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二

鱼王石(星露谷钓鱼需要经验鱼王)

在星露谷,“五大鱼王”一直是所有渔夫所梦想征服的对象。五种传说鱼类只能在特定情况下捕捉到,而且困难度极高。除了春季鱼王可以无限次数反复出现,反复钓之外,其他鱼王均只能钓上一次(一个存档内永远只有一次)。这从侧面也可反映出春季鱼王的特别。在玩家收集到的散落的遗失之书中,对鱼王们就有这样的描述:

传说之鱼的秘密

渔夫们经常说起五只稀有而独特的鱼,只有经验极为丰富的渔人才能捕捉得到。一旦被抓住,这鱼就再也不会出现了。

绯红鱼出没于夏日温暖的海洋之中。曾在海滩最东边被目击到。

冰川鱼仅在冬天出没,出没于煤矿森林南端的箭头岛,森林与河流交汇处。

鮟鱇鱼出没于秋季,城镇北方,河流从山上流下之处。

据说还有一只奇怪诡异的鱼游走于下水道之中。

最后一条鱼是属于一种从未被捕捉到过的物种,名为“传说之鱼”据说其生活在山上湖底一个沉入水中的木桩里,只在春季下雨时出来偷吃青蛙产的卵。只有技巧最为高超的渔人才能抓住这条鱼。

钓鱼需要长期的锻炼,终有一日你会抓到这些稀有的鱼的。记住,保护生态平衡,不要过度捕鱼。

“传说之鱼(Legend)”也就是春季鱼王,是五大鱼王中捕捉难度最高,体型最大的(体型这一点一直被很多玩家忽视)。被冠以“万鱼之王”称号的它相传从未被捕捉到过,那人们是如何知道它的存在呢?所以历史上一定有人捉到过它,但年代可能太过久远,以至于人们都忘记了“传说之鱼”长什么样子。无独有偶,在遗失之书中还有这样一部戏剧,其中就提及到了“传说之鱼”。

渔夫

第一幕

泰克斯:戈尔迪,你是怎么钓到这么多鱼的?对我来说,这似乎永远都没法成功!

戈尔迪:你必须选择成为一个真正的渔夫…………随着时间的推移,你的钓鱼速度会提高!

泰克斯:所以你是说提高我的钓鱼技能会让我钓鱼速度更快鱼?

戈尔迪:是的。有一天,你甚至可以自己制作浮标,进一步提高你的技巧。现在,滚开!"

第二幕

泰克斯:戈尔迪,给我讲讲你最棒的有关渔夫的故事吧。

戈尔迪:*叹气*……我以前可抓到过不少大鱼,有很多是很稀有很难抓的种类……但有一只鱼和我整整挣扎了三天三夜。

戈尔迪:我将这鱼叫做……“传说之鱼”。那家伙个头很大……我越用力拉线,他也就越用力挣扎。我一走神,它就把我的船弄成了两半。在那之后我就再也没钓过鱼了。

泰克斯:你觉得以后会有人抓住他吗?

戈尔迪:唔……如果这人是个捕鱼大师,又抓到过所有稀有鱼类,还确保它们都得以正确喂养的话……也许会的吧。毕竟你要尊重水这种东西啊,儿子。

泰克斯:……儿子……?难道你是……我爹?

戈尔迪:没错,我的孩子。

**大幕随着震惊的音乐落下**

尽管剧情相当俗套,好在是没有那句“I am your father”,但剧中的很多细节问题仍有很大的参考价值。例如最基本的钓鱼可以升级,等级越高钓鱼速度越快,捕获到的鱼体型越大,品质也会提升。而剧中的老渔夫戈尔迪作为一名捕鱼大师更是曾与“传说之鱼”较量过,虽然最后是以渔夫的失败而告终,但相信这场战斗的激烈程度丝毫不亚于海明威笔下老人与大马林鱼之间的史诗对决。

