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二

网络流行语现象的语言文化分析(魔兽钓鱼不涨经验怎么办十大网络流行语的语源语义语用解读(二) ——2008—2010年度咬文嚼字、网络流行语解读)

本文28100字,8张图片,预计阅读35-60分钟.

请朋友打开音乐,边听养生音乐,边阅读《十大网络流行语的语源语义语用解读(二)

——2008—2010年度咬文嚼字、网络流行语解读.

导读

本文导读提纲

1.网络流行语的来源

2. 2008-2010年度《咬文嚼字》十大流行语、网络流行语的解读

2.1 2008-2010年度《咬文嚼字》十大流行语、网络流行语

2.1.1 2008-2010年度《咬文嚼字》十大流行语

2008 年:山寨、雷、囧、和、不抛弃不放弃、口红效应、拐点、宅男宅女、不折腾、非诚勿扰;

2009 年:躲猫猫 、被就业、钓鱼、蜗居、低碳、蚁族、纠结、不差钱、裸、秒杀;

2010年:给力、神马都是浮云、围脖、围观、二代、拼爹、控、帝、达人、穿越;

2.1.2 2008-2010年度网络流行语

2008 年:囧、槑、山寨、很黄很暴力、打酱油、俯卧撑、正龙拍虎、叉腰肌、宅男宅女;“做人不能太 CNN”;

2009 年:躲猫猫、70 码、杯具、寂寞、不差钱、偷菜去、这事儿不能说太细、被、钓鱼执法、贾君鹏,你妈叫你回家吃饭;

2010 年:给力神马浮云、艰难的决定、蒜你狠、我爸是李刚、微博、鸭梨、凡客体;

(注:标篮颜色流行语为同年咬文嚼字相同的流行语)

2.2 2008-2010年度《咬文嚼字》十大流行语、网络流行语的语源、语义、语用解读

2.2.1 2008年度《咬文嚼字》十大流行语的语源、语义、语用解读

2.2.2 2009年度《咬文嚼字》十大流行语的语源、语义、语用解读

2.2.3 2010年度《咬文嚼字》十大流行语的语源、语义、语用解读

2.2.4 2008年度网络流行语的语源、语义、语用解读

2.2.5 2009年度网络流行语的语源、语义、语用解读

2.2.6 2010年度网络流行语的语源、语义、语用解读

3.结语

摘要:随着很多高频使用、符合语言发展规律的网络流行语被收录到《现代汉语词典》中。网络流行语进入当代中国人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人们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深切地影响着人们的日常交流。为帮助读者学习网络流行语,提高流行语综合运用能力,满足交际需求,本文对《咬文嚼字》编辑部、网络流行语分别发布的2008-2010年度(3年)网络流行语(共51个)为研究对象,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大量生动的流行语资料,归纳整理、选择、精化网络流行语的语源、语意、语用,希望通过这些研究,能够较清晰地阐释51个流行语内在的语源、语意、语用知识。以期读者阅览后,尽快了解、掌握2008-2010年度的51个网络流行语的语源、语意、语用,能够对该年度51个流行语有较全面、细致的认识,在涉及这51个流行语的交流时,畅通无阻。

关键词:咬文嚼字;网络流行语;语源;语义;语用;解读

1.网络流行语的来源

网络流行语不仅在虚拟的网络空间得到了广泛的传播,而且正在不断地走进现实生活的各个方面,发挥其作为语言的社会功能。流行语大量来源于通用词这些通用词一旦成为流行语,如前所述,便往往具有某种语义内涵的特指性和时代性特征。反之,也有一些新词一产生便成为流行语,而后又失去流行语的特征成为一般通用词的情况。追寻网络流行语的来源,最直接、简单的回答:均来源于网络,是通过网络产生的。再深入具体追问,网络流行语的来源主要为五方面:新闻事件;网民自创;方言衍生;文娱等方面。根据网络流行语内容主题分析,网络流行语来源主要为文化、娱乐、教育、科技、时政、经济、体育、生活、法制等各行业;根据网络流行语其型态、结构分析,网络流行语的来源主要为:①创造新词;②旧词被赋予新义;③原词压缩了语义(狭化)或转为特定的贬(褒)义;④外来语音译(或意译)等四个方面。网友根据各行业发展、发生的社会新闻事件等等,通过型变、借代、仿照、国外引进、谐音等等手段创造出新的流行语。下面重点从流行语结构方面分析流行语的来源。

1.1源于网友新造词

许多流行语新词是由旧词演化而来的,只是在它流行的社会环境中,其语义已不同于原来的语义,而派生出新义来,以适应表现新事物、新现象的需要。新造词是指新近创造的具有新的表达形式的词语。新造词中大多数是为表达新概念而创造的具有新词形的词语,如“年薪”;也有为表达旧概念而创造的具有新词形的新词语,这类词语是用一种新的词汇形式指称已为别的词语形式所承载的概念意义,即新词旧义,或形象地称为“新瓶装陈酒”。例如,新词“瘦身”就是指“减肥”。

新造词是网友通过拼凑词语而成的表义不明、不为人们所理解的“词”。这些都是新造的词语,如果使用者不加解释或不结合语言环境考察,很难理解它们的含义。例如,把“劳动力平均”称为“劳平”(人民日报 1984/07/02);把“功臣模范”称为“功模”(解放日报1986/03/25);由网络上产生的新词“悲催”,意思是“悲惨得催人泪下”,目前已被多数人接受并已广泛传播为流行语。

1.2源于方言词

部分网络流行语不是新创造产生的,而是由方言引进过来。现代社会由于人际交往的范围不断扩大,不同地域、不同行业、不同阶层的人交往频率不断提高,方言词语(包括地域方言词和社会方言词)往往会冲破原有的使用范围,出现语域色彩的淡化和语域范围的扩大,使得一些地域词语、专业词语流向全民词汇,成为流行语。

从收集的语料来看,地域方言词流行语主要集中在政治、经济、文化占强势的地区,如来自北京、广东以及港台等地的流行语就比较多。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每天都可能说到或听到这些方言流行语。例如,来自北京方言的:称非常有钱的人为“大款”、“款爷”;称演艺明星为“大腕”、“名腕”;表示朋友义气的有“够哥们儿”、“铁”等。

地域方言词跨地域成为社会流行语,一般要在语音上接受普通话的改造,除非普通话中没有构成该方言词的语素。另外,有些方言流行语,如广州话“炒更”、上海话“扒分”、北京话“抓钱”等,虽然表达鲜活,很有特点,但一时还未能跨地域扩展成为全社会流行语。

社会方言词成为流行语有两种情况,一是直接成为流行语,如“电脑”、“数字影像”、“数码相机”、“数字化”等,由于在现代社会这类产品或技术与人们的生活工作联系越来越密切而成为流行语;二是这类词语为大众所认识理解并在交际过程中逐渐发生语义泛化,从而转化为全民共享程度很高的词语。例如,“下岗”原指离开守卫、警戒等任务的岗位,现在引申指失去原有的固定工作。“硬件”、“软件”本是计算机系统的两个组成部分,现在人们常用“硬件”借指人或事物要达到某种标准所必备的物质方面的硬指标,而用“软件”借指人员素质、管理水平等人文方面的软条件。

1.3源于外来词

外来词也叫借词,指的是从外族语言里借来的词。世界是相互联系的,民族间的交往必然带来语言的接触,不同语言的融合不可避免产生语言借用。新科技、新事物、新思想不断涌入。与此同时,大量的外来词也进入了汉语的词汇系统,有些很快成为流行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国际间多领域的交流活动越来越频繁,不同语言必然会相互影响、相互渗透,语言的相互借用也是必然的。随着世界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现代科技飞速发展,国际社会合作越来越密切,语言之间的借用越来越多。

1.3.1音译词

汉语外来词可分为两大类型:音译词和借形词

用音译方式翻译外族语言而产生的词是音译词,可分为纯音译、音意兼译、纯音译加注、半音译半意译四种。

1.3.1.1纯音译是将原词的语音和意义一起借入,是外来词最主要的方式。例如“欧佩克(OPEC)、厄尔尼诺(EL Nino)、比基尼(bikini )、迪斯尼(Disney)等。

1.3.1.2音义兼译的外来词是在音译的同时,有意选取与词义有关的汉字。例如“克 隆”是 英 语cloene的译音,本指无性繁殖,进入流行语中引申为“复制”、“抄袭”等意思,如“克隆文章”、“克隆商品”等。在这类音译词中,最受青睐的当属音译兼意合(首先是音译)的外来词。如大家非常熟悉的“酷”,它是英语cool的译音,本义是“清爽、凉快”的意思,引申为“冷漠、清高”。而且从汉字“酷”的字面上也能让人感受到“冷峻孤傲”之意。这个词是从港台传过来的,在流行过程中其意义逐渐泛化,凡脱俗超群或时尚前卫的人皆可“一‘ 酷’以蔽之”。还有托福(TOFEL)、黑客(hacker)、嘉年华(carnival)等。

1.3.1.3纯音译加注是在借用外族词语时,觉得单纯音译词义不够明确或为了适合汉语节律的需要,就在音译词上加一个表示意义类别的本民族词素,新加上的成分通常表示的是该词的意义类别。例如,近几年在谈婚论嫁的年轻人心中“丁克族”逐渐成为时尚。“丁克”是英语DINK的译音,后加类名“ 族”。DINK是 DoubleIncomes and No Kids 的英文缩写,意为“双份的收入,但不要孩子”。等反映时尚的休闲娱乐方式的词语也风靡一时。又如,“艾滋病(AIDS+病)、桑拿浴(sauna+浴)等。从某种意义上说,音译加注外来词可以算是中西合璧的汉语新造词。这类词语里包含有音义结合的外来语素和汉语固有语素,而且符合汉语节律需求和造词的习惯。

1.3.1.4半音译半意译是指借入外语的复合词,通常按外语词的构词顺序一半采用音译一半采用意译复合而成。音译和意译的次序并不固定。有音译+意译式,例如,“因特网(Internet)、乌龙球(own goal)”;也有意译+音译式,例如奶昔(milk shake)等。

