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二

钓鱼青鱼图片(边喝酒边讲钓鱼经验的人【钓鱼故事】青春之歌:在部队钓鱼的日子)

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位在部队钓鱼故事,描述了钓友在部队的故事,文章较长,建议各位钓友仔细看完哦!

有人说:青春是一道明媚的阳光,是一曲轻快的乐章。我将自己青春时光留在了部队中,在那段日子里,我的阳光源自亲爱的战友们,我的快乐来自难忘的钓鱼经历。

再回首,我恍然如梦,青春是你说了无数次再见,却依然无法割舍的情愫,它将永驻心中——我们虽老了,但青春还在。

作者:山东·赵兵

军中出了个“钓鱼连”

无鱼可钓的时候,钓友们常围坐在一起喝酒聊天,我在部队工作期间的那段钓鱼经历是每次必讲的话题,直听得大家心驰神往,惊羡不已,而我却在兴奋之余,不无伤感地暗叹时光不再。

1993年,我在济南军区某部担任连长,带着百十来个战士驻守山中的一个后勤战备仓库。驻地后面有一座方圆十几里的大型水库,1958年建成,距离营房不足百米。

听当地百姓讲,该水库建成至今从未干涸过,曾有人见过磨盘大的老鳖在库岸出没。以前曾有战士在水库游泳时溺水身亡,所以连队对私自外出游泳管制很严,坚决不允许单个战士下水。

偏偏有个湖北籍的战士高坤平总是偷偷往水库那边溜,三令五申之后还有人顶风作案,作为一连之长的我极为恼火。

有一次我偷偷跟在小高后面,打算趁他下水后把衣服抱走,让他光屁股回连队,然后组织全连战士夹道欢迎,狠整一下风气。

不料小高并非去游泳,而是从树林里摸出一根鱼竿钓起鱼来。平时我们对这个水库的利用仅限于集体游个泳、打水浇个菜什么的,想吃鱼就找附近拉小网的老乡买几条。

我饶有兴趣地躲在小高后面观察。他钓鱼的水平还真不赖,短短十几分钟就上了三四条个头不小的鱼。

我忍不住过去和他攀谈,这才得知小高的老家在洪湖边上,他打小在水里长大,自幼就爱捉鱼摸虾,练就了不错的钓鱼本领。

在他的指点下,我也试了一把,结果是上鱼连连,从此,我便踏上了钓鱼这条永无止境的路。

当天下午,我俩一共钓了七八条鱼,都在3斤开外。

傍晚,我让小高把鱼送到炊事班,权当添个硬菜。炊事班按照以往的做法,炖了一大锅鱼汤,战士们不仅把鱼吃得盘净,连汤也喝个净光,一个个意犹未尽,连声叫好。

晚饭后,我跟指导员讲述下午钓鱼的情况,提议把战士组织起来,成立一个钓鱼小组,一来可以丰富战士们的业余生活,二来也可以随时改善伙食。

后勤部队属于“小、散、远”单位,与作战部队没有可比性,基本不搞训练,日常管理相对宽松,战士们除了站岗值班外,业余时间相对富余,与其放任他们打牌消遣,不如组织他们搞些有意义的活动。

指导员的意见与我不谋而合,当晚我们就召开全连大会,宣布了这个决定。

战士们刚吃完鱼肉,正在回味之中,于是纷纷报名参加,场面几近失控,以至于我不得不把全连战士都划归到钓鱼小组,由高坤平同志担任组长,负责向全连传授钓鱼技术。

第二天,小高跟着司务长去县城买了30支手竿、30支海竿,以及鱼线、鱼钩、浮标等装备,资金从连队活动经费中支出。

连队还专门腾出一个空房间作为渔具室,为每根鱼竿喷上编号,列入装备序列,出入库严格登记。

小高还指导修理班利用废旧钢筋、角铁下脚料焊接了几副竿架以及直径达1米的抄网,并在水库边挑选了30个钓位修葺成水泥钓台。自此,一场“好钓鱼、钓好鱼、钓鱼好”的活动在连队正式开展起来了。

当战士遇上鱼

小高同志很敬业,他将自己的钓鱼技巧倾囊相授,专门为战士们编写了钓鱼教材,详细讲解常见鱼类的生活习性、手竿和海竿的使用方法以及线组的绑法。

战士们包括连队干部也能虚心求教,认真学习,很快大家就掌握了钓鱼的基本要领。

现在看来,小高传授的钓法属于传统钓,长竿粗线,一线到底,铅坠着地,单钩施钓,钩子都是12号以上的。

手竿的饵料可谓五花八门,蚯蚓、蚂蚱、红薯、酸杏等品类各异,但最常用的还是用高度白酒泡制的熟玉米粒,不仅耐泡,还不招小杂鱼;

