏地、凤皇覆上更是如此。则应龙实为一上鹰下蛇之合体,埃及法老王冠头饰、美洲羽蛇神也是此状,也即西周青铜器经常出现的上凤下龙形象。曹植《桂之树行》:“上有栖鸾,下有盘螭。”《祁阳贾侯神道碑》:“乾坤破碎、溟涬茫昧…应龙腾举托天开,垂云矫翼廓清氛。”《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人人赋》:“驾应龙、象舆之蠖略、逶丽兮,骖赤螭、青虬之蚴蟉、蜿蜒。”《淮南子•揽冥》:“(女娲)乘雷车(雪撬车,形状如甲金文雷字),服驾应龙(拉雪橇的巫师,下身套黄色蟒蛇尾,上身装饰成凤凰,头戴冠),骖青虬(下身套黄色蟒蛇尾),援绝瑞(穿玉而过的木头拐杖),席萝图(有花草图案的凉席),黄云络(车盖)。前白螭(下身套黄色蟒蛇尾),后奔[赤]蛇(下身套黄色蟒蛇尾),浮游消摇(与《风后握奇经图》的五色分配相似,红白分布四周,黄黑青护卫中央)。道鬼神,登九天,朝帝于灵门,宓穆休于太祖之下。”《晋书•列传第二十一》:“乘云车、电鞭之扶舆、委移兮,驾应龙、青虬之容裔、陆离。”《淮南子•墬形》:“毛犊生应龙,应龙生建马,建马生麒麟,麒麟生庶兽,凡毛者,生于庶兽。”《淮南子》:“羽嘉生飞龙,飞龙生凤凰。”

第二个意思是人名。即轩辕黄帝长子熊鹰,女娲族先名后姓读作鹰熊,也即应龙、龙应。龙应入赘昌先(常先)家,于是改名昌应,也即昌意,甲金文同样没有意字。《周礼•春官》:“司常掌九旗之物名,各有属以待国事。日月为常(主帅旗)。”《小戴礼记•明堂位》:“(主帅)旗十有二旒,日月之章。”甲骨文并无常字只有昌字,昌为日月,可知常昌通假。常即昌即日月。《帝王世纪》:“又征诸侯,使力牧、神皇(后土)直讨蚩尤氏,擒之于涿鹿之野,使应龙杀之于凶黎之丘(中条山、积石山)。”昌意、常先建立了屈家岭文化,解放前有学者考察至湖南省应阳县附近时,仍有土人信奉应龙神。

第三个意思是第二个的引申义。因为应龙蓄水导致三峡堰塞湖重新被冲开,覆灭了大溪文化,所以应龙又成了水神,其用水冷还原法制造的灰陶被其后裔颛顼称帝后扩散到全中国,于是大禹治水时为了与共工系水神抗衡,再次大力宣扬起舜的祖先颛顼的祖先应龙的水神身份。《楚辞•天问》:“河海应龙,何画何历?鮌何所营?禹河所存?”晋《拾遗记》卷二:“禹尽力沟洫、导川夷岳,黄龙曳尾于前、玄龟负青泥于后。”《全唐文》长孙无忌上表:“应龙辟壤,致宅土于遐年…天之祚圣,复在于兹。”宋《太平广记》:“禹治水,应龙以尾画地,导决水之所出,凿龙门疏河”。

《管子封禅》:“古者封泰山禅梁父者七十二家,而夷吾所记者十有二焉:昔无怀氏(后李文化)封泰山,禅云云;必羲(北辛文化)封泰山,禅云云;神农封泰山,禅云云;炎帝封泰山,禅云云;黄帝封泰山,禅亭亭;颛顼封泰山,禅云云;帝喾封泰山,禅云云;尧封泰山,禅云云;舜封泰山,禅云云;禹封泰山,禅会稽;汤封泰山,禅云云;周成王封泰山,禅社首。《帝王世纪》:“炎帝自陈()营都於鲁曲阜。黄帝自穷桑(灵宝)登帝位,後徙曲阜。少昊邑于穷桑以登帝位,都曲阜。颛顼始都穷桑,徙商丘[濮阳]。”轩辕黄帝去泰山封禅,女神农自然也要去,炎帝自然也要跟着去,史书不写二人,只写蚩尤、风伯、雨师,曲阜只是临时首都。

正是龙应/昌意开启了屈家岭文化,其头衔为湘君,地望在南阳盆地。新近发现的湖北襄阳凤凰咀古城,时间为5200年前,为屈家岭文化最早的城,遗址面积50万平米且城内有大型建筑,位于屈家岭文化最北端,昌意家族正是从这里,开启了征服南边的大业。

6、轩辕黄帝确立对天下的实际统治,北逐印欧人荤粥

黄帝擒获蚩尤后,太昊、少昊也投降,其在中原的旧部不愿投降的,因为西北、东南都被玄黄联盟控制,一部分大溪文化的逃回西南,3000苗兵(大多已战死)及之后赶来支援的苗族男女很大一部分(分属三个胞族的六个氏族)因此来到了西南,即苗族古歌“六对爹妈爬高山,西迁寻找好生活”;另一部分少昊蚩尤系核心成员随雨师族逃向东北,最后去到朝鲜、日本,成为了日本神话被八十个兄弟背叛的豐苇原中国之主大国主系,并把苗族的蓝染技术、竹取物语等带到了四国岛、淡路岛。而黄帝任命少昊后裔桓雄前去追击,是为朝鲜檀君,并最后追到了日本九州岛。剩下的投降后,娄尤一系被黄帝安置在晋城市,这里是全国唯一的二仙信仰地区,二仙就是蚩尤、娄尤姐妹;蚩尤一系被安置在运城市,所以这里同时有神牛妖牛两种神话,因为牛是蚩尤的图腾,《帝王世纪》:“又征诸侯,使力牧、神皇(即天皇)直讨蚩尤氏,擒之于涿鹿之野,使应龙杀之于凶黎之丘(凶犁土丘、中条山、积石山)”,九黎之中凶悍有反骨者被囚于此,故名凶黎,即今运城蚩尤村。这两个地方都是盆地没法逃跑,而且还是当时少有的大面积耕地人口稠密区,方便抽调与安插。东晋王嘉《拾遗记•高辛》:“帝喾之妃,邹屠氏之女也。轩辕去蚩尤之凶,迁其民善者于邹屠之地,迁恶者于有北之乡。后分为邹氏、屠氏。”邹屠氏即晋城、运城的炎帝分支,所以《路史》颛顼、《拾遗记》帝喾都与之联姻,与颛顼所生即为禹祖先。有北不是指安阳后岗的邺邶邢阱,而是指赤帝为北方之帝,所以恶者被押去了运城等西北地区,现在还有蚩尤村,而山东土著的三尖冠保留在了西北的羌族下层服饰里。山东后李文化时代的土著,经过北辛文化晚期女娲族的征服战争、夸父蚩尤叛乱时被杀、被迁徙到西北东南及逃往东北西南的,当地人只剩下不到四分之一,人少地多,于是轩辕黄帝迁徙自己八个儿子到这里驻守,再加上龙山时代的内战以及迁舜迁四凶,所以现代山东人染色体全相基因更接近仰韶人,山东大汉的身高源自西北轩辕巨人族,当年的山东土著现代主要在东北、西南与西北。反而是日本西部人更接近后李人,身材矮小,这也说明蚩尤系的大国主是渡海绳纹人的主体,少昊系的天照天孙完全是靠水师殖民沿海岛屿再靠运马骑射纯粹用武力征服了日本,倒是有些威廉征服英国的味道。原本五行西边好辣、北边好咸、南边好苦、中央好甜、东边好酸,但是随着山东土著迁到山西与扩张到江浙,这两地也都有了好吃酸的习俗,比如山西老陈醋及淮扬菜。反而是鲁菜没有了这口,只有名菜爆炒腰花在山东部分地区依然保留了酸口做法,即后李文化的遗民。

战后,黄帝于嵩山(太室山,又称西泰山)大会诸侯。《史记•五帝本纪》:“北逐荤粥,合符釜山”“万国和,而鬼神山川封禅与为多焉”。《韩非子•十过》:“昔者黄帝俣鬼神于泰山之上…蚩尤居前,风伯进扫,雨师洒道”。《史记•封禅书》:“黄帝时,万诸侯,而神灵之封居七千(剩下三千拒绝使用黄帝度量衡体系,并在千年后接受了西戎度量衡体系,比如江苏连云港藤花落遗址)。”黄帝没有杀蚩尤而是给了她官做,蚩尤很可能在天文学、气象学上有很深的造诣或名气。唐初张守节《史记正义》引《龙鱼图》:“帝因使之主兵,以制八方。”即《逸书•尝麦》:“乃命少昊请司马鸟师[官](即蚩尤),以正五帝之官,故曰(人)质。天用大成、至今不乱。”《管子•五行》:“昔者,黄帝得蚩尤,而明於天道。”