1.3.2借形词

借形词是借用外族语言的字形而产生的词。根据借入词的文字形式,汉语中的借形词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与汉字词不同形,主要是外来的字母词;一种与汉字词同形,主要是借自日语的汉字词。

1.3.2.1外来字母词

汉语中的外来字母词是指直接借用的外文字母词或外文字母与汉字组合而成的新词语。从来源看,字母词的形式和意义是外借的,属于外来词。由于对外开放和教育的普及,人们的外语水平普遍提高,外语字母词越来越走俏。我们耳熟能详的就有“卡拉OK”、“BP 机”、“KTV包房”等,它们是由字母词加上相关的汉语成分构成。

这些借形字母词被汉语借用后,就受到汉语系统的规定和制约,在语音、语义、语法上接受汉语的改造。例如进入汉语的字母词一般带有声调的变化,语义比原来缩小或扩大了,语法上失去了形态变化等。

(1)纯外文字母词,包括两种形式:缩略的外文词和未经缩略的外文词。前者如:OA(office automation 办公自动化)、PC(personal computer 个人电脑)等。

(2)字母与数字组合词。这类词中的数字来源、意义不尽相同,例如:3G 是 third generation(第三代移动通讯技术)的缩略,其中数字3是意译过来的,有数量意义。MP3(mpeg+ Audio Layer-3.一种数字音频压缩格式)缩略词与原形词中的3是一致的。

(3)字母与汉字组合词,例如:E时代、Soho族、T恤、AA制、T型台、BP机等。这类词中有的字母可以不与汉字组合独立使用等;有的字母不能独立使用,必须与相应的汉字组合成词,如“AA 制、B 超”中的字母与汉字不可分离,成了固定组合。

1.3.2.2 日源汉字词

文字形体相近的语言之间最容易产生借形词。汉语中有一种从日语中把用汉字书写的日语词直接借过来的“借形词”,例如,“景气、引渡、写真、物语”等。日语中的汉字最初是来源于中国的汉字,但后来随着历史的发展,日本比中国更先接触西方的先进文化和技术。在一些产生于西方的新词汇的翻译上,汉语除意译外也常用音译,因为每个汉字是一个音节但是日语中的汉字另有读音,与中文读法不同,并不是单音节汉字,所以很难直接音译,于是他们根据词汇的意义编排汉字语义,或者根据汉字的造字法创出了新的汉字来表示这些新词。

2.2008-2010年度《咬文嚼字》十大流行语、网络流行语的解读

2.1 2008-2010年度《咬文嚼字》十大流行语、网络流行语

2.1.1 2008-2010年度《咬文嚼字》十大网络流行语

《咬文嚼字》2008年 - 2010 年“十大流行语”示例

2008年:山寨;②雷;③囧;④和;⑤不抛弃不放弃;⑥口红效应;⑦拐点;⑧宅男宅女;⑨不折腾;⑩非诚勿扰”;

2009躲猫猫;②被就业;③钓鱼;④蜗居;⑤低碳;⑥蚁族;⑦纠结;⑧不差钱;⑨裸;⑩秒杀;

2010年:给力;②神马都是浮云;③围脖;④围观;⑤二代;⑥拼爹;⑦控;⑧帝;⑨达人;⑩穿越;

2.1.2 2008-2010年度网络流行语

(注:网络流行语与同年度咬文嚼字流行语重复的已在前面解读,此处不再赘述。)

2008年:槑;②很黄很暴力;③打酱油;④俯卧撑;⑤正龙拍虎;⑥叉腰肌;⑦做人不能太 CNN;

2009年:70 码;②杯具;③寂寞;④偷菜去;⑤这事儿不能说太细;⑥贾君鹏,你妈叫你回家吃饭;

2010年:艰难的决定;②蒜你狠;③我爸是李刚;④鸭梨;⑤凡客体;

2.2 2008-2010年《咬文嚼字》、网络流行语的语源、语义、语用解读

2.2.1 2008年度《咬文嚼字》十大流行语的语源、语义、语用解读

①“山寨”

“山寨”源自于广东话,原指没有生产牌照的杂牌手机,从小作坊起步,直至快速模仿成名牌产品。指模仿正品的杂牌产品,并且以此非正统的身份为豪。即模仿他物且没有自身的特性。“山寨”,2008 年在民间出现了许多仿造名牌的产品,它们以价格低廉、经济实用的优势在社会上拥有大量的消费者,最早出现的是“山寨手机”,指的是那些用低廉成本制成的仿冒名牌产品的手机。

“山寨”,原来的意义有两个“山林里筑有防守栅栏的地方;有寨子的山庄”。在我们大多数人的心目中,“山寨”就是相对于城市而言的小山村,这里的“山寨”是名词,缺乏构词能力。此后“山寨”的语义逐渐发生变化,增加了许多义项,在不同的组合中有仿冒的、模仿的、廉价的、民间的、草根的、反主流的、娱乐的、非正规的等诸多语义;

“山寨”一词在流行的过程中,表现了超强的组词功能,“山寨 x”似乎成了一种固定格式,其构成的短语数量之多难以统计。列举部分如下:山寨手机、山寨电脑、山寨服饰、山寨春晚、山寨工厂、山寨明星、山寨 MP3、山寨品牌、山寨春晚、山寨新闻等等。

例如:①山寨百度横空出世取名“百度老婆”。(标题--华商网--2011年11月2日);②网曝广西柳州一收费站旁惊现“山寨”收费站调查。(中国广播网--2011年11月2日)。

②“雷”

“雷”的来源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权威的解释,我们只能通过网络文章和互联网论坛中的信息来了解它的源头。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种说法①出自日本动漫,动漫人物被电波打到“受到强烈电波冲击”,动漫迷看到惊讶的事物便发出“强烈电波冲击”之类的言语,后翻译成“被雷到”,进而简化为“雷”;②由浙江东北部方言词“雷到”缩略而来,是指听到别人的话很诧异、很惊奇或难以理解;③来源于闽南方言,属于音译的闽南语,闽南语的“雷”是“搓”、“擦”、“揉”的意思。我们通过新民晚报检索系统和金羊网站内全文检索系统检索出流行语“雷”的最初用例,首例都是出现于2008年3月,通过分析这些用例,我们认为流行语“雷”来源于日本动漫比较合理。

“雷”本是一种自然现象,指云层放电时发出的响声,后又用来指军事上的爆炸武器。现在用“雷”表示“受到惊吓或极度震惊”的意思,感觉像被雷击中一样,作形容词或动词。“雷”已被广泛的应用于网络、报刊、杂志,表示某人的言谈或行为让人感到很无语、很无奈,进而使人产生一种惊吓或震惊之感,多为动词或形容词用法。

“雷”可以说成是惊吓,被吓到了,感觉像被雷雷过一样;描述做或说不合常规、离谱或令人震惊的事;令人诧异或震惊的;离谱。

例如:①·雷文·雷句雷事件在网上恣意纵横,致使想象力不够丰富的网民不断被“·雷·到”,轻则浑身起鸡皮疙瘩,重则五雷轰顶。(新民晚报2008/03 / 03);②但如此很黄很暴力的“·雷照”曝光,据说是炒作失控而成娱乐明星的大·雷场。(同上)③这一重复轰炸型广告将不少人“雷”到头晕,但广告商的“套”就此也下定了,被“雷”到的电视观众肯定过目不忘。(同上)

③“囧”

“囧”,源于某论坛关于女演员胡杏儿的讨论帖,有人认为她的表情很“囧”,两道下垂的眉毛和一张大大的嘴巴成了沮丧心情的写照,此外“囧”字和“窘”字的音同,至此关于“囧”的形形色色的搞怪图像就在网上流行开来。一个原意为“光明”的处于休眠状态中的词就以其生动的形象成了2008年的十大流行语。也被评为“21世纪最风行的汉字”,成了一个家喻户晓的强势模因。

“囧”原来是个象形字,古义为光明。它的流行是因为其外形的形象特征,“人们将外围的‘口’想象成人的一张脸,‘八’看作是因沮丧而垂下的眉毛,里面的小‘口’类似于因惊奇、无奈而张大的嘴巴。”①这样,悲伤、无奈和窘迫的心情就非常形象地展现了出来,恰巧“囧”和“窘”又是同音字,这样一个生动形象的“囧”字自然受到了人们的普遍欢迎。

“囧”一字在汉语中本意表示“光明”,但因其外观很像一个人无奈与愁苦的表情,因此被用来形容人的情绪,指郁闷、无奈或难堪的表情。即表示逐渐陷入不愉快或不期望的低落状态。

“囧”字表达了滑稽、哭笑不得、郁闷、无奈、尴尬、不可思议等多种意义,是“郁闷、尴尬、无奈”的生动描绘。

例如:①林依晨曾遇过有人开口借5、6万台币,她回答“我的钱掉了”。令人很囧,又哭笑不得.(人民网天津视窗--2008年9月2日); 

②阿尔芭女儿奥内再曝萌照,万圣节变囧版“茉莉公主”。(标题--国际在线--2011年11月2 日)。

④“和”

2008 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为世界人民展现了中国人民对“和”的追求。一夜之间,“和”字成为了世人瞩目的对象,成为了一个世界性的话题,而“和谐”更成为了全人类共同追求的目标与理想。

和”字历史悠久,用法广泛,原本就有“和谐、协调”的意思。例如,《广雅》中对“和”的解释就是“和,谐也”;《广韵》中的解释为“顺也,谐也,不坚不柔也”。作为 2008 年度的流行语,“和”字采用的依然是“和谐”之意。“和”表达了人们对和平、和睦、和善、和顺、和美、和谐世界的向往。“和”字标志着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北京的胜利举办;“和”属于不定位不成词语素,例如“和平”、“和谐”、“和气”、“调和”、“祥和”等等。

⑤“不抛弃不放弃”