海竿都配爆炸钩饵,将白面、玉米面和在一起,上锅蒸至半成熟,攥成团挂钩打向深水,专逮大家伙。有时来不及制作面团,大家就上炊事班要几个剩馒头,剥了皮挂在钩上也能凑合用。

我们的水库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它属于军事管理区范围,外人轻易进不来,我们不仅可以放心地打重窝,而且不用担心别人抢占。

打窝用的老玉米粒都是战士们从炊事班养的猪嘴里硬抠出来的饲养员为此满腹牢骚,直找我诉苦,说这样下去猪都要饿死了。我当时也正在钓鱼的兴头上,哪还顾得上这些,于是让饲养员自己想办法。

就这样,我们头天傍晚打窝子,第二天一早去钓,丰收的场面可想而知;钓上来的鱼送到炊事班加工,让战士们敞开吃,不仅改善了伙食,还节余了不少伙食费。

猪圈里的那几头猪天天吃战士们剩下的鱼头鱼骨,膘水蹭蹭往上长,饲养员乐得嘴都咧到耳根子边上了。那个时候还没有碳纤维鱼竿,我们用的都是笨拙耐用的玻璃钢竿子。军人有的是力气,竿子虽沉重,但挥舞起来依然虎虎生风。

最初大家还不懂得遛鱼,鱼咬钩后直接往上拽,因此断线跑鱼的情况时有发生,后来随着钓鱼次数的逐渐增多,战士们的钓鱼技能日渐成熟,小高同志这位曾经的引路人逐渐显得江郎才尽了,不少战士已经认识到传统钓重坠单钩的弊端,开始钻研新钓法了。

他们有的把单钩换成串钩,将铅坠下移至串钩底部,利用浮标的浮力使整个钓组不再完全平躺于水底;有的则在铅坠上方再加一个钩子,钓底兼顾钓半水;

还有的尝试用钨丝代替铅坠,通过增减钨丝达到最佳状态,这已经具备台钓的雏形了,只可惜当初还没人想到双钩悬坠的钓法。

饵料也从当初的粗放型改进为精细型,战士们把炊事班里的各类副食品如豆类、花生等研碎后掺在玉米面和麸皮里,再加上香油、糖或者蜂蜜,甚至鸡蛋,寻找最合适的搭配比例,从而达到诱钓一体的功效。

与此同时,战士们的生态保护意识也在逐渐增强,他们不再像刚开始那样钓着鱼就带走,而是将那些尺寸太小的未成年鱼或者即将产卵的母鱼放生。

每天,水库边上都坐满了战士,几十个人拉开战线足有几百米长,欢笑声、惊叹声此起彼伏,场面很是壮观。大部分人都是钓早晚两头,但是有几个特别执着的战士,只要不站岗,一准在水边。

他们没有遮阳伞,头上只有一顶用柳树枝编成的草环,几天下来脸就被晒得黝黑,其中有一个晒得特别黑,人送绰号“鞋油”。

钓鱼真的上瘾啊,只要钓一次,保管你会深深地爱上它,有的战士即便发高烧也要溜达过来挨个问问钓得怎么样。

不过,我们从来不组织夜钓,一是因为夜间值班要派双岗,战士们睡眠必须充足;二是因为晚上水库边上的蚊子实在太多,隔着迷彩服都能咬人,实在受不了。

钓出来的“先进事迹”

鱼有了,吃反倒成了一个难题。炊事班的战士大都是北方人,不善于烹调淡水鱼,只会炖,没有别的花样。吃得久了,战士们私下的牢骚话也多了起来,钓鱼的热情有所减退。

见此情形,连队及时召开伙食保障会议,最终决定去书店购买关于烹饪淡水鱼的书籍,回来后摸索着尝试,练得多了还怕学不会?