河北省张家口市涿鹿县黄帝陵,只是黄帝战荤粥(5600-4500年前阿凡纳谢沃文化印欧语族人)之釜山(涞源县),河南省三门峡市灵宝县黄帝陵,才是黄帝巡行天下后定点治理天下及死亡的地方以及真正的墓地。印欧人荤粥被六千年前发明青铜与车的苏美尔击败但学会了这两样技术,5700年前建立的哈萨克斯坦波泰遗址出土了最早的驯化马(5500年前),其基因显示为普氏野马,再加上波兰、土耳其等地5400年前已经出现的车模型,组成了最早的马车,东来中国(5600-4500年前阿凡纳谢沃文化)碰碰运气。其绳纹陶源自去往印度、苏美尔的黑龙族黑神农,而蚩尤残部绳纹陶源自黑神农分出的神农架红神农,北上的蚩尤残部因此与东侵的印欧人结盟,成为轩辕最大的敌人(所以蒙古族大部分下层是山东的父系C基因,如图4-8,整个风格也是以山东的青与湘西的白为主,归顺轩辕后上层则为轩辕黄帝的后裔黄金家族M117)。但是老天爷再次爆发了大洪水,万余年前冰期结束后,北方冰川的融解不是一次性而是一个逐渐向北递进的过程,根据赵希涛《中国海岸演变研究》,5200年前,长城沿线源自末次冰期的“阑干百丈冰”的冰川在此时融化崩溃形成蒙古瀚海,杀死了大部分印欧人,新疆南北也成了海,隔断了通路,海平面也因此次全球融冰而上升。剩下的印欧人薰鬻投降了轩辕,即“行稃鬻”,后世融合形成了老虎山文化,史书里叫北狄人。残部则退回北方蒙古阿凡纳谢沃,由西伯利亚退回西方5300年前建立的乌克兰颜那亚遗址处,那里墓葬习惯陪葬拆解了的车。不愿投降的,则随蚩尤系逃往东北,引发桓雄的追击。很可能是轩辕黄帝号召众人用呼麦的方式引起了附近雪山的崩塌,淹没了印欧人,所以逃回西方的印欧人把这个神话加入了《圣经》里面,又由于与诺亚洪水神话元素重复而改成了喊倒城墙、消灭敌人的神话,他们的信仰与文化也因此微调,学会了轩辕的帝公伯子男制度后让其拥有了组织体系,改天葬为轩辕黄帝的土葬、独墓、战斧随葬,形成了西方绳纹陶文化的重要分支独墓战斧文化。无论多少人、什么角度都不可能喊倒城墙,古人也没那么大脑洞能编出现代人都编不出的剧情,这必然是有史实原型的,雪崩是最好的解释。北方融冰也体现在运城盐湖的扩大上,从后岗时代的师村到庙底沟时代的西阴村再到西王村时代的东下冯,遗址逐步向北退却,很可能是盐湖面积增加导致的,当时的盐湖远比现在大得多。

波泰马(普氏野马)主要分布于亚洲,半坡、关桃园、大坝沟、庙子沟遗址的马骨就属这种。直到4600年前雅利安人入侵欧洲时已经再次驯化了马,这次的种类才是现代的家马,主要分布于欧洲(如repin、turganik、sosnovka、aygurskii遗址)。GSDMC与ZFPM1基因研究显示,驯化马的脊柱更结实便于骑乘拉车,也更不容易焦虑惊慌导致体力虚耗而是信赖人类的保护。乌克兰的一支4670年前南下形成了印欧语分支赫梯语民族,一支继续向西入侵占领了欧洲,形成了印欧语雅利安人,也就是凯尔特人、斯拉夫人的祖先。此时,被高辛欺骗远征共工而老家被偷的重、黎从西北逃来中亚,把蓝肤树图腾也就是青木信仰带给了雅利安人的德鲁伊德,如后世安德罗诺沃遗址的山东父系C基因遗骸,也引起雅利安人向东进攻中国。巴黎国民图书馆藏回鹘文《乌古斯可汗的传说》,乌古斯可汗的儿子,取名为太阳、月亮、星星、天、山、海,乌古斯可汗征服击败的敌人为:乌鲁木可汗、女真可汗、身毒、唐古特(党项)、西方沙木、南方巴尔汗,乌古斯可汗右方金鸡白羊、左方银鸡黑羊很明显是指西戎、北狄,也就是金帐汗国与白帐汗国、白衣大食与黑衣大食之类,征服过印度说明这是一个印欧人的君王,不应认为这是月氏人、塞人的贵霜帝国。回鹘的另一个国名就叫“九姓乌古斯汗国”。阙特勤碑中的kok turk蓝突厥应该就是指德鲁伊青木信仰的中亚印欧人,是铁勒/突厥与回鹘的共同祖先,对应蓝帐汗国。因为普氏野马基因更原始条数更少,在根据古马骨基因图谱显示的4300年前重回东方的印欧语雅利安人的欧洲马庞大数量的冲击下,再加上生殖隔离,家马中波泰马逐渐消失了,中国土著也很可能是因为基因更原始条数更少,而在非洲基因冲击之下消失的。由此也可以想见此战印欧人损失之大,导致分家颜那亚人压倒性的吞噬了宗家波泰人的残存者,恐惧使他们虽然占领了整个欧洲却久久不敢对缺乏青铜的东方发起下一次入侵,这些波泰人宗家甚至永远不敢再去东方,留在最西边成了凯尔特人R1b,而与海姓R1b-DF27等回族基因(m269)相同,并乐于接纳东方来的巫师带来的德鲁伊德教。而颜那亚人则发展为斯拉夫人、雅利安人,不信邪的在东方吃了第二次大洪水。残存的欧洲土著则在接受西亚农耕技术后,在印欧人入侵大屠杀之下逃往北方,与北欧印第安人融合为日耳曼人。这就形成了原本在西边的颜那亚人成了斯拉夫人到了中间,原本在中间的波泰人成了凯尔特人、日耳曼人到了西边,而另一批波泰人则成了回族到了东边,可见回族早在五千多年前就融入了中华民族。苏格兰、爱尔兰矮马的形体类似蒙古马、日本马。

此战后,轩辕学自女娲族的度量衡概念及帝公伯子男等级制度传给了印欧人荤粥,从而诞生了凯尔特人度量衡体系,在尧舜时又传回了中国。黄牛、四轮车、山羊、西方权杖文化也经此战大量传入中原,双槐树15、19、20点权杖头即是最早的代表。李水城《赤峰及周边地区考古所见权杖头及潜在意义源》(赤峰学院学报2010《第五届红山文化高峰论坛论文集(第二辑)》7-12页)提及甘肃西和宁家庄彩陶权杖头及秦安大地湾汉白玉权杖头,距今5500~5000年,此外还有红山文化八角形石权杖头、良渚文化象牙权杖、文献中盘古的邓林之杖、大禹的刊木之杖(即陶寺出土圭表杖)等等。同属仰韶文化晚期的大地湾与双槐树,其权杖头、铜铃似陶器的相似性,证明了轩辕黄帝的存在,及其三战败炎帝的战略。荤与熏在粤语同音fen,荤粥即獯[熏](xun)鬻(yu),也作荤允、薰育、浑(hún)庾(yǔ)、严允、䞤狁、猃狁、玁(xiǎn)狁(yǔn)、鲜于。根据邵会秋的研究,《史记•匈奴列传》:“唐虞以上有(北狄西戎三族)山戎(赤)、猃狁(黄)、荤粥(蓝白黑),居于北蛮(即蚩尤南蛮逃往东北与印欧人联合者,即今满族),随畜牧而转移。”可见山图腾随女娲族传给了北狄一部,也就是赤狄,也就是日后的中山国。北狄人此时已经有了赤发、金发、碧眼等变种基因,长相与当时的中国人差异非常大,所以称为鬼方,之后西戎也被混称鬼方。甲金文的唐字(如《唐子祖乙爵》

)与鬼字(如《乙865》

)同源,只是后来加了个双人旁(如《前4186》

)才有了鬼字,所以鬼方是唐国的分支。《史记•匈奴列传》:“(冒顿单于)後北服浑庾、屈射、丁零、鬲昆、薪犁之国。”昆鬲即昆罐即斟灌,河伯三族之一,早在5200年前就分了一支为林胡,后另一支去了山东为东夷,所以林胡这支又被混为昆夷、畎夷。当时负责管理荤粥的很可能是河伯族,所以鬼方怀姓九宗之长为河宗氏,即林胡。胡即护,指归顺汉化了的印欧人,一部分改用猪图腾、接受侧身屈肢土葬习俗,成了豕韦,并融合出了东亚化的语言。韦字甲骨文金文通卫字,豕韦即豕卫,胡本意为大胡子护卫,豕韦即猪图腾的护卫者。盖因重、黎与鯀的祖先颛顼的图腾梼杌就是马来西亚疣猪,猪图腾因此被雅利安人敬仰,最后演化出不吃猪肉的习俗,凯尔特人也以猪图腾为其王室图腾,黄帝母系云中君共工的云水漩涡纹也成了凯尔特人的标志纹饰。剩下的犬图腾去了东北后被称为东胡或胡里改[狐狸狗]、青丘狐,所以《金史》胡里改世代不与猪图腾的女真联姻。其图腾为青丘狐或苍狼,《蒙古秘史》白鹿则源自蚩尤系,所以成吉思汗的旗帜是黄帝家族才能使用的用蚩尤头发做的旗,九束毛象征着女娲九族,其家族徽记红火、白底、蓝边的旗帜则很可能是蚩尤徽记,即史书记载的黄帝改用蚩尤旗的故事,即黑鞑靼与白鞑靼。帝公伯子男体系被荤粥-北狄-豕韦-蒙古人一直沿用,伯即伯特尔、子即百夫长、男即男颜。哈萨克汗国在后期又分裂为三个玉兹,每个部落又有自己的汗,是通过saylaw(选举)来确定哈萨克汗的人选(虽然大部分都是世袭),则是女天子选举法在后世的遗存。

