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二

创业一直失败还要继续吗(全民钓鱼 经验糖果创业一时失败一时爽,一直失败一直“爽”)

前阵子加入了一个收费圈子,看到各位大神大牛的分享,确实受益匪浅又深感汗颜。如今90后都已早早地财务自由,而我一个85后还在脱贫的道路上徘徊,着实感慨。小半辈子成功的经历不多,失败的经历不少,创业5年,只有些失败的经验跟大家分享,如果对正在或者即将创业的圈友有所借鉴,那就甚为高兴,文字比较多乱,权当看流水日记吧,抱歉。

1

2012年,刚从武汉被调到北京半年,那是移动互联网崛起的时代,增量市场,只要借chao鉴xi海外流行应用,或者针对某些可见需求的空白市场开发一个APP,不用怎么推广就可以获得源源不断的流量,那时经常爆出各种现象级的互联网产品。眼见于此,我也萌生自己开发互联网产品的心思,虽然是计算机专业出身,但对编程无感(08年在“深度deepin”实习学习制作GHOSTXP,毕业后就在留在公司负责各个网站产品运营SEO,后面有产品经理的概念后就成为产品经理,一直没敲过代码),所以得联合其他人一起做,还好身边都是程序猿朋友。

12年第一个想做的产品是面向钓鱼人的应用,那时候满足钓鱼爱好者的产品除了论坛的形式,还没有APP,所以拉了个妹子做UI设计,拉了一个刚到北京的原武汉的同事做后端,然后我室友负责安卓开发。产品功能主要是基于LBS展示钓场、社区及商城,很快第一版设计稿就出来了,名称叫“找坑儿钓鱼”,但是做后端的童鞋因为刚进百度,为了KPI和升职,没有多少时间参与就退出了。少了一个核心之后,大家就没有那么积极了,都是兼职,也都是刚在职场站住脚跟,项目纯凭兴趣参与没有费用投入,我也没找到合适的人员补进,所以这个项目就搁置了。后来就看到类似“钓鱼人”这种APP开始席卷市场。

12年第二个想做的产品是宠物交友,这个是我室友提出来的,他养过小狗,而且我们住的楼下就有个宠物医院,我就做了份调研,发现这个市场确实很大,不仅客单价高,用户群体还很活跃,于是我又开始攒人,但是发现现在凑成一个能干活的团队比之前更难,大家都在各自公司奋斗,收入稳定攀升,拿出精力投入到一个不确定的事情上确实都不太愿意。后来就看到类似“遛遛”这种APP开始席卷市场。

13年接触到BTC,那时候才300RMB 1枚,对它的金融价值还不了解,只是觉得这个区块链的想法是真的牛逼,然后就些许关注,到涨到2000的时候,买了1枚,涨到4000的时候卖掉,然后涨到5000的时候又买了1枚,后来到8000,第二天直接瀑布回到2000,然后我就没敢玩了,将币转到了国外的挖矿网站http://cex.io挖矿,后来这个网站算力不值钱了,总之是亏了点。那时跟同事弄了个微信订阅号,叫“BTC/LTC行情”,抓取的网上BTC和LTC实时价格,做价格提醒推送,那时订阅号还有很多接口可用。这个公号没做任何推广就有400人关注,后来我们也没更新升级,再后来我们自己都忘了做了这么个公号。

13年下半年,我拉着几个同事把未完成的找坑儿钓鱼APP做成了微信订阅号,那时候订阅号接口还很丰富,用户可以对公号提交坐标、文字或者语音来查询附近的钓场。上线之后,我在贴吧发了一个介绍找坑儿公号功能的帖子,一个星期就有3000个用户关注,后来又上线了鱼获墙提供大家晒照片,每天有100+用户分享照片。后来我们也没怎么管,让它自由发展,再后来微信订阅号取消了接口权限,这个号就相当于黄了。

14年底,正式辞职创业,与第一波合伙人一起调研了餐厅手机点餐系统替代“点菜宝”的可行性,后来由于被“内斗”,项目没有启动,再后来各种手机点餐系统铺天盖地。

现在总结这段创业之初的经历,有以下几点收获:

1.1 将想法开始实施,是0-1中最关键的一步,启动=0.9

1.2 红利期,有明确的趋势和机会时,需要All in(至少80% in)并坚持

1.3 全员兼职很难成事

2

经过很多次思想斗争,14年正式离职创业。我有个多年的好朋友,在360当了一年小组leader,知道他技术过硬,我自认为对产品和运营理解深刻,他跟我刚好互补,所以把他拉了出来,那时候自信得都没有提前考虑创业的方向,什么资金投入,团队配备,试错周期,退出机制全部没想过,就觉得随便找个需求,弄个App出来就能成。后面我把室友也拉进来,做APP嘛,客户端RD肯定得有,好朋友也拉了一个我们共同的同事负责后端。第一次开会的时候,我就说大家把职责划分一下,我负责产品规划和运营,好朋友就总控技术,因为好朋友年纪最大,我推荐好朋友为我们的leader,大家有分歧的时候,好朋友的意见占2票。我还没说完,好朋友拍案而起,指着我的鼻子说:你不能负责产品!我说为什么,他说不可能让你说了算,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我就一脸懵逼。自此之后我的噩梦就来了,不管是调研市场,还是讨论产品细节,好朋友都要怼我的观点,很多时候直接人身攻击,刚开始自认专业知识过硬的我会怼回去,我始终认为争论是正常的,最后达成一致就是好的,大家需要磨合,但是我发现不管是怎么沟通都是无解,对方是种无赖打法,每次讨论都能变成吵架。这种情况持续了2个月,大家做了一个故事接龙APP,上线后没什么用户,我都不知道为什么要做这个App,一切都在莫名其妙的进行,每次开会也都没有实质内容沉淀。

后来我就明白了,原来是好朋友想负责产品,那行我不跟你吵了,你负责产品你说了算,你说做成啥样就做成啥样,我负责运营得了,咱们赶紧做出东西来。结果还是不行,说我不为团队操心,全部他一个人负责太累。我心里真是一万只草泥马奔过。特别是有一次,大家瞎忙到晚上9点一起坐地铁回家,我因为参加了一个诗歌会,给人发了一下我写的诗,刚好被好朋友看到了,然后他就疯了,说大家都在为创业焦虑付出滴血,你却在这里写诗泡妞,你还是人么,巴拉巴拉。。。

这还是我认识的那个好朋友么,暴戾不讲道理,怎么去360一年了就变成这样。【珍爱生命,远离360。我有4个同事好友都在360里呆过,公司文化就是吵架人身攻击,比狼性还狼性,项目会议就是看谁吵得赢才能拿到资源,拍桌子指人鼻子骂街是常态,老周就是骂街踢人好手,在这种氛围下,加上项目组之间的竞争,性格都能被扭曲】即使到这个地步,我还是认为跟他还是可以磨合的,所以又坚持了2个月,调研了餐厅手机点餐,这个确实值得做,但人心散了,我打算散伙,后面又尝试一起加入了一个牛逼的创业公司磨合,最终确认了重要一点:好朋友把我当作了竞争关系而不是互补合伙关系,所以我选择一个人退出。

这段连公司都没注册的奇葩创业经历,让我痛苦又倍有收获:

2.1 合伙人太关键了,要像找老婆一样找合伙人,一定要志同道合,能够互补,大家各自发挥最大价值

2.2 不要为了创业而创业,没有明确的方向和市场,不要轻易离职,饿肚子的情况下也很难把事情做好

2.3 发现问题需要及时止损,切莫有侥幸心理

3

从创业公司离开后,我还是打算创业,鉴于前面失败的经历,我只拉我熟悉并一起做过项目的同事合伙,刚好15年推全民双创,不少朋友向我咨询开发App的事,索性我们就干起了研发外包,这个是能保证我们有饭吃的一个事业。没想到后面业务越来越多,没做宣传,就靠圈子里的朋友和老客户介绍,我们团队5个人已经吃不完所有项目,于是8月份我注册成立公司,叫“不止科技”,然后联系散落在BAT的各个程序猿同事好友,让他们签约成为我们的兼职金牌开发,推出程序员经纪人的概念,打造了嗡嗡众包平台,希望用专业的产品经理对接客户与程序员,利用在线协作、资金及代码托管形成一个去中心化自运行的闭环。