炊事班的战士也很争气,不出一个月的工夫就能做出十几种风味不同的鱼菜,每天换着样给战士们调换口味,久而久之,我们的“全鱼宴”在整个基地都出了名,以至于很多领导慕名而来。

钓上来的鱼吃不了怎么办?答案很简单——养着。选了个向阳、背风的场地,把战士组织起来挖水池,仅用个把周,一个长10米、宽6米、深3米的水池就挖好了,再抹上一层水泥,从水库抽水将池子灌满,之后就能养鱼了。

战士们把每天钓的鱼留出当日就餐的数量,其余的一律送进水池,再由北门岗的哨兵负责割草喂养。因为没有充氧设备,战士们每隔两天更换20厘米深的水,即便这样,还是有鱼不断缺氧翻白。

鱼的密度越来越大,吃又吃不完,养又养不下,怎么办?湖南籍战士张庆国献计说,他老家那边经常制作腊鱼腊肉,蒸炒皆可,口味独特,而且方便储存,不易变质。

于是,炊事班又开始大量制作腊鱼,他们把鱼沿着背部剖开,清理干净内脏,抹上调好的作料和盐,挂起来晾晒风干一周就算完成。

鱼鳞和内脏也没浪费,椒盐鱼鳞和红焖鱼杂都是上等的美味。后来,腊鱼越做越多,副食库几乎放不下了。连队的几个干部商量了一下,决定把腊鱼作为土特产,让探亲休假的战士带回老家,送给家人品尝。

虽然它包装简陋,但绝对是天然绿色食品,更因为是我们战士亲手制作的,意义非同一般。当然了,腊鱼也不是白给的,回来的时候,战士得捎点钓鱼用的配件回来,毕竟这些渔具属于易耗品,必须得有足够的“库存”才行。

不久,我们搞的“好钓鱼、钓好鱼、钓鱼好”活动引起了上级部门的关注,为此他们特意深入连队,亲身体验,并对活动给予了高度评价,还专门在军区报纸上刊登了一篇关于“广开思路谋发展,千方百计搞保障”的文章,把我们的后勤仓库作为典型进行推广。

虽说钓鱼乐趣横生,但也并非一派祥和。一天,门卫报告说水库管理处的负责人前来拜访。我开始以为是因为我们钓了太多的鱼,人家找上门兴师问罪来了,见面后才知道,人家是寻求帮助来了。

原来,这个水库管理处只配备三四个工作人员,近来附近的几个村有很多游手好闲者无视警告,明目张胆地在水库下网捕鱼,给库区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库区管理处又不敢明着得罪这些人,只好恳请部队帮忙驱逐偷鱼人。

我跟指导员合计了一下,一致认为既然人民群众信任咱子弟兵,咱就要不负所托,在人民群众最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于是就接受了这个请求。

我们挑选了十来个身强力壮、水性不错的战士,成立了巡逻队,配备了对讲机和喊话器,制作了几个抓钩,用于拖拽渔网。

巡逻队每天的任务就是沿着水库岸边巡逻喊话,告诫网鱼人不要下网。当然,对于那些钓鱼人,我们是不管不问的,这么大个水库,光凭钓能钓走多少鱼?

然而,网鱼者对我们的耐心告诫充耳不闻,甚至出言不逊。第二天,他们不仅卷土重来,而且带了不少人手,大概有二三十人,每人捡一堆石头向巡逻队投掷,致使多名战士被砸伤。

为此,我立即拉动全连紧急集合,除了正常值班人员,其他战士共计六十余人分乘两辆解放卡车,浩浩荡荡奔向事发地点。网鱼人哪见过这样的阵势?一个个都傻眼了,乖乖地溜走了。

这一“仗”打出了部队的威风和智慧,自此,那些网鱼人再没来过水库边,周边村民偷鱼的风气也基本杜绝了。

库区管理处为了表示感谢,在春节前给我们送来1000斤鱼,还制作了一面锦旗,上面写着“军民鱼水一家亲”。还别说,这句话用在这个场合最合适不过了,不过那1000斤鱼我们坚决不肯留下。

致垂钓,致青春

网鱼的现象根绝后,水库中的巨物得以幸免,战士们也因此有了搏大鱼的机会。一开始大家都没经验,不知道在手竿后面加上一段失手绳,因此竿子被鱼拖走的情况时有发生。

鱼竿就是钓鱼人的枪啊,鱼钓不上来不丢人,竿子让鱼给钓走,那丢人可就丢大了。所以,但凡听见“扑通扑通”的跳水声,不用问,肯定是又有人下水捞竿子了。好在我们这些战士大都识水性,没有因为下水捞鱼竿而发生危险的。

经历几次丢竿之后,大家都学聪明了——找根结实点的绳子,一头拴在手竿上,一头系在支架上,问题就算解决了。

当然,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连队里有个钓鱼高手名叫林朝阳,他把失手绳系在脚踝上,结果人直接被鱼拖进水里,肚子里灌了不少水。幸亏附近钓鱼的战士多,大家一拥而上跳进水里,这才把他给拉了起来。

