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二

吃龙肉的注意事项是什么(黄河钓鱼经验吃龙肉的注意事项)

在中国传统文化体系里,关于“龙”这个生物的描述向来很上等。帝王用它当做权利的图腾,老百姓认为它能避灾招福,再加上一些神乎其神的神话渲染,龙在人们心中就成了神圣的象征。

但龙也不是一直都高不可攀。

说到底,在“万物灵长”的人类面前,龙不管多么神圣也终归是为人服务的。说它能腾云驾雾、呼风唤雨也许不假,但同时,能够把龙玩弄于股掌之上,决定其命运甚至生命的往往也是人类。大家耳熟能详的,有哪吒闹龙宫、杀东海三太子,剥龙皮抽龙筋做腰带的故事,而像这种龙族在人类这里吃瘪的事迹,还着实不在少数。

有明确龙族屈辱记录的,如《拾遗记》云:“燕昭王时,以龙膏为灯,光清澄若水,光焰五色,人以为瑞。”——这是把龙的脂膏抠了燃灯的例子。

与哪吒抽龙筋做腰带相似的,还有《西游记》里镇元大仙的刑器。镇元大仙抓了偷吃人参果的师徒四人后:

“‘且与我取出皮鞭来,打他一顿,与我人参果出气!’众仙即忙取出一条鞭,不是甚么牛皮、羊皮、麂皮、犊皮的,原来是龙皮做的七星鞭,着水浸在那里。”

抽筋剥皮、膏脂燃灯,暂不提在这之前龙类被虐杀的景象,单说这牲畜一般的遗体待遇,就意味着在古代,龙也并不像现代人印象中那样始终保持着高高在上的神圣性。

进而,既然大伙都把龙作践到这个程度了,那么吃去皮抽脂后的“龙肉”,似乎也就成了一件顺理成章的事。

所以关键来了,这龙肉到底好不好吃,吃的时候又该有什么讲究,人们又该去上哪弄龙肉的食材呢?

关于这些问题,机智的古人们早就有了明确的答案。

传说中龙肉最好吃的部位

龙肉里,最值得吃的部位是什么?

流传千年的成语里有答案——龙肝凤髓,这是至高无上的食材。正史里少有对龙肝口味的描述,但各种传说演义中常喜欢拿龙肝做文章,以体现宴席的尊贵程度。孙悟空大闹天空的时候:

“大圣驾着云,念声咒语,摇身一变,就变做赤脚大仙模样,前奔瑶池。……。只见那里:桌上有龙肝和凤髓,熊掌与猩唇。珍馐百味般般美,异果嘉肴色色新。”

再有,如来捉了孙悟空,为表庆贺,玉帝召集各方来客举办安天大会,大会上:

“玉帝传旨,即着云部众神,来此赴会,同谢佛恩。调设各班座位,安排龙肝凤髓,玉液蟠桃。”

可见就算在这天宫,龙肝也是蟠桃一个级别的食材。但是在人间,老百姓不一定识得这好货。《济公全传》里有这样一个情节,石成瑞想刁难银屏,说:“娘子,听说山海八珍,有龙肝风髓豹胎熊掌最好吃,我要吃龙肝行不行?”

“银屏立刻拿笔在粉壁墙上画了一条龙。用手一指,这条龙就活了,张牙舞爪就要走。银屏小姐过去一宝剑,把龙开了膛,取出龙肝来,给石成瑞煮好吃了。”

不知这龙肝是幻化而来的缘故,还是本身就对不上他的胃口,最后“石成瑞他老不喜欢”,甚至评价不如先前做的鲥鱼,这宝贝龙肝也就白白糟蹋了。

当然,民间故事里关于龙肝的描述固然多,但也不能否认其中很多都是小说家的信手安排的情节,对龙肝的描述是为了更好地渲染气氛,只能做辅助参考。

而真正龙肉吃法的参考基础,还得看史书中的记载,我们下面讲。

第一个吃龙肉的人

中国人食龙的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4000多年前的五帝时期。

说起来,龙第一次被吃的经历颇来头不小。而参与这次“食龙记”故事的人物也都不一般——由于历史过于悠久,他们中很多人都被后人追认为现存的几个大姓氏的祖先。

吃龙肉的前提,没有食材是不行的,所以咱还得先从前提,“职业养龙人”这一脉开始说起。

说黄帝有一位子嗣名叔安,其封地为“廖”,因此得名廖叔安(一作飂叔安),这个人现在被认为是廖氏的祖先。史书上关于廖叔安的记载不多,唯常用三个字“善养龙”。

但把养龙事业发扬光大的,是他的儿子,董父。

《春秋》有过描述,意思是叔安有个儿子,叫董父,喜欢跟龙打交道,知道龙喜欢什么爱吃什么,所以当时的龙都爱跟他玩。后来就开始帮着舜帝养龙,舜很高兴,就给此人赐姓叫董,氏叫豢龙氏。

“昔叔安,有裔子曰董父,实甚好龙,能求其耆欲以饮食之,龙多归之,乃扰畜龙,以事帝舜,帝赐之姓曰董,氏曰豢龙。”——《春秋·昭公二十九年》

(这里插播一下,董父,也是今天董姓的祖先)

