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时候你意识到卫生间不只是卫生间英语(全民钓鱼 经验什么时候你意识到卫生间不只是卫生间?)
这几年,随着我走入越来越多的家庭后,对卫生间这个在家居空间里只占弹丸之地的功能区,有了新的认识。表面看,卫生间只需满足洗漱、沐浴、如厕这三项简单明确的功能,事实上,这方小小的地儿在现代家庭里,除了功能需求已然升级,还额外负载着一部分心理和情感需求,尤其是只有一个卫生间的多口家庭,它的存在就更微妙了。
01 卫生间的多重“身份”
分享两个我在入户调研时遇到的家庭故事,两位女主人的卫生间时光,也许是一部分都市女性的缩影。
〉〉临睡前的放松
女主人A,是三代四口人的家庭结构,比较特殊的是,家中只有她一位女性,平日工作忙,家里成了老中小三代男性的主场,用她的话说,全家人都活得粗糙,三个老小爷们把她也“传染”得很“男”了。
每天晚上,A总要捱到最后一个洗漱,等儿子、老公、爸爸都睡着了,她享受一个人待在卫生间里,放点音乐或者综艺当背景声,细细卸妆、护肤、洗澡,兴致上来还会敷张面膜坐在马桶小酌一杯,舍不得去睡。
我问她,为什么不去客厅,她的回答很有意思:卫生间小小的,整个人好像被包裹了起来,很放松。
〉〉短暂的诗与远方
女主人B,是一家三口的城市新移民,爸爸在外打拼,妈妈把家里和孩子的事包圆了,也把她自己所有的时间都贡献了这个小家庭。
原本孩子上学后,B每天能有几小时的自主时间,今年上半年,孩子因为疫情居家上课,肚子饿了叫妈、作业不会叫妈,找不到东西叫妈……每天无数声妈,时间被肢解得七零八碎,听到“妈”头就炸,血气自动上涌。
B觉得这样对孩子成长不利也不公平,自己找到的解压方式,就是蹲卫生间。坐在马桶上刷会儿手机、大脑放空,就觉得特别轻松,哪怕只有二十分钟,人也像重新充足电回了魂,走出卫生间又元气满满。
在这两个普通家庭,卫生间对于两位女主人的意义,跟它本来的功能属性并没有直接关联,不得不感慨,设计师们永远也猜不到真正的使用者会有怎样的创新。
图:电视剧《安家》中,叶蓓蓓为了不影响老公休息,拿着电脑在卫生间加班
这样的家庭并非个案,愿意在卫生间放空的也不只有女性,不少男性屋主表示,蹲马桶时安静地刷会儿手机是一天中最大的消遣。
在我看来,空间设计的第一要素永远是“人”。当家庭卫生间的使用者,需求已经超越了简单的洗漱、如厕、沐浴,就要挖掘没有说出口甚至屋主自己都可能未察觉的隐性需求。
02 卫生间,功能分离的现代需求
卫生间虽然属于家庭公共空间,但一旦被某个人使用,就短暂地变成了这个使用者的专属空间。
从功能上来说,洗漱、如厕、沐浴,这三大行为在使用上存在明显的“早高峰”和“晚高峰”。如果家里只有一个卫生间,尤其既有上学族又有上班族,就可能发生“占位”冲突,起床就听到“你快点”这样的催促声,非常影响一整天的心情,长此以往也在不经意间伤害家人间的关系。
很多人在装修时已经考虑到干湿分离,即洗手台和洗浴区的分离,将水汽集中在局部,达到保护家居设备设施的目的。
我个人更建议考虑“功能分离”。在卫生间使用的早晚高峰,洗手台与洗浴区单人使用时间都比较长。想象一下,洗手台上的冲牙器、电动牙刷、洗脸仪、吹风机……哪位成年女性进了卫生间不得至少半小时才出来呀,这期间如果有家人想用马桶,就会“憋”到受伤,哪怕亲密爱人,在一方洗澡或洗漱时,另一人在同一空间如厕,多少都会有些不自在。
三代同堂的家庭,在只有一个卫生间的条件下,尤其要考虑“功能分离”。最为理想的状态,是将洗漱、如厕、沐浴三个功能都设计成独立的空间。
我参与的住宅设计:洗漱、如厕、沐浴完全分离
也许会有人说,只有大房子才有资格设计成这样的格局。人很容易被眼睛所见到的画面束缚住想象,如何更合理地利用空间,是设计师的任务,作为使用者最要紧的是大胆提出需求。日本出了名房子小,但看他们的房屋布局,卫生间大多做到了功能三分离,甚至四分离(比三分离多一个家务间)。
图:日本公寓里的卫生间布局
图:不管房子大小,都能做到卫生间功能分离
如果空间实在不允许,为了解决卫生间早晚拥堵,退而求其次尽量将处于矛盾核心的马桶分离出来。多人口结构的家庭,独立马桶间是可以提高和谐指数的存在。
独立马桶间有利于提升家庭和谐指数
03 日本独立马桶间的启发