值得庆幸的是,鱼还在钩子上,于是换个人继续遛。在水里遛鱼明显比站在岸上遛轻松得多,你只要把竿子扬起来,让鱼拉着你游就行,一会儿的工夫它就跑不动了,乖乖地任你摆布。

战士们齐力把鱼拖上岸,抬回食堂,一过秤,31斤,这成为我们连队手竿上鱼的最高纪录。可惜我这个连长钓了两年鱼,最大的才十几斤,真是惭愧得很。

手竿能上大鱼,海竿自然不能示弱。连队的大鱼最高纪录是一条身长1.3米、体重67斤的大青鱼,它就是用海竿爆炸钩擒获的。

青鱼的爆发力和耐力远非其他鱼类能够比肩,连队四个战士轮流上阵,奋战了将近1个小时才将它驯服。

抄鱼上岸后,这四人累得够呛,手一直在抖,吃饭时连筷子都捏不住。连队为此还特意召开了一次表彰大会,给他们每人发了一个大茶缸以资鼓励。当时连队的每个人都抱着这条青鱼合影留念,人人喜上眉梢。

还有最搞笑的事情,战士胡铁军竟然用海竿钓了一只野兔!原来,他在大雾天朝着沟汊抛海竿,结果用力过猛把爆炸钩抛到了对岸,恰好有只觅食的野兔经过,糊里糊涂地上了钩。野兔的皮毛浸水后,模样奇怪得很,大家都以为钓了个水獭上来!

入冬以后,天气转冷,鱼儿开始潜伏冬眠,不爱吃食。即便这样,仍有战士锲而不舍地蹲在水边,默默地守候着那份期盼。无鱼可钓的日子是漫长难熬的,战士们整天掰着指头数日子,算计着离春天还有多久。

一些战士实在熬不住,就把战场转移至我们挖的水池。为了防止水池结冰,我们在入冬之前就在水池上方搭起了塑料大棚,周围还用棉毡、破被子围了起来,身处“温室”的鱼儿感觉不到外界的寒冷,依旧欢快地游动觅食。

我们把钩子上的倒刺去掉,唯恐伤害了鱼。就这样,钓了放,放了钓,钓鱼成了战士们过冬的精神寄托。

天气晴朗的时候,也有战士用蚯蚓做饵到大水库钓冰钓鲫鱼。蚯蚓是入冬前挖的,炊事班倒泔水的地沟里多得是。战士们把蚯蚓养在几个塑料盒子里,时常洒点水,扔几个白菜帮子,倒也省心。

大家将钓获的小鲫鱼熬出白汤,滤净后煮面条,打上几个鸡蛋,撒点葱花,一锅热气腾腾的面条出锅了,寒夜里吃上一碗,一个个吃得汗流浃背,那滋味别提多舒服了!

我在这个后勤仓库待了两年多,后来被调往距此三百多公里的大城市。走的时候,战士们送了又送,我们相拥着哭成一片。

8年后,当我再次踏上这片土地的时候,这里已是人去楼空,时光不再。原来在我走后没几年,这个后勤仓库就因交通不便被撤销了。

那座当年充满欢笑院落已是门墙斑驳,荒草丛生,不远处的塔楼怯怯地低垂着头,似乎要向我述说这些年的寂寞与孤独,只有一只突然窜出的野狗怔怔地望着我,让我感到这里尚存的些许生命力。

水库依旧是那个让我朝思暮想的水库,而水库边却不见了让我牵挂至今的战友。我抽出新买的碳素鱼竿,挂上高档商品饵,虽然钓上几条鱼,却再也无法找回曾经的激情。离开时,我再一次回望生活了两年多的军营,不禁泪流满面。

我所挥别的不仅仅是我的营房、我的水库,更是我的青春……

钓鱼精选推荐

温柔点戳我 

邪门了!钓鱼人为什么一尿尿就会黑漂?

【强烈推荐!】1分钟飞3条鱼,黑坑怎么最快抢到鱼,全在最佳钓技第二期!(内涵秘籍)

看看温室大棚放鲫鱼的成本是多少!江苏鲫鱼积压1.2亿公斤!

作死!这条【1.1两的小鱼】却将两名男子送上3年监狱....

震惊揭秘!某著名钓鱼节目男演员的上位史!

世界上最惨的鱼,13年来竟然被钓上63次!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