董父这一代职业养龙人还算养的不错,但在这之后,豢龙氏一脉就断了消息。靠谱的养龙人一缺位,到了夏朝,到夏帝孔甲这一代终于出事了。

孔甲在位时期,因为顺服天帝(中国神话中至高无上的神),于是天帝赐孔甲两条用来给他牵马车的龙,这两条龙分别出自黄河和汉水,雌雄各一只。用龙拉车这事是挺拉风,但是接下来的问题很严重,豢龙氏家的人断了联系,皇帝后院屯的这俩龙谁也不知道咋养。

好在这个时候冒出来个人叫刘累,说自己曾经跟着豢龙氏学职业养龙,可以接这个活。孔甲很高兴,还给刘累赐名“御龙氏”。

“孔甲不能食(食:喂养),而未获豢龙氏。有陶唐氏既衰,其后有刘累,学扰龙于豢龙氏,以事孔甲,能饮食之。夏后嘉之,赐氏曰御龙。”——《左传·昭七》。

然而,谁知道刘累其实是个二把刀,甚至可能只个江湖骗子,没过几天,一条雌龙死了。

刘累一琢磨这下玩脱了,得找辙先混过去,于是想了一个馊招。龙养死的事先按下不表,刘累自己偷偷摸摸把那条死龙给剁成肉末炖了,寻思没准皇帝觉得“真香”,就能放他一马。

当日,刘累把做好的龙羹上贡,孔甲果然“真香”,于是问刘累“再来一碗”。刘累一听怂了,炖龙容易杀龙难,于是赶紧收拾细软逃跑了。

于是,龙第一次被人类食用的历史就是这么滑稽且屈辱地完成了。好在其中对我们来说一个最有价值的信息点是,第一个吃龙肉的人对龙肉的评价还算不错。

对了,这个刘累,也是今天刘氏的祖先。

刘家人的食龙传统

可能是刘氏祖先开的这个好头,也有可能是龙就是跟刘家命里犯冲,后来被明确记载有食龙经历的也都是刘家人。

据《拾遗记》记载,西汉时期,汉昭帝刘弗陵在黄河钓鱼,他手下有人钓得一条白龙,那龙“长三丈,若天蛇,无鳞甲,头有一角,长二尺,软如肉焉,牙如唇外”,但是奈何刘弗陵不识货,说“这长条鱼有啥稀罕的?”于是让手下的官员给把这条龙给淹成了咸菜。

“乃命太官为鲊,骨青肉紫,味甚美。帝后思之,使罾者复觅,终不得也。”——《拾遗记》

后来刘弗陵一尝,“真香”,于是派人去钓,但再也没钓到过。

另一个攒龙肉局的是东汉的汉章帝刘炟。汉元和初年,一条青龙在大雨期间掉到当时的皇宫中,刘炟,没含糊,当场给龙炖了给大伙分了吃了。作家李尤当时应该在场,他在后来的文章中曾提到:“这东西的味跟龙羹似的”,意思是显摆自己曾经吃过龙羹。

“汉元和元年大雨,有一青龙堕於宫中,帝命烹之,赐羣臣龙羹各一杯,故李尤 《七命》曰:‘味兼龙羹。’”——《述异记》

龙肉的特性和食用注意事项

上面提到的龙肉烹调方法,不是清水炖,就是腌咸菜,总让人觉得有暴殄天物的感觉。那么龙肉到底怎么品才能充分发挥龙肉的价值呢?

我们可以根据龙肉的肉质属性进行分析。《博物志》中对龙肉的属性进行了简短明确的描述:

“龙肉,以醢渍之,则文章生。”——《博物志卷四·物理》

醢通“醋”,意思是龙肉用醋来泡过之后,就会产生五色花纹。

《博物志》的作者是西晋时期的张华,传张华博物洽闻,当世无比,同朝的《晋书》中就有提到过张华以此龙肉属性辨别龙肉的故事。

陆机曾经用鱼肉招待张华。张华揭开所盛器皿就说:“这是龙肉。”众人不信。张华说,你们往上面倒上醋(苦酒)就知道了,众人照做之后,五色的光芒从中泛出。陆机于是向进献者进行了询问,经确认,果然是龙肉。

“陆机尝饷华鲊,于时宾客满座,华发器,便曰:‘此龙肉也。’众未之信,华曰:‘试以苦酒濯之,必有异。’既而五色光起。”——《晋书·张华传》

所以说,如果大家需要在家里摆龙肉宴,又想显得自己很懂行的话,一定要给大家表演一出醋泡龙肉的戏码,待五色光照耀大厅,吃龙肉的仪式感也就出来了。

当然,因为龙毕竟在某种意义上是个超自然生物,所以在品用之前,也要充分了解禁忌事项和必要的礼仪。

《聊斋志异》的《龙肉》篇中说,有个叫龙堆的地方,太史姜玉璇说那下面到处都是龙肉,人们可以随便去拿,但是关键要注意不要提“龙”这个字,否则就会“霹雳震作,击人而死”。

“姜太史玉璇言:“龙堆之下,掘地数尺,有龙肉充牣其中。任人割取,但勿言‘龙’字。或言‘此龙肉也’,则霹雳震作,击人而死。” 太史曾食其肉,实不谬也。”——《聊斋志异》

所以,遇到有好心请你吃龙肉的朋友,大伙可千万别干出在桌上喊“龙肉真香”这种遭雷劈的事。

聊了这么多龙肉的事,想必大家也都馋饿了,那么问题来了,咱现代人到底上哪获取龙肉的食材呢?也许大家只有上淘宝上碰碰运气了: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