7、蚩尤之死

其实蚩尤并不是苗族祖先,她与苗族也没有任何血缘关系。战败后背井离乡跟随蚩尤残部来到西南的苗族,只能有两个发展:要么承认自己当初做了错误的选择,夸父死后没有选择投降炎黄而是选择跟随蚩尤,导致落得这般田地,自己真是蠢;要么不承认自己做了错误的选择,而是歌颂蚩尤以证明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蚩尤战败不是因为她无能,而是敌人雷老五太狡猾、赤龙王、黄龙王太强大。苗族很明显也必然选择了后者作为发展方向,一如日本右翼将战犯迎入靖国神社。苗族甚至认为“中国原为苗族所居,汉人后来,苗人应为长房(或正房),汉人则为厢房”“据传说是在很早很早以前,苗、彝、汉是三弟兄,苗(天皇)是大哥,彝(地皇)是二哥,汉(泰皇)是三弟”见《贵州苗族考》,这是把自己当作伏羲正统而把汉人当作泰皇女娲的跟班,却不知自己民族把祖宗伏羲都给忘了。反而是蚩尤自己的大溪文化的后裔瑶族、白族,因为是迫于人质无奈听命于蚩尤,失败了大不了回老家继续过日子,蚩尤只是他们历史长河中一个统治时间不长的且害得他们被水淹的失败领袖而已,很快就被忘记了。

黄帝最后在运城市将蚩尤大卸八块,首、肩脾、肩肝、左手、右手、腹、左腿、右腿分送八方,所以运城市古代称为解州。《龙鱼图》:“蚩尤没后,天下复优乱。黄帝遂画蚩尤形象以威天下,天下威谓蚩尤不死,八方万邦皆为弭服”。必须指出,根据萨满教习俗及美洲习俗,只有大人物的皮才能被剥掉做成旗帜。这些砍头、剥皮习俗并不见于仰韶文化或更早的中国,应该是从中亚学来的。杀了蚩尤,平定了娄尤与印欧人的入侵后,残余的印欧人王族被迁往洛阳盆地,由黄帝孙子始均管理,剩下的则居于北方,是为北狄。《山海经》洛阳有帝俊妻子常仪的十二月族,他们依然使用女娲带去的一年12个月每个月30天共360天的太阴历,而帝俊的常仪族依然定居在洛阳,所以轩辕黄帝才把他们迁徙到洛阳。北狄与常仪族结合后就形成了渑池县仰韶村的月亮族,仰韶文化就是以此得名。《史记•五帝本纪》:“是为黄帝。天下有不顺者,黄帝从而征之,平者去之。披山通道,未尝宁居。东至于海,登丸山,及岱宗。西至于空桐,登鸡头。南至于江,登熊、湘。”“迁徙往来无常处,以师兵为营卫。”古书中的黄帝时代,依然是采用巡行索贡制度,也就是古代波斯人、契丹辽国人、北欧维京人、罗斯人采用的制度。波斯帝国设五都,两在祖地,三于征服之国;契丹辽国四时捺钵与五京:上京临潢府、东京辽阳府(渤海国)、中京大定府(奚国)、南京析津府(燕州)、西京大同府(云州)。维京人控制着包括英格兰、诺曼底在内的广大北海、波罗的海区域,拜占庭时代的罗斯人,拥有着让东罗马帝国害怕的实力,但是他们的王并没有固定的首都,基辅等城市只是他们临时的驻留地。匈奴、乃至于契丹辽国,他们的王也是居无定所,特别是匈奴,如果不是豪华的墓葬以及史书的记载,很难相信草原上有一个几十万人口的国家存在着,几十万人尊奉一个人的号令。维京不是文明?罗斯不是文明?匈奴不是文明?辽国不是文明?仰韶文化红陶古国的庞大,远远超越同时期地球上任何一个国家。可以说,陕西、山西、河南、湖北,任何一个需要依赖运城盐池的盐来生存的部落,都是仰韶的子民,甘肃、河北、山东、蒙东、江浙也被裹挟进红陶古国,考古学也证明了这一点,而且这个庞大的古国的规模维持了千年,这还不算其崛起期与后继者。5300年前轩辕黄帝的时代,大型的都城至少有庆阳南佐、三门峡、巩义双槐树、郑州大河村四处,理论上东方东太山(泰山)、彭城、北方釜山(恒山)、南方也应有其大型遗迹。

盐让神农古国统合了庞大的人群,仰韶文化范围内每个部落都有的火盆,代表着统一的信仰(中国至今依然有新娘跨火盆的习俗),盐的分发,代表着国家的体系运作。只是因为暂时没发现巨大的城市,或者仰韶淳朴的没有去建立巨大的城市,就不算是文明?许宏提出了大都无城,为何大都无城?人既是城。人心齐,一呼百应前来保卫,还需要什么城呢?5300年前修筑的双槐树、西山小城堡,面积与雅典卫城相同,3万平米,雅典算文明,双槐树、西山小城堡与周围七十个聚落组成的“五城十二楼”国家不算文明?这还只是神农古国的一个分支。文明的定义,是指具有巨大规模的国家。没有文字、没有金属的美洲算文明,不是因为有城市,而是其规模与统合力达到了国家定义。当然不是那些欧洲袖珍国式的“国家”,而是更庞大的国家,玛雅、印加、阿兹特克都是统领几十万人口的庞大的社会群体。群居,是生产力达到一定程度才会出现的现象,有多余的粮食养活城市人口,神农古国的首都空桑(三门峡市)与旁边的阪泉(运城市)附近集中了数万人口,而整个古国更是统领数百万人口。以中原唯一盐场运城市盐池及积石山为证据,至少可以认为,从仰韶文化庙底沟期开始,中国建立了文明。而如果以苏美尔文明鼎盛期的80万人口数量为文明标准,那么早在贾湖-裴李岗到仰韶文化形成期,中国就已经建立了文明,远比苏美尔更早。

直到尧舜建立人质培训的类似怯薛军制度,才有了完整的中央集权。周初的常伯、常任管理王畿的伯国、男国,其实也是人质培训,常伯被尊称为伯某父,比如伯懋父这个常伯就是卫康叔的次子仲衍,因为长子去世没有儿子,所以他继承了卫国。清华简《五纪》:“乃飨蚩尤之身焉,始化五芒”,黄帝让五帝与五镇六巫勾芒、蓐收、祝融、北玄冥、南玄冥、后土分食蚩尤身体的各个部分,与后世李自成吃福王是一个意思。“六德”即郭店简《六德》,“六德合五,建四维,算行星”即确立了五帝、六巫开会的规矩,减少了集中开会的频率,不再是每11年一次,名义上给予各方势力更大的独立性,确立了五行星聚首的禅让规定,基本让炎帝家族的女儿世袭女天子,但又留给各方势力一个改朝换代的盼头。但是随着轩辕的儿子们替换了各地的头衔,这一切都成了内战,地方势力再无翻身的机会。

《史记•五帝本纪》:“获宝鼎,迎日推策...顺天地之纪、幽明之占、死生之说、存亡之难。时播百谷草木。淳化鸟兽虫蛾,旁罗日月星辰,水波土石金玉。劳勤心力耳目,节用水火材物。”《大戴礼记•五帝德》:“以顺天地之纪、幽明之故、死生之说、存亡之难。时播百谷草木。故教化淳鸟兽昆虫,历离日月星辰,极畋土石金玉。劳心力耳目,节用水火材物。”此时期,在轩辕黄帝的影响下,父权制基本在各地建立起来,小家庭与大家庭并存,这些在巩启明《仰韶文化的社会组织及社会发展阶段》等文已有论述,已成学界共识的东西就不多说了。泰山有很多座,陶寺遗址为尧都平阳,所以其附近的太岳山为泰山,河洛古国为黄帝所立之五城十二楼,所以其附近的太室山为泰山,所以风后又让黄帝封禅东泰山即我们所熟知的泰山。灵宝北阳平遗址,只是一条通向神山的十里长街而已,已经有百万平米面积,这里通向天柱山。5300年前的蓝田新街遗址、庆阳南佐遗址的突然兴盛,代表着轩辕的策略。以尊崇祖先、光耀父系为名,将轩辕祖先伏羲的后裔大地湾类型壮大,以感谢岐伯当初对自己的支持,将伏羲母族华胥氏的后裔蓝田新街、庆阳南佐壮大,以感谢二者当初对自己的支持。这与周武王牧野之战获胜后以分封神农之後於焦、帝尧之後於蓟、帝舜之後於陈之类的名义,将有功的亲信虢仲、召公、陈本等人封到这些原属于商朝的地盘是一个道理。大地湾的宫殿,是同期全世界最大的宫殿,其建筑格局沿用至故宫,其度量衡体系的1、2、5、10、20、50、100容积比例沿用至明清,这个远在甘肃的偏僻房子,只是黄帝其中一个后裔的宫殿。《尚书大传》:“天立五帝以为相,四时施生,法度明察,春夏庆赏,秋冬刑罚。帝者任德设刑以则象之,言其能行天道,举错审谛。黄帝始制冠冕、垂衣裳;上楝下宇,以避风雨;礼文法度,兴事创业。黄者,光也,厚也,中和之色,德施四季,与地同功,故先黄以别之也。颛者,专也,顼者,信也,悫也,言其承文易之以质,使天下蒙化,皆贵贞悫也。喾者,考也,成也。”