“不抛弃不放弃”源于 2007 年夏天一部热播的电视剧《士兵突击》中的台词。在电视中最主要的体现者是"钢七连"的班长史今,这是"钢七连"的精神,也是军人的精神,更是尊重人性平等的体现。史今为了当初许三多父亲的一个承诺,也坚信许三多会是一个好兵,他和其他人一样,有着平等的尊严和受尊重的权利,无论在任何时候,都不抛弃,不放弃。至于后来的特种兵大队"老A"的中校袁朗,更是被这种精神所折服,像接力棒似的接过来,并深深实践,给与许三多的又是严厉又是关怀,尤其在许三多家庭发生变故,打算离开军营的时候,他更是毫不迟疑的给与帮助,不抛弃,不放弃。这不仅是《士兵突击》中战士许三的精神支柱,也是其所在的英雄连队“钢七连”的灵魂所在。该剧播出后,“不抛弃不放弃”一语红遍大江南北,表达了一种任何情况下都不服输的精神。

“不抛弃,不放弃”指不抛弃所有努力得来的一切,不放弃应该坚守的原则,不放弃心中的理想和追求。这种精神在 2008 年汶川大地震的救援行动中体现得尤为明显。“不抛弃,不放弃”的主题就此已经超越了电视剧所表现的层次,而上升为一种价值诉求和时代所需要的精神。不放弃,不放弃什么?不放弃我们心中的信念、理想与追求、应该坚持的原则,以及由信念、理想、追求与原则所换来的努力与拼搏,不放弃最后一刻成功的机会,不放弃任何成长与净心的机会。不抛弃,不抛弃什么?不抛弃亲情、爱情、友情,和它们所带来的温暖与安全,不抛弃所有努力创造的一切。

例如:①“不抛弃 不放弃”被广泛使用于汶川地震灾区;“不抛弃不放弃 国际救援在行动。”

②我希望,你也可以被这种精神感染,战胜自我、不抛弃不放弃。

⑥“口红效应”

“口红效应”,2008 年金融风暴袭遍全球,但是在美国市场上口红却卖得很好,人们就用“口红效应”来形容此种情况——经济危机出现时,廉价的生活必需品是不会受到冲击影响的,依旧会有较好的市场。这个词语的流行无疑表达了人们对经济状况的关注。

“口红效应”指的是经济危机到来时,廉价的生活必需品是不会受到冲击的,依旧会有好的市场,“口红效应”也叫“低价产品偏爱趋势”,是经济领域中的一种现象。

在美国,每当经济萧条的时候,口红的销量就会直线上升。因为,在经济不景气时,人们手中没有过多的闲钱去买车、买房、旅游,但是人们有时依然会有较强消费欲望,此时便会购买一些比较廉价的商品,例如买几只口红把自己妆扮一下,为生活增添一些色彩,也不失为一种心理慰藉。

⑦“拐点”

原是高等数学中的一个术语,指曲线上凸与下凹的分界点,成为流行语后其使用范围和词义都相应地扩大了,现在普遍的意思是在市场运行中由高价位开始下跌或由低价位开始上升的转折。

现在多用来说明市场运行中由高价位开始下跌或由低价位开始上升的转折处,也常常指某件事情的转折点。

例如:①但是,截止到去年我国粮食产量已经连续六年增产,已经达到历史上最高水平,连续丰收的时间越长,可能离减产的拐点就越近。(新闻 1+1--老“三农”的新问题--2010年8月30 日);

②新年楼市,观望气氛渐浓,政策密集出台,楼市能否迎来拐点?(今日观察--新政密集出台,房价拐点将至?--2010 年1月11日)。 

⑧“宅男宅女”

“宅男”、“宅女”的起源,仍是源于“御宅族”。源于对全球御宅族群体影响深远的《电车男》自2005年起在中文地区的流行(在大陆一般大众当中并未流行,但在关注日本文化的人群中也是热门),其男主角是位穿着老土且不善当面交流的日本秋叶原系御宅族,他有工作但业余时间除参加一般大众无法理解的御宅族活动外很少外出,片中网友看似古怪的行为更使一般大众对御宅族的概念无从判断。

宅男、宅女是日本动漫中依赖于网络游戏或动漫作品的一类青年人,往往懒于出门,与外界的交流依靠电脑网络。这类人对自己沉迷的事物无所不知,虽然猫在家中,但过着内心满足的生活。“宅”在日语中是“家”的意思,宅男、宅女现泛指那些因各种原因不愿出门,不愿与现实生活中的人交流,生活在自己封闭空间中的人。宅男成为次文化族群的代表,2010 年 1 月已被编入 《汉英大词典》。“宅男”、“宅女”的人,通常看似长期足不出户、与人面对面交往较少、流连网络、生活圈狭小、穿着不修边幅甚至会有自闭倾向。“宅男宅女”是从日语中直接借用过来的词语;因为它们的读音、意义和用法都发生了变化;

“外来词也叫借词,指的是从外族语言里借来的词”。流行语中也有很多外来词。“宅男宅女”:来自于日语,是指窝在家里的男人或女人,也可拆开使用,即“宅男”或“宅女”。

⑨“不折腾”

“不折腾”是2008年12月18日,在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 30 周年的纪念大会上,一贯严肃的胡锦涛同志突然使用口语词汇“不折腾”,不仅准确传达了“中国坚持社会主义的决心和信仰”的坚定态度,同时也营造了一种亲切的讲话氛围。原文是“只要我们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一定能够胜利实现这一宏伟蓝图的奋斗目标。”至此,“不折腾”一词瞬间引起全球人的关注,并直接以汉语拼音“buzheteng”的词形走进英语词汇,成为了当年的全球流行语。

“不折腾”本是中国北方地区的民间用语,具有“拒绝反复、拒绝翻转、拒绝折磨”等意思,它表示一种对人、对事、对信仰坚定不移的精神。“不折腾”:该短语是我国北方的一句土话,意思是拒绝翻转、反复、折磨,不胡闹、不瞎闹。

由于胡锦涛总书记的一段讲话,现在我们用“不折腾”来表明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体现出了我们党在贯彻执行方面的坚定性与实践性。

⑩“非诚勿扰”

“非诚勿扰”是冯小刚导演执导,葛优、舒淇主演的的一部贺岁影片《非诚勿扰》的名称。由于冯导和葛大爷的黄金组合,再加上制作方前期的宣传造势,使得影片上映后票房一路飙上,最终斩获 3.25 亿票房。而“非诚勿扰”也在 2008 年年底迅速走红,传遍大街小巷。

《非诚勿扰》秉持一贯的冯氏幽默来为大龄女青年指点婚恋迷津,因其现实性和幽默的风格上映后引起强烈的反响,“非诚勿扰”这四字短语也随着电影票房的上升而一路走红。

现在“非诚勿扰”随处可见,江苏卫视一档一路飘红的相亲节目就以此命名,足见其影响力巨大。

2.2.22009年度《咬文嚼字》十大流行语的语源、语义、语用解读

①“躲猫猫”

“躲猫猫”源于2009年云南省一个看守所发生的“躲猫猫”事件:云南省晋宁县看守所在押人员24岁男子李荞明无故死亡后,警方认为其玩“躲猫猫”不慎撞墙而死。最终调查表明其是被“狱霸”殴打致死。这引起了很多民众的不满及争议,后来人们用“躲猫猫”代指各种隐瞒事实和暗箱操作的行为。“躲猫猫”一词迅速火了起来。

“躲猫猫”原义是指南方方言中的捉迷藏,“躲”和“藏”均表达的是儿童游戏中“捉”与“被捉”的语义,是个方言词。现在的常用义是:隐瞒事实、逃避监督或暗箱操作等,同时也增加了指责、质疑等语用意义。

例如:“一房一价”:开发商与政策“躲猫猫”。(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6月2日)。

②“被就业”

“被就业”是2009 年7月一个名为《应届毕业生怒问:谁替我签的就业协议书?注水的就业率!》的帖子在“天涯社区”发表,其作者“酱里合酱”在帖子中写道:“我就业啦,就业啦,太兴奋了,而且是在不明真相的情况下被就业的!”就这样,“被就业”一词应运而生了。据作者讲述,他是办理毕业档案关系转接的时候,发现手中的材料里除了户口迁移手续、档案手续之外,还有一张已盖有就业单位印章的就业协议书,而这一切作者事先毫不知情,作者在文中表示“除了无语,我还能说什么?”于是,“被就业”就用以讽刺这种虚报高校就业率的行为。

因近些年大学毕业生就业是热门话题,这一词也成为流行热词。“被就业”,由于毕业生求职难上加难的现状,有的学校为了所谓的“就业率”就以造假的方式在档案上显示学生已与某企业签订协议书,这种在就业率中注水的“被就业”行为是对高校虚报就业情况的一种无情嘲讽。

随后,在此基础上,网友扩大了“被 XX”的用法,用以讽刺各种社会现象。例如,交择校费的家长们“被自愿”,职工“被全勤”,举报人“被自杀”等等

③“钓鱼”

2009 年 9 月发生的上海城市交通执法大队“钓鱼”执法事件使得“钓鱼执法”一词迅速流行于网络。“钓鱼执法”也叫执法圈套(Entrapment),是英美法系的专有概念。指执法人员以实施对当事人有利可图的行为为诱饵,暗示或诱使其犯罪,待犯罪行为实施后将其抓捕的执法方式。这种选择性执法缺乏足够的监督机制进行约束,如果运用不当易于产生公权力的滥用,诱发严重的社会问题。“钓鱼执法”事件的热议最早源于《无辜私家车被以黑车罪名扣押,扣押过程野蛮暴力》的网帖。该贴称9月8日,上海私家车主张某因帮载自称胃疼要去医院的路人,却被交通执法大队裁定为非法载客营运,遭到扣车与罚款的处罚。

此事件经由媒体曝光后,在社会上引发了广泛讨论,网络舆论呈一边倒地对这种执法手段进行批评。在媒体的连番报道和网络舆论的巨大压力下,上海市政府紧急叫停了交通管理部门的钓鱼执法行为,并向社会公众作出了公开道歉。网络问政逐渐由虚拟空间走向现实。

源于上海市打击黑车的“钓鱼执法”事件,原本一个普通的词语瞬时成了流行语,意义也扩大了,现在指的是违背了法律精神,别有用心地骗人上钩。这种“钓鱼执法”的行为也受到了人们的指责和批判,用“钓鱼”指代“违反法律精神,别有用心地引诱他人上钩的行为”。

④“蜗居”