嗡嗡上线之后,运行良好,基于我们自身的经验形成的愿景是实现去中心化的项目开发交付管控,同时通过远程办公在线协作以及全栈的代码组件化,减少项目开发中沟通成本和重复造轮子的成本。实现这个愿景呢,有点难:一个是需要大量的项目来做功能模块提炼,其实很多细分的功能都有人做了,比如聚合支付、分享、第三方登录、推送等,将功能模块整合成统一的接口标准就是个繁重长期的活。另外一个就是编程语言碎片化,如果想通过嗡嗡平台实现组件化的拼构,得让平台上的开发者门使用统一的一套编程语言标准,这个事情不简单,“PHP是世上最好的语言”。。。

为了实现我们的愿景,嗡嗡众包平台正式版完成后,我开始接触投资人,希望能通过融资扩大我们的影响力,同时支撑我们的全栈功能组件化之路。各种投资人见面会参加不少,也做过一些路演,其中还有不少骗子单位,需要缴纳高昂的会员费才能对接投资人。靠谱的投资人反馈,众包这一波投资已经过去了,该投了都投完了,比如码市、程序员客栈等,另外就是我们自身优势不明显,不足以给予投资人信心。后来又有不少FA主动说要承接嗡嗡的融资项目,有些需要提前付费的我们认为是骗子直接pass,有些我们觉得融资提点太高,都给拒了,最后融资之路不了了之。后面到了17年,随着创业大潮的退去,资本寒冬的来临,我们接到的业务也越来越少,后来我将嗡嗡众包改为嗡嗡研发服务,开发项目基本都是自己消化了。

嗡嗡是我们一直坚持到现在的项目,这段不算成功的经历总结如下:

3.1 在收入好的情况下,没有建立品牌意识,忽略市场营销的作用,就很难做大

3.2 能融资的时候一定要融资,莫装逼,能仰仗FA就仰仗FA

3.3 要保证公司账上有钱,嗡嗡的业务费用都是根据项目分给程序员们大头,我个人小头,公司0头,我都是用我个人的收入贴补公司的开销,一年也不少,有时候就会出现捉襟见肘的情况,其实完全可以避免,合理的状态是公司要有资金池

4

眼见公司变成纯粹的互联网外包公司,有合伙人已经因为厌倦又回其他公司上班了。于是我考虑还是得自己做点项目,于是17年我又重启了“找坑儿钓鱼”的项目计划,但是这时候市面上钓鱼APP已经非常多了,我们就换了一个切入点,做钓场团购和休闲钓鱼比赛报名及成绩记录展示,这个切入点我到现在都认为是可以做起来的,但是这个特别注重本地线下的服务,直接线上推广很难有效果。

第一步必须是收集到真实的钓场信息,并与钓场签约,类似美团O2O一样,需要有一个强有力的地推团队,为了把地推搞起来,我找武汉的发小和同事拉了笔投资,每人10W,占股10%,他们二话不说就同意了,很快也都打款了。这是对我莫大的支持和鼓励,但是考虑到我对线下这块一点经验没有,而且虽然喜欢钓鱼,但并不是圈内人,我又担心最后弄砸了,所以又跟他们补签了欠款协议,项目成功就是投资,项目失败我还钱,其实就是对赌协议了。

有了资金后,我决定拿我湖北老家做试点,拉来在家的同学成为合伙人(我也尝试过拉圈内牛人合伙,这是另外个故事就不提了),负责线下签约钓场及渔具店,然后通过渔具店定期举办钓鱼比赛来推广App,这个路径是可行的,而且实践证明效果很好。但是钓场分布偏远,3个人的地推团队,覆盖一个小城市都得花一个月的时间,再加上举办比赛活动的经费开支,还有团购优惠券的开支,线下烧钱很快。我这才发现,团购形式的地推不砸钱就没有品牌,就没有吸引力,20W想支撑前期发展可能很难。

后来我联合在家的同学和他开渔具店的姐夫一起合伙又投资弄了个专属钓场,以此钓场为样板,推广线上团购和比赛管理功能。预算做完后,他们表示资金不够,于是我代表找坑儿团队出了投资大头并且临时出借一部分投资款,本来我是想既然找坑儿出了大头,那钓场股份找坑儿得占多些,但是考虑到我们无法参与钓场的管理经营,且目的只是为找坑儿APP做推广,所以我也能接受平均占股或者少占股多退钱,签了投资合伙协议,约定了还款期限和各项违约责任后给同学打了钓场投资款,我就回北京继续奔波“找坑儿钓鱼”融资和“嗡嗡”项目对接的事。18年春节,钓场敲定,开始装修。我带着新婚的媳妇回到老家,同学和他表哥通知我钓场需要帮忙干塘起鱼,我说这事我们不专业干不好,为什么不请人干呢,回说过年请人难,而且费用太高。我想也是能节约成本就节约成本吧,撸起袖子在泥巴里摸爬干了一周才把池塘清理干净,也把媳妇晾在家里晾了一周,确实对不住她,其实请专业的人清鱼塘,估计一天就能搞定。