《史记•封禅书》:“黄帝时万诸侯。”《汉书地理志》:“方制万里,画野分州,得百里之国万区。”先夏的国,一百夏里等于25公里,方百夏里等于西周方五十周里。一周步1.6米,一周畮160米,一周里加道路共500米。万国是100*100,也就是边长2500公里,即方五千黄帝里,黄帝里与周里同。中国古代讲究“天圆地方”,观星象、察日影、辨方正位、体国经野,中国的土地,刨开“满蒙维藏壮”五个少数民族的地区,东到蓬莱、上海,西到川边、甘青,北到大漠,南到云南、南岭,就是一个正正的方块。“阖四海之内,东西二万八千里,南北二万六千里;水道八千里,通谷其名川六百;陆径三千里。禹乃使太章步自东极,至于西极,二亿三万三千五百里七十五步;使竖亥步自北极,至于南极,二亿三万三千五百里七十五步。凡鸿水渊薮,自三百侧以上,二亿三万三千五百五十里,有九渊。禹乃以息土填洪水,以为名山。掘昆仑虚(洛阳盆地)以下地,中有增城九重,其高万一千里百一十四步二尺六寸,上有木禾,其修五寻,珠树、玉树、璇树、不死树在其西,沙棠、琅环在其东,绛树在其南,碧树、瑶树在其北。有四百四十门,门间四里,里间九纯,纯丈五尺。荡有九井玉横,维其西北之隅,北门开以不周之风。倾宫、旋室、县圃、凉风、樊桐,在昆仑阊阖之中,是其疏圃。疏圃之池,浸之黄水,黄水三周复其原,是谓丹水,饮之不死。河水出昆仑东北陬,贯渤海,入禹所导积石山。赤水出其东南陬,西南注南海丹泽之东。赤水之东,弱水出自穷石,至于合黎,余波入于流沙。绝流沙,南至南海。洋水出其西北陬,入于南海羽民之南。凡四水者,帝之神泉,以和百药,以润万物。昆仑之丘(嵩山),或上倍之,是谓凉风之山,登之而不死;或上倍之,是谓悬圃,登之乃灵,能使风雨;或上倍之,乃维上天,登之乃神,是谓太帝之居。扶木在阳州,日之所曊。建木在都广,众帝所自上下,日中无景,呼而无响,盖天地之中也。若木在建木西,末有十日,其华照下地。”《淮南子•主术》炎帝疆域版图:“南到交趾,北至幽都,东至阳谷,西至三危。”《史记•五帝本纪》帝颛顼:“北至于幽陵,南至于交阯,西至于流沙,东至于蟠木。”舜:“方五千里,至于荒服,南抚交阯,北发西戎、析枝、渠廋、氐、羌、北山戎、发、息慎,东长鸟夷。”

8、第三次世仇追杀与朝鲜的产生

宁超与德国马普所联合在《自然》杂志发表的泛欧亚语系起源研究,推测泛欧亚语系源自9100年前,我认为源自第一次世仇追杀也就是12000年前,原始阿尔泰语6800年前,我认为这就是7千多年前形成的仰韶文化其中的泰皇系混燧人氏的语言。在黑神农的感召下,兴隆洼文化的印第安人统治者被推翻,建立了土著燧人氏自己的赵宝沟文化,只是“之字纹”被延续了下来,新乐下层类型、左家山下层类型则是其分支。新开流文化、哈克一期文化则属于贝加尔湖体系。黑神农留下的辽西赵宝沟文化长期接纳了大量下潘汪类型的难民,将辽东左家山下层改造成左家山中层,扩张出大连半岛小珠山下层类型。北部的新开流、振兴、亚布力文化不见之字纹,属于贝加尔湖体系。太昊掌权后以红山文化征服了北京平谷的赵宝沟文化上宅类型,并进一步插入东北诸文化正中最肥沃之地。

日韩语分化为5450年前,则实际为5300年前的轩辕蚩尤之战,路径是论文里的9100年前黑龙江到6800年前黄河到5300年前西辽河到日本,蒙古-通古斯语的分化为4500年前,则是因为老虎山文化的形成,导致了北狄分裂为东西两部,其中蒙古为西部,居于石峁遗址。东胡,大胡子,扶余。以赵宝沟文化及其类型南方系,之字纹,倭族沃沮,熟番,族名模,北方系,N系基因印第安人,生番,族名,这些使用驯鹿的人,即鄂温克族、鄂伦春族。

庙底沟时期,少昊桓因(女)的一个庶子桓雄的祖先被派去长城形成了雪山一期文化,少昊以鸡为图腾,当地土著为地皇族的氏族名“土”,所以这个胞族名“吉”,氏族名“姞”。《山海经大荒北经》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不咸,有肃慎氏之国。有蜚蛭(fei zhì),四翼。有虫,兽首蛇身,名曰琴虫。”《海外西经》 白民之国在龙鱼北,白身披发。有乘黄,其状如狐,其背上有角,乘之寿二千岁。 肃慎之国在白民北。有树名曰雄常,先入伐帝,于此取之。轩辕就是经由桓雄守卫的地区南下进攻炎帝。《大戴礼记》尧舜禹时 “民明教,通于四海,海外肃慎,北发渠搜,氐、羌来服”。《左传》,“肃慎、燕、毫,吾北土也” 《国语》记载,肃慎人用他们特有的武器“楛矢石砮”孔子苦矢。《三国志》,““自虞暨周,西戎有白环之献,东夷有肃慎之贡,皆旷世之功”桓雄放逐寄居雨师红山文化(族名“禹”,读作真,源自河南豫地禹县,真龙无足,禹字即真龙,真番、女真、诸真)的娄尤富河文化(族名挹娄、北蛮)《后汉书》记载,“挹娄,古肃慎之国也”,《晋书》记载,“肃慎氏一名挹娄,在不咸山北”。《北史》记载,“勿吉国在高句丽北,一曰靺鞨。自拂涅以东,矢皆石镞,即古肃慎氏也”。《金史》记载,金国女真人的祖先“出靺鞨氏。靺鞨本号勿吉。勿吉古肃慎也。” “善射,射人皆入目”,能够轻松射中敌人的眼睛。二是箭头奇毒无比,“造毒药傅箭镞,中者便死,煮药,毒气亦能杀人”。肃慎及其后裔挹娄、勿吉、靺鞨、女真,完美地把这项绝艺传承下来,史书中对他们的骁勇善射都有诸多记载。到了金国和清朝,女真人更是依靠骑射技艺,“以弧矢定天下”,两次入主中原。

与恒山雪山一期类型变为小河西类型同时,大同海生不浪类型变为阿善三期类型,太原义井类型变为白燕类型。

日本历史上的吉备、真备、吉田、真田等,或即源自吉族、真族的雇佣兵。

有学者认为日语和朝鲜语/韩语属于阿尔泰语系和南岛语系混合的新语系:阿尔泰-南岛混合语系。因为日语与阿尔泰语系有十分众多的关联性,比如日语是黏着语,而阿尔泰语系下几乎所有语言都是黏着语。此外,日语的语法、语序等也与阿尔泰语系下属的诸多语言(尤其是蒙古、通古斯类语言)有许多的联系。不过问题在于,日语与所有的阿尔泰语言之间有空前巨大的隔阂,就是日语与它们之间有极少的同源词。这就足以说明问题,因为根据语言发生学语言同源理论,语言分类的唯一标准就是:同源词。如果是从同源词上去看的话,日语与阿尔泰语系诸语言有较少的同源词,却和南岛语系有着大量的同源词。这就意味着在日语的语系分属问题,要有至少二大语系来进行争夺。甚至有一些语言学家认为日语与彝语之间有一定的联系,彝族也是从山东迁徙出来的民族,鹳兜被迁时又有一些族人渡海去了朝鲜进而到了日本,进一步加深了这种联系。而汉藏语言中的主力汉语对日语的影响最具决定性,日语中至今仍然在使用的汉字就是有力证明。朝鲜语的语系分属问题与日语类似,同样是早期的语言学研究多认为朝鲜语应该分属于阿尔泰语系:朝鲜语与该语系下属语言所拥有的几乎所有特征,不过随着语言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朝鲜语与阿尔泰语系诸语言之间的陌生程度之大也令所有的语言学家无法回避。与日语同理,朝鲜语和阿尔泰语系诸语言之间的同源词一样少得可怜,而与南岛语系有更多的同源词,这也是因为南岛语系对应的是天皇族,而中国的沿海地区都是天皇族,而江浙的风伯族又有一部分去了朝鲜、日本,进一步加深了这种联系。而日语的文法与朝鲜语的文法有惊人的相似度、都是使用SOV序列、两者在历史上又共同深受古汉语的巨大影响。而朝鲜、日本的上层王族则来自中国西北。

唐代渤海国君主姓大,而日本神话有大国主命,称命不称彦证明其是女性,大姓或源自尤姓,即蚩尤之妹娄尤。渤海国的扶余府在长春一带、鄚颉府在哈尔滨一带,或即是两族祖居之地,而黑水靺鞨又在其北、室韦在其西北、契丹、奚在其西。渤海国君主被封为震国公、许国公,即说明其源自伏羲的震女娲的辰地也就是许昌附近。

肃慎人及其后裔凭借精湛的射艺,“邻国人畏其弓矢,卒不能服也”,“尤称劲健,每恃其勇,恒为邻境之患”。送来的白虎女,而娶熊女与轩辕联姻,氏族名“杜”,木字旁代表其源自少昊,其作为人质的家族为轩辕八护卫的四鸟的杜鹃家族,在双槐树遗址附近定居,即唐代杜甫的祖先。后世又与彘(zhi)地石峁文化的豕(shi)韦联姻,新氏族名“士(shi)”,即鲧妻士敬、晋国士蒍一族。舜流共工于幽陵,又迁来工方一族。土、吉、姞、杜、士、工等氏族形成了土方这个酋邦级方国,即商朝的土方、周朝的唐杜氏、春秋晋国的望族士姓。桓雄被黄帝授命带反正各部追击蚩尤残部,到东北统治,改桓(如《说文》桓字