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渔夫,钓鱼首先需要耐心,其次需要持之以恒的练习以及眼疾手快的天赋,更重要的是心怀一颗尊重自然、敬畏自然的心。除了著名的五大鱼王,星露谷还有生存着54种水生动植物,他们与星露谷的海洋,河流,湖泊,池塘等共同构成了星露谷的水生生态系统,并成为星露谷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星露谷的水生生物们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并不是一句空话。在遗失之书的记载中,“保护生态平衡,不要过度捕鱼”,“要尊重水这种东西”无不在警示当下的渔夫和玩家们,这里是我们的家园,也是那些珍惜动植物们最后的家。

毫无疑问,星露谷的鱼王们是幸运的,至少在那个世界,他们还有一处安身之地。而在现实之中,在中国的淡水生态系统中,鱼王们却面临着生死存亡的危机。

在中国的淡水水系和水生生物爱好者群体中,也一直流传着鱼王的传说。它们分别是白鲟(Psephurus gladius),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达氏鲟(Acipenser dabryanus),鳇(Huso dauricus)。

中国邮政《鲟》1994.3

这四位鱼王除开鳇主要分布于黑龙江流域外,其他三位均主要生活在长江,其中中华鲟应该是我们最耳熟能详的一种珍惜鱼类了。从名字上我们也不难看出,四位鱼王中有三位都是“鲟”,而那位鳇鱼,实则也是他们的亲戚。大家还记得初中生物所学的生物分类知识吗?门纲目科属种。这四位鱼王其实同属“鲟形目”,鲟形目下分鲟科,匙吻鲟科。白鲟,是匙吻鲟科下的白鲟属唯一的物种。而中华鲟和达氏鲟都是鲟科下鲟属的物种,鳇则是鲟科鳇属。这可能有点拗口啊!通过下面这张截图,我们或许可以简单了解下他们之间的关系。

现存的鲟和白鲟种类(来源:维基百科)

鲟形目是分布于北半球北部的一种古老鱼种,多为洄游鱼类,其经济价值很高,正面临灭绝的危险。鲟形目的鱼一般体形较大,尾鳍和背鳍很短,尾鳍上叶上有菱形硬鳞,口下位,吻延长出来。鲟科身上有五列大的菱形骨板(比如中华鲟,达氏鲟和鳇),而匙吻鲟科身上无骨板裸露无鳞(比如白鲟)。鲟类最早出现于距今2亿3千万年前的早三叠纪,它们与大熊猫一样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是研究鱼类和脊椎动物进化的活化石,而且还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其中白鲟与中华鲟并称为中国的“水中国宝”。如果你在现实中没有见过鲟类,没有关系,在星露谷的河湖中,你同样有机会能一睹它的芳容(虽然以现代审美来看,鲟类并不怎么好看)。

与维基的描述相同,鲟鱼是一种古老的鱼类,数量稀少,寿命长。然而在星露谷,鲟鱼虽然相对比较少见,但并非是一种特别稀有的鱼,那为何在现实生活中,四种鲟鱼能被冠以“淡水鱼王”的称号呢?

以白鲟为例。

白鲟(Psephurus gladius)曾经是中国最强大的淡水肉食鱼,或称作中华匙吻鲟,和生活在密西西比河的匙吻鲟同属匙吻鲟科。又名为中国剑鱼,因为其吻部长状如鸭嘴,也可俗称为鸭嘴鲟,也有些白鲟的吻平直如剑,因此也可被称为“象鼻鲟”。中国古代白鲟被称之为鲔。

白鲟与中华鲟生活水域基本相同,以长江中下游为主,四川民间渔民中流传有“千斤腊子万斤象”之说。其中腊子指的是中华鲟,象就是指的白鲟,这可能与白鲟的长吻有关,同时寓意白鲟体型巨大。虽然民谚对中华鲟和白鲟有部分夸大之意,但这却也能从侧面佐证两种鲟鱼长江王者的地位。

白鲟以其他鱼类和小型虾蟹为食,健泳,凶猛。其个体7-8年成熟,身长可达2米,体重达到25公斤。雄性成熟更早,体型也相对较小。根据动物学家秉志记载20世纪五十年代有渔民捕获过7米长的大白鲟,这已远超与圣地亚哥搏斗的大马林鱼的体型,虽然该记录没有获得确认。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得出一个结论,相对比我们日常所见的淡水鱼类,以白鲟为代表的四大鱼王, 更大,更快,更强,同时也更古老,更珍贵。

