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二

【四季·课题】中一班“ 小猫钓鱼 ”故事表演——新城镇实验幼儿园第三阶段表演课程

一心一意,方得始终

中一班故事表演

《小猫钓鱼》

1

导读

幼儿具有表演天性,他们自发的表演在幼儿园随处可见。最常见故事表演就是将老师日常教学中的故事演变成剧本,将活动室中的空间、时间与材料“转化”成“场景”“角色”“道具”,再通过直接讲述故事与戏剧表演的双向奔赴呈现出故事的内容,不断推动幼儿的想象力和学习品质催化延伸。幼儿故事表演正符合《指南》理念“要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帮助幼儿逐步养成敢于探究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等良好学习品质。”

班本表演课程是在我园长期实施班本课程背景下,幼儿基于兴趣或在教师引导下自定故事,以班集体为单位,以优秀绘本、传统故事、经典名著等为依托,借助材料投放的“时与度”,使材料丰富下的故事表演活动更加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

2022年始,新城镇实验幼儿园重点围绕“材料投放推动幼儿故事表演”展开研究与实践,园所公众号将陆续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立体呈现、持续跟进,期待提升更多的老师科学实施班本课程的能力,期待家园共育。

2

材料优化

我们来做小池塘

我们怎么做池塘呢?

我们可以画一个池塘。

我们可以用积木搭池塘。

发现问题:

     搭的池塘耗时时间太长,不好移动。

一天,戴老师带了一个充气圈来到了班级,孩子们都围过去看。

老师,这是游泳池吗?

你可以试一试。

哎呀,太小了,不好游泳, 好像不是游泳池。                

是不是给我们钓鱼的池塘呀?池塘边上还有花花草草呢。

一起制作小池塘

教师手札:在准备和制作池塘的时候,充分尊重孩子的想法,鼓励幼儿大胆尝试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发现用建构材料搭建的池塘不牢固,而且不方便移动。于是孩子们尝试第二种方法,用颜料来画小树、小花等。不仅发展孩子的动手能力,还调动了孩子的积极性。在与材料的互动中,更加激发孩子表演的兴趣。

尝试分幕表演,制作分幕牌

教师手札:分幕表演模式是将整个故事情节分割成若干幕,讲一幕故事,进行一段表演。幼儿自制分幕牌,进行分段式学习,有助于幼儿更加熟悉故事情节。

3

游戏热点

思维导图帮助孩子捋清楚角色之间的特点及关系。

老师,我知道蝴蝶有两个触角呢。

老师,我知道青蛙会捉害虫呢。

教师手札:孩子用简单的图画绘制导图,进一步理清角色的性格特征,有助于幼儿在表演时更好的把握所演角色。

我想演青蛙 

老师,我想演青蛙,可以吗?

你为什么想演青蛙?

青蛙在水里,小猫在钓鱼的时候青蛙会出来的。

你们觉得青蛙这个角色加在故事的哪个地方?

加在蜻蜓的后面。

你觉得青蛙会对小猫说什么呢?

小猫,快来和我一起玩呀。

教师手札:在这次的表演中,我们尊重孩子的意愿,加入青蛙这一角色,并讨论青蛙在什么时候出场,可能会说什么话,满足孩子想演青蛙的欲望。

表演的推进

教师手札:幼儿参与表演主题的选取,道具、服饰的准备等,给幼儿更多的创造时间、空间,自主运用材料与同伴互动,教师根据幼儿表演中出现的问题和幼儿一起对故事内容、材料进行优化,激发幼儿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我在一心一意……

我在一心一意搭火车。

我在一心一意地画画。

关闭观看更多更多正在加载正在加载退出全屏

视频加载失败,请刷新页面再试

刷新 视频详情

教师手札:在这次表演中,幼儿逐步懂得只有一心一意做一件事,才能把事情做好的道理,在平时的活动中,孩子们自主分享一心一意做哪些事情,孩子们相互分享,相互学习,习得更多的知识经验。

4

成果展示

故事表演《小猫钓鱼》音频

5

我们的收获

幼儿的收获:

在本次游戏的表演推进中,师幼、幼幼在游戏中讨论材料的优化、分幕的制作,尊重孩子自发的表现与创造,老师给予指导。在理清角色关系时,能用简单符号表现角色特征。在本次表演中,幼儿在原有经验基础之上产生了新的经验,出现了青蛙这一动物角色,老师接纳、支持孩子的表演需求,丰富了故事表演内容。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动手能力、创造力等在潜移默化中获得多元发展。

在这次的故事表演中,孩子们获得要想做好一件事情,必须要一心一意才能做好的道理。

教师的收获:

在本次的故事表演游戏中,教师以《指南》里的儿童观、游戏观为“导航”,让幼儿做表演的主人,从故事的选择、角色的选择、材料的准备、表演场地的选择等,在游戏中出现的问题,都与孩子共同讨论、共同商量,共同解决。在幼儿亲自参与的过程中,充分调动幼儿的表演兴趣。在整个游戏过程中,师幼、幼幼共同进步、共同成长,一起演绎“猫妈妈”和“猫宝宝”的故事,共同体验表演带来的愉悦体验。

END

>点击关注<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