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二

唐朝和明朝比较(神武 钓鱼经验唐朝和明朝哪个更强大?)

目录

咱们不妨看看,两个朝代面临的外部战略压力以及分别采取的策略。

唐所处的时期本身就是一个群雄并立的时期,其面对的周边压力比汉甚至还要大的多。

唐朝面临的复杂局面

青藏高原,吐蕃崛起,直接威胁关陇。

东北地区,契丹和奚族在南北朝时期的混战中逐步崛起,此外室韦势力也逐渐露出眉目。

更不用说当时东北本身崛起了渤海国,这个国家的势力本身就很强。

在北线,唐朝面临的是从突厥到回鹘的一波一波强大的敌人,甚至其战略手腕越来越强。

在西域,唐朝面临吐蕃和东突厥/回鹘的两面夹攻。

在西南,南诏崛起,同样是一个地域广阔,人口众多,战略手腕狠辣凌厉的政权。

唐朝面临空前的战略压力,恐怕比汉朝还要大的多。

毕竟汉朝主要面临的是北线的匈奴,而东北,西南和西域虽有敌人,但其势头远不能和契丹,渤海,吐蕃,南诏,回鹘这些敌人相比。

唐朝交出的答卷

那么唐交出了怎样的答卷呢?

北线,唐朝接连击溃东突厥,后突厥,最终使得回鹘内外交困被黠嘎斯灭亡。

西线,唐朝屡次击败吐蕃,在漫长的竞赛中,最终熬死了老对手。甚至张义潮收复了河西。

南线,在唐朝坚持不懈的打击下,南诏被打崩。

东线,屡次勾结突厥的奚族被唐朝狠狠打击,契丹被压制,室韦被收服。同时高句丽和百济在唐的前中期就被消灭。

当然,唐的边疆政策可能有些失误,边疆也有胡化的问题。

但我们需要看到,唐朝面临的敌人,本身都是成型的胡族国家。

经过南北朝数百年的混战,这些国家的组织度,文明水平,技术层次和战略博弈能力,已经得到了飞速的成长,再也不是汉朝时那种组织较为松散的样子了。

相比来说,明面对的战略压力比唐要小太多了。

明初面临的局面

北线,明朝主要面临的是北元的势力,后来还有瓦剌和鞑靼的势力。

但这些势力很难说比东突厥和回鹘汗国更强。

东线,明朝面临的是建州女真海西女真,但东北本身遭受过元末大动乱的沉重打击,这些部族的实力,恐怕远不能和契丹相比,更遑论和渤海国和高句丽比了。

西线,明朝面临的是羌胡和吐鲁番势力。但这些势力也很难和西突厥以及回鹘汗国相比。

西南,青藏高原的力量早已衰败不堪,根本不可能和吐蕃相比,无论是绝对实力还是相对实力,明初的青藏高原已经远远不复当年的盛景了。

西南,云南已经被元朝收回来,明朝主要是继续开垦和消化。这一点是长期的工程,但打击土司的难度,恐怕比击溃南诏要小吧。

东南线,这一点明初的压力和唐初差不多,都非常小。

因此我认为无论哪个方向上,明初面临的战略压力都比唐初小的多。

当然,明初面临着北方汉人“胡化”的问题,但唐初也面临着北方直接被胡族安营扎寨的问题。

明朝的行动

如果细究的话,那么唐初的局面比明初差的多,李世民能掌握的户口数量最多也就朱元璋的几分之一。

北元可是比突厥差太远了,而且明朝的时候东北也没有渤海国和高句丽这种地区强权,西域也没有东突厥这种干扰,青藏高原的力量更是比吐蕃差远了。

所以我一直没有想明白所谓“明朝开国时北方人少,所以明朝开疆扩土不如唐朝”的逻辑在哪里。

朱元璋恢复华夏的功劳,当然非常值得赞扬。同时朱元璋对北线的草原势力稳扎稳打,对西南逐渐消化,对北方逐渐去胡化的思路,是值得肯定的。可以说这体现出朱元璋一贯的稳健思路。大宁都司的设置其实就体现了这一点。

后来朱棣因为外界形势所迫放弃大宁都司和开平,其实也可能是出于权宜之计,毕竟朱棣同样有大战略,应该也有他的考虑。

然而,后世的人对于开平和大宁,对于西域和漠南,对于越南和青藏高原,对于更广阔的东南亚,竟然不去努力收复,而是直接躺平,实在难以理解。

气候变化的影响?

某些观点认为明朝后期的收缩是因为“气候干冷化”。

然而,气候变冷,难道就一定要收缩吗?

河套地区依然可以耕种,而且俺答恰恰是招募汉人农民去耕种的,而且明长城外部依然有很多可耕种的土地。

气候干冷化之后的行动才更能看出一个朝代的战略水平。中央集权政府本身就有应对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的能力,不把这种能力充分发挥出来,而是选择了收缩,那自然是白白浪费了组织潜力。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