“蜗居”一词的流行,与 2009 年热播的电视剧《蜗居》有着密切关系。《蜗居》原是作家六六的一部长篇小说,后被改编为电视剧。该剧讲述了在房价飙升的社会背景下,普通青年人在大都市生活中的种种波折,以及年轻人为买房而沦为房奴的真实现象。由于剧本直击当下社会热点话题,贴近现实生活,引起了广泛的热议与共鸣。热播剧《蜗居》的放映,引起了为买房沦为房奴的年轻人的共鸣,使得人们对“蜗居”一词熟悉起来。“蜗居”,这一词语的流行,和电视剧《蜗居》的热播密切相关。

在房价节节攀升的社会大背景下,电视剧中的年轻人为了买房历经了无数磨难和情感波折,最后沦为房奴的故事引起了现实生活中80后的广泛共鸣。

⑤“低碳”

“低碳”:随着全球工业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快速增长,以及人们无节制的生产生活方式,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越来越大,全球灾难性天气频繁出现,严重威胁到了人类的健康安全与生存环境。2009 年 12 月 7 日-18 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丹麦首都根本哈根召开会议主要研讨了对温室气体的减排安排,这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这次会议再一次掀起了“低碳”的热潮。

    “低碳”的意思是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由于臭氧层破坏,全球性气候变暖,影响到了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这一切的根源主要就是二氧化碳排放量超标。中国工程院院士金涌指出低碳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其体现在我们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各方面,全球都应倡导“低碳生活”、“低碳经济”、“低碳社会”。

我们提出了“低碳”的理念,旨在倡导一种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从而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量。如今,“低碳”已融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例如,“低碳出行”、“低碳饮食”、“低碳办公”、“低碳婚礼”等等。

⑥“蚁族”

“蚁族”来源于北京大学博士廉思主编的《蚁族》一书,2009 年《蚁族》因其内容贴近社会生活,全书通过二十余万字、几十张图片为读者们展示了一幅真实的高校毕业生低收入

聚居群体艰难生活的真实图景,揭示了一代人的痛苦、彷徨与无奈。受到了广大读者的欢迎,书名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了当年的流行语。

现在用来指“刚毕业的大学生群体,他们一般都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收入不稳定,住合租房子等劣势情况”。“蚁族”,我们都知道蚂蚁是弱小的,它们能吃苦耐劳,而且是群居的。这与一部分刚毕业的大学生情况相似,因此,人们用“蚁族”来指称这样的群体,生动而传神。

⑦“纠结”

随着动画片中一个角色大呼“纠结啊”,随之“纠结”一词在网络走红。

“纠结”原本为动词,是指“互相缠绕”。“纠结”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第 5 版)中的释义为:“纠结:互相缠绕:藤蔓。”作为流行语,其意义有所变化,是指陷入某种境地而感到困惑、混乱、矛盾或犹豫。可做名词,表示解不开的心结,也可做动词表示陷入复杂且尴尬的境地,又可做形容词表示思绪混乱困惑。

“纠结”则形象传神地描绘了人们在面对各种诱惑或各有利弊的选择时那种困惑苦恼、犹豫不决的心态;

例如:中国女足队长徐媛退役,记者问其为何不坚持到参加 2015 年世界杯,徐媛回答道:“其实很早我就想过退役,就是为世界杯纠结了很久,现在终于做了决定。”(《重庆晚报》)

⑧“不差钱”

“不差钱”,自2009年春晚赵本山、小沈阳、毕福剑、毛毛表演的小品,该小品引得观众爆笑,产生了轰动效应。《不差钱》播出后,它从东北方言一跃成为红遍大江南北的年度十大流行语。

“不差钱”在社会语用中,一般都带有一种调侃的感情色彩,根据当时的语言交际环境具体情况具体使用,且并没有真的纠结于到底是“差钱”还是“不差钱”。介于这样的使用情况,随着“不差钱”在使用过程中被越来越广沒的复制和传播后,使得“不差钱”在短时间里从地方方言进入汉语普通话的语言体系中,出现在正规的新闻媒体的报道中。

例如:是我国几家有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资格的报刊既定的盈利模式。这部分收益足够化几份证券大报不差钱,也许这是《中国证券报》至今没有彻底进行公司化运作的根本原因;除了出口和出口制造行业目前依然不景气,中国已经领先全球走出了金敲危机的阴影。这得益于我们的老百姓有存款、不欠债,我们的国家有储备、不差钱,政府也成功的依靠实际行动和忽悠点燃了我们最重要的“信心”,我们至少不用为2009年的经济面再担心了。

⑨“裸”

“裸”,这个词语的流行始于相声演员牛群的“裸捐”。“据媒体报道,为了回应媒体对自己‘官商’的强烈指责,牛群做了公正,把自己名下的有形、无形资产以及今后所有的广告收入和劳动报酬全部捐给中华慈善总会,此举被称为‘裸捐’”。此后,“裸”字大为流行。

“裸”本义为光着身子,不穿衣服,现在流行开来的意思是,只有事物本身,而没有其他应该有或者没有的任何附加物或附加条件,

“裸”的意思是“没有覆盖、未经包装”的意思;“裸”是“没有充分准备齐全”的意思;“裸”的意思是“透明、自然、公开”;“裸”的意思是“完全、彻底”;“裸”的意义是在流行的过程中不断丰富的。“裸X”,其中的X也可以替换成人们想要表达的内容,主要如下: ①没有充分的准备。如“裸考”、“裸婚”、“裸聚”、“裸居”、“裸剃”等;②.透明公开。如“裸降”、“裸跳”、“裸肌”、“裸帐”等;③完全彻底。如“裸退”、“裸捐”、“裸妆”、“裸唇”、“裸表”等。4.未经包装。如“裸车”、“裸卖”、“裸筷”、“裸烧”、“裸手”、“裸售”等。

例如:①《武则天秘史》裸戏、床戏频现。观众回应:尺度太大。(南方网--2011年11月7日);  ②近四成大学生接受“裸婚”。(杜丹丹--中山日报--2011 年9月15日);  

⑩“秒杀”

“秒杀”译自英语 Seckill,从网络游戏的专有名词到后来网络购物的热门词汇,逐步运用到其他领域。因2009年9月某购物网的“秒杀”促销活动走红,现指“以远低于成本价的价格限时抢购指定商品。”

“秒杀”,本为网络游戏的专用词语,指玩家在游戏中瞬间将对手击倒或瞬间被对手 PK 出局,常常出现在商品促销广告中的“秒杀”一词,“秒”在《汉语常用词汇大纲》中属于四级词汇,在《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关于“秒”的释义为:“量词,计量单位名称。”同时《现代汉语词典》也收录了流行语中的“秒杀”,其释义为“①动词,瞬间击杀,指在极短的时间内击败对手(多用于网络游戏);②指在极短的时间内就结束,如秒杀价就是在短时间内就会结束的优惠价。”这里修饰动词“杀”的“秒”具有副词词性,流行语中还有“秒回”、“秒删”、“秒赞”、“秒懂”等等,这些词中的“秒”都具有副词的词性,表示“迅速地……”。

2.2.3 2010年度《咬文嚼字》十大流行语的语源、语义、语用解读

①“给力”

“给力”还要从的“给力”的否定形式“不给力”开始说起:2010年5月由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学生配音的日本漫画《搞笑漫画日和》么徊游记一旅程的终点》中,唐僧、孙悟空、猪八戒、巧僧、白龙马五人历尽九九八十一难来到西天取经,但是那里除了一面写着“天竺”两个字的旗子外就什么也没有了……悟空忍不住的发牢骚道;“这就是天竺吗,不给力啊老湿(老师)。”故事中的“不给力”利用人们耳熟能详的故事、简单易懂的表现形式巧搞笑戏谴的语气表达一种对理想与现实之间巨大落差的失望。从此以后“不给力”迅速在网络上流行开来。而作为它的肯定形式“给力”也逐渐传播开来。在2010年世界杯期间,由于与球场的氛围相合,“给力”一词开始成为网络热词。该词不仅上了人民日报头版标题,而且 “gelivable”这一由“给力”衍生的英文词汇也开始走红。“给力”在风靡网络后登上了《人民日报》等多家传统大众传播媒体,还被收录于《现代汉语字典(第 6 版)》。

“给力”本来是中国北方的土话,表示给劲、带劲的意思。并且在后来的使用和流通过程中“给力”还逐渐増加了带劲儿、很好、很酷、给予力量、大力支持、发挥作用、加油、震撼等意思。

例如:①未来如何调整队伍、重新给力,是赛后更长时间内需要突破的问题。(北京电视台--新闻晚高峰--2010 年11月28日);②这个节目太给力了。(百度--2011年10月24日);③这部电影太好看啦,实在是很给力!