然而,就是这样一种从远古走来的生物,却在现代面临着生存危机。进入20世纪,因为过度捕捞,白鲟物种已处濒危(EN)。1983年中国政府将白鲟列为一类保护动物,其物种受到严格的保护。然而,白鲟的生存现状并未就此好传,长江中上游大型水利枢纽的修建成为压倒白鲟物种危机的最后一根稻草。

作为洄游鱼类,白鲟每年都会从海洋返回长江中上游水域产卵。而葛洲坝的修建直接将其洄游路线拦腰截断。三峡在葛洲坝之后修建,所以论对洄游鱼造成的危害,葛洲坝高于三峡。后来国家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开始加强对洄游鲟鱼的保护,中华鲟就是这一项目最大的受益者,也是最成功的案例。而政府也就借坡下驴,顺势加大了对中华鲟的宣传,既能为濒危物种保护做贡献,又能稍稍洗白水利工程建设的危害。至于白鲟呢?不好意思。白鲟本就比中华鲟更稀少,公众知名度也相对更低一些,就像“水中大熊猫”这个美誉白鲟也有,但又有多少人知道它的存在?作为水利工程的受害者,白鲟没有机会,也没有能力为自己讨个公道。

白鲟最后一次被观测到活体是在2003年,2003年1月长江下游河段,南京一渔民误捕到白鲟,专家们闻讯赶来进行救治,但白鲟最终心力衰竭而亡。距离这条白鲟的死已经过去15年了,流域面积180多万平方公里的长江再也没有发现白鲟的踪迹,哪怕是目击报告。也许至今还有那么几条弱小可怜的白鲟躲在浑浊的深水中苟延残喘,但伴随着长江栖息地的不断被破坏,繁殖希望的极度渺茫,白鲟这个物种的灭亡可以说是板上钉钉的事情,这个物种已经功能性灭绝了(功能性灭绝是指达到一定年限没有在大自然中出现过,生存的条件基本不具备了,种群很难再繁衍起来)。

现在学界对白鲟物种的保护现状认定依然是极危(CR),但绝灭(EX)和极危(CR)实际上只有一张纸(0.1mm)的距离。尽管白鲟头上顶着“水中大熊猫”,“长江中的活化石”,“长江王者”,“长江巨兽”等称号,但这真的没有什么卵用!人类夸耀这个物种无数遍,都不及它产下一枚受精卵。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保护状况分类标准,从左向右依次为:绝灭,野外绝灭,极危,濒危,易危,近危,无危

白鲟实际上已经绝灭(EX)了!只是大家不愿意去承认,更不愿意去相信。与白鲟命运相似还有野生华南虎(注意,是野生,动物园里的那些大猫不算)。白鲟是长江的王者,华南虎则是中华大地的森林之王,然而在最后一只野生华南虎于1994年被射杀之后,再没有确凿证据证明其野生种群的存在,哪怕仅仅只是一个个体。不幸中的万幸是华南虎虽已野外绝灭(EW),但在各大动物园中还存在被圈养的小群体。失去了昔日森林之王风采的它们,虽然近亲繁殖问题严重,但至少尚能维系整个物种的繁衍生息。无论再怎么说,靠人类的施舍和怜悯苟且一时的华南虎,也好过那些只剩下标本的白鲟了吧。

白鲟走后,中国四大淡水鱼王现存三位。

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名气已经相当大了,与扬子鳄(Alligator sinensis),白鱀豚(Lipotes vexillifer)共同组成了中国长江珍稀野生动物的“三个代表”。其中中华鲟和扬子鳄经过人类长期的扶助种群数量现已基本稳定,而白鱀豚则与它倒霉的白氏老乡白鲟一样,十几年都没有发现任何野生活体的证据了,基本宣告功能性绝灭。至此,长江里的白氏双雄——白鲟、白鱀豚现已全部GG(中华鲟,扬子鳄悄悄捏了一把汗)。