、《恒簋》恒字

)姓加轩辕黄帝的云字为檀(如《吴大澂》

)姓,采用乌色灰陶,即雪山一期文化小河沿类型(胞族族名吉又名乌吉、勿吉,氏族名桓又名乌桓、乌丸),房屋用少昊系的圆形,其源自大汶口的来自风伯,云师靺鞨。蚩尤残部的娄尤集团的主体是山东苗族,并将山东的三危山名带到了东北、南方与西北,基因上为C系,所以该基因在此三地较多。娄尤集团都是各族抽调来的职业军人,只懂狩猎、不懂农耕,甚至不懂制陶,其陶器完全抄袭红山文化,即鲜卑族,但其卜骨传统当是源自河南淅川下王岗仰韶文化三期遗存,并将其传给了日后到来的商族,马家窑文化石岭下类型的卜骨应该也是源自下王岗,其变体蛙纹彰显其与少司命的联系。,约4800年前为红山文化的分支王姓偏堡子文化取代,其旁支以少昊金为姓者则被保留了下来加入统治,4200年前,其后裔王俭击破长白山以南蚩尤残部追击到朝鲜中部,蚩尤残部于是逃往日本,并将山东话版本的剪刀、石头、布的戗、棍、包带到了日本。舜封高辛氏八元之契于此为营州牧,于是王俭与契划长白山而治。《三国遗事•纪异》:“古记云:昔有日之神[少昊]桓因[鹰],庶子桓雄[熊](即貊族辰韩族),数意天下,贪求人世。父知子意,下视三危太白可以弘益人间,乃授天符印三个(玄女所教符印,各管千人)遣往理之。雄率徒三千(男女老少),降于太白山顶檀树下,谓之“神市”,是谓“桓雄天王”也。将(各千人)风伯(即猪图腾乌桓族女真族)、雨师(即鸡图腾挹娄族)、云师(即河伯有林氏出的狗图腾貊族弁韩族胡里改族),而主谷、主命、主病、主刑、主善恶,凡主人间三百六十余事,在世理化。”“时有一熊(即狗图腾貊族弁韩族胡里改族)一虎(即狗图腾鲜卑族马韩族)同穴而居,常祈于桓雄,愿化为人。时神遗灵艾一柱、蒜二十枚曰:尔辈食之,不见日光百日,便得人形。熊虎得而食之,忌三七日,熊得女身,虎不能忌,而不得人身。”“熊女者无与为婚,故每于檀树下,咒愿有孕;雄乃假化而婚之。孕生子,号曰檀君。王俭以唐高[尧]即位五十年[载],都平壤,始称朝鲜。”王湾三期类型的商祖契被煤山类型的舜以封十二州牧的名义转封到辽宁北沟文化,统领偏堡子文化,“主要器类为装饰刻画几何纹、纵向附加泥条纹、附加堆纹等的侈口罐、敛口罐、壶,尤其直领略外鼓的壶最具特色,与偏堡子文化存在一定联系;但三环足盘、豆等显然属于龙山文化因素”,将河南龙山文化的风格带到了东北,留守后代为孤竹国,或即契丹族。“又移都于白岳山阿斯达,御国一千五百年(1318乘400除365约等于1500)。周虎[武]王即位己卯,封箕子于朝鲜,(王姓)檀君乃移于藏唐京,后还隐于阿斯达为山神。寿一千九百八岁[年]。”《三国史记•高句丽本纪•东川王篇》:“二十一年,春二月,王以丸都城经乱,不可复都,筑平壤城,移民及庙社。平壤者,本仙人王俭之宅也,或云王之都王险。”《帝王韵记》:“初谁开国风云,释帝之孙名檀君。(本纪曰日之神桓因有庶子曰雄云云,谓曰下至三危太白弘益人间欤,故雄受天符印三个,率鬼三千而降太白山顶神檀树下,是谓檀雄天王也云云。令孙女饮药成人身,与檀树神婚而生男,名檀君,据朝鲜之域为王。故尸罗、高礼、南北沃沮、东北扶余、与皆檀君之寿也。理一千三(百)十八年[岁]入阿斯达山为神,不死故也)。并与帝高兴戍辰,经虞历夏居中宸。于殷帝丁八乙未,入阿斯达山为神(今九月山也。一名弓忽,又名三危,祠堂犹在)。享国一千三(百)十八,无奈变化传桓因。却后一百六十四,仁人聊复开君臣(一作:尔后一百六十四,虽有父子无君臣)。”新罗大将金庾信墓志铭曰:“轩辕之裔,少昊之胤”。檀即桓的日字上加回云,桓雄本神农一系少昊庶子,今为黄帝效力娶熊家之女,依靠黄帝云师制衡同来的反正的风伯、雨师,所以修改姓氏,以云压日。所以朝鲜人爱吃狗肉而满族不吃狗肉,鄂伦春族以熊为图腾。朝鲜三神奶奶信仰即融女娲初三族、桓雄大司命少司命、仆从三氏族于一体。蚩尤残部逃到日本,即出云神话之大国主,被八十兄弟背叛,与蚩尤八十兄弟对应,八十兄弟即八十祸津神。九神是云中君共工系的信仰,强调共工之伯九有,后世演化为九天玄女信仰,而三神是更原始的东君少昊系的信仰,后世演化为三霄娘娘信仰。

9、东北独特的军事制度

商朝有早晚两套度量衡体系、两套军制,金的猛安谋克制度、后金的八旗制度都源自商,一个是孤竹国的早期商制,以3000丁为一猛安(旅),记载在《管子•大匡》,一个是箕子朝鲜的晚期商制,以7500丁为一固山(师)、3750丁为一梅勒(旅),即《尚书•牧誓》的师氏、亚旅,通行于商王畿与周地,记载在《管子•乘马》,详证请等我第二本书讲夏商周军制的。早期军制到底是蚩尤发明还是中亚发明我还在研究中亚与日韩的军制,需要等第三本书将世界古代军制的才能说明,但其配套的是中亚的度量衡脚尺。主要是缺乏4500年以前的考古学证据,更可能是尧舜时代才有的,用以安置北狄、西戎实行农耕,以别胡华之防,使胡不能久占中原。一猛安三丁抽一成千夫,轮流作战。晚期军制固山、梅勒之下,以1500丁为甲喇(千夫长、大行)、750丁为行,以300丁为牛录(左、右旃)、150丁为百夫长为一旃。一牛录之内,三丁抽一,精锐为前锋营(原名攻兵,商甲骨文称多射),次为骁骑营(原名马兵,商称多马),再次为护军营(原名守兵,商称多臣),商王的亲兵另设多射卫、多马卫、多犬卫,具体见罗琨《商代战争与军制》等及我第二本书。

天子失官,学在四夷,朝鲜、日本神话保留的史料,有助于我们还原炎黄时代更多的细节。其中,朝鲜因为政权变动,保存的少一些、片面一些,我们必须要知道,朝鲜、日本的祖先并不是沿一条路到达日本的,而是前后有四次,第一次是5300年前从河北省到东北,这一次又分一逃一追的前后两波,其中风伯去了美洲,第二次是4200年前鹳兜从山东省渡海到东北,第三次是周灭商,箕子朝鲜最终定都平壤,第四次是魏赵灭亡中山国,导致其王族迁徙到朝鲜,即辰韩,朝鲜神话只记录了第一次。而日本由于长期稳定的传承,保留的细节更多一些。日本神话说其祖先来自有八百万口的中国,核心神称“别天津神”,金文津字源自隼、淮,天津就是山东省。天御中主尊,即天子、中央黄帝,即轩辕;高[喬]御产巢日神,即轩辕母系有喬氏,其女儿嫁给桓雄;神产巢日神,即玄女嫘祖;苇芽舅尊,即有喬氏一脉的男首领,其妹妹嫁给桓雄,或为彤鱼氏的兄弟;天常立神,即常[昌]先,管理河伯族,女儿嫁给昌意;国常立尊,即昌意,轩辕与嫘祖之子,管理湘君族;国狭槌[御]尊,即炎帝,与轩辕女儿女天子一起住在三门峡市;丰云野神,即轩辕之子,管理湘夫人族;泥土煮尊、沙土煮尊夫妇,即使用泥质陶、夹沙陶的两个氏族;角代神、活代神夫妇,即使用蚩尤牛角头饰、水族双山头饰的两个氏族;大户尊、大占尊夫妇,即使用方形屋、圆形屋的两个氏族;面足尊、惶根尊夫妇,即使用鞠躬、下跪的两个氏族;伊邪那岐神、伊邪那美神夫妇,即少司命、大司命两个氏族。如此看来,5300年前从陕西省迁徙到河南省、湖北省的就是这18个氏族。日本神话说伊邪那岐神、伊邪那美神先生出惠比寿,即虾夷,也就是随桓雄的追击三氏族的熊姓的云师氏族,如此看来,大司命、少司命族已经被轩辕纳入了云师系统。正是通过在高天原即山东省高原的泰山封禅,录人口八百万,轩辕利用日食将女少昊迁徙到山东省,即天照大御神,由轩辕之子与她生的孩子继承其头衔。轩辕母系有喬氏,即高[喬]御产巢日神,将其熊/喬姓的女儿幡千千姬嫁给桓雄,即穗耳尊,率三氏族追击东北蚩尤残部,所生即天孙,与五伴绪一同降临日本,据《日本书纪》记载距今1792470,笔者认为单位是日,即4911年。追击三氏族的风伯氏族当为和迩,源自安徽马鞍山市和县,以鳄鱼为图腾。