②“神马都是浮云”

它的流行主要是源于网络上的“小月月”事件。天涯社区网友蓉荣在一篇帖子里描述了自己作为东道主,接待高中同学小月月和其男友来上海游玩的经历,帖子中的小月月是一位讲话嚷声暧气、经常低血糖为由假装昏倒、还自比林妹妹在快餐店里唱葬花吟,甚至可当着外人的面脱光衣服色诱男友的极品女。蓉荣在叙述自己接待小月月的两天一夜的悲慘遭遏时,大量使用“神马都是浮云”一词,因使用恰当,含义深刻,使得“神马都是浮云”迅速成为2010年的年度十大流行语之一。

如果不经常上网或者浏览新闻的人,乍一看到这个句子可能并不了解“神马”在这里是什么意思。“神马都是浮云”并不是说神奇的马都是浮在天上的云,“神马”其实是“什么啊”的意思。网友们在电脑上用拼音打字输入“什么啊”的时候,有的时候为了快捷方便,会直接将“shenme a”简略成“shen m a”,这样出现在搜狗拼音输入法或者QQ拼音输入法里的词汇第一备选项就变成了“神马”。由于“神马”跟“什么晒”发音相近,且在交流中更能满足网友们的求新求异心理,较之“什么啊”更有一种巧谐幽默的感情,所神马一经流传就迅速被模因宿主所接受,成为强势语言模因。后来“神马”又与简单模因体“浮云”一词相结合,“浮云”是指转瞬即逝的事物。两者结合在一起成为了一个更为强大的模因复合体,网友用“神马都是浮云”来表示“什么都不值得一提”,它既可以用于抱怨,也可以用于感叹,更可以用于表达一种超然的也态。

 “什么都是浮云”的谐音,意思是什么都不值得一提。 “神马”和“浮云”并不是两个很生僻的词语,“神马”不是现实生活中真实存在的马,“浮云”则用形象的方式来传达出转瞬即逝的意思,“神马都是浮云”这一新的组合演绎出了新的意义,因此我们也把它看作为新词语,“神马”是“什么”的谐音,因整个组合的新颖独特、诙谐幽默、造句能力强而成了广大网友的“最爱”,现在这个词语的使用范围已经不局限于网络上了。下面列举出现在新闻标题中的“神马都是浮云”。

例如:①除了安全,神马都是浮云!细说那些五星级安全车。(北京广播网--20119年9月20日);②核心铁血男葬送日本,希望央视解说叹神马都是浮云。(新浪--2011年10月12日); ③雨润惊现问题肉,神马名牌都是浮云。(河北青年报--2011年7月4日)。

③“围脖”

它是新词。它的出现是因为“围脖”和“微博”同音,易于接受和掌握,随着网络的流行,使用方便和信息传递快的博客在全球都变得越来越火,微博是一种有字数限制的微型博客,使用“围脖”已成为人们追求的一种时尚。与博客相比,微博使用方法更简便,信息传播更迅捷,因此深受网民青睐。不仅名人热衷于“织围脖”,普通人也乐于成为“织男”“织女”。“围脖”与“微博”通过谐音的方式一经结合,便迅速席卷各大论坛,广泛被模因宿主接纳,成为流行语强势语言模因。

“围脖”并不是人们以前戴在脖子里用于防寒保暖的东西。“围脖”,因其作为流行语的“围脖”(网络微博)的含义和原来的“围脖”(围住脖子用来阻止寒风从脖子钻进去的保暖物)没有任何联系,是微博的谐音,“织围脖”即“写微博”。

例如:对于眼下明星百姓都在争着“织围脖”的时期,王迺悦表示,和微博有关的产品,将会在几个月之后推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纵横--2010年11月 12日)。

④“围观”

山东卫视推出全新包装体系,定位在“情义山东,公平中国”。情义山东,可以说是山东卫视的外在气质,而公平中国,则是山东卫视的内在灵魂。而在这个改版中,体现公平精神的栏目《围观》成为令人关注的焦点。

围观,读音wéi guān,汉语词语,意思是网络新兴用语。若某人做出非常醒目的行为就有可能招致围观,也有指中国人的围观特别事物的癖好。“围观”原本是指中国人喜欢围圈观看特别事物或现象的一种癖好。但如今的“围观”是网络上流行的热词,意思是关注,通常是指众多网友通过贴吧、论坛、微博、博客等方式,对热点人物、热点事件、热点话题进行大量点击、评论、转发、跟帖,引起高度关注的现象。虽然“围观”者依然会有好奇与从众的心理,“围观”行为有可能会成为散播虚假消息与发泄不良情绪的手段。但是,“围观”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民意,形成了巨大的社会舆论监督力量,从而促使了公权力的合理运用。对于民众的“围观”行为,相关部门还是应该进行正确引导,充分发挥“围观”的监督作用。

例如:“关注就是力量 围观改变中国”(标题-南方周末)。

⑤“二代”

有关“二代”的说法,最早是“富二代”。“富二代”一词首先出现在《鲁豫有约》之“我是富二代”一期节目中。《鲁豫有约》中对“富二代”的解释是,出生于七八十年代,继承数十亿家产的富家子女。随后,便又有了“贫二代”、“官二代”、“星二代”、“农二代”等说法。“二代”一词流行开来。大约从2009年夏天开始,富二代、穷二代和官二代这几个新鲜词汇开始在网络上蹿红。而在2010年全国“两会”上,二代话题正式进入最高民意机构的视野,代表和委员发表自己的看法,或者忙着澄清社会舆论的质疑。主要来自网络的这些概念,已经成为公共话语。

“二代”,“代”有“世袭”,有“辈分”之意,“二代”就是“第二代”。作为流行语的该词依然沿用其原有意思。例如,“富二代”是指富家子女,“文二代”是指作家子女,姚明的孩子则被称作“姚二代”。其实“二代”的盛行,与我国隐性世袭的现象有莫大关系。转型中国的二代现象一方面是反映社会垂直流动的程度,或者说公职和职位向所有人平等开放的程度,另一方面是二代之间的沟通问题。

在二代标签的背后,是这个社会早已弥漫的仇富、仇官心理的进一步放大。二代”告诉我们中国裙带关系的社会结构在短时间内的不可变动性,人们之所以如此关心二代现象,恐怕是因为资源分配不公日益固化,在社会代际之间遗传,社会断裂得不到有效弥合。

⑥“拼爹”

“拼爹”,2010 年10月发生在河北大学校园中的一起交通事故中,肇事的官二代高喊:“有本事你们告去,我爸是李刚!”此事一夜间成为网友和媒体热议的焦点,“拼爹”也随之迅速流行,表达的是大众对不良社会现象的不满和愤恨的情绪。

“拼爹”中的“拼”字,是比拼之意,“拼爹”拼的则是“爹”的地位和实力。当下“官二代”、“富二代”骄横跋扈的事件层出不穷,出了事就抬出自己的“爹”为自己平息事端。伴随着一系列诸如此类事件的发生,“拼爹”一词也迅速走红,反映了社会公众对不良社会现象的愤恨与不满。

例如:①不坑爹不拼爹的《体坛兄弟篮球》。(体坛周报--2011 年11月1日) ;

②大地方拼钱,小地方拼爹。(中国政协新闻网--2011年11月1日); 

③因为怕拼爹,回乡年轻人逃回北上广。(中国广播网--2011年10月 27) ;

④新法自主招生,会不会助长“拼爹比权”。(李江涛--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10月28日)。 

⑦“控”

“控”是个外来词,它是来自日语的流行语,具有新鲜感和陌生化的效果,因而受到了广大网友的追崇和热捧,并以此为根创造了许多新词语。日语中的这个“控”又来源于英语单词“complex”(情结)。由于日语中“控”的发音与英文单词“complex”的开头音节[kɔm]读音相近,于是日本人就用“控”来表示“具有某种情结的人”。其实,当我们非常喜欢某一事物时,也就在一定程度上被其控制了。日语对英语的这种借用既有读音的相似,又有意义的结合,属于音译范围。

“控”原来的意思是态度偏激、着迷、不自主,具有贬义,后随着使用频率的增加,它的使用范围和意义都发生了变化,现在的意思是一种爱好、兴趣,没有贬义,现代汉语词汇系统中本就有表达“爱好、兴趣”的词汇,但是人们却选择了“控”,这就是为了达到陌生化的表达效果。

如今,我们的生活中出现了许多“微博控”、“长裙控”、“苹果控”、“游戏控”、“格子控”、“电子控”、“网络控”、”旅行控”等“某某控”的说法。

如“电子控”是指人们喜欢电子产品,“围巾控”指女孩子喜欢收集围巾,“图书控”指有喜欢收集图书的习惯.现在的“控”已经演变为中性词语了,指人的一种爱好。

⑧“帝”

“帝”,2005 年,网友为戏谑足球运动员李毅,模仿司马迁《史记》的风格,创作了《李毅大帝本纪》,该网文的流行也使得“李毅吧”为大众所熟知,而百度贴吧中的“李毅吧”也因此被称为“帝吧”。从此,“帝”被用来调侃地表示某方面强人的说法开始被大家接受。

流行语“帝”的意思是在某方面有特长的人。

“X 帝”随处可见,此后,只要拥有某一特点即可称作“XX 帝”,如:表情帝、体操帝、贺岁帝、文学帝、艺术帝、演讲帝、章鱼帝、假摔帝、孝顺帝、翻译帝、英语帝、资源帝、口才帝等。而最有名的“帝”当数德国“章鱼帝”保罗,在南非世界杯足球赛中,他预测的八场球赛,场场皆中,也被球迷们称作“预测帝”。

⑨“达人”

“达人”一词,古己有之,2009年东方卫视模仿美国的一款电视节目播出“中国达人秀”,极高的收视率使得“达人”一词迅速传开,“达人”也成为了2010年的年度“十大流行语”之一。

“达人”一词语出《论语》中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你想得到别人的尊重,你就要尊重别人;如果你想得到别人的帮助,你就要帮助别人。但是,这句话中的“达人”是动宾结构(“达”是动词,“人”是名词作宾语),是一个词组,而不是一个词语,所以,严格地讲,《论语》中的“达人”不能视作“达人”一词的出处。与《论语》同时代的《左传》当中也出现了“达人”两个字。

另有一种说法,“达人”一词源自英文“talent”,引申即“有才能的人”、“高人”等意且从发音来看,ta可音译“达”,len可音译“人”(同我国早期外文发音类似,存有方言因素,r与l不分)。但这种说法有牵强附会之嫌。“达人”一词,当出自《滕王阁序》。现代的“达人”,多受台湾流行用语影响,可能来源于日语“たつじん”(罗马文:ta tsu ji n ),由日语汉字直接翻译过来的,在以前的韩语汉字里面,也有“达人”。总的来说,受汉语影响较深的几个国家都曾经或仍然在使用“达人”这个汉字词组。“达人”东方卫视首次举办《中国达人秀》引领了“达人”一词的风潮。

达人是一个汉语词语,读作dá rén,一指显贵的人,二指通达事理的人,三指豁达豪放的人,四指鞑靼。在网络中是指在某一领域非常专业,出类拔萃的人物,指在某方面很精通的人,即某方面的高手。也指活跃用户,户上线时长和内容更新频率很高的网民。

作为流行语,现代的“达人”,主要是指知识广博,或者对某一领域某一方面了解深入的人,“达人”的造词能力也不甘示弱,如“淘宝达人”、“理财达人”、“网购达人”、“旅游达人”等。