达氏鲟(Acipenser dabryanus),俗名沙腊子、小腊子。体型是四位鱼王中最小的,关于它资料也是最少。虽然长期默默无闻,低调行事,但这并不能拯救它们的种群于极危(CR)之中。上百度搜一下“达氏鲟”,你能得到的是那三个让很多人深恶痛绝的字“能?好?怎?”。目前,关于达氏鲟的物种保护现状由于权威性资料太少,尚无定论。人工繁殖似乎是取得了一定进展,但野生种群生存现状依然极度堪忧。

鳇(Huso dauricus),俗名鳇鱼,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及远东的河流中。也许因为黑龙江的开发程度远低于长江,对野生鳇鱼的保护意识也远不及其在长江里的表亲们,尽管大家都上了《华盛顿公约》附录一,都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被评定为极危(CR)。但长江里的那三位不管下场怎么样至少都成为了国家一类保护动物,而黑龙江里的这位鳇鱼王却经常要面临“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困境。不过大家也不必太过担心,鳇鱼人工养殖的技术50年代就被攻克了,后来不断改进,现在市场上卖的鳇鱼基本上全都是人工养殖的杂交鲟鳇鱼。野生鳇鱼数量实在太过稀少,虽不是国家保护动物,但你也别想着去吃它了。

大约1.5亿年前,鲟形目出现,此时正处于侏罗纪,那个恐龙最兴盛的时代。那时候还没有长江,而鲟鱼们就已经与蛇颈龙,沧龙等远古生物共舞了。他们幸运地躲过了6600多万年前的那场第五次生物集群大灭绝,可惜没能撑过第六次(全新世灭绝事件,包括但不仅限于人类活动的巨大影响)。

如果我们站的高度足够高,从地质年代来看白鲟乃至个鲟形目的兴衰都不过是过眼云烟。既然来了迟早都是要走的,这是自然法则,你我都无法避免,也无力去改变。但我们与白鲟,与鲟形目并不是天上与地下,它们就在我们眼皮子底下,在长江水中。它们曾经成群结队地返回出生地,返回家乡,繁衍下一代,孕育新希望。而今天,它们都走了,再也回不来了。

2018年3月19日,世界上最后一头雄性北方白犀牛“苏丹”去世。圈养的北白犀全球只剩2只,而且全是雌性,北白犀已宣告功能性灭绝。

渡渡鸟,最后一次确凿无疑的目击是在1662年,它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被记录下来,因人类活动而绝种的生物,是除恐龙之外最著名的已灭绝动物之一。

大海雀,1844年7月3日,在冰岛附近的埃尔德岛上,最后一对大海雀在孵蛋期间被杀死。虽然后来有人声称1852年在纽芬兰岛上又曾发现大海雀,但并未得到证实。

福克兰狼,这种犬科的特有种于1876年绝种(于西福克兰岛),也是历史上已知唯一灭绝的犬科动物。

旅鸽,1900年,最后的野生旅鸽在俄亥俄州由一名14岁的男孩所射下。1914年9月1日,世界上最后一只旅鸽“玛莎”在辛辛那提动物园死去,旅鸽就此灭绝。

巴巴里狮子,野外最后的巴巴里狮于1922年在阿特拉斯山脉被射杀。

袋狼,已知最后一只野生袋狼在1930年被一个农民打死。1936年,最后一只人工饲养袋狼死亡,这个物种亦宣告灭绝。(时至今日,仍有关于袋狼的目击报告,但均未得到证实。)

加勒比僧海豹,最后确定观察到它们是于1952年在小塞拉纳岛。2008年,美国政府宣布经过5年搜寻,确认它们已经灭绝。

华南虎,最后一只野生华南虎在1994年被射杀,现已经野外灭绝。

进入21世纪……白鲟……白鱀豚……

然后下一个可能是斑鳖…………最后应该是我们自己。

智人,最后一只野生智人于太阳历OOXX年在地球被打死。太阳历XXOO年,最后一只人工饲养的智人在Σ星的异星人保护繁育基地中死去。智人最终还是都化为了尘埃。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