征服日本的很可能主要是朝鲜半岛南部土著西南马韩,所以日本的神话主体是桓雄手下的云师大司命、少司命。基因上韩国父系与日本除矮黑人D系以外的父系几乎一模一样,但是还是有几个特别多的,应该就是西南马韩。韩国、日本母系基因完全不同,体现三韩男人渡海杀害了大量蚩尤系渡海人日本男人,娶了他们的女人。扶余王子征服马韩后形成了百济,与扶余王朱蒙推翻卫满朝鲜建立的高句丽成了两个国家,但是与日本的联系依然紧密。而三韩的东南辰韩并不是半岛南部土著,是被公元前400年箕子朝鲜的南迁逼迫的多米诺骨牌,他们很可能就是桓雄系的檀君,半岛北部原本的主人。则其应该保留有大量仰韶文化的习俗体系,让我们能一窥当时的政治面貌。辰韩整体是酋邦,氏族内部有王权,即《三国史记•新罗本纪》“称居西干(皇)者一、次次雄(巫师)者一、尼师今(亲王)者十六、麻立干(帝)者四”,《新唐书•东夷传•新罗》言其“事必与众议,号和白(会议),一人异则罢”,这又与波兰等印欧人的习俗相同,或有三四万年历史,根据葛婧菁《印第安文明读本》,易洛魁人也有类似制度,酋邦集会每年秋季定时、定点举行,分为推举与主持宗教活动的哀悼会议(推举不需要全票通过),以及商议大事的议会会议(议事需要全票通过)。最后新罗依靠骨品制度确立封建统治、依靠花郎制度组成贵族人质军贯彻中央集权,统一各邦成新罗。马列体系大方向虽然是对的,但是细节上奴隶制是经济制度、封建制是政治制度,人类在经济上必然要经历父系原始猴群经济、原始共产主义、战俘奴隶制、隶农制、佃农制等阶段,政治上必然要经历父系原始猴群独裁政治、均分遗产及选举酋邦制、父系封建及中央集权人质制、郡县独裁制、郡县议会制等阶段。而依具体情况,美国南北战争时还在搞奴隶制经济,古希腊雅典、古罗马共和国就已经在古波斯郡县独裁制的基础上进化出了郡县议会制。进化出的这些新制度确实比旧制度优秀,但是优势也是有限的,往往其他因素带来的优势更大,使二者无法进行公平的比较。比如马其顿王国就靠马匹优势与地理优势形成人口优势,用郡县独裁制击败了古希腊雅典的郡县议会制。仰韶文化在庙底沟时代应该也有通过女巫培训与游学交流形成的人质制,但在小家庭形成前控制几个地方势力的继承人并没有实际意义。辰韩应该也是靠女巫培训与游学交流维系着酋邦文化上的一致性,但也只有等到各地形成小家庭才能搞骨品制度与花郎制度。辰字韩语读作金的音,辰韩由朴、昔、金三个氏族轮流出任酋邦之长,与风伯一族东去美洲后的桓雄、云师、雨师三个氏族相对应,金又与新同音而罗与雀同音(洛越的洛也是雀之音),《三国志》斯卢(新罗)为辰韩十二国之一,则新罗实为金雀之意,显示其金姓为桓雄一脉。少昊有桓姓又有杨姓,所以斯卢国六村有杨山村/及梁村,斯卢六村演化为《梁书》新罗六啄评、六停军制及新罗六京制的源头。及梁村即氏族,斯卢国即胞族,马韩50国、辰韩12国、弁韩12国即部落,三韩即部落联盟。日本面积是韩国四五倍,但当时地广人稀、野人众多,由此可以知道日本的30国、100国也都是胞族国,其100国即后世66国的原型,此时1国即后世1郡。新罗的中央军“九誓幢”或即源自女娲九族,其地方军“十停”或源自五帝、五镇,二者加起来的十九即代表十九个有选举天子权的势力,此外还有五州誓、三个守边幢等别的军队,新罗设九州六京,强行凑出这个十九必有其深远的源头。只可惜虽然军队编制必将世代相传,但这些名称的意义早已失传,连新罗自己也不知道自己祖上的辉煌了。新罗的头品、官阶也与中国的很多体系相同且同样属于中亚、轩辕两个度量衡源头导致的,不详述。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以花型图案著称,而新罗武士称花郎、日本武士称华族,以花自比,《山海经》图腾多为花、兽,花为女娲系、兽为伏羲系,而日本战国传下来的图腾皆是花草,以此可证。与二国不同的是,留在中国的花文化却是文人系统的,比如君子对牡丹、梅、兰、菊、莲的喜爱与歌咏。由德鲁伊传去欧洲凯尔特人的,则成了法国的百合花、英国的金雀花等等。

10、第三次世仇追杀与日本的产生

日本三大祖先可用桃太郎的猴、狗、鸡对应。从琉球群岛来的猴图腾的矮黑人长得丑,所以日本石长比卖姐妹神话类似东南亚“香蕉型神话”,这反映了矮黑人的无奈,渡海民族的高大让矮黑人有了对手長、足長的崇拜,全日本手長、足長神社大概有數百個。蚩尤系以虎为图腾,追击渡海日本的先锋以熊为图腾,二者都可归于狗图腾。最后2400年前渡海的为鸟图腾少昊天照。根据《中日大视野》及网友海格里斯的博客,追杀蚩尤系到日本的狗人族、云师氏族即熊袭族(KUMASO)、雨师氏族即隼人族(HAYA),位于九州岛南部肥后国(熊本县)、大隅国、萨摩国(鹿儿岛县),隅即隅谷也即三门峡市。未去美洲的风伯部则随登陆日本的少昊天照一族(濊族扶余族)归入其神话体系成为风神雷神信仰。《三国志•倭国传》邪古即屋久島,多尼即種子島,波邪即隼島。天孙与追击三氏族的雨师氏族联姻所生即山幸彦、海幸彦,且其故事与波里尼西亞的海人族的傳說類似,日本九州南部的隼人族即雨师氏族后裔,天孙陪嫁的后代形成日向国,海幸彦族世代作为山幸彦族的护卫。天孙最先渡伊岐岛于福冈市日向垰登陆,水军由筑紫、大岛、伊豫、吉备、儿岛、淡路岛到京都附近的丰秋津、津岛,再到北方的越岛、佐渡岛,建立殖民地,与出云的大国主狗国以及关东的须佐命尊狗奴国持续交战,所以《三国志•倭国传》魏使才要经常坐船避开敌国在濑户内海各处殖民地之间周转数次才能到达琵琶湖附近的邪马台首都。直到西晋时引入骑射技术,才由京都向西攻灭大国主狗国直到九州岛,领军的父系首领在北九州起义,打回京都自立为天皇,是为古坟时代。日本神话记录与日本考古的精准对应,也为其提供的中国部分的史料有了很好的背书。

简单说,最早的日本人祖先是16500年前从台湾去的矮黑人,汇合了12000年前去的天皇第十三族,也就是虾夷奴族,即须佐命尊,5300年前也是用绳纹陶的蚩尤族战败从山东到东北到南朝鲜,即大国主,追着他们来北朝鲜的黄帝族(部分雨师族)、虾夷族(部分桓雄族)、狗人族(云师族加颜那亚人)就是古坟人祖先属于中国北方人,同盟的少昊族(部分桓雄族、部分雨师族、风伯族)就是弥生人属于中国南方人,合称虾夷族,考古上合称叫弥生人,此时主导联盟的是黄帝族。最后因为公元前660年春秋时齐国、燕国灭孤竹国,导致箕子朝鲜从东北迁徙到北朝鲜,引起连锁反应,少昊族南下,蚩尤族从南朝鲜到日本广岛、奈良,就是出云大国主,根据《常陸國風土記》,也就是「國栖」,其融合的矮黑人即「土蜘蛛」、「八掬脛」、半独立的矮黑人即「山之佐伯」、「野之佐伯」。公元前400年,黄帝族、虾夷族、狗人族、少昊族被箕子朝鲜逼迫,一部分渡海来到九州北部,此时主导联盟的是少昊族后裔,即天照的天孙。黄帝族在九州北部定居,公元前260年,少昊族、虾夷族、狗人族由水路濑户内海东征及由佐渡岛南下三越之地,在京都、奈良附近建立了俾弥呼国家邪马台国也就是山城国,狗人族分离出去到东京,征服了矮黑人,矮黑人称狗奴族,狗人国与山城国交战。正是因为联军主力离开九州,所以九州岛的矮黑人基因依然非常浓厚,即《肥前國風土記》展现的天孙与土蜘蛛的融合,关东人矮黑人基因最浓,对酒比较不耐受,九州人次之,京都人最耐受。之后公元前200年徐福来到九州北部,与黄帝族联合成邪马和国也就是大和国,依然向山城国、狗人国同时称臣。狗人国即越国,越字甲金文(如《越王剑》)即狗字,读作肅慎,虾夷族称其为蝦狄,是被轩辕击败融入其东北的中亚印欧人,到了七世紀後半的天武、持統天皇時期,阿倍比羅夫曾率水軍北上,三次「討蝦夷」、「征肅慎」,越國三分為越前、越中、越後。三国时,狗奴族反过来统治了狗人族,改狗人国名为狗奴国,魏国使者此时来到。之后西晋时大和国南征统一了九州岛,而虾夷族从山城国分裂出去,与狗人族、狗奴族联合,改狗奴国名为虾夷国(内部则细分為熟蝦夷狗人族、荒蝦夷黄帝族、津輕蝦夷狗奴族),矮黑人改称虾夷奴族,现代日本人里这些人的后裔都称呼黄帝图腾虾为海老,而其他日本人则称呼为虾。东晋初期,大和国由水路濑户内海东征征服了实力大减的山城国,建立古坟时代,之后大和国西征灭了吉备国、出云国,大和武尊又平定了九州南部的叛乱,统一了西边,然后不断打击东边的虾夷国。虾夷奴族背叛虾夷国,虾夷国因此被大和国灭亡,虾夷奴族建立虾夷奴国。《日本書紀》記載日本武尊經由海路進入陸奧國(今本州東北地方)攻打東夷國日高見。征討後,「蝦夷既平,自日高見國還之,西南歷常陸(今茨城縣東北方)」「朕聞:其東夷也,識性強暴,凌犯為宗。村之無長,邑之勿首。各貪封界,並相盜略。亦山有邪神,郊有姦鬼。……其東夷之中,蝦夷是尤強焉。男女相居,父子無別。冬則宿穴,夏則住樔。衣毛飲血,昆弟相疑。……故往古以來,未染王化。……即巧言而調暴神,振武以攘姦鬼。」 「東夷之中,有日高見國。其國人,男女並椎結文身,為人勇悍。是總曰蝦夷。亦土地沃壤而曠之,擊可取之。」