一般用法为“XX达人”。褒义为主,无贬义。水平高于“高手”,通达,专业的人士,有一技之长的人。例如:“音乐达人”就是在音乐方面非常杰出的人。

⑩“穿越”

“穿越”,近年来,各种穿越文学与穿越影视剧热极一时,主要情节是人物由于种种原因来往于不同时空。由于时空的错乱,经常会弄的读者、观众一头雾水,因此,“穿越”也就有了“玄、乱、莫名其妙”的意思。

穿越是穿越时间和空间的简称。通俗的是指某人物因为某原因,经过某过程(也可以无原因无过程),从所在时空(时空)穿越到另一时空(时空)的事件,身体或者意识穿越移动到另一空间环境。

诗刊》1977年第10期:“六盘高峰上掠过阵阵雁群,一只只引吭高歌,穿越云层。”物理学中的“穿越”,穿越并不仅限于回到过去,也可穿越到未来,或是同一时空同一时代,A穿越到B身上。还有可能空穿,穿到一个没有历史记录的久远时代,也可以说是在千分之一的概率下掉进了黑洞的时间误区,导致时间错乱。他们穿越遥远的星系银河,感受了一小时七年光阴的沧海桑田,窥见了未知星球和黑洞的壮伟与神秘。在浩瀚宇宙的绝望而孤独角落,总有一份超越了时空的笃定情怀将他们紧紧相连。

“穿越”印证了2010年的各种穿越,如穿越小说、穿越电影、穿越电视剧等;

2.2.6 2008年度网络流行语的语源、语义、语用解读

①“槑”

陕西方言,人们常说:槑倯,槑得很,老槑等等,山东日照方言也有此字,形容词,意思接近于倯,不善言辞有无能之意,例如槑神,老槑,槑呲。“槑”,在《康熙字典》中是表示“梅”的古字,但是在现代的网络流行语中,模因宿主抛弃了它原来的意思,而是从它的字形出发:两个"呆",那不止是呆,而旦是很呆,非常呆。在新新人类眼中用于表示一个人很傻很天真。是“梅”的异体字。

在江苏沭阳方言中是指智障患者、精神病患者,也作为打趣、长辈吓唬小孩子用的词语,如老槑子来了。

②“很黄很暴力”

在2007年12月27日新闻联播播出一段抨击不良网络视听节目的报道,其中采访了一个北京某学校的女学生,这个女孩子面对CCTV的话筒说道:“上次我查资料,忽然蹦出一个窗口,很黄很暴力,我…我赶快给关了”。于是,“很黄很暴力”成了一句流行语,代替了“很好很强大”,迅速在整个互联网快速传播开来,成为2008年最火爆的一句短语。很多网友质疑一个网页怎么会同时“很黄很暴力”,猜测张殊凡没有说真话,甚至通过网络搜出了张殊凡的住址、学校等私人信息,关于张殊凡到底有无说谎,是否应该被谴责,在2008年初引发了一场热烈的讨论。张殊凡亮相新闻联播后,“很黄很暴力”被网友们奉为“2008年首句流行语”。

网民之所以乐此不疲,大多只是出于好玩或追逐流行的心态,并无恶意。为了个人兴趣或者情感需要恶搞一下也无伤大雅。但任何事情都应该有个底线,网络语言和恶搞的底线就在于不能侵害他人的合法权益,尤其是未成年人的。

③“打酱油”

“打酱油”源于2008 年初,广州电视台就“艳照门”事件询问市民看法时,一位男子面对采访答道:“关我鸟事,我出来买酱油的。”“打酱油”这句颇具调侃意味的回答由此瞬间流行于网络。

“打酱油”的传统解释:以前的酱油都是零卖零买的,自己拿着瓶子到商店,你要多少,人家就给你称多少,这就叫打酱油。网络用语“打酱油”的语义暗含虽然在道义上强烈关注某事(尤指政治和敏感性话题),但出于明哲保身的心理或不屑回应,以“打酱油”为托辞来敷衍,体现出一种面对现实的无奈,用法上类似于“路过”、“飘过”。“打酱油”在某种程度上应和了网民在网络空间中隐藏自己的一种心态,并在词语的传播过程中派生出“酱油族”、“酱油党”等流行语汇。语义泛化为代表一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既指事情与我无关,也形容凑数

表面上无可奉告,其实流露出对现实的无奈。正是:“事不关己不开口,专心一意打酱油。”由此“酱油男”一词在网路成为笑谈,甚至派生出了酱油族等网络用语

④“俯卧撑”

“俯卧撑”原本是指一种增强臂力的体育运动,网络含义则来源于贵州省公安厅新闻发言人介绍瓮安事件案情时提及当事人半夜在桥上做俯卧撑一事,意喻缺乏合理的逻辑依据。这种提炼方式基于社会热点事件的广泛传播,对瓮安事件一无所知的人看到“俯卧撑”并不会有过多联想,而对该事件都有所了解的人看到它则不免会心一笑,其选词之精妙不禁令人拍案。

⑤“正龙拍虎”

来源“华南虎照”事件,10月12日,陕西省林业厅宣布陕西发现华南虎,并公布据称为陕西省安康市镇坪县城关镇文采村村民周正龙于2007年10月3日拍摄到的华南虎照片。但这一轰动性的消息随即引来广大网友质疑,指可能是他(们)用纸老虎造假

备受公众和媒体关注的“华南虎照片事件”,经过监察、公安机关艰苦细致的工作,已经有了明确结果。经查实,周正龙拍摄的“华南虎”照片是一个用老虎画拍摄的假虎照。目前,公安机关以涉嫌诈骗罪提请检察机关批准,已将犯罪嫌疑人周正龙依法逮捕。(参见周正龙诈骗案)经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省监察厅决定撤销省林业厅作出的“经鉴定周正龙提供的华南虎照片是真实的”和“对周正龙奖励2万元”的行政决定,对省林业厅和镇坪县13名相关公务人员作出了严肃处理。

“正龙拍虎”,为新贬义词语,四字中第二字为龙,末字为虎,龙虎相对,非常符合汉语成语讲求对仗或对称的规律。与成语“叶公好龙”、“指鹿为马”等词语在字面和组字规律上颇为相似,可谓异曲同工。汉语成语大多有典故出处,而“正龙拍虎”的出处典故,其影响力和知晓率并不比其他汉语成语典故逊色,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故而,其具备了成语的基本条件。相信这一成语将会被人们广泛运用,用以贬斥和比喻造假的行为。

⑥“叉腰肌”

“叉腰肌”由中国足协领导人谢亚龙提出,事实上人体并没有这块肌肉,他指的应该是由髂肌和腰大肌组成的髂腰肌。常用来讽刺外行或无能的人却总喜欢信口开河。这个名词源于中国女足在 2008 年奥运会负于日本女足后的赛后总结会上,他以巴西队为例教育中国球员:“人家巴西队技术那么好,大牌那么多,人家却在晚上11点去酒店健身房练力量,你们什么时候练过?”越说越气的谢亚龙提出了一个专业名词--“叉腰肌”,他指出,中国女足身体肌群中最需要训练的是“叉腰肌”,但姑娘们并不知道他所说的这个肌肉部位在哪里。谢亚龙的一番话中具备的“专业含量”引起了网络上探究“叉腰肌”词语源流的热潮,也掀起了网民的造句、恶搞风潮。而谢亚龙的这一番话,所具备的专业含量,同样让网民膜拜,并引发了网络上探究“叉腰肌”这一词语源流的热潮。甚至连谷歌和百度两位大神也无法告诉我,究竟哪里才是叉腰肌,怎么才能练好叉腰肌。有网友在百度知道里悬赏30分求解“叉腰肌在哪”这个问题。

因为,很多姑娘把髂腰肌听成了“叉腰肌”。或者,她们听见了“髂腰肌”,但是感到没有“叉腰肌”顺口,当跑女足的记者询问总结会情况的时候,顺嘴把“叉腰肌”说了出去。

叉腰肌即髂腰肌,髂(qià)腰肌由髂肌和腰大肌组成。髂肌呈扇形,起自髂窝;腰大肌长形,起自腰椎体侧面及横突。向下两肌相合,经腹股沟韧带深面,止于股骨小转子。

⑦“做人别太 CNN”

CNN 是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able News Network)的英文缩写,是一个全天候运行的新闻频道,是个名词。在有关中国的报道中,CNN 多次抹黑、诋毁中国的形象。在“3.14”拉萨打砸抢烧事件中,CNN 将一张反映多名暴徒在拉萨街头袭击军车的照片裁剪为局部特写,有意淡化了袭击者的暴力行为,严重歪曲了事实、误导了新闻受众。同时,在北京奥运火炬在美国传递期间,CNN 新闻主播卡弗蒂发表辱华言论,称中国人是“一群五十年不变的呆子和暴徒。”这两件事引发了全球华人的极度不满,人们征集爱国律师起诉 CNN 的行径并发起签名活动要求其道歉。网民们也发起了“做人不能太 CNN”的流行语,表明了他们对西方媒体不实报道的强烈反感,该短语也暗含了对虚伪和歪曲事实等行为的抗议。“做人不能太 CNN”成为了 2008 年十大网络流行语之一。

“做人不能太 CNN”,这种搭配原则在语法上是不允许的,而一旦这样使用就会引起很多人的注意,造成语法的陌生化。但在网络流行句“做人不能太 CNN”中却被赋予了形容词的词性,受程度副词“太”的修饰,成为张冠李戴、无中生有、颠倒是非的代名词。

2.2.7 2009年度网络流行语的语源、语义、语用解读

①70 码(“欺实马”)

流行语“70 码”(也作“欺实马”),最初源自于杭州胡斌飙车案中,反映人们对政府解释和处置公共事件心存不满的一种反讽,现已成为“公权失范”的代名词。2009年5月7日晚,杭州青年男子胡斌驾驶三菱跑车与朋友飙车,途中撞飞了行走在斑马线上的男青年谭卓,致使谭某重伤,后不治身亡。事件经由媒体曝光后,肇事者“富家子弟”的身份引起公众的高度关注,胡某在事发后傲慢和满不在乎的态度更是激起人们强烈的愤慨。次日下午,杭州市公安局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的情况是:肇事者车辆不存在改装情况;死者是否行走在斑马线上不详;肇事车辆在案发时的车速被认定为“每小时 70 码”左右。这一说法与目击者关于受害者“被撞飞 5 米高,20 多米远”的描述反差很大,引起了网民们的广泛质疑。简要通报里提到的“70 码”是一个责任的分界线,由于涉事路段的限速为 50 码,肇事车辆速度若在 75 码以下会被定责为“交通肇事”,而在 75码及以上就会涉嫌犯罪。警方在事发后并没有经过详细的调查,而仅凭旁证和肇事者的口供就认定当时车速为70码。