去日本旅行,尤其是住过日本民宿会发现,他们的马桶间并非只有马桶,非常迷你的空间里,有马桶、卫洗丽、扶手、纸巾架、洗手池、擦手毛巾,甚至有的还有男性小便池,把如厕的需求考虑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勉强容得下一个人转身的空间里,五脏俱全,设计细节一点不含糊,这才是正儿八经螺蛳壳里做道场。
马桶边上配小隔板,给书或手机一个安置之地;纸巾架安装在马桶前,再也不用担心扭身拿纸闪到腰;双纸巾架的设计,避免进了厕所才发现纸已用光;木制扶手,老人和孕妇秒懂的体谅,成年人马桶蹲久了腿麻,也是救急之需;便后洗手有mini洗手盆,不必再绕回洗手台,在早高峰洗手台紧张时,还可以为洗漱救救场;洗手盆右上方安装插手毛巾架,将如厕这个行为解构到每一个动作。容不下洗手盆的马桶间,就用带洗手盆的马桶(别以为这是日本才有的产品,现在国内也可以买到啦)。
有的马桶间还安装了男性小便池。“对不准”,是清洁马桶的人“咬牙切齿”的恨。
你一半我一半,虽然空间上多占了0.5-1平方米,但确确实实多了一种可能,男性人口居多的家庭值得权衡。
04 提升卫生间幸福感的必选单品
注意到日本独立马桶间共同特点没?有一件设备是他们的标配,那就是卫洗丽。
这个由TOTO在1980年投产问市的产品,带来了如厕的革命。如果要票选提升卫生间幸福指数的单品,我的选择非卫洗丽莫属。
卫洗丽在日本有多受欢迎呢?日本家庭的智能马桶覆盖率超过90%,在日本很难找到没有智能马桶盖的酒店,甚至大部分地铁站,机场、商场等公共场所的卫生间里也都有配备,它已经成为全民生活中不可分离的一部分(想起十几年前在日本第一次使用卫洗丽的经历真的是笑到肚子疼,这又是另一桩故事了,有机会再分享)。
在日本生活那些年,经常看到游客在电器店购买卫洗丽。早些年我的亲戚朋友去日本旅行,初次接触厕后水洗,那绝对是一种难忘(震撼)的体验,回国时也都不能免俗地会扛一台回家。
图:我在日本成田机场拍摄的无障碍马桶间
现如今,卫洗丽已经走进很多中国人的家里,之所以深受用户喜爱,我想是它提出的水洗概念真的是刷新了人们对“大小方便”的认知,让如厕这件事情变得舒适、清爽、贴心,也大大改变了卫生间的清洁面貌。
从产品功能设计上,卫洗丽化解了上厕所的很多尴尬事,也着着实实解决了如厕时的一些痛点。
保温便座:屁股再也不用接触冰凉马桶,冬天谁用谁知道的惬意。
智能清洗:对于擦屁屁还不太利索的孩子、生理期女性,腰腿不便的老年人、痔疮患者等等,各有各的体贴(同事家90多岁的太奶奶在第一次使用了卫洗丽后就欣然接受了这个新鲜玩意,并主动要求在乡下老家也给她装一个)
多档水势调节的设计,让男女老少都可以轻松找到适合自己的力度。从小使用卫洗丽的孩子,有助于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暖风烘干:水洗之后不用担心屁股湿漉漉,和煦暖风让PP清爽。有了这项功能,脏厕纸基本就不见了,卫生间的异味也会大大减少。
早些年的卫洗丽产品,我曾纠结喷嘴日常清理,还会购买专用的清洁剂定期清洗,但是现在的产品采用电解水除菌技术后,这个卫生担忧被解决了,它的原理也很神奇: 整个过程不需要添加任何化学药品和清洁剂,普通生活用水经过电解后形成电解水,电解水所含的次氯酸成分,具有除菌作用。每次使用卫洗丽,电解除菌水都会对喷嘴内外侧进行清洁除菌。即使没有使用时,也会定期进行喷嘴自清洁,让其始终保持良好的洁净状态。这套智能洁净系统,对于多口人家庭来说,大大消除了共用马桶的卫生隐患。
除了以上这四大我认为最为实用(刚需)的功能外,经过40年的发展,卫洗丽在很多细节设计上做到了人文关怀,比如盖板静音缓降,不易产生噪音;采用触媒除臭,避免了先后如厕的气味尴尬等。
如果要给老人选配卫洗丽,可以考虑手持或者距离马桶最近的墙壁立面安装操作面板,因为老人的视力没有年轻人好,让他/她低头找按钮可能会有困难。
现代人发明了各种“禅”:写字禅、喝茶禅、钓鱼禅,甚至还有马桶禅,借用一个空间或行为来帮助被巨量信息冲击的人类进入到一个短时专注的状态,如果卫生间会说话,大概也会奇异于用户的奇思妙想大胆创新。
但是无论如何,一个解决正常生理需求的空间,从茅厕,发展到便所,再到卫生间,光是从名字上就已经体现出了使用者内心的期许和愿望,而如今它的进化并未停止,对于一个家庭的意义,可能也早已超越了“卫生间”本来的意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