《古事記》、《日本書紀》的日本体系神话,可以大別為两个體系。高天原日向神话:高天原神话(仰韶)→天孫降臨神话(桓雄追蚩尤)→日向神话→人皇時代。出雲神话:破壞份子素盞鳴命被逐出高天原(离开非洲)→素盞鳴命殺死八頭八尾大蛇(矮黑人击败伏羲族)→在須賀建造宮殿並與櫛名田姬結婚(矮黑人从琉球进入九州)→第六代孫子大國主命與其兄弟們(八十神)爭鬥,向素盞鳴命求救(蚩尤族南下九州岛)→與素盞鳴命之女結婚(蚩尤系击败矮黑人)→大國主命與少名彥那命共同建國(二者联合)→少名彥那命至常世國(东征到达奈良)→大國主命大國主神受到高天原將軍的壓迫,被迫讓國(在奈良被征服)→祭拜出雲大神(在广岛依然维系部分势力)。日本歷史學者水野祐,根据《出雲國風土記》從出雲神話中整理出奈良出雲族王族灭亡后广岛出雲族的三大臣支勢力:東出雲的意宇川流域的意宇势力,西出雲的航海、漁撈的杵築勢力,約於一世紀左右,統一了意宇的出雲臣族。約在同時,第三勢力以須佐鄉為根據地開始活動,他們有朝鮮半島的血統,利用當地的鐵砂及朝鮮的鐵器文化为背景,逐漸強大起來。約於二世紀,他們佔據了意宇。在四世紀初,大和國趁出雲國內各氏族對立抗爭之際,大舉西征,終於統一了出雲地區。出雲民族与大和民族在人種上並沒有什麼區別,不過,出雲族与日本海沿岸地區的居民一樣,在血型的分布上,A型所占比率極高(42.16%),而朝鮮半島的東南部(新羅)的居民,A型占42.80%,這種血型的一致性,可以說明兩個民族之間的關係。简单说,须佐命尊对应土著绳纹陶、矮黑人基因,大国主对应渡海绳纹陶、后李型母系基因,天照天孙对应弥生陶、韩国父系基因。

11、没去朝鲜的去了美洲

阿兹特克神话,太一化为奥梅堤奥托(Ometeotl),即“双神王”,他既是男性奥梅堤库特里Ometecuhtli)又是女性奥梅希瓦托(0mecihuatl),既是天又是地,既是光明又是黑暗,既是火又是水,既是秩序又是混乱,他的四个孩子即四方的统治者。混沌氏轩辕黄帝与玄女族主神黑神农真武大帝玄帝化为特斯卡特利波卡(Tezcatlipoca),天神,黑暗与混沌无形之神,夜之主,烟雾镜/美洲豹,战神,北方的统治者;黄帝为土,又成了缇匹尤雷特(Tepeyollotl),回声、地震、黑洞与动物之神,他是特斯卡特利波卡的变体,与山脉相关;以及地皇与天皇的结合体的特拉尔泰库特利(Tlaltecuhtli),古老的大地之神,改变地形与空气;炎帝化为阿兹特克守护神维齐洛波奇特利(Huitzilopochtli),战神,太阳与火之主,左蜂鸟,南方的统治者;东方青帝与浙江风伯化为魁札尔科亚特尔(Quetzalcohuātl),生命之神,光明与智慧文明之神,风与天之主,东方羽蛇神,西方的统治者;西方白帝(后被轩辕迁往山东)化为西佩-托堤克(Xipe-Totec):剥皮之主,力量之神,四季与重生之主,东方的统治者,早期曾与好战的南方之神惠齐洛波契特利争夺战神之位,被对方打败并且被对方剥下了外皮,从此东方之神只能狼狈地躲藏在位于东方的一个洞穴之中。四子即《子弹库楚帛书》地皇伏羲四子,其长幼顺序与龙伯北返时一路留下的先后顺序相同,最先是白帝留在湖北为高庙文化,然后是黄帝留在河南为裴李岗文化,再后是青帝去往山东为后李文化,最后是炎帝从河南分出来去往陕西为白家=老官台=大地湾文化。每当四子试图创世时,造出的东西便会落到他们脚下的水里,被玄水之神希帕克特里(Cipactli)所吞食。于是河南裴李岗文化黄帝与浙江上山文化风伯开始联手对抗河北的这天皇族黑龙王、上身为鳄鱼下身为蛇的龙形水怪,也就是磁山文化,最终河南之主损失了一只脚,杀死了它,并用它的躯体创造了世界。这其实是刚南下南海时地皇族与天皇族冲突的另一个版本,北返时大家都忙于逃避追杀,反而是之后风伯、黄帝归顺了泰皇族后,开始夹击黑龙族玄帝。磁山文化灭亡于八千年前,根据阿兹特克神话,最先称霸的是河南系,延续了676年,身材高大如巨人,之后山东系的羽蛇神用暴力推翻了美洲豹图腾的黄帝的统治,延续了364年,对应考古上后岗一期太昊的崛起。而河南系不甘心失败,对山东系发起了反击,恰好飓风袭来,最终两败俱伤,黄帝于是开始联合猴图腾的浙江系,对应考古上河姆渡文化的强盛,也是玄黄联姻的源头。之后水神开始称霸,对应考古上共工半坡系对三门峡的少昊枣园、东庄系的强势进攻,以及鱼吃鸟陶器的出现、夺取为战利品的鸟陶鼎。黄帝特斯卡特利波卡诱奸共工特拉洛克的妻子,其实是黄帝有熊氏分出的少典氏根据基因研究6500年前嫁去西北与共工氏分出的有乔氏世代联姻,则由此可知神农古国最早是在7500年前建立的,火雨则影射7800年前破灭共工在浙江统治的陨石天火,民化为鸟则是指鸟图腾少昊统治时代的到来。之后的676年由共工的妹妹查尔丘特里魁(Chalchiuhtlicue翡翠裙)即河伯主政,她同时是湖神,影射运城盐湖,即仰韶文化的庙底沟时代,最后少昊被特斯卡特利波卡即过继给黄帝大庭氏的炎帝用日食(根据日本神话)及谣言夺取了权力,民化为鱼则是指鱼图腾共工系有乔氏的两个儿子炎帝、黄帝将会获得接下来的统治权。阿兹特克神话继续说到,维齐洛波奇特利即炎帝成为新的统治者。而经历过之前四次权力变动,黄帝特斯卡特利波卡终于与羽蛇神联合,两者变成蛇,合力抓住了游弋在世界海洋中的巨大怪物特拉尔特库特利(Tlaltecuhtli),即特拉威斯卡尔潘泰库特利(Tlahuizcalpantecuhtli)启明星金星蚩尤,将她的身体分成两半:一半为天、一半为地,之后,诸神令它的身躯长出了山川、洞窟、草木、百花,创造了我们今天生活的世界。之后羽蛇神(风伯)与其双生神(风后)联合死神(大司命、少司命,即桓雄三族的云师)用之前的死者在世界之树所在的塔莫安天国用人骨加泥土加神血捏成偶像重新创造了人类,暗示风伯帮风后嫘祖拿下山东,及美洲文明是由桓雄三族的风伯系带去的。众神在特奥蒂瓦坎(Teotihuacan)神殿商议选出新的太阳,地位卑下的纳纳华特辛主动牺牲自己,虚荣的特库希斯特卡特尔也紧接着一起跳进了熊熊烈火之中,之后纳纳华特辛变成了强大的太阳神托纳提乌,而特库希斯特卡特尔则变成了月亮之神升上夜空,启明星金星蚩尤想要反抗太阳,结果被反杀,这里影射的是少昊庶子桓雄被轩辕命令去追击蚩尤残部之事。风神给太阳神提供支援,昏星(风后)则没有去反而背后拆台,映射风伯加入桓雄世仇追杀军之事及风后趁机政变将崧泽文化改变为良渚文化之事。由此可见阿兹特克神话对于诠释中国上古史的旁证意义,有那么多可以与中国对应的细节。云中君共工与雨师化为特拉洛克(Tlaloc),水神、雷神与闪电神,又因雨师红山文化出自太昊后岗一期而又是知生氏生育神;风伯化为伊厄科特尔(Ehecatl),风神(良渚文化),羽蛇神(风伯崧泽文化)的化身;东皇太一太昊化为托纳提乌(Tonatiuh),太阳神,战神;东君少昊化为汤普森缇克浩特宁(Piltzintecuhtli),年轻的太阳,愈合之神,黑夜第三小时之主;湘君化为麦丝莉(Meztli)或特库希斯特卡特尔,月亮女神;湘夫人化为开尤沙乌奇(Coyolxauhqui),统治南方星斗的女神(centzonhuitznahua),与月亮有关;河伯化为查尔丘特里魁(Chalchiuhtlicue),水、湖、河、海、溪、横水、暴风雨与洗礼女神;山鬼化为蝉蒂科(Chantico):火室与火山女神;伏羲化为奥波克利(opochtli),捕鱼与捕鸟之神,鱼叉和网的发现者;女娲化为修堤库特里(Xiuhtecuhtli),火与时间之神;神农化为森特奥特尔(Centeotl),玉米神,与Tianquiztli(昴宿星)有关;若拉妮(Xilonen),嫩玉米女神;风后嫘祖为修洛特尔(Xolotl),死神、雷电之神,护送太阳在夜晚运行(王后),金星晨星(白帝蚩尤)的昏星(克星),与天火有关(出自浙江),羽蛇神(风伯)的双生神;蚩尤化为特拉威斯卡尔潘泰库特利(Tlahuizcalpantecuhtli),启明星(金星)神,黎明之神;大司命化为米克特兰堤库特里(Mictlantecuhtli),死神,阴间的统治者;少司命化为米克特卡西瓦特尔(Mictecacihuatl),死亡女神,阴间的统治者;织女化为丝肯勒蕾克(Citlalicue),银河女神;牛郎化为斯肯勒勒唐尼克(Citlalatonac),丝肯勒蕾克的丈夫;申兹桑梅梅克斯寇阿(Centzonmimixcoa),四百北星神;申特申朱义斯奈久拉(Centzonhuitznahua),四百南星神;性爱女神考奇科特扎尔;特拉佐尔提奥特尔(Tlazolteotl):性欲、淫荡、性犯罪女神;乌伊斯托希瓦托(Huixtocihuatl),盐女神;唐米卡特盖弗宁(Tonacatecuhtli),寄托于欧麦利卡克宁(Ometecuhtli)的神;透奈特丝乎哈露(Tonacacihuatl),寄托于欧麦利卡克宁(Ometecuhtli)的女神;凯克密科特(Chicomecoatl),七蛇神,农耕女神;泰皇知生氏同时是炎王/炎母,所以其最早三女神化为科亚特利库埃(Coatlicue)、申茂麻(Chimalma)、让凯克密克(Xochitlicue),生育、生命、死亡与重生三个老女神,希腊神话也有;艾斯派普拉特(Itzpapalotl),黑曜石蝴蝶女神,参丝米特(tzitzimitl)的领袖,孕妇与儿童的守护神,在一些版本中,为塔莫安的统治者,另为索奇奎特萨尔(Xochiquetzal),珍贵之花女神;托奇(Toci),健康女神;特洛克-纳瓦克(Tloque-Nahuaque),创造神;地母神科亚特利库埃;世界主宰者波罗诺明纳列。天有十三重,即地之上、水神与月亮、星裙女神、太阳、晨星蚩尤与昏星风后嫘祖、烟雾镜、黑、蓝、白、黄、红、风、太极天堂(Omeyocan)。死后到天堂,成为战神也是太阳神的随从,叫做绿宝石王子。在这样服务四年之后,武士的灵魂受到最高的奖励,就是回到地面上,成为各种小鸟、蜜蜂、蝴蝶,吮吸花蜜、甘露。地下有九个阎王由狗引路。