这种不负责任也不科学的论断引起公众的强烈不满,许多网民自发地进行简易测试并将结果发布在论坛上。网民在质疑公安部门办案能力的同时,也对事故处理是否公正公平产生了很大的疑虑。事发后杭州市曾出现了屏蔽舆论的情况,当地媒体也在事发前期处于失声状态。这一系列情况导致群情激愤,事件不断升温,引发公众对事故处理中“权钱交易”的猜疑,加剧了人们对政府的不信任和对自身安全感得不到保障的隐忧。在网络舆论的巨大声浪中,事件的发展有了明显的转向。

5月15 日,杭州警方以交通肇事罪向检察院申请批捕胡某,并就早先的“70 码”说向公众道歉。7月20日,肇事者胡斌被法院一审判处有期徒刑3年。在“70 码”事件发展过程中,网民们还杜撰出了一个新物种“欺实马”,在恶搞中表达着不满。在网络舆论监督和网络流行语的发展进程中,“70 码”是一个具有典型意义的案例,体现出网络民意的巨大力量。

这是在社会热点事件和网络热议与恶搞共同作用下催生出的网络流行语的典型代表。

②“杯具”

“杯具”源于“悲剧”之谐音,原声词“悲剧”早在2008年底到2009年初就已经在网上流行。其具体来源有三种说法:“始作俑者”是易中天教授,他在一期《百家讲坛》中说了一句“悲剧啊”,这张截图在各大论坛中如喜剧般逗引着人们的笑神经,因此“悲剧”流行开来。另外一说,“杯具”的最早出处为2008年的一部名为《看你妹之巫妖王择日再开》的魔兽视频,视频中牛头人一口四川话的“悲剧啊”,风靡NGA,后用到各个地方,逐渐转变成“杯具”。还有人认为是高校开设美学课,美学教材多有悲、喜剧一章,遂导致“悲剧”一词流行。②三种说法,各有来源,但是我们认为第一种最为可信,没有混淆“杯具”和“悲剧”不同词形流行的起源。

“杯具”一词在 2009 年取代“悲剧”风行网络,并衍生出了庞大的“杯具”家族,如“洗具”“餐具”等。在这个家族里,悲剧、喜剧和惨剧都被巧妙地隐喻为“杯具”“洗具”“餐具”,含蓄地表达了话语主体无奈而又自我调侃的情绪。悲剧”主观表不如意 ,不顺心或者失败 ,“杯具”则是委婉诙谐地对别人表示某方面的不满情绪, 隐含着不成功的负面含义,契合了当前社会青少年的在就业、学业等不良境况下的心理。

“杯具”正好和“悲剧”谐音,增加了“杯具”模因的强势效果,人生就更加充满“杯具”了。“今天你‘杯具’了吗? ”这句话成了 2009 年传播率极高的网络流行语。 “杯具”表达了原先“悲剧”的基本语义,还迅速扩大了其使用范围,产生了以“杯具”为核心的“杯具男”、“杯具女”、“杯具哥”、“杯具姐”、 “杯具帝”、“杯具门”等庞大的“杯具”家族。

例如:①本来想迅速加班早点回家的,结果堵在路上,多杯具啊!②走了一条街,到最后竟然还是去网吧吃泡面,杯具

③“寂寞”

2009年7月初,在百度贴吧里突然有人发了一张一名非主流男子吃面的图片,图片配文“哥吃的不是面,是寂寞”。没多久,便有无数相似的 PS 图文疯传网络。很多网友争相模仿此句式,如“哥抽的不是烟,是寂寞”、“哥上的不是网,是寂寞”、“哥回的不是贴,是寂寞”,之后,“姐”也横空出世了,“姐收的不是菜,是寂寞”、“姐唱的不是歌,是寂寞”等等,“寂寞”在网络上举行了一次集体狂欢。

寂寞是一种介于孤独落寞之间的思绪。当个人离开群体不久后,就会有一种特有状态,这种状态叫寂寞。寂寞是源于心里的一种无奈。寂寞不仅是由于一个人的孤单,更多时候是思念一个人的惆怅。寂寞虽可以说是一个人的孤单,但并不代表在人多的时候就不会感到寂寞,如人在他乡,或生活在大城市中的异乡人,往往也会有一种寂寞感,寂寞是一种心境。寂寞不是一个人的孤单,而是思念一个人的孤独,当想念成为习惯,寂寞也就随之而生了。上海青年家园民间组织中心曾对110名70后、80后、90后等各年龄层的青年做过调查,调研表明:70 后的人群中只有 42℅的人认为自己寂寞,80后的数字达到 48℅,90后已接近 54℅,这说明青年人的孤独和寂寞感愈来愈普遍、强烈(团市委青年社会组织工作部,2009)。

有人说网络的“寂寞”句式是现代80后90后青年群体的集体撒娇行为。在现代社会中,激烈的竞争和多元化的价值观给当代的年轻人造成极大的心理负担,物质的丰富不能填补他们精神上的空虚和寂寞。他们希望通过网络来发泄内心的苦闷和不安。这种发泄得到大部分人的认同,就变成了集体的“狂欢”。

④“偷菜去”

“偷菜去”源自一款以种植为主的网络社交游戏《开心农场》中一句游戏术语。网友在游戏中扮演农场主的角色,为自己的农场种植并收获各类蔬菜和水果。此游戏最大的特点是讲求互动性,玩家可以帮好友的作物浇水、杀虫或除草,也可以偷取好友已成熟的果实。用户在经营农场的同时,可以感受到“作物养成”的快乐;在“偷菜”的过程中,也享受到了与好友互动以及“窃取”的乐趣。2008年底,由五分钟公司开发的《开心农场》率先在校内网上线,引发学生群体的热捧。开心网跟进后,引领了都市白领集体“偷菜”的热潮。而在腾讯推出类似应用《QQ 农场》后,“偷菜”开始演变为一场全民运动。一时间,数百万网民在“偷”与“被偷”中乐此不疲,有玩家在“偷菜”中增进了友谊,享受到了生活乐趣;还有玩家因过度沉迷游戏而对正常生活产生了不利影响。

人们在“偷菜”、“抢车位”等休闲游戏中,缓解了现实的压力、放松了心情,也在游戏过程中拉近了与他人的距离。

这段时间,网上流行“偷菜”,我老妈啊,夜猫子一个,半夜三更爬起来,打开电脑忙着“偷菜”,天气再寒冷也影响不了她“偷菜”的热情。原以为玩游戏是我们小孩的事,没想到大人玩起游戏来,用“小巫见大巫”来形容再恰当不过。近段时间,网上流行“偷菜”,我妈啊,夜猫子一个,半夜三更爬起来,打开电脑忙着“偷菜”,天气再寒冷也减不了她“偷菜”的热劲。

⑤“这事儿不能说太细”

2009年1月12日,央视《焦点访谈》播出一期名为《广受质疑的“通行费”》的节目。节目中披露了天津、上海等城市以各种名目收取路桥费,以规避国家相关收费条例的做法。在面对记者关于“天津市每年需偿还公路建设贷款数额”的提问时,相关负责人的回答是:“这事儿不能说得太细。”节目播出后,有关路桥费的监督报道在车友界引起了很大反响,“这事儿不能说太细”也从最初论坛的汽车板块迅速蔓延至多个网络平台,成为 2009年的开年流行语。

在“百度知道”,已经出现了“这事儿不能说太细”的解答,并且已有网友建立“这事儿不能说太细”吧,搜狐还有网友列出了“这事儿不能说太细”的俄语、荷兰语、法语、德语等版本译法。

⑥“贾君鹏,你妈叫你回家吃饭”

2009年7月16日早上10点59分,在百度魔兽吧里出现了一个标题为“贾君鹏,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的水贴(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的帖子),短短五六个小时里被390617名网友浏览,引来超过1.7万条回复,一天之内共有710万的点击量和30万个跟贴,被网友称为“网络奇迹”。一句“回家吃饭”引起了如此大的影响,让所有人都始料未及,甚至这句话频频在当年的“春晚”上亮相。“贾君鹏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也迅速成为网络流行语。

贾君鹏事件可以理解为一次互联网行为艺术,一次贴吧文化狂欢。贾君鹏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所引发的狂热,然而在这场网络大狂欢的背后,其实难以掩盖亿万网民内心的寂寞,这种空虚和寂寞其实早已埋下伏笔,只不过这个神贴将他引爆。

2.2.82010年度网络流行语的语源、语义、语用解读

①“艰难的决定”

“非常艰难的决定”出自11月3日晚腾讯发表的《致广大QQ用户的一封信》,信中最经典台词为“我们作出了一个非常艰难的决定”。这封信中“艰难的决定”并非原创,是山寨了2010年10月28日ETS发给中国大陆GRE普通考试考生的那封声明中的一段话。就在这次重考事件和这封声明被留学界炒得火热之后没几天,腾讯的“艰难的决定”便接踵而至,并纷纷被网友改编而在各大论坛和社区成为热门关键词高居不下,在几小时内便风靡网络。

②“蒜你狠”

“蒜你狠”源于2010年大蒜价格疯涨,甚至比肉、鸡蛋还贵。那一年大蒜价格居高不下,广大网民就应用了“蒜你狠”代替“算你狠”,表达出言外之意,对其价格进行“吐槽”

网友根据马三立的相声段子发明了“豆你玩”, “蒜你狠”系列,“蒜你狠”、“糖高宗”、“姜你军”、“油你涨”、“鸽你肉”,大批三字经犹如一副推倒的多米诺骨牌,形象地展示出食品接力涨价的现状和民众的无奈和抗议。