再之后钓场装修的事我也没怎么管,合作嘛相互信任,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春节期间跟他们开会说,出借的款项一定要在期现之前提出来,不然找坑儿资金会有问题,我们还有线下地推和活动得继续进行,他们满口保证一定没问题。到期后我找他们要钱,告诉我拿不出来,钓场装修超支了,超出了原定预算的50%,我说怎么超支这么多不提前通知我,如果预算有问题那就别硬着头皮干了。同学告诉我不这么干钓场就干不成。。。

再之后呢钓场装修终于完成了,同学姐夫在此钓场承接了一个比较大的钓鱼比赛活动,按照约定必须使用找坑儿钓鱼APP作为报名和比赛管理工具,但由于我在北京,无法盯着比赛布置,他们以钓友嫌下载APP麻烦为由,直接放弃了推荐找坑儿钓鱼APP,这可把我气坏了,这不把我当冤大头么。本来我可以走法律程序,按照投资合伙协议违约来起诉他们,追回损失,要求赔偿。但考虑到多年的同学关系,最终还是采取找坑儿退出钓场投资,他们限时将投资款全额退还的方案。在18年12月份,找坑儿投资款基本全额退还。

经此一役,我也比较累了,再加上钓场投资款退还之前,资金已经无法继续支持地推活动,所以我只得停掉“找坑儿钓鱼”项目,虽然很不甘心。现在在努力给我的2位天使投资人还钱中。

这段经历又让我成长不少:

4.1 创业需要剔除无法与项目共同进步和没有创业精神的人。我给负责地推的同学提供了基础的月薪和10%的股份,但并没有让他深刻体会到这项目的前景和这10%股份的价值,他还是当作一份普通工作在做,并没有创业的状态。

4.2 合伙人如果是短视注重眼前利益的,那就必须掌握最终话语权,自己控制资金。我特别理解同学与他姐夫希望通过钓场赚钱的欲望,但是既然合伙的话,得考虑所有合伙人的利益,App可以创造的收益不是单个钓场可比的。

4.3 慈不掌兵义不掌财,在执行力不足的情况下,更需要人事管理能力,这个我比较欠缺。

4.4 还是得从自己擅长的领域做起,隔行如隔山,跨行业创业需要的成本更高,失败率也更高,或者跨行必须找到行业大牛合伙。

5

钓鱼项目停止后,在保证嗡嗡业务不受影响的情况下我们陆陆续续又开发了一些产品:

游戏直播聚合:老司机直播导航 本来我们是可以抓取直播流直接站内播放,但是考虑版权问题,就采用的外链导航的形式。这个App在Appstore里纯靠自然流量就积攒了100W+下载,最好的时候日新增2k用户,目前9W用户,日活比较可怜不到2k。这个第一版开发完上线后我们也是没怎么管,错过了最好变现的时机。

数字货币糖果空投及任务下发网站:币赚 这个项目刚做完,就遇到央行发布消息禁止ICO,政策有变,我们就暂停了内容更新。

数字货币量化管理服务:纷钛金服 这个是我们正在转型的方向,主要做跨市无风险套利,后面文章我会分享这个数字货币套利的玩法。

折腾这么多年,看到了很多机会,也摸了点生财的门槛,但还是没有入门,现在依旧一事无成,我自己反省如下:

5.1 眼界不够思维局限,很多时候机会来临,并没有提前布局或者拿出破釜沉舟的气概去抓住这个机会;

5.2 赚钱欲望不够,现在回头看那么多机会都是自己放弃掉了

5.3 需要增加自己和团队承担风险的能力

5.4 增量市场已经过去,市场及品牌比产品更重要,酒香也怕巷子深

5.5 没有突破自身内向性格,人脉资源积累不够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