玛雅神话宇宙观也认为有十三重天与九层地狱,地依存于巨鳄背上。太一化为创世神乌纳布库,埃及有九柱神,玛雅有九联神:伏羲与轩辕黄帝龙王化为最高神天神龙王伊特萨姆纳(Itzamna);女娲与嫘祖化为其妻分娩、纺织、月亮女神伊斯切尔,河伯化为日神克尼切•阿瓦;湘君昌意化为战神、非病死女神伊斯塔布;轩辕女儿红神农与轩辕母亲云中君共工化为玉米神、猎神、云神尤姆•卡克斯(Yum Kaax),分四方为水神图佩乌、土神古柯曼提斯、乌拉坎(Huracan)、火神托肖及木天堂;桓雄三族的雨师、云中君及雷神少昊化为拥有红白黑黄四张脸的雨神雷神恰克(Chac);桓雄三族的风伯化为战神、东方羽蛇神、风神库库尔坎(Kukulcan);桓雄三族的云师的蟾蜍图腾少司命化为蟾蜍地母神、大司命与眼光娘娘太昊化为北方死神阿赫•普切、被追击的湘夫人蚩尤残部化为南方珠裙女神;风伯雨师信仰的黑神农真武大帝赵公明化为黑战神、北极星神、可可树财神萨曼•埃克•丘亚赫,商人的向导;祭神柯卡塔被描绘成一只手上的火把点燃房屋,而用另一只手上的长矛捣毁敌人,此或象征桓雄。鹰神统治天空,为万兽之王,熊神统治大地,鱼神统治河流,即对少昊、轩辕、共工的崇拜。对比发现,阿兹特克、玛雅的神在中国原型神的基础上存在合并,但是合并主要基于传播氏族对其的感情,如三族的云师将神农与云中君共工合为玉米神、云神尤姆•卡克斯,体现的是家为巫史时代的非正统性,而中国道教则是按中国实际地理进行同地两神的合并。阿兹特克、玛雅的五行方位也都是错位的,内涵也有错位。玛雅还有印欧北狄人的卡门普斯神系:众神之王柯穆•卡门普斯、智慧神离雅赛姆河谷不远处克拉玛特沼泽地(末次冰期融雪彻底蒸发后今为克拉玛依大沙漠)王国的众神之长斯凯尔、劳•拉那山顶圣湖的怒神劳与大力神拉克。经过无数次的战役,斯凯尔在克拉玛特的沼泽王国终于无法抵御居高临下的怒神诸将的攻击,遭到灭顶之灾。斯凯尔被他的敌人挖出了心脏。陶醉在胜利的喜悦之中的劳及其众神决定在劳山举行盛大宴会和竞技赛。他们邀请各路神祇前来庆贺,斯凯尔的属下众神自然也不例外。欢庆日的那天,劳宣布竞技活动的第一项是赛球,这球就是从斯凯尔身上挖出的心脏。斯凯尔的属下诸神心里都明白,只要将心脏放回他们首领的身躯之中,他就会死而复生。于是,他们暗地里商议,要把斯凯尔的心脏夺回来,安放到他的身躯里去。斯凯尔诸神在山地各处躲了起来。驼鹿躲的地方离球赛现场,因为他最拿手的是跳跃。羚羊站在林子边,因为他的腿长,跑得最快。其他各兽,都守在劳停放斯凯尔身躯不远的地方隐蔽起来。斯凯尔诸神以逸待劳,占据了整个山坡的斜坡。狐狸帮驼鹿抢到了心脏,驼鹿跑累了,把心转交给等着他的羚羊。羚羊继续往前跑。劳和他的神祇穷追不舍,羚羊把心交给郊狼。狼再传给秃鹰,秃鹰又交给了山鹰,山鹰又交给了鸽子。鸽子带着心脏飞落到斯凯尔身躯停放的地方,把心安放在他的身躯之中。斯凯尔复活了,重新率领部属和劳开战。当轻扬的鸽哨传到劳和他的神祇那里时,他们就停止追赶,回到山上的圣湖。斯凯尔率众尾随不舍,战事又重新开始了。在厮杀之中,劳战败身亡。斯凯尔诸神把劳的尸体抬到湖边那高耸的巨石上。为了不让劳死而复生,斯凯尔命令诸神把劳的尸体剁成碎块,然后扔给圣湖里的拉克及其精灵,还骗他们说:“呶,这是斯凯尔的脚!”“这是斯凯尔的手!”尸体被一块块地扔进湖里,让拉克和他的精灵们美餐了一顿。他就这样战胜了对手,拯救了自己的生命,并在大神柯穆·卡门普斯的帮助下,平息拉克的愤怒。劳的诸神祇终于得知湖里的那个头颅就是他们的首领劳之后,就再也没去动他。如今他还露在湖面上,后来的人们把它叫做柯尔东那岛。

奥梅克文明拉文塔(La Venta)遗址的六个石旗幡、十六个参会人员石像,很可能是全中国六大文化(典型仰韶文化、非典型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屈家岭文化、崧泽文化、红山文化)的十九个有选天子权的势力在青帝夸父战死、东皇太一太昊、东君少昊被关入石室饿死、南岳金正蓐收蚩尤被杀而娄尤逃往日本后,湘夫人、投降的白帝其位被轩辕之子朱宣取代、新任炎帝、轩辕女儿中岳土正后土神农氏、玄帝风伯、北岳水正玄冥雨师等十五人选举出新任天子并恭贺其上任的情景再现。这个新选出的天子应该是炎帝的女儿,这也是轩辕在印欧人投降后、自己女儿任期届满而己方没有新的合适人选后不得不做出的妥协。也可以看到,十九个职位被包装为神后,大部分职位都是可以做到老死为止的,想要轻易找人替代都是不行的,轩辕宁愿空着等自己的儿女长成再来接班也不愿暂时让与外人。这十五个人也与青海大通舞蹈纹彩陶盆的十五个人意义相当。这组文物展现的不太可能是奥梅克文明六个城邦的十六个酋长开会的场景,因为奥梅克文明目前只发现了三个城邦,其想展现的应该是奥梅克文明在公元前3200年从中国离开这个具有决定意义的场面。正是在这次会议,崧泽文化的玄帝风伯被轩辕欺骗,赞同了追击娄尤防止其回来再次联合印欧人的议题,没有了“一人异则罢”的危机,被轩辕操控的新的女天子旋即任命风伯参与这次追击,风伯也只能宣誓世代执行这个神圣的决议,直到完成使命为止,风伯的崧泽文化从此被联姻轩辕的风后的良渚文化取代。所以中美洲考古还原的玛雅、印加、阿兹特克服饰都是羌族、蛮族的坎肩加满族、蒙古族的圈帽再加良渚的羽冠。西巴尔巴两条河流,即河水(黄河)、汉水(长江),世界树即汉中盆地的建木、南阳盆地的弱木、临沂的扶桑木。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