③“我爸是李刚”

“我爸是李刚”源于10月16日发生在河北保定的一起交通事故中,肇事的官二代高喊:“有本事你们告去,我爸是李刚!”此事迅速成为网友和媒体热议的焦点,网友们由愤怒变为冷嘲热讽,发起了名为“我爸是李刚” 的造句大赛,成为批判和嘲讽有权势人士的网络流行语。

“我爸是李刚”事件就是“拼爹”事件的典型案例。官二代为了送女友回宿舍,就在人群密集的大学校园里开着轿车高速行驶,酒后肇事,撞死了人,不仅对死伤者不管不问,却还态度證张言情冷觀曰出狂言“我爸是李刚”,这不仅引起了网友的极大愤慨与关注,还迅速成为社会媒体热议的焦点。

④“鸭梨”

“鸭梨”本是“压力”的谐音。拚音输入中常将“压力”误打成“鸭梨”,网友们将错就错,将这一令人郁结的词语解读出几分娱乐特质。此语因为其充满了挑战困难的小智慧引起广大网友共鸣并迅速窜红网络。

例如:且把压力当鸭梨,啃下它,你就是胜利者。

⑤“凡客体”

2010年7月凡客诚品 (VANCL)邀请了青年作家韩寒和青年偶像王珞丹出任形象代言人,一系列的广告也铺天盖地地出现在公众的眼帘。该广告系列意在戏谑主流文化,彰显该品牌的自我路线和个性形象。然其另类手法也招致不少网友围观,网络上出现了大批恶搞“凡客体”的帖子。韩寒、王珞丹的广告词采用80后生人的口吻调侃社会,戏谑主流文化,彰显出VANCL个性品牌形象。所谓的"凡客体"最早出自前奥美创意总监、远山广告合伙人邱欣宇之手。作为一位资深的广告创意人,当记者问及这个广告创意如何诞生时,他的脸庞透过一丝淡然的表情,这没什么可介绍的。这一偶然事件已经在网络上风行。在开心网上,网友们以“凡客无处不在”,“凡客广告球星版”和“凡客火了”等诸多夺人眼球的标题广为传送。微博上,网友们也竞相上传和转发各种不同版本的“凡客体”。在微博上,搜索“凡客体”这个关键词,已有1600多条相关信息。甚至有网友在微博上写着:“做凡客体上瘾了,怎么办?”

凡客体,凡客诚品(VANCL)广告文案宣传的文体,该广告意在戏谑主流文化,彰显该品牌的个性形象。然其另类手法也招致不少网友围观,网络上出现了大批恶搞凡客体的帖子,代言人也被掉包成小沈阳、凤姐、郭德纲陈冠希等名人。其广告词更是极尽调侃,令人捧腹,被网友恶搞为"凡客体"。

这些“凡客体”经过网民的改造后,或冷嘲热讽、或幽默风趣,但也不乏温馨感人。有网友在微博上写着:“凡客体的山寨广告最近很火,在想要不要给老爸也设计一个,印在T恤上,当生日礼物。”此外,记者看到除了真实人物被“凡客体”外,甚至央视大楼、QQ以及网络游戏人物等也均被恶搞。无论描述怎样方便,操作怎样顺畅,“凡客体”之所以流行,关键还是“正版”的广告文案本身写得好,这才会引人模仿。

网友调侃道,“在凡客体世界,只有想不到,没有看不到。”

⑥“做人不能太 CNN”

“做人不能太 CNN”成为了 2008 年十大网络流行语之一。CNN 是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able News Network)的英文缩写,是一个全天候运行的新闻频道,是个名词。在有关中国的报道中,CNN 多次抹黑、诋毁中国的形象。在“3.14”拉萨打砸抢烧事件中,CNN 将一张反映多名暴徒在拉萨街头袭击军车的照片裁剪为局部特写,有意淡化了袭击者的暴力行为,严重歪曲了事实、误导了新闻受众。同时,在北京奥运火炬在美国传递期间,CNN 新闻主播卡弗蒂发表辱华言论,称中国人是“一群五十年不变的呆子和暴徒。”这两件事引发了全球华人的极度不满,人们征集爱国律师起诉 CNN 的行径并发起签名活动要求其道歉。网民们也发起了“做人不能太 CNN”的流行语,表明了他们对西方媒体不实报道的强烈反感,该短语也暗含了对虚伪和歪曲事实等行为的抗议。

    这种搭配原则在语法上是不允许的,而一旦这样使用就会引起很多人的注意,造成语法的陌生化。但在网络流行句“做人不能太 CNN”中却被赋予了形容词的词性,受程度副词“太”的修饰,成为张冠李戴、无中生有、颠倒是非的代名词。

                   3.结语

流行语的来源比较广泛,社会上的热点事件、网络中的热门话题及热播的影视作品都会在语言中留下烙印,其中来自网络话题和网络用语的流行语特别多,这也是现代汉语流行语的特点之一。流行语创生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有在原有词的基础上产生的,有利用现成的语素创造的,也有借自外民族语言的,这也充分体现了汉语的活力和强大的融合力。

流行语的产生除了语言系统自身需要完善以外,还与社会文化、使用者的心理息息相关。客观研究流行语有利于我们对现代汉语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和深入的理解,语言是有生命的,它始终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而流行语则是这变化的集中体现。因此,流行语的发展还需要我们进一步追踪。

近年来,流行语的出现与发展呈现不断增长与上升的趋势,对流行语的研究也引起了各个研究领域的广泛关注。由于在网络流行语中存在语言陌生化的现象,为方便大家学习流行语,将碎片化的流行语集中起来进行解读。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咬文嚼字》、网络流行语2008-2010年所发布的年度“十大流行语”、“网络流行语”语源、语义、语用做了相关分析。但是,由于笔者水平有限,个别流行语解读可能深度不够,甚至存在误差。不足之处,还请指正。

[参考文献]

[1] 仝广增,网络流行语的文化解读[J].知识文库,2020(15):194-195.

[2] 李明洁,年度词语排行榜述评与流行语的概念辨析[J].当代修辞学,2014 (1):48-54.

[3] 吴冰沁,2014年十大流行语的词汇学研究[J].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5):48-51.

[4 ]蒋 明.2009--2016 流行语研究——以《咬文嚼字》所评“十大流行语”为例[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4):58-61.

[5]尹若男.2012-2016年《咬文嚼字》“十大流行语”探析[J].绥化学院学报,2018(2):92-95.

[6] 李娟.基于模因论视角下网络流行语的研究——以近五年《 咬文嚼字》十大流行语为例[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9(9):122-125.

[7]孙雪梅,刘昊哲.网络流行语的形成特点及价值意蕴[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8)P:86-88.

[8]连晶晶.网络流行语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其对策探讨[J].高教学刊,2020(19):168-171.

[9] 赵丽丽.网络流行语“锦鲤”的社会语用与教学启示—基于模因论视角的分析[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9(4):114-116.

10] 任犹龙.流行语的特征[J].全球学术快报,1998(3):15-20.

[11] 杨文全.流行语的界说与初步描写[J].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125-130.

[12] 夏中华,曹 .汉语流行语产生途径的考察与分析[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5):78-82.

[13]鲁科颖,杨文全.当代汉语流行语再探[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6(3):239-242.

[14] 曹起.新时期现代汉语变异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3.6.

[15] 于鹏亮.中国网络流行语二十年流变史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4.06.

[16] 王晓辰.2008-2012年《咬文嚼字》所评选年度流行语研究[J].河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05.

[17] 赵媛.网络流行句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05.

[18] 南海英.2008—2011流行语研究[D].哈尔滨: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04.

[19] 刘传先,申虹.十大网络流行语的语义语用解读(一)——2019年十大网络流行语解读[EB/OL].微信公众号: 督导与生活,2020-11-20/2020-12-16.

关注本文的朋友们:对《十大网络流行语的语源语义语用解读(二)

——2008—2010年度咬文嚼字、网络流行语解读》 、微信公众号《督导与生活》上存在的不足甚至错误,请将建议在写留言处交流。谢谢!

2020.12.16

编辑、作者

刘传先: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物理学教授,现任校督导组长,2014年从事专职督导工作至今,为教学查缺补漏。编撰教学督导工作细则12篇5万字,公众号《督导与生活》上撰写“教育督导与教学督导的区别”等督导工作探索文章43篇。

申虹:研究生毕业,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SHWGYDX SHW实验中学一级教师。坚持教学改革实践与探索,参与本公众号编辑、撰文。

《督导与生活》第六十一期 2020年12月16日

往期推荐,点击阅读

1.教育督导与教学督导的区别.

2.再议教案和讲稿.

3.教学设计与教案.

4.教学目标与三维教学目标设计

.

5.教师如何正确填写试卷分析表

.

6.如何编制一份质量合格的期末试卷

.

7.试卷质量分析的具体运算方法

.

8.提高毕业设计(论文)答辩质量探讨—答辩教师、学生如何积极参与答辩

.

9.高校教学督导听课细则

.

10.高校教学督导组 期末考试 巡考工作漫谈

.

11.扩大的学校教学督导组例会

.

12.一名优秀教学督导专家应具有的素质

.

13.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教学质量管理办公室、督导组来我校调研、交流

.

14.2018-2019学年个人教学督导工作小结

.

15.赣江论坛《教学督导工作实践经验杂谈》PPT

.

16.新教师教学规范培训讲稿PPT

.

17.走进教学督导 | 由“督”向“导”, 打造教学工作的特色质量文化.

18.参加淮南师范学院宁夏校友会活动和宁夏游览记

.

19.教师线上教学平台模式选择和教学资源利用

.

20.在线教学质量评价探索—在线教学听课评价量表设计

.

21.案例教学概念及教学设计策略

.

22.教学案例、案例教学设计和教案撰写.

23.再议教学督导、教育督导及区别.

24.说课稿设计与说课策略探究.

25.工作总结撰写设计及督导组工作总结案.

26.也谈工作总结、论文及其转换.

27.十大网络流行语的语义语用解读(一) ——2019年十大网络流行语解读

台览拙作后,请在留言处赐教,恭候分享、收藏、点赞、